清朝毁掉了哪些汉人的传统文化?

zpeng0815


国学大师吕思勉说,满清对待汉人之残酷,为前代异族统治者之不敢行。他们一方面利用儒家文化来统治汉人,一方面又明目张胆的摧折汉人的民族性。

这其中有两个最明显的代表一个是剃发异服,一个是文字狱。

对于剃发异服讲的人很多,大家也都熟悉,在这里我补充一个细节。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留老鼠辫儿,穿马蹄服,所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并因此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

但你知道吗?清朝朝统治者不但管头发,连胡子他都管

中国古人有留胡子的传统 嘴上嘴下都有胡子。在宋代以前,中国男人嘴上的那两撇胡子都是上翘的。

到明代,由于受蒙古人的影响,嘴上的两撇胡子开始下垂。

到了清朝,就规定嘴上的胡须不动,嘴下的胡须必须剃掉,皇帝高官到平民百姓都一样。

于是在清朝,中国男人连留什么样胡子的自由都没有。

当然到了清朝后期,朝廷的统治力减弱了,中国男人在胡子上多少又有一些自由,清朝晚期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都是一嘴的大胡子,这或许也是一种抗争吧。

除了从有形的物质上摧毁汉人的民族性,清朝统治者还要从精神上摧毁士大夫的风骨和民族性。这其中有软硬两种手段。硬的手段就是大兴文字狱,软的手段就是借编书来摧毁和篡改汉人的传统经典。


先来说文字狱。

文字狱,我们现代的人看起来很可笑,但在当时是可以要人命的。

比如,雍正二年,浙江人查嗣庭为江西考试出题,其中一个题目是“维民所止”,这是出自《诗经》的一句话,结果满清朝廷硬说,你这是出了个字谜,暗示雍正无头。

查嗣庭被捕,狱中自杀,死后还被枭首示众,儿子16岁以上判斩刑,15岁以下流放,妻子儿媳皆自杀。

胡中藻诗中有一句说“一把心肠论浊清”,满清朝廷说你把“浊”字放在“清”字之前是什么个意思啊?

杀了。

此外可笑的又可怕的文这狱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下面说软的一面。

乾隆时期,皇帝下令编撰《四库全书》,结果却借此大烧中国之书。20年间烧书24次,被烧掉的书有538种,13862部之多。其中不但关于清朝的给烧了,和辽金元有关的,也给烧了,不能烧的就大肆篡改。

朝廷如此让清朝的学术之风大为转变。

在明末,中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学术风气也非常的激荡和现代化。出现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一大批思想家。

他们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鄙视和批评科举制度的无用,否定了皇权的正当性, 提出应当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

可惜,这些思想都被满清铁骑给压制了,于是有气节的明朝遗民都拒绝为清廷服务。他们要么出家当和尚,要么行医,要么务农,要么开办学校,要么当隐士,要么经商。要么当幕僚。总之,就是不和作。而能被满清朝廷招揽到的都是二等以下的人物。

这也令清朝的学术风气转变为考据之学,大家不能自由发表议论了,只能在故纸堆里扒扒找找。


三上历史


废话不多说,直接切入重点。

第一:饮食习惯。以前汉族人的重要场合宴席都是分餐制。满人入关以后大家都聚在一块吃了。

第二:发式,汉人一直都是束发,而满人来了以后,就是剃成金钱鼠尾头。

第三:衣着,汉人传统服饰是交领右衽,满人入关以后是对襟,马蹄袖,马褂等。

第四:文化方面的改变。汉人传统的文化都是以包容,吸收。但是满人来了以后将文化阉割,使得中国人保守自大。

第五:奴性。以以前下级见上级或者晚辈见长辈,都是自称下官或者晚生。在清朝都是自称奴才。而且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文人都没有了脊梁骨。





假进士


有人说,满清那长达300年的统治期间,都是对待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一次大毁灭和大倒退,在满清所统治下的华夏民族可以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噩梦和悲剧。从嘉定三屠再到扬州十日等等,我们中国文化当中所有的气节和文化,都没这些异族分子给轻易的毁灭,有数不清的知识分子遭受到了屠杀,一座座古老的城池在战火的席卷之下遭到了焚毁。

从一个简单的数字当中,就可以看出满清族人对我华夏民族的残害,在大明王朝的末期,中国还有着大约一亿的人口,可是自从满清入关盗了康熙刚刚上位的时候,中国人口的数量就已经不到两千万,那么,这消失的八千万人都去哪了?

