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文章的時候,你會用書面語寫還是用口語寫?

穿黑色衣服的女人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是書面語和口語都用到的,在一篇文章中,有時既要用到書面語言,也要用到口語。

因為,書面語是從口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經過加工和提煉而成的,那看起來就比較的正規、理性、典雅、固定,不僅讀起來覺得文縐縐的,而且你寫出來表達的意思無論哪裡的人都能看懂。



例如,在描繪山川美景的時候,用的語言就是書面語,垂柳依依,白雲繚繞,河水潺潺,大山高俊。再如,“早晨起床,一股寒意沁入骨髓”,那就不能寫成“早晨,一起床,寒風凍得我打搐搐”。再如“和煦的陽光溫暖著大地”,就不能寫成“日頭一照,土地暖和了”,這樣寫就缺少了美感。有一些描繪建築物的語句如果用上瑰麗、巍峨、雄偉、壯觀、氣派等這些詞語,就是書面語,如果只是說“這些建築物又高又大還好看”,就表達不出建築物的格局和精美的設計了。還有,描繪人長得美的時候,就適宜用書面語,可以用上這一類的詞語,如端莊秀氣、俊美、魁梧、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等,詞語用上,寫成句子就是書面語,如果只用上一個“俊”字,或者說她長得“不孬”,就表達不出如此豐富的意義,因為口語的表達不僅不文雅,而且有點太籠統,太不精細,用詞範圍也比較窄。還有一些事務性的文章和一些書評之類的評價性的文章也大多用書面語。還有寫文章時,寫到那些氣正理直的說理的地方時,也必須用書面語,用口語就達不到這種說理的效果。




口語是聽和說的語言。文章中人物說的話當然得用口語,如果用書面語就顯得太不真實。寫演講稿的時候,要用口語。不過演講稿的口語是經過修飾和提煉的口語,演講時的口語就不能和平常說話一樣太隨便。表現醜陋的時候,最好用口語。如描寫一個人的醜,“她瘦得就像一個小黎猴似的”“瘦得像刀削的似的”他長的就像一個摳瞎了的解了猴似的”。在寫文章時,想表達那種幽默詼諧效果的時候,可以用口語。如她撅著嘴,努著嘴,撇著嘴,眼睛眯縫著,寫一個人看不起他,可以說“我給人家提鞋,人家都嫌我手指頭粗”,寫一個人好花錢,可以說“”什麼東西不能進她的眼,一進她的眼就得馬上掏錢”。另外說理的時候,為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可以用口語來寫。如寫人生意義的文章可以這樣說:“人活著不是為了伸手多撈東西,而是為了儘量多往外掏東西”。這樣在寫文章時在適宜的場合用上口語,不僅使說理更加生動形象,而且讓人印象更加深刻,使說理更令人信服。



一篇好的文章,既要用上書面語,又要用上口語,只有靈活運用,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構建成華美的篇章。


清甜的小河


我寫文章的時候,全都用書面語寫。

因為我覺得用口語寫,就象鄉俚俗語似的,絮絮叨叨,盡說些家長裡短,雞🐔毛蒜皮,一大筆的流水帳。

寫詩也令人不敢恭維,不是老幹部體就是打油詩,還自鳴得意,其實俗不可耐

,不知所云。

只有寫小說,為了襯托環境與人物的語言習慣,才會用到口語。否則還需要什麼構造工整,句子優美,妙筆生花的文釆。

若是全部採用口語,信口開河,相信誰都可以寫出一大篇長篇大論,如同日常與人聊天的記錄講話稿罷了。


冰刀冷箭