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的“調零釣鈍”,怎樣調整才是正確的狀態?

楊壽強


你所說的應該是“調靈釣鈍”,這種說法在釣魚圈裡流傳很廣泛,大概的意思就是指調高目釣高目,因為很多釣魚人認為調高目為靈,調低目為鈍,釣低目為靈,釣高目為鈍。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完全錯誤的。

調目與釣目之間的關係就好比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之間的關係,要評判一個人是胖還是瘦必須將身高和體重結合起來看。我們不能說一個體重180斤的人就一定是胖子,有可能他的身高達到了2米。我們也不能說一個體重120斤的人就很瘦,有可能他的身高只有1.4米。對於調釣的靈和鈍我分三個部分來講解。

一、調4釣2為最靈點

臺釣剛傳入大陸地區的時候就是以調4釣2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因為調4釣2就基本代表了調釣的最靈點。雖然同樣適用調4釣2,有可能出現上餌懸浮以及上餌觸底兩種狀態,但是相比其它調釣方法而言調4釣2已經是最靈敏的了。與調4釣2同樣靈敏的還有調3釣1,甚至可以說調3釣1比調4釣2靈敏度更高,但是由於釣目只有1目,很容易受到風浪以及小雜魚鬧窩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調3釣1被使用的範圍很窄。

二、調高釣低為上遲鈍

在調4釣2的基礎上增加調目,例如調6釣2,調8釣2等等。這些調高釣低的狀態會出現上遲鈍現象,也就是剩餘浮力過大並且子線完全繃直,甚至是上餌離底。上遲鈍會導致魚吞餌阻力增大,無法將餌深吞,於是出現空竿以及脫鉤跑魚的現象。

三、調低釣高為下遲鈍

同樣是在調4釣2的基礎上,如果增加釣目或者是減小調目,例如調4釣6,調平水釣4目等等。這些調低釣高的狀態會出現下遲鈍的現象,也就是雙餌完全躺底,子線彎曲幅度較大。上遲鈍由於子線彎曲幅度較大,雖然魚吞餌沒有任何阻力,但是魚吞餌之後必須以較大的動作幅度拉動子線才能讓浮漂出現信號,遇到一些吃口較輕的魚浮漂就很可能完全不出信號,會錯過很多的中魚機會。


眼鏡哥說魚


臺釣中的“調零釣鈍”,怎樣調整才是正確的狀態?


“調零釣鈍”還是“調靈釣鈍”


懸墜釣法中沒“調零釣鈍”這一說,只有描述狀態演變的說法“調靈釣鈍”;臺釣中也沒有“調零釣鈍”這一說。

臺釣當初剛進入大陸時,釣法是單一的,就一個底釣鯽魚的釣法,也就是後來釣友們耳熟能詳的 “調四釣二”釣法。也就是說調四釣二是臺釣的基本釣法,是臺釣釣法的精髓。配合“調四釣二”釣法出現的臺釣浮漂,是一款:孔雀羽的七目浮漂。

針對這個七目的臺調漂,臺釣中有個‘歸零點’的說法:浮漂的四目,就是整支浮漂的歸零點。老一代釣魚人當年在學習臺釣時,一直將這個歸零點當成最靈點來理解的;為這事,曾經在大陸釣魚界發生過好一番論戰。其實以我個人的理解:當成最靈點來解釋肯定是錯誤的!雖然臺灣釣友從來沒就這個歸零點有過解釋,但是我一直認為:臺釣的歸零點其實就是起步點、基礎點的意思。

臺釣調釣時,靈鈍的理解

在瞭解臺釣調釣的技巧前,我們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是“調四釣二”。

由於臺釣當初剛進入大陸時,對大陸釣友是採取技術封鎖的態度。導致大陸釣友對臺釣有很多誤讀:臺釣之所以比大陸的底墜釣法釣的多,是因為靈敏度高!所以,老一代釣魚人對“調四釣二”鉤餌水底的狀態,理解是:下餌著底上餌懸浮的狀態(圖一);

然而,臺灣人自己拍的教學視頻中,對“調四釣二”的定義是:調為4目,帶上雙餌,浮漂沒入水中不見,上移浮漂直到露出兩目,雙餌著底狀態(圖二)。

顯然臺灣人的解讀和大陸釣友理解的不一樣!不過臺灣人解釋的“調四釣二”鉤餌水底的狀態倒是和後期的“懸墜釣法”提出的調幾釣幾(不靈不鈍)的理論調釣出來的鉤餌水底的狀態倒是很接近(圖三)。

經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臺釣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歸零點和調四釣二。

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理解就是:


臺釣的調釣是以浮漂上的四目(歸零點)為起點(分水嶺),往上調低目為調鈍,往下調高目為調靈!