原本高度发达的华夏文化在深深的自卑面前都被消灭了,不仅如此,满清族人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将所有华夏子民都给奴化。

服饰和发饰、书籍

他们在称呼汉人的时候,向来只会喊道“奴才”二字,搞得好像自己有多么的高贵,而汉人就有多么的卑微一样,满族人为了消灭华夏族的民族意识,还灭绝了汉人所有的传统服饰和发饰,并留下了一个标志着被征服象征这耻辱的标记“辫子”。

从那时起,华夏人在面对满族人时,都自卑的抬不起头,而满族的高层也只会高高在上的俯视着我们,然后再露出鄙夷的眼神,口中高声呼喊着“奴才”二字。

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害怕,因为汉族人到底来说还是聪明的,也有过绝对强势的时期,所以,他们便为了消灭中国人的这种“聪明”,开始修纂《四库全书》,并大量的焚毁和篡改了技术手册这样代表华夏族最高发展阶段思想精华的书籍,他们大兴文字狱,使中国人的文化陷入了最低谷的时期。

再通过满清经常会吹嘘所谓的“康熙盛世”、“乾隆盛世”等等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前性格高傲头脑聪慧的华夏族人,在满清异族的统治之下已经变得奄奄一息,开始变得野蛮化、落后化。

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放下曾经那高傲的身段,逐渐沦为了苟且偷生最为卑微的奴才,可笑的是,现在还有这么一群人在不断的抨击所谓的劣根性,这些不都是做奴才的本质么?

更何况所谓的那些康乾盛世虽然被描述的很好,但是其真实性还是会让人怀疑,这些也可以通过数据来了解,在大明王朝的末期,就算是崇祯时期也有着田地七百八十三万顷,可是到了的三十一年,中国的田地也仅仅只剩下七百四十一万顷,单凭这个数字上来看,康雍乾的治国水平还是很低下的,他们的生产恢复速度并不高。

其实,满清族人对华夏族人的控制应该是早早就已经有预谋的,早在清军刚攻下了南京之后,多尔衮就立即发布了这么一条施令,他下达了一种名叫做《剃发令》的全国公告。

这个公告的大概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让我们全国人民都要像满族人那样剃发易服,只有遵从的才能够在这片大地上生存,如果不遵从的话就会被冠上违逆的罪名,然后被处决。

当然,关于这个施令还是有特别多有骨气的华夏族人是不同意的,他们铁骨铮铮,誓死也绝不会妥协,然而却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这样的血腥历史。

所以,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反抗的力量都是徒劳的,满清仅仅只是用一条施令,就强制的让华夏族人改变了已经使用上千年的发式和衣冠传统,极大的摧残了汉人的传统文化。

一生抗清的民族英雄顾炎武曾说过,这么一句感人至深的话,他说:明朝灭亡了是亡国,剃头易服却是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句至理名言也是由此而来,在中国的《孝经》里面也有这么一句话:体身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在中国人眼里,剃发是一种严重违返孝道的行为,中国人也一直以头发衣冠而自豪,可自从满清族人在下达了《剃发令》这条公告之后,这一切都被改变了。

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有的话,那么就请写在下方的评论区内,我们一起相互的探讨哦~!


