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喬布斯,安卓差一點就步了黑莓後塵

提到當今最成功的移動操作系統,谷歌的Android自然是當仁不讓。論市場佔有率,雄踞80%以上的份額,已經幹掉曾經的霸主Windows Mobile,也讓隔壁蘋果壓力山大。而論可持續發展的潛力,Android本身作為一個開源共建的項目,迄今為止已經吸收幾乎全球絕大多數手機廠商所貢獻的代碼,也被大大小小的企業和開發者拿去做了無數改版系統。

但是如今這般成功的Android,其實在一開始研發的時候就犯下“方向性錯誤”,甚至險些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是為什麼呢?要理解這一點,就得提到Android誕生之前的那段時間裡,當時“手機發燒友”用手機的方式。

那還是早在2007年之前的事情,在當時那個年代,3G網絡才剛剛在海外市場出現,“手機多媒體”的概念依然停留在用戶拍拍照、聽聽歌,或是自娛自樂的階段,而“互聯網視頻”雖然已經初現端倪,但彼時在手機上還只是少數運營商才能玩得起的付費點播業務,遠沒有得到大眾用戶的認同。

如果不是喬布斯,安卓差一點就步了黑莓後塵

於是乎對於當時的手機重度用戶來說,當他們使用手機上的“社交網絡”時,所指的實際上是現代人可能已經都不會去碰的三大功能:電話、短信,以及電子郵件。

沒錯,對於那個年代的手機來說,要想讓“社交達人”滿意,首先第一點就是打字速度必須得快;要想成為“商務精英”的心頭好,就要集成強大的電子郵件客戶端。正因為如此,全鍵盤和側滑蓋這類設計在當時被認為是遠凌駕於傳統T9鍵盤之上的“高端象徵”,而黑莓與HTC則分別是這兩大領域毋庸置疑的巨頭。

正因為如此,當谷歌開始研發Android系統,開始與HTC合作開發他們最初的Android手機時,這家互聯網巨頭“很合時宜”將產品方向定為了一款基於2G網絡、大屏幕,但是具備全鍵盤設計,注重打字速度與社交屬性的智能手機產品。

從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這款被稱為“Sooner”的設備其實與當年紅火的黑莓手機或諾基亞E71頗為類似。它有著一副按鍵形狀飽滿,且每個按鍵都是獨立的物理全鍵盤,想來打造手感應該很不錯;還有寬大的方向鍵,多個快捷方式按鍵,以及皮實但又能降低成本的塑料機身;而作為一款主打短信和郵件等社交方式的智能手機,它並沒有配備觸摸屏,但明顯尺寸很大的揚聲器還是能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廠商對於“多媒體體驗”的一些理解。

如果不是喬布斯,安卓差一點就步了黑莓後塵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們後來看到全球首款真正發售的Android手機,會變成大觸屏、支持3G網絡、而且主打穀歌搜索與在線視頻能力的HTC Dream呢?這就不得不提到谷歌的“老對手”蘋果了。沒錯,早在2007年6月,蘋果發佈初代iPhone時,大膽的全觸屏操作方式一度讓世界驚豔,顯然同樣也震驚了當時的谷歌高層。

未來的手機一定是觸屏的天下!谷歌當即決定放棄已經連樣機都交到開發者手中的全鍵盤Android機型企劃,立刻趕製基於觸屏的全新設備與系統。所幸,他們當時選擇的合作伙伴HTC有著其中可不缺少相關的技術,也使得新的觸屏機型很快就被造出來。這一次,谷歌不僅賦予了它更現代化的系統界面、大幅強化的多媒體性能,還讓這款真正面世的Android設備趕上3G時代的東風,並藉此具備了隨時隨地觀看視頻、使用在線導航、瀏覽網頁,以及收發郵件的能力。當然,最初的“鍵盤社交”的理念其實也並未完全被放棄——HTC Dream保留下來的側滑蓋鍵盤就是明證。

如果不是喬布斯,安卓差一點就步了黑莓後塵

很顯然,谷歌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的。因為換用了觸屏、加上了3G網絡的Android手機一經發布,就引發了排隊購買的熱潮,並迅速得到了大量手機品牌的響應。但不妨試想一下,如果谷歌當時沒有壯士斷腕,而是繼續堅持原有“鍵盤社交”的設計思路,那麼如今的Android機型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或許,如今的黑莓以及微軟那款上市兩月只賣出500部的Kin系列手機,就是答案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