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都用什麼子彈?又是從哪裡來的?

摘要: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很差,即便是建立一些設備簡單的兵工廠,生產子彈的能力也無法完全滿足需要。那麼八路軍在戰爭中一般都是使用什麼子彈?又從哪裡來?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都用什麼子彈?又是從哪裡來的?

圖1:八路軍在抗戰中使用什麼子彈?

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很差,即便是在根據地建立了一些設備簡單的兵工廠,生產子彈(或者是在用過的子彈殼裡再復裝火藥)的能力也無法完全滿足需要。那麼八路軍在戰爭中一般都是使用什麼子彈?又從哪裡來?

當時,八路軍根本沒有統一的制式槍械,槍械來源繁雜,型號更是五花八門。除了紅軍時期留下來的老家底,主要來自於國民政府配發的國造槍械,從日軍手上繳獲的槍械和少量的外援槍械。

八路軍主要裝備是三種步槍:武漢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老套筒就是早期的漢陽造)使用的是圓頭7.92毫米子彈,中正式使用的是是鞏造(河南鞏縣兵工廠)生產的九八式7.92毫米尖頭彈),日製三八大蓋使用6.5毫米子彈。漢陽造和中正式子彈通用,都是使用7.92x57毫米槍彈。而且,從1918年後,國產的步槍基本都是7.92毫米口徑。所以,這種子彈也是八路軍的主流子彈。

在最為艱苦卓絕的1941至1942年時,繳獲的日式裝備成了八路軍的救命稻草,八路軍繳獲的日軍步槍子彈主要有三八式步槍子彈(口徑6.5×50毫米)、九九式步槍子彈(口徑7.7×58毫米),還有四四式騎槍子彈(口徑6.5×50毫米)。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都用什麼子彈?又是從哪裡來的?

圖2:八路軍子彈來源主要是國民政府提供和繳獲日軍

還有就是著名的駁殼槍,這是八路軍基層軍官和偵察兵、武工隊最喜歡的武器,不但有德國原裝,還有西班牙仿製,以及國內各種大小兵工廠甚至是簡陋的鄉間作坊山寨的。子彈為7.62×25毫米,另外也有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機槍方面,八路軍主要裝備馬克沁二四年式7.9毫米水冷重機槍,捷克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還有繳獲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就是著名的歪把子),使用6.5×50毫米步槍彈,還有數量更少的德式MG13通用機槍,子彈口徑7.92×57毫米。

相應的彈藥來源也和槍械一樣,是國民政府提供和繳獲日軍,自制彈藥的數量很少。

當時日軍步兵標配是三八大蓋,每個士兵配備三個彈藥盒:前面兩個彈藥盒各裝彈30發,後面一個彈藥盒裝彈60發,總共120發。用八路的話來說,這簡直就是富得流油。1937年,八路軍出師抗戰,四萬官兵一萬多條槍,每條槍平均30發子彈。到1940年,八路軍發展到40萬人,九萬條槍,每條槍平均不到20發子彈。所以,八路軍打仗五發子彈是常態,打完三發就要衝鋒了。也因為這樣,日偽軍稱八路軍是“三槍八路”。只有首戰平型關,八路軍每個士兵分到了100發子彈,那真是下了血本了。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都用什麼子彈?又是從哪裡來的?

圖3:由於子彈匱乏,所以一般戰鬥最多打三槍

在如此缺少子彈的情況下,八路軍歷來強調要算好每場戰鬥的投入和產出比。劉伯承就反覆教導“要在敵人槍沒上堂,炮沒上架,馬沒備鞍時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話就趕快撤”。只有儘快消滅敵人,才能繳獲更多的物資。所以,八路軍更喜歡打小規模伏擊戰。而且每次都要把鬼子放近了才打。絕對不會打耗時長的戰鬥,因為戰鬥時間一長,鬼子的子彈打沒了,即便打勝了也沒有繳獲了。這樣的消耗戰就是賠本買賣,是要受到批評的。例如百團大戰,八路軍消耗了70萬發子彈,才繳獲了34萬發子彈。就是賠本了!而日軍後來也發現了這點,只要不是執行長時間作戰,每個士兵的攜行子彈數量就減少到60發,儘量不讓八路軍能夠有繳獲。

八路軍在根據地建立的一些兵工廠可以達到年產20萬發的規模,但只有少數幾家才能達到。而且自制子彈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打過的子彈殼重裝彈藥的復裝子彈,所以八路軍還要求在戰鬥中回收子彈殼。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都用什麼子彈?又是從哪裡來的?

圖4:八路軍要求在戰鬥中回收子彈殼

最後,再來看看國軍的子彈情況。從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平均每年約1.3億發。另外,從海外購買了5.7億發子彈,美國援助了7億發子彈。所以,綜合計算,國軍在八年全面抗戰中總共有23.7億發,平均每年有近3億發。

子彈消耗數量,從1937年7月到1945年9月,國軍總共消耗子彈17.1億發,八路軍新四軍總消耗子彈3000萬發,大約只相當於國軍的1.75%。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激烈程度還是有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