猫眼观史


清朝对汉人传统文化的摧残,核心就是去掉汉人的文化根基,让汉人永世成为满清的奴才,所以满清要通过各种手段打垮汉人和汉家文明的骨头。

一、汉人身份的摧残

1、剃头

汉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道的开始。汉人男人的发式,是汉人血统的重要图腾,从皇帝到明末都没有变化,可见剃头就是要割裂汉人与先祖的关系,就是要打掉汉人心灵上的图腾。让每一个汉人无脸去面对先祖,只能卑躬屈膝,认贼作父。

2、易服

汉人的服饰几千年来大的形制都没有变化,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标志和审美代表,一旦出现外族统治,都会对服饰下手,道理和剃头一样,就是要割裂汉人与自己文明的关系。

3、礼仪

去掉汉人的天人礼仪系统改成满清的奴隶礼仪,强化主奴关系。对男人具体表现在强化磕头、卑躬屈膝,禁止集会,结社;对女人具体表现在贞洁、三纲五常的变态推广,清代一个县的“贞洁烈妇”就快赶上了明一朝。

在大型礼仪活动(祭祀活动)上,传统的汉民族仪式被满清的萨满仪式取代,传统的宫廷乐舞也被满清的萨满舞蹈取代,至此,汉家儿女能歌善舞的传统就此结束。

4、身体

严禁汉人习武,对汉族女子推崇裹小脚,想尽办法摧残汉人的身体。

二、汉文化的摧残

1、篡改历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满清第一步就是篡改明史,并对历史上各朝代中涉及金、元等统治的文字进行篡改。清史稿到现在还被满清遗少控制,真是悲哀。

2、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历朝历代的文字控制,都没有满清那样令人发指。

3、毁禁图书

“四库全书”以整理文献的名义毁禁汉人的图书,史志,科技文献。让汉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下降了一个大的层级,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恢复。特别是科技类图书文献的销毁,让人唏嘘。

4、断绝历法

崇祯帝灭亡,原有钦天监的传承也就断了,中国的传统历法体系也走到头。满清没有方法只能继承《崇祯历书》,借用汤若望的西历体系从新订立自己的历书,从此中国的历法被西方统治。

5、中医

中医十三科,祝由为第一。祝由科到了清朝被朝廷萨满祭司所取代,从此就断了根,到现在再也没能复兴。

6、宗教

汉人王朝从汉到唐、宋到明都是以道教为国教,到清朝更改成萨满和藏传佛教。(不能多说)

清朝对汉文化的摧残,一直影响到现在,很多文化传统到现再也不能复兴和传承了,让中华男儿唏嘘不已。期待我们这辈人能肩负起大任,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努力。


云隐


我从别的角度来说说,这个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

我不觉得剃发易服是缺点,清朝的长袍马褂到今天进入西方世界都被认为是中国国服,比燕尾服气派大,国外认为只有贵族的军装制服才能比得上长袍马褂,当然需要是呢子的。

清朝对中国最严重的破坏是海洋。明朝对中国最大的继承也是海洋,因为大明建国,海洋力量代替巨大作用,有明一代,海军都是世界顶级强国水平。当时日不落西班牙,五国联军等,都不是大明对手。但是清朝马上治国,不重视海洋,甚至害怕海洋,所以清朝海军很弱。要知道中国人海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更早,特别是海外仙岛等传说。

对中国文化最大的破坏,体现在饮食上,就是鱼的种类减少。

中国文化一大流派就是饮食文化。中国人吃热食,用筷子吃饭等等文化习俗是中国名片。在明朝人的菜谱中,比如金瓶梅的记载中,有奶制品,也有鱼,特别有舟山群岛的海鱼。

我们知道大航海时代和明清时期是一个时期,欧洲人饮食中大量有鱼就是这个时期。相比较欧洲的深海鳕鱼出现在餐桌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就太晚了。这就是中国落后的标志。

清朝的满汉全席是中国文化瑰宝,但是去查一下可以知道,里面的鱼很少,海鱼更少,这就是中华文化落后的体现。

因为深海鱼的打捞是一类高技术行业,中国在清朝这个领域几乎没有进展,落后到今天都没追上前。


梦香寒冰


“剃发易服”什么的都是小事情,文字狱和《四库全书》也是小事情。

满清取代明朝,游牧文明入侵了中国先进农耕文明,耽误了中国的发展,让中国落后世界三百年,这才是最大的毁灭,不仅是文化的毁灭,而且是文明的毁灭。


(剃发令灭汉族骨气)