釣法上是以調四釣二為基礎起步釣法,根據魚情做出調整:調四釣低目為釣靈,調四釣高目為釣鈍。

那麼實際調釣時,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要提醒,臺釣的調釣假設都是建立在調四釣二的基礎上的,如圖二的狀態:底鉤躺底上鉤著底;

當我們以調四釣二開始作釣時,發現調四釣二有點鈍,需要線組變靈點,這時有兩種解決方法:

1.將浮漂下移,減少釣目,讓調四釣二變成調四釣一或調四釣半目、釣平水,增加浮漂對餌料的牽制力,這是釣靈;反之浮漂上移,增加釣目,等於減少浮漂對餌料的牽制力,就是釣鈍;

2.剪鉛皮,讓調四目變成調五目,讓調四釣二變成調五釣三,增加浮漂對餌料的牽制力,這是調靈;反之,增加鉛皮,讓調四目變成調三目,讓調四釣二變成調三釣一,減少浮漂對餌料的牽制力,這是調鈍。

經過上述綜合分析,我們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實際垂釣中,調釣只是為了改變鉤餌水中的狀態而操縱的。那麼“調靈釣鈍”只是對調釣狀態演變過程的一種描述,並不是特定指哪一種狀態;而且所謂的靈鈍也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正不正確一說。



歡迎跟帖討論!謝謝閱讀!


遊釣同城


樓主,你的“調零釣頓”指的是調平水釣頓,還是筆誤,指的是“調靈釣頓”?就兩種情況,我都說一下吧。

調平水釣頓,顧名思義指的是浮漂調平水,分為帶鉤調平水和不帶鉤調平水。不帶鉤半水調平水,浮漂剩餘浮力為0,加上鉤和餌,只有鉛墜到底,浮漂才會大於平水。也就是說釣目大於0目,鉛墜到底,子線躺底,是一種極頓的狀態。還有一種是帶鉤半水調平水,兩個鉤子的重量等於浮漂的剩餘浮力,簡單來說帶鉤調平水後,減去子線,看不帶鉤是幾目。假設是4目,那麼4目就是釣目靈頓的分界線,上鉤上餌,釣4目以下,浮漂剩餘浮力很小,處於極靈狀態;這時候調浮漂座,調整一個子線的距離,釣目才會高於4目,這時候鉛墜也是到底了,釣目才會高於4目,處於極頓狀態。

至於釣靈釣頓,一般來說很多人的說法不統一,有的說調高目為靈,因為子線拉的緊;有的說調低目為靈,因為浮漂剩餘浮力小。我個人覺得單純從調的角度,調高目為靈調低目為頓,但從浮漂出現頓口魚汛反應的角度,調目過高會出現魚拉不動浮漂的現象,調目過低又可能出現主線或子線彎曲的現象,也看不到頓口。因此,我覺得只要有魚汛還看不到頓口的現象,都叫釣頓。

總之,對於釣魚人來說,看到口又能上魚才是王道,要學會根據實際魚情調整鉛墜重量,實現調釣恰當。


卓策張國山


我們在同一個公司,現在一起工作,他是我的高中同學。一位名副其實的釣魚愛好者,到他家參觀過,都是魚漂、魚網、魚杆等等。聽他說一年在這裡頭要花兩萬多,這是我無法理解的。也許正應那句話,釣魚窮三年吧。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我也經常跟他去釣魚。因為我喜歡野外的風景,也認識一些釣友及常識。臺釣時的“調零釣鈍”是每位釣友都知道的。其實也要根據環境氣候、水溫和魚等情況來調整的,有時候不是你技術不行,是由釣魚位置區域決定的。

釣魚還得注意正確的調漂方法,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浮漂。一般是使浮漂維持在水面看見4個目數以上,釣魚時浮漂露出水面2個數目以下即可。調鈍時,使浮漂維持4個數目以下,釣魚時浮漂露出水面2個目數以上即可。所調的對象不一樣,目數到的也就不一樣。

