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師追求職稱,是滿足個人私慾的表現,大家怎麼看?

歲月晴好m


職稱直接與教師的工資待遇掛鉤,且評職稱也是教師上進的表現,但是由於職稱名額少、部分教師為了評職稱把教學當副業,才會出現大家對評職稱的誤解。其實,一名執著於教書育人、對學生高度負責任的老師,不管職稱是何,都會贏得大家的尊重。

1.老師們為啥要擠破頭評職稱?因為直接與自己的工資待遇掛鉤

教師們評職稱制度的初衷是好的。這個80年代簡歷的制度,目的是為了打破教師們吃大鍋飯的局面,希望以職稱評審來讓教師們評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更高的待遇。


目前,教師職稱設置共有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同時,教師的工資待遇以職稱取酬,也就是說,你的職稱越高,工資也就越高。


一般來說,初級職稱比較容易獲得,但是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名額有限,達到條件的教師名額要遠遠多於限制名額,也就造成了能力、資歷、學歷、工作量和成果方面可能差不多的教師,出現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名高級職稱的教師與初級職稱的教師相差接近一半,而且嚴重影響退休待遇,所以不少老師擠破頭想評上高一級的職稱,也是為了自己的待遇能更好一些。


2.老師們都約定好不評職稱可以嗎?——不現實

很多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入職後發現職稱之路並不好走,不僅要求的論文、工作年限、教學成果獎等條件較難滿足,而且大家的競爭非常激烈,很多看似與世無爭的同事,在評職稱時拿出非常多的成果。


也就是說,評職稱其實也是算作有上進心的表現,讓大家都不評職稱是不可能的,因為多數人還是追求上進的,也希望憑著自己的努力和資歷,讓自己的職稱更上一層樓,因為這個職稱對於老師來說,除了好的待遇,還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滿足感。


3.為何人們厭惡老師評職稱?——部分歪風邪氣導致

有些老師為了評職稱,可能會出現學術造假的現象,為了發表論文不惜花費重金,也有個別老師為了評職稱,同事們之間惡意互相舉報。

更多的是因為社會上的人們認為部分老師過分追求高職稱,從而忽視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對自己工資待遇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和責任心,把寫論文、獲獎等職稱評審的加分項,作為自己的主頁去追求,反而不利於教師履行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


4.職稱評審還有改革和優化的空間,不少省份也在進行改革

目前,多地在探索教師職稱評價改革,增強教師職稱評審的靈活度和公平性,比如:

一是完善評價標準,論文不作為限制條件。把師德放在教師評價的首位,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徵求學生和家長意見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師的職業操守,改變過分強調學歷、論文的傾向,不將論文作為限制性條件,探索以教案、研究報告、工作總結等教學成果替代論文要求。

二是創新評價機制,學校、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三是加大對農村教師的傾斜力度。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完善評審制度。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審公開、公示制度,確保政策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廣泛聽取教師的意見建議、打通教師維權渠道、嚴格落實退休人員不得評職稱的規定、嚴查教師職稱評審中的違紀違規行為等。


教師職稱評審本是好事,卻因操作不當容易成為壞事,其實大家應該理性看待教師職稱評審,畢竟多數教師還是真心為了孩子成長的。也希望國家進一步優化教師職稱評審制度,讓更多老師從中受益!教師也不容易,希望大家尊重和配合老師的教學,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我是一名基層的小學教師,我的職稱是高級教師。同時我是真正的基層,不是什麼主任、校助,更沒有因為職稱得到任何晉升機會,但需要更多地奉獻,幫助年輕人提升、協調一些工作都是分內的事。

教師追求職稱,首先是職業追求。就像任何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好學生一個道理。何謂個人私慾?雖然這是一箇中性詞,但彷彿充斥著中飽私囊的味道。我認為教師職稱的評選的確有競爭,甚至可以說很激烈,但沒有以損害學生利益的形式出現。

之所以詬病連連,我認為主要原因首先是職稱獲得者首先是僧多粥少,名額特別有限。其次是學校推選,區裡評選。因此各校的傾向不同導致的標準不統一、不明朗。

我就以個人經歷說一說評選的歷程吧。大家可以判斷一下這是一個滿足個人私慾的過程嗎?