一、思想方面的毁灭

明朝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在世界上算是领先的。明朝王夫之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黄宗羲怒批君主专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则提出了先进的监察思想:“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明朝思想家们普遍主张以人为本,张扬个性。

“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在经济思想方面,明确主张皇帝也不能侵犯私有财产:“王者虽为天地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谈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黄宗羲:

所以明朝是皇权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才有万历的任性不上朝,可惜制度没能完善就夭折了。

二、科技方面的毁灭

明朝中晚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人将明朝的科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特别徐光启积极学习西方,翻译先进的西学几何著作等。

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的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

明朝已建立以数学为基础的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构架;明朝还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天文望远镜;《远西奇器图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著作。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巨著,有人称它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三、经济方面的毁灭

从明中期到明末的一百多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吨到10000吨之间,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那时的中国是世界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 还有很方面,唉,历史让人心酸,那些辉煌的成就,岂是满清鼓吹的红薯盛世能比的。就不一一说了。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着极强的同化能力,满清人想征服中华文化,没想到最后被我中华文明所征服,被中华文化所同化,这肯定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吧。

唉,历史总是让人心酸的。好在咱们现在慢慢追赶上世界的脚步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气节,就是我们汉人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曾几何时,崖山之战,十万人蹈海殉国,这是何等的气概?


艾米认为,清朝毁掉的汉人的传统文化中,最严重的是绵延几千年、令汉人引以为傲的气节风骨荡然无存。

满清奴性文化是导致我们气节风骨丢失的根本原因。


说起来,今天很多人都不喜欢清朝,除了因为满清统治者给国人带来的近代百年屈辱史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奴才文化的植入:因为正统文化被毁,蛮夷文化反而被强化了。

你可能会问,这个奴性文化不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的吗?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有各种礼仪,它表面是“仪式感”,但礼仪仪式背后塑造的却是我们民族的“礼仪之邦”的文明形象。

那我再问你,一度霸屏的清宫剧,宣传的是什么?

你会说,封建帝王?对!一方面,他们以歌颂封建帝王为己任,通过后宫佳丽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美化暴政,粉饰太平,一片歌舞升平。

另一方面,他们把满清盛行的奴性文化演绎到了极致,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心里有一根辫子。而辫子文化也好,奴才文化也罢,都源于满清入主中原后,对中国历朝历代汉文化的篡改。

其中,有清一朝,体现奴性特色的跪拜文化被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来看看,满清是如何把奴性文化根植于汉人心里的。


满清之前,我们有跪拜文化,但是,跪拜从来不是不分场合的,而是极其重要场合才行如此大礼,后来被满清泛滥化了,人的精神也因此被逐渐改变。

所以,我们就先从明朝的跪拜礼仪说起。


明代跪拜礼仪只在新皇即位以及祭祀等场合出现,这时候,要行“五拜三叩”的“君臣之礼”。

这套规范源于《周礼》,隆重场合、场面都离不开这个大礼,要求,前四拜都得是稽首,而且还是“五体投地”式的。我们常说,佩服谁佩服的“五体投地”就是这个。然后,最后一拜是“顿首”,接着就是磕三个头。

这是明朝的跪拜礼。注意,普通场合是不需要行如此大礼的,君臣之间,行君臣之礼就是“双手抱拳”对皇上“四拜或者五拜”,根本不需要“下跪”。这体现出君臣以礼相待,臣子具有平等的人格,备受尊重。


如果在更早的隋唐,君臣可以“同坐议事”,当臣子有事情奏报的时候,起身向皇帝作长揖,然后如实禀告。这样,皇帝既不失君威,又享有天子之尊,可谓,恰到好处,礼数齐备。尤其是宋代,君臣之间行礼,还可以是“空首”,即只拜不跪。