沒有絕對的標準,都需要大家在過程中適當調整好。






退役的煉仔


(๑Ő௰Ő๑) ╭☞ 懸墜 、帶雙鉤 ,無示目調平水 ,作釣時示目、不多於雙鉤壓目重量 ,即雙鉤底的狀態 ,多是用於抗走水的一種調釣方式 。

。 但是 、本次調釣前 ,你應瞭解雙鉤或單鉤 ,對浮漂的壓目數,才能準確的掌握示目與鉤餌的置底狀態 。

。校漂方法 :短鉤搓上餌 ,拋入釣點 、與調目相似 ,將漂上拉半條子線長度 ,無餌重拋釣點 ,此時的示目顯示 ,實為雙鉤或單鉤壓目的真實反映 ,(或去掉鉤)。

。都是頓 、示目低為頓中釣靈 。

【謹供參考】


手機用戶70964791485


題主您好,您所講的“調零釣鈍”,目前釣魚圈很少有這樣的說法。根據您字面意思,我能理解的就是“調靈釣鈍”。那怎樣調整才是正確狀態呢?


這得從臺釣剛入大陸時說起,臺釣是“臺灣釣法”的簡稱,最早臺釣進入大陸,釣魚人只會“調四釣二”。隨著人們不斷地鑽研,根據不同水情魚情,調幾釣幾也就隨之變化。而“調靈釣鈍”,展開來說就是“調低目,釣高目”。

“調低目”時,鉛墜是懸墜狀態,線組和漂之間是一種很靈的狀態。那為了魚吃口適口,通過拉高釣目,使子線彎曲、鉤餌躺底。這時鉤餌和漂是比較鈍的一個狀態。

在野釣過程中,由於魚吃食謹慎、雜魚鬧窩等各種原因,釣魚人在作釣時,通常會採用“調靈釣鈍”。但是也會把握一個度,通常釣目只比調目多2--3目,也就是常說的“調一釣三”、“調平水釣兩目”等。這樣的調法,主要是針對猾口魚或大魚。漂相出現明顯頓口或黑漂時,提竿往往能中魚。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交流!


墨海遊釣


“調零釣鈍”的辦法。具體做法是: 調漂時,將鉛墜稍微加重一點,使空鉤狀態下的漂尖正好與水面平其,或漂尖略低於水面不在下沉;釣時雙鉤掛餌,使漂尖露出水面1--2目。此時,如果水下有魚吞鉤,傳出的信號是:開始時浮漂上下抖動,,接著較明顯的沉入水中。這種狀況,同鯉魚吃餌時的“黑漂”有點相似,因此非常便於看漂,即使上了歲數的人也易於掌握。它不同於“歸零法”,也不同於“調4釣2”,主要是“釣鈍”,垂釣者只要在浮漂下沉時及時提杆就會有魚。 “調零釣鈍”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臺釣”腦線比較長,如果將鉛墜稍微加重一點,則鉤餌著底後帶動一部分腦線同時著底;而鯽魚吃食的特點是吞鉤後抬頭上游,,此時腦線在水下形成一個弧狀,由於水的阻力作用,魚越是向上遊動,浮漂便愈加明顯的出現下沉的現象。 當然,“調零釣鈍”只是為了適應部分釣魚群體看漂方便的一種辦法,其靈敏度和上魚速度顯然低於標準的“臺釣”調漂方式。但若將其用於平時的“休閒釣”或“自由釣”,不僅避免了“臺釣”看漂的困難,而且同樣十分有效,弄好了可以基本不空杆,一杆兩魚也是常有的事。 釣鯽法---調靈與釣鈍

