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为什么写诗,为什么读诗

赵丽宏:为什么写诗,为什么读诗

赵丽宏

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

出版著作80余部,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意、日、韩等文字。

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散文奖、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13年国际诗歌大奖——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钥匙奖、2019年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等30多种国内外奖项。

代表作有《疼痛》《童年河》《渔童》《黑木头》《战马蜂》等。

《与象共舞》《顶碗少年》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Q1

在您看来,什么是诗?

诗歌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热爱文字的人,用跟别人不一样的独特文字,把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索表达出来,也许很平淡、也许是强烈的,但一定是属于他个人的、有个性的,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Q2

不少人觉得,我们今天是缺少诗歌陪伴、缺少诗意诗的时代,诗离人们很遥远,您认同吗?

我很早就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写了大半辈子诗,所以我的观点和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诗歌从来没有衰落过。虽然当下的情况是,诗歌不被大众所重视,更多地以一种小众的方式在生长,但却显现出一种好的状态:创作环境自由,中青年各层次的作者不断涌现,创作者的心态健康,作品风格也很丰富。


之前确实有一段时期,纯文学的诗歌作品处在一种“屏蔽状态”,传播不多,也缺乏创新。而现在不同了,据我所知,在网络上,有关诗歌的网站就不下几千个,虽然可能水准良莠不齐,但越来越多的好作品进入读者的视野。


Q3

但总体来说,诗歌还是相对沉寂和孤独的对吗?

优秀的诗歌作品或许并不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范围的轰动,但这并不能抹杀诗歌的价值,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可以说是最高级的,如果拿珠宝来做比喻,诗歌就是珠宝中的钻石,因为它是用最凝练的文字来反映思想、表达情感。从历史上来看,诗歌也是非常有地位的,诗人受到相当的尊重,我们熟知的古代大文豪,大多都是著名的诗人。


当下,诗歌显得有些小众,和读者对它不够了解有关系。在不少读者眼中,诗歌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是大白话。看不懂就读不进,而大白话则会让读者觉得诗歌很无聊,甚至出现了极端的理解,把一段文字拆开排列就是诗歌了,这完全是误解。也正因为一些“不太正常”的诗歌作品,让读者对诗歌产生了“神经兮兮”的看法。


Q4

您怎么看“草根诗人”?


我不太认同“草根诗人”的说法。


那些挣扎在生活底层的人,却依然在寻找诗意,追求文学的理想,并把他们的追寻诉诸文字,将这些人称为“草根诗人”时,发明这种称谓的人是居高临下的。


诗歌读者和作者因互联网的繁衍而壮大,对诗歌创作当然是好事,关注参与者多,对诗的挑剔和要求也会随之增多增高,诗歌审美的眼光也会愈加丰富犀利。那些真正的好诗一定能遇到真正的知音。


这些年里,诗歌有很热的时候,也有被忽略的时候。但不论你读还是不读,诗都在那里。


真正的好诗是从心灵深处酝酿出来的。那些好的诗歌,也许不被评论家关注,但是还是会有读者记住。如果你功利性很强,你觉得写诗要给你带来什么?你一定写不好。也许就在别人认为诗歌低潮的时候,那些优秀的诗人,反而能写出最好的诗歌,总会被人所知。


Q5

作为一位诗人,对于读者应该如何欣赏诗,您有何建议?

有些读者喜欢读诗,但他们或许并不真正懂得,该读什么诗,哪些诗才是有价值的,审美的标准和情趣还没能建立,这需要慢慢培养,可以首先从读一些经典作品开始,比如唐诗、宋词、汉赋等等,那些经过时间冲刷仍留存下来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从文字、句式到内涵意蕴,经典作品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有必要多读这些东西。


当然也必须承认,如今的文化中有一种媚俗、恶俗的倾向,因而当代诗歌也难免泥沙俱下,文字、意境比较差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有的作品还故作高深,不知所云,比如爱用冷僻字等等,对于这样的诗,读者看不懂的话,作者再高看自己也没有用。


真正好的诗作是能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用平实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判断好诗作的方法也很简单,任何一词一句如果能够打动到你,使你产生共鸣,那么就是一首好作品。读诗是件特别美好的事。诗歌原本是大众的,虽然可能某些平庸的作品让读者倒了胃口,但我相信,随着更多好作品的出现,大家会对诗歌刮目相看。


Q6

今年您有什么新的作品出版吗?

今年我出版了自己的首部童诗集《天空》,这50首诗来源于童年和少年时期躺在屋顶上、草地上、芦苇荡里仰望天空时的所思所想,那时的感受一直萦绕在心里,到了这几年才一点点写出来,分享给今天的孩子们。

赵丽宏:为什么写诗,为什么读诗


另外还有双册的《赵丽宏给孩子讲古诗词》,是这些年我对于古诗词研读的心得,这92篇散文,从诗经开始讲起,大概涵盖了200多首诗词和100位诗人,对孩子来说看起来可能比较轻松,不是逐字逐句的解析注释,诗词是一个出发点,延伸至中国文化的内涵,谈了四时风物,也谈了各种文人雅趣。

赵丽宏:为什么写诗,为什么读诗

赵丽宏:为什么写诗,为什么读诗


文学之于我,恰如那盏在黑暗中燃烧的油灯,尽管人世间风向来去不定,时起时伏,只要心里还存着爱,存着对未来的希冀,这灯就不会熄灭。我的文字,便是这灯光在我心里的辐射,这辐射衍化成文字,记下了我所感受到的时代、人性和自然。

——赵丽宏


— END —

以上主要信息综合自《解放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对赵丽宏的数次采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