概括地说,从宋代到明代,君臣之礼,讲究平等,一般站立议事,不损人格。

那么,到了满清时代,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很多人说,清承明制,但很多细节是篡改了的。比如,跪拜礼,满清摒弃了“五拜三叩礼”,改为“三跪九叩”之礼。

《清会典》规定,文武百官,祭天祭地,见皇帝,都要“三跪九叩”。也就是哪个大臣今天要面见皇帝,你可千万别嫌事多,这个礼节很不简单。

“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稽首四拜,后一拜叩头礼成。”

这是怎么个跪法呢?

说通俗点就是,上前一步,跪下,磕头三次;再上前一步,再跪下,再磕头三次,接着,再上前一步,再磕头三次。如是,礼成。


韩国拍了一部电影《南汉山城》,里面把朝鲜国王归顺皇太极的场面表现的极其隆重,用的就是三跪九叩礼。


你会问,谁搞出了这个三跪九叩礼?就是皇太极。

在他父亲努尔哈赤时代,无论祭祀、会盟、君臣之礼都是三跪三叩。而皇太极认为还不够隆重,心还不虔诚,改成了九叩首。


等到了满清入关后,除了继承三跪九叩礼外,君臣奴仆凡事必跪,有时候是半跪,开始还是单膝盖半跪地作揖请安,慢慢膝盖变得越来越软,动辄双膝全跪——奴才就这样养成了。

这一改,可不得了。君臣之间过去平等的人格,荡然无存。

这个跪拜礼还闹过笑话。英国使节马嘎尔尼来拜见乾隆皇帝,清廷坚持人家用“三拜九叩”大礼,可是这个大使也不示弱,坚持用单膝半跪礼,否则威胁打道回府。双方相持不下,都尴尬万分。最后,乾隆皇帝妥协了!应允了洋人的半跪礼仪。


事实上,马嘎尔尼之所以坚持,其实他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这种平等的礼仪,直到清朝灭亡后,西方的握手礼传入中国,人与人之间才终于有了平等的礼仪。

再看看满清的朝堂之上,大臣们,毕恭毕敬,跪的习惯,跪的舒服,诚惶诚恐,个个都是奴才相,个个都是奴才命,开口闭口,奴才罪该万死。

总之,满清时代把跪拜礼作为常规礼仪泛滥化,助长了朝中萎靡之气,君臣之间,以奴仆之礼相待毫无人格可言,更无平等的清流之风气。而后三百年,更是通过文字狱、毁书禁书,让汉人从精神上被严重禁锢奴化,以此防汉制汉。

为此,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著名学者教授周思源指出,“康雍乾时代,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活力彻底扼杀,而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落后的部分——奴性发挥到了极致。”

据统计,满清毁灭书籍有17万卷之多,毁灭明朝各类档案几万件,不但明史被篡改,而且,到了晚晴时代,国人变得懦弱、愚昧、麻木甚至冷漠,这都和过度强调“跪拜大礼”的顺从感以及“剃发易服”之风气开启的奴化模式有重大关系。

综上,大家别小看一个“跪拜”。我们自古崇尚的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父母”。但满清泛滥的跪拜,让人下跪成了潜意识的习惯,这就造成了无数人的软弱甚至懦弱。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一百多万,而助纣为虐的伪军却达到了200多万。汉奸更是遍地跑,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汉奸,还打出来了曲线救国的冠冕堂皇的幌子欺骗民众,可叹可恨!

所以,满清篡改的跪拜礼,重新塑造了清朝的国民性格、形象和国民心态,形成了懦弱的民族性格,让无数汉人这一跪,跪了三百年,彻底毁了一个民族的精气神!一直到今天,很多人跪了就起不来了!可谓,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当我们今天对清宫剧千夫所指的时候,怎么能忘记了他们宣传的被满清篡改的跪拜奴才文化,是最应该被批判的呢?!希望能多一些优秀文化的回归!多塑造一些气节风骨形象!


