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抗日戰爭時期,出川抗戰的350多萬川軍,有64萬多人傷亡。四川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

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川軍是民國期間四川軍閥部隊。民國時期,四川軍閥長期混戰,自辛亥革命後自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軍閥混戰共約470餘次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秋,二劉之戰後劉文輝敗走西康,劉湘成為川軍首領。

在長達20餘年的軍閥混戰中,川軍各部人數雖眾,但紀律極差,戰鬥力極弱,被世人稱之為煙槍和步槍並有的“雙槍兵”。川軍打內戰的惡名舉國聞名,其人員素質、裝備等,卻堪稱中國最差勁的雜牌。

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各界普遍認為川軍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在八年抗戰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英勇。就是這樣一支如此不堪的隊伍,在抗戰爆發後,紛紛請纓參戰。

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臺兒莊戰役中,第二十二集團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奉命苦守滕縣。

日軍主力磯谷師團以重炮飛機猛攻,彈盡糧絕,王銘章在縣城中心指揮殘部頑強抵抗,腹部中彈踉蹌倒地。部下扶他,王銘章叫道:

“不要管我,老子死在這裡痛快!”

日軍怪叫衝來要抓“大俘虜”。周身血糊糊的王銘章,掙扎著高呼:

“殺敵,抗戰到底啊!”

受重傷的300多川軍官兵,不願被俘受辱,他們大叫:

“小日本必亡!”

在內戰中惡名在外的20軍軍長楊森部,是抗戰中第一支出川抗戰的川軍,從淞滬會戰開始,無役不從,是三次長沙會戰的骨幹兵團,曾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珠影山戰鬥中全殲日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團山崎大隊。

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川軍被俘人數是國民革命軍地方軍閥中最少的之一,整個抗戰中共2.4萬餘人被俘不到總人數的3%,而中央軍在安徽一役中便被俘4萬餘人。

川軍二十六師,參加淞滬會戰,是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餘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85%以上。楊森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

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在淞滬會戰中,川軍將士幾乎全部戰死沙場,僅2000餘人撤退到湖北,後在棗宜會戰中,川軍再次成為主力,殲敵4萬日軍後有20餘萬川軍士兵傷亡。

數十萬川軍以貧弱之師和簡陋的武器與裝配著先進武器的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戰鬥,雖然犧牲慘重,但是川軍將士視死如歸,有著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故而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

用自己對民族的忠誠、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實現了作為軍人的價值!成為國家的正義之師

抗戰時期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的省份,被稱為鐵血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