釣界多年爭論不休的幾大焦點之一就是:何為調靈,何為調鈍,這個問題搞不清楚,

學釣魚只能是越學越糊塗,最後只能是“釣”進了八卦迷魂陣,最終被“調”趴下為止。

我對調靈、調鈍的觀戰,是以浮力原理為理論依據,在對幾十種浮漂進行了數百次的測試

,並通過多年的垂釣初中檢驗,最終得出的。同某些書上的觀點是有很大差異,甚至是完

全不同的,讀者可以通過初中來檢驗我的觀點是否正確。一本臺釣揭秘書中對何為調靈、

何為調鈍是這樣講的:“調整浮漂超過四目,如調五目、六目等則調靈敏,調的目數越多

越靈敏。垂釣時,浮漂露水目數少於二目,說明浮漂受重力增加則敏感度提高,稱釣靈敏

;如釣一目、釣半目時浮漂至露水少於四目,肯定是墜已加重,則反應遲鈍。“以上觀點

能看出作者認為浮漂的露出水面目數越多越靈,反之越鈍。其理論依據是:調的目數少時

比目數多時“肯定是墜已加重,則反應會遲鈍。”在分析靈、鈍前,首先要明確浮漂的靈

與鈍是以浮漂體現魚訊時的位移速度和位移量來區分的:漂、餌同步同量位移(不計線長

的因素)為靈,浮漂滯後減量位移為鈍。實際影響浮漂位移速度及位移量的因素有以下三

個(在雙餌離底的前提下):一是浮力和重力;二是水面張力;三是水對浮漂及線組在瞬

間移動時所形成的阻力。這如同汽車行駛中形成的風阻近似:同樣是迎面角度大,受到的

阻力越大;移動的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前面講過,無論是調四或調六,當它們立

在水中不動時,都是處在二力平衡之中,此時的鉛墜在水中的重量均為零。六目的鉛墜和

四目的鉛墜,此時沒有輕重之分。所以說,在等同條件下同一支浮漂四目不會比六目遲鈍

另外,從六目加鉛皮到四目所加的重量很小,對一支優秀的釣鯽浮漂來講,可能不足

1克;從鉛皮的體積來講,厚不過0.2毫米,長寬在2毫米左右,把它卷在鉛墜中,墜的體

積不會明顯增大,水對墜移動時的阻力也不會因此而明顯增加。當調四目和調六目兩支浮

漂,被同樣的力抻動時,如果四目比六目細,四目受到水面張力的影響會比六目小。所以

我認為調的目數越多越靈,越少越鈍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對浮力和重力的平衡關係的一

種誤解。單純從調漂來講,我認為:同號同體型的浮漂,調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調的目數

越少越靈敏;示標目長、粗細相同,同號但體型不同的浮漂調的相同時,細身的靈敏,粗

身的遲鈍;示標目長、粗細相同,同型不同號的浮漂,調的相同時,號小的靈,號大的鈍

。一支示標上下一樣粗,而且每目都是等長的浮漂,除了調成平水以外,調到任何目數,

靈、鈍基本相同。如果因為調的目數低而造成鉛墜外徑明顯增大,瞬間移動時,水對它的

阻力也相應增大,那麼這種浮漂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調的目數越少越遲鈍。但廠家生

產的釣鯽浮漂,一是出於迎合人的審美觀,二是為了示標能在快速提竿時不被水的阻力折

斷,一般都做成下粗上細。所以即使目長相同,體積也不同。用兩支完全相同的浮漂,一

支調成六目,一支調成兩目。如果它們目長相同,粗細不同(六目比兩目粗),那六目的

體積肯定比兩目大,入水後產生的浮力要比兩目大,要克服這個浮力的重力相應要大。通

過測試證明,把一塊能使兩目浮漂下沉到一目的鉛皮,加到六目浮漂上,它下沉到不到五

目。我們假設,在其它條件相同時,魚用相同的力來吸餌,調成兩目的那支浮漂,下頓的

速度和下頓量,肯定比調成六目的那支浮漂又快又大。另外魚吸餌抻動浮漂,漂在下頓過

程中,不但要克服浮力的向上託力,還要克服水對它瞬間下頓所造成的阻力,以及水面張

力對示標的擠壓力。我們已瞭解,示標與水面接觸的面積越大受到張力的影響就越大,而

六目比兩目粗,所以受張力的影響就更大。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示標下粗上細的浮漂都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高(接

近水面的目數越)越遲鈍,調的目數越少、越低(接近水面的目數越粗)越靈敏,調成平

水最靈敏


丶coco戶外


所謂調零釣鈍,就是半水(雙鉤離底)時,鉤、錐、雙餌的重量=浮漂的浮力,此時漂尾尖與水面等高,通過修鉛皮來達到這個狀態,然後上拉浮漂,底鉤觸底時浮漂露出水面,雙餌到底露出的目數更多,露出的目數越多就越鈍。


釣叟64


簡單說所謂調零釣鈍應該是雙鉤半水調平水。釣一到兩目,這樣是屬於比較鈍的釣法。也適合大部分野釣。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單鉤掛餌調平水釣一到兩目,不靈不鈍。在就是雙鉤掛餌調平水釣一到兩目,這樣是屬於比較靈的。釣無定法,看看適合什麼就怎麼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