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俗話說水滿則溢,任何商品一旦過度投入槓桿,最終的結局往往並不美好。事實上如果把這一句話放在房地產行業上,卻折射出了市場的本質。簡單來說房子本身承載著基本的住房需求,一旦過度摻雜金融屬性,房子恐怕就會成了枷鎖,從資金層面來看,我國M2規模呈幾何倍增長,其次隨著買房賺錢觀念的主導,買房早已成為投資賺錢的手段,甚至可以說在過去十幾年裡,實體經濟的資金最終都轉移到了樓市,房價上漲似乎也是意料之中。這一點就正如曹德旺所言,房價都是被炒高的,所謂的樓市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開發商、銀行和炒房客都賺錢,最後只剩下窮人買不起。

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而從最近幾年樓市動向來看,市場正處於“水滿則溢”的狀態。就以大家最關心的房子數量為例,在過去20年裡,開發商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高達177億平方米,以每套房100平方米來算,至少賣出去1.7億套房子,如果再加上小產權房、公寓房以及農村自建房等,我國房子總量高達7億套。從這個數據來看,我們很直觀的判斷我國房子只多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開發商仍保持著每年2000萬套房的供給量。那其中問題在哪呢?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開發商在拼命建房,而市場卻存在大範圍的空置房,表面上是供應不足,實則是房產資源浪費。

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有人說房價走向由供需關係來決定,那針對以上樓市背景,這一次房價能重回15年嗎?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事實,房價下跌早已從2018年席捲市場。以時間軸來看,以央行定向降息降準為源頭,銀保監會強勢管控開發貸項目為輔,新一輪調控正式拉開序幕。開發商陷入現金流困境,持房者苦於房價走平。而對於購房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市場上的房源不斷激增,買房不再那麼賺錢,甚至虧錢,而最終結果就是市場預期發生根本改變,或者說當買房存在風險時,誰才是剛需一目瞭然。

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如果按照以上趨勢發展,預計2年內房價會完成漲跌的週期。但一場外界因素直接打破現有格局,僅從政策和人口2大因素來看,現階段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政策層面來看,由最初的限購放開、落戶限制取消刺激類政策轉變為救市託底,例如土地債務延期繳付、取消現房銷售,目的就在於緩解開發商壓力,對此我只能說75折出售才剛剛開始;從人口層面來看,人口流動被凝固,一二線城市首當其衝,在房價下跌的基調下,缺少新生購房群體才是關鍵。從這2點來看,房價下跌是趨勢,至於重回15年的契機只會存在三四線城市,原因很簡單,外地人看不上,而本地人水往高處流,願意接盤的也許只剩下老百姓,但在真金白銀的房價面前,重回15年也不一定買得起。

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事實上對於現階段的樓市走向,最近央媒罕見透底,直接確定了未來3年內的市場輪廓,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在救市基調下,銀保監會明確表示金融政策尚未發生改變,簡而言之政策的底線就是救市可以,但決不允許刺激市場,例如部分城市下調首付比例被約談就是最好的例子;二是3月份央行的LPR報價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就是說降息落空,今年上半年樓市想要流入新的資金無疑是痴人說夢;三是經濟參考報明確表示堅持“房住不炒”的方針,精準發揮其穩定經濟的作用。

房價能重回15年?央媒透露信號,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看到這裡,我只能說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2014年的樓市是何等的低迷,其房價走向和商品房銷售連續16個月同比下行,反觀今年恐怕會延續這一趨勢。事實上也許當下的市場行情才是最真切的,掛牌幾個月無人問津已成為常態。在過去幾年裡,我聽到最多的是房子買不起,而在今年卻是房子賣不出去。不管怎麼說,對於持房者來說,請不要痴迷表面財富,房子成交價才是真實財富。至於購房者,買房前需三思而後行,即使是硬上車,無法穩定償還房貸,房子依然不是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