卓尔艾米


第一位的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有了后来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了几十万人!

清初的发型真的太丑了,就是一个光头上一个猪尾巴!极丑的发型!这对于华夏后人的我们简直是无法接受!明代之前几千年的二十加冠说明成人多好,明代之前的发型多好看!帅气,想想一个光头,大家都是光头能帅到哪里去!恶心死了!丑死了!!

包括现代人也是如此,让所有男人都留光头,肯定不愿意!有几个愿意的呢?除了谢顶严重的和头发白的老头外,绝大多数都不愿意!

第二位就是,文字狱盛行,不知杀害了多少汉族文人,阉割了文人的性格和血性!

第三位就是,四库全书编纂时,烧坏了很多典籍,绝对是一次文化的阉割,比焚书坑儒要严重几十倍!

增加一条,第四位,就是服饰文化,从汉服转化到旗人服饰,马褂,旗袍等!其实现在看起来,还是汉服更好看啊,比清朝官员的服饰好看多了!



鹏程日志


满清入主中原后,吸取元朝很快灭亡的先例,对汉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有目的的摧毁,以达到禁锢民心,巩固清朝的统一。清朝统治者的做法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清朝国祚自皇太极建立大清,享国276年,历经11帝。(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如果算上他是12个皇帝,享国296年。)

清朝摧毁了那些汉族文化呢?

“剃发易服”,汉族等民族改用满族服饰传统。

一、剃发令。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洲贵族们发布了“剃发令”,让关内各个民族效仿满族的发式。不过刚刚入关,全国的局势不明朗,又遇到汉族的不满和抵抗,这一政令随即取消了。(清朝初期的金钱鼠尾发式)

1645年,清军消灭了南京的南明政权,多尔衮又想实行“剃发令”。此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投降清朝的明朝官员孙之獬(现在山东淄博人),率先效仿满族发式,自己剃发留起了辫子。上朝时,满汉大臣是分列的,服饰发型也不一样,孙之獬来到后出了问题,满族官员认为他是汉人应该列在汉族官员的行列,汉族官员认为孙之獬剃发易服了,不属于汉族官员行列。孙之獬被满汉官员共同羞辱了一番,他气不过,于是上书要求满清通知区域的各个民族剃发易服。多尔衮从更高的政治角度观察剃发易服问题,同意再次推行“剃发令”,随后又推行“易服令”。以“剃发令”最为严格。(清朝末期发式已经变化了很多,如图)

“剃发令”严格规定时间,接到政令的10日内完成剃发。地方官员急功近利,将时间缩短为3天或者1天,结果导致大范围汉族的反抗。著名的反抗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明朝服饰)

二、易服令。“易服令”是指要用满族的传统服装,其实满族的服装主要来源是蒙古族、汉族等服装的融合,形成自己满族的特色,也属于中华文化服饰的一种,出于统治者的需要才改变的。(满族服饰)

“文字狱”和禁毁图书。

为了禁锢汉民族的思想,清朝统治着大兴“文字狱”,对抱有反清思想的人进行肉体消灭,对不利于清朝统治者的图书进行有目的的销毁。

一、著名的文字狱。清朝的的文字狱主要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别厉害。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庄廷鑨《明史》案

。这个庄廷鑨是个瞎子,不过古代左丘明做《左氏春秋传》,他有钱就请人做了部《明史辑略》。不过里面将满清统治者称为“夷寇”,本来出版后也没有什么事,这时一个官员吴之荣想利用此时敲诈一下庄家,不过没有得逞。他居然告到了北京鳌拜处,从而掀起该案,一时间写书的、印书的、卖书的、买书的纷纷被牵连,处死了一大批人。

2.“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案。这时乾隆时期的案件,徐骏(顾炎武的外甥孙)又一次在晒书的时候,风刮动书页,于是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他自己也记录了下来这样的诗句。到乾隆43年的时候,有人告发了他,他被处斩了。