首先高級教師要得到一級教師職稱滿5年。只統計一級職稱之後的獲獎。獲獎主要是4個方面。1.個人榮譽,這一般是校內推薦。2.參加賽課,這一般是需要一定個人實力的,因為只認可一、二等獎。3.市區貢獻,統計老師在市區進行教材介紹和經驗介紹以及自己帶出徒弟的成績。4.論文,這不以數量取勝,也是隻統計一、二等獎。就算繳費的論文,東拼西湊也很難得一、二等獎。而且近幾年趨勢也是評獎比例在降低。

教育口內明白人太多了,就算我說的第一、第四項可以渾水摸魚,二、三兩項是真實力。大家覺得這是在滿足私慾,還是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呢?


清朝雲


說這話的人是不參與教師職稱評定的人吧。追求職稱應該說是教師的一個追求方向。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多少人還想拿到正高。

職稱是對教學能力的肯定。說這句話,可能有些人不認同。特別前些年,職稱評定論資排輩的情況嚴重點,到了年限,能上職稱的教師就評了。這幾年不一樣了,是要靠實績說話的。考察的方面也多。

講課,說課,論文,課題,著作,班主任工作,教學教研的參與,校級,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獎項等都列入了評職稱的範疇,教齡已經不是評職稱的優勢。有些年輕的教師,在教學教研中表現突出,碩果累累,脫穎而出,年紀不大,職稱不低。職稱是對教師能力的一種肯定。

職稱也是教師的精神寄託。那個學生不想當好學生,那個員工不想成為優秀員工,教師也想成為有高職稱的教師。評定職稱是教師的奮鬥方向。

職稱評定需要教師這樣那樣的教學教研成果,這些都激勵教師去參與教學教研,不斷探討教育教學理念,勇於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教育來說,這是幸事,在這種不斷的研究創新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發展。

至於滿足個人私慾,肯定也有。大多數教師都是憑薪水生活,不少教師工資是生活的主要來源。職稱高,工資高,多拿點工資也是正常的需要。幹一樣的工作,薪酬有高低,大多數人都想要高一點的報酬吧。何況教師也不是高收入人群。

結語:說教師追求職稱,是滿足個人私慾的表現,是很片面的,掩蓋了職稱評定的目的。

我是心月聊教育,一線教師。關注我,共同聊教育,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


心月聊教育


可以承認,教師追求職稱從某個角度看確實是滿足個人私慾。每個人都想多賺點錢,讓自己的日子過好點,讓自己吃喝住行的標準再上一個檔次,讓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所有這些私慾,又有什麼見不得人呢?

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同樣有這樣的一些私慾,他們通過追求職稱的手段來滿足這種種私慾,就像農民想通過多打糧食達到富裕、打工者想通過加班增加待遇一樣,不僅天經地義、無可非議,而且還應該鼓勵和提倡!

其實,廣大教師,特別是中西部經濟落後地區的教師,只有較好地滿足了他們許多合理的私慾,他們才能無牽無掛、信心百倍、全力以赴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把教書育人工作做得更好。很難想象,一個住的房子還是危房、孩子病了無錢醫治的教師(媒體曾報道過這樣的貧困教師)能有足夠的幹勁和精力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

基於上述理由,所以我們教師可以正大光明說,評職稱首先就是為了滿足私慾,就是為了漲點工資,為了身邊的師生看自己時帶著更多敬佩的神情,為了能夠參加一些檔次較高的活動(比如有些級別的學術研討會議只有特級、高級教師有資格參加;我們湖北十多年前下面市縣的教師要被推薦參加高考閱卷,原則上也要是骨幹教師和中高以上職稱),甚至為了撈個一官半職(職稱高點競聘領導職務也更容易)。只要不偷不搶、用正當手段去滿足合理的私慾,又有什麼不好呢?