在这三朝时期的文字狱还非常之多,直接禁锢民众反清的思想。

二、编著《四库全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禁毁图书和篡改图书的过程。

清朝统治者编修《四库全书》看似不错,但是它对有些图书进行有目的的禁止、销毁,对以前的历史典籍销毁了不少。(清四库全书)

一、禁毁图书统计。根据

王彬等主编的《清代禁书总述》统计,仅仅是收录的就有3236种图书,现在只能看到书名,内容绝大部分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了。

清代乾隆帝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修《四库全书》的同时就是销毁书,篡改一些书籍,它和明朝的《永乐大典》完全不是一回事,《永乐大典》是收集整理图书。(明永乐大典)

二、销毁明代宫廷和各部档案。清军入关时期,明朝宫廷和各部档案还是比较齐全的,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的档案进行有目的的销毁。目前我国存有的明朝档案有3000件,清朝销毁的估计超过1000万份明朝档案。保留下来的一些档案估计也被清朝统治者篡改了不少。(明代档案图)

三、蒙古和满族档案的销毁和篡改。清朝统治者不仅仅对明朝的档案销毁篡改,对蒙古和满族自己的档案也进行销毁篡改,凡是不利于清朝统治者的都进行了系统的处理。

清朝统治者预想不到的结果?

一、虽然进行了“剃发易服”,但是清朝统治下的服装和发型也在进行改变,原汁原味的入关前的满族发式服装也和汉民族的习俗进行了融合。清朝剃发从只留一点,演变为保留三分之二的头发了。可以看一看前面的发式图样。

二、满清统治者以“满语”、“满文”为国家的正式标准。都要学习满文,可是满文的推行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偏差,毕竟满文和已经非常成熟的汉文化不可同日而语。大批的满族人和满族官员直接使用汉文书籍阅读,而不用翻译的满文,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完全表达汉语的意思。乾隆皇帝时期,深感满族人学习汉文化、用汉族习俗,忘记了满族的习俗,希望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不过根本扭转不了这个发展趋势,也只能哀叹了。

三、到了清朝的末期,满族人和汉族人的区别已经不大了,满族人和汉族人已经融合,只保留了少量的满族特有风俗,满族人也遍及全国各地,民族融合是一个大的趋势。


穿越再现彼岸


清朝的存在的确毁掉了不少汉人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做一个小总结。

  • 发型和衣服

众所周知,这个剃发制度就是倒霉的清朝提出来的,而且剃发制度提出来之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屠杀,才让咱们汉人改变了之前的发型。

这种发型极其恶心,因为它的辫子非常长,而且在后面只有一缕,再加上古代的生活条件,夏天的时候如果要去工作或者去劳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清洗头发,往往就会让头发上长无数虱子或者小跳蚤。

除此之外,汉人的衣服也有了多重规定和约束,再也不能够像之前那样随意的去穿了。

  • 书籍和文化

首先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些话是不能说的,而且有一些话是绝对不能说的。

如果清朝有些人说了会怎么办呢?轻则砍头,重则株连九族。

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文字狱,甚至你写的一首诗当中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意思,哪怕是自己表达的其他心境,但是被别人误认为是这点意思的话,也很有可能会遭到血腥屠杀和镇压。

所以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恐怕连句话都不敢说,尤其是完整的话。

  • 奴才的哲学

满清统治阶段对于奴役所有人的思想很有见解。请注意这个奴役,不光是奴役咱们汉人,甚至也包括他们自身以及除他们自身之外的其他民族,都采取这种奴役的措施。

也正是因为这种措施,当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满清似乎做不出任何得体的举动。

  • 饮食的改变

这一点论证起来有些麻烦,并不是说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而是部分区域,因为满清他们实行的是两餐制。

所以当时部分地区也被迫实行两餐制,但是这一点好像历史书籍并没有详细记载。

  • 气节

这一点实在是不愿意多说什么了,自满清统治以来,好像汉人丢失了很多气节,尤其是在清朝末期的时候,一谈到洋人,所有的人都吓得跪地叩头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关注、点赞、评论,小生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