禾水廣隸


有人說教師追求職稱,是滿足個人私慾的表現,這個說法我是非常不贊同的。

對於職稱的追求,難道只是教師嗎?事業單位、企業的員工也需要晉升職稱,他們追求職稱難道也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嗎?如果是,我無話可說,如果不是,為什麼就只是說老師呢?

人的慾望是無盡的,也正是有了慾望,才有了動力,社會才會向前發展。只要個人慾望不損害到別人的利益,有慾望也並沒有什麼不對,是很正常的,一個人沒有慾望才是不正常的。

老師也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希望自己過得幸福點,日子好過點,這個追求難道有錯嗎?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難道老師就不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嗎?

職稱是與工資收入掛鉤的,職稱越高,工資收入也就越高。做著同樣的工作,下著同樣的力,職稱高的,拿的工資高,職稱低的,拿的工資少,誰會心理平衡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追求更高的職稱。

職稱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鼓勵人們安心工作,工作成績越大,職稱就晉升的快,所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大,給人一個前進的動力。正是有這個動力的激勵,人們才有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老師踏踏實實教學,認認真真工作,職稱本來就是屬於老師的東西,老師追求屬於自己的東西,怎麼算是私慾呢?

職稱不僅僅能給老師更高的收入,也是對老師工作能力一個認可

現在,職稱的評定都有很多條條槓槓,可以說各個方面都包含了進去,如教學成績、科研、論文、考核成績、班主任、榮譽、公開課、教學名師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一個老師實實在在的成績,按這些條條槓槓打分評上職稱,也是對工作能力的認可。

老師辛辛苦苦付出,同等條件的老師都晉升了職稱,結果你卻還在原地不動,人家能評上,而你卻評不上,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你不如人家呀,各個方面都不如人家,要不怎麼輪不到你評上職稱呢,這其實是對你工作能力的一種否定。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得不到認可,你還會有工作的積極性嗎?

人的影,樹的皮,都是辛辛苦苦教了一輩子的書,別人都評上更高的職稱了,你卻評不上,面對職稱比你的高的老師時,真是感覺抬不起頭來,因為面子上過不去呀。如果拋開其它的不說的話,職稱也算是一種榮譽,是一個老師社會地位的象徵

職稱,每位老師都希望得到,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那就是僧多粥少

正是因為名額少,學校才制定了評審標準,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讓少部分善於投機取巧的老師鑽了空子,而兢兢業業教學的老師卻得不到職稱的晉升,這被很多人所詬病。

也正是這少部分精緻利己者,只要對晉升職稱有利的,就去爭取,只要是對晉升職稱無用的,就高高掛起;為了職稱,不擇手段,勾心鬥角,搞得烏煙瘴氣。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被人認為老師一心就知道追求職稱,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

其實職稱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職稱與太多的利益掛鉤

現在,老師心中最大的痛就是職稱,職稱與工作能力強、教學質量高掛不起鉤來,對於那些兢兢業業教學的老師太不公平了。最好的辦法是,職稱與各種的利益脫鉤,按工齡或教齡來發放工資,職稱僅僅作為一種榮譽。

職稱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自然那些投機取巧者也就不再感興趣 ,這樣,老師在公平的環境競爭,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去爭取職稱。

結束語

職稱改革正在推進中,一時半會也不能完成。作為一名老師來說,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就行了。


文會教學


這種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不贊同,因為不是所有的教師都這樣,踏踏實實教書育人,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師還是佔大多數的。

為什麼說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為現實中,確實有部分教師為了職稱背後的利益而追求高職稱,甚至用很多不光彩的方法。如果現實沒有這種現象,也就不會有人這麼覺得了。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有兩個途徑:

第一,就是嚴格審查。要嚴格把控教師評職稱的每一個環節,做到實事求是,還要對某些教師虛假獲取職稱的行為實施打擊。這種途徑無疑加大了職稱評審工作的難度,有效果,但並不可取。

第二,現在的職稱制度是與教師的工資直接掛鉤的,職稱高的教師工資高,職稱低的教師工資低。所以,要解決某些教師因利益追求職稱的問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把職稱和工資分開,不以職稱高低來確定工資標準,把把職稱當做一種榮譽和信仰。這樣就有很多教師能純粹地因為教學水平的提高而評職稱了,那些為了利益評職稱的部分人,也就因為無利可圖而放棄評職稱了。


說說職稱

職稱有高低之分,我覺得職稱更是一種榮譽,一種自豪感,一種社會認同,把職稱與工資掛鉤,個人覺得並不合適。好在我國正在調整這方面的政策,例如改革教師工資制度,引進績效工資等等。

最後,很多的一線教師都值得我們敬佩,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是不評職稱的,或者說不為了評職稱而教學,我們不能因為部分教師的行為就否認他們的貢獻。

所謂實至名歸,相信今後那些踏踏實實教書育人的教師能獲得應有的榮譽。

以上是我的回答。


不染老師


職稱與個人的工資掛鉤,教書也只是謀生的手段,沒有必要把教師抬的那麼高。如果職稱不與工資掛鉤,說實話,還有多少人去追求職稱?


鄉野教書匠


只要不影響別人,滿足自己私慾沒有什麼不對的,誰不想生活的好一點,有什麼錯?難道還要裝高尚,做說假話的偽君子?


老老老頭一個


沒錯!是想多掙得幾塊工資,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一點!這種想法大多數人都有吧!


知足常樂7064


我不是很贊同這個說法!教師追求職稱,只能說是一種追求。

這就相當於公司裡的員工,努力工作的動力是想要漲工資、而不是和老闆談情懷;也相當於公務員都想要當領導,不是他個人品格就差,而是有追求。拿破崙不是也說過麼?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職稱設立之初,就是為了鼓勵老師終身從教、安心從教,是給老師的一個盼頭。本身就是給老師追求的東西,老師去追求了,又怎麼能算是私慾呢?

現在的職稱,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得問題,被很多人詬病,是因為名額少、很多學校評審又不公,讓很多教育裡的投機分子鑽了空子。辛辛苦苦付出的老師得不到激勵,是其中最大的問題。

但拋開這些去看,職稱本身沒有錯,老師追求職稱就更沒有什麼錯了。

另外,老師追求職稱的另一個原因,也不是因為利益,而是與群體中的面子有關。

一個教師,兢兢業業奉獻教育二三十年,到頭來還是一個初級教師,你說,這對於這個教師來講,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二三十年,這個老師就沒有為教育做過貢獻,就一直是在教育裡吃乾飯。這對於一個教師來講,是一種莫大得侮辱。

而且在一個學校裡,很多時候,同輩老師都晉級職稱了,而你沒有晉級,這是對你能力的一種否定。讓人覺得,你教育能力不行、人際關係不行,總之就是各種不行,所以才沒有輪到職稱晉級的機會。

所以,我的想法其實是。職稱可以有,但是,千萬要與各種利益脫鉤。

現在的職稱,代表不了教師的能力;高職稱與高教學質量,很多時候並不能劃等號。那麼,工資待遇與職稱也就不應該劃等號。

將職稱變成是一種榮譽稱號、與待遇脫鉤後,教育裡的投機倒把分子自然對職稱會失去興趣,那麼,所有老師都可以在公平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去爭取職稱,那時的職稱,我認為才能夠真正對得起職稱創立的初衷。

那麼教師的待遇該怎麼辦呢?

一線教師的待遇,其實應該與一線的躬耕相聯繫起來。按照課時量、工作量,考慮到教學年限,然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這才是最好的分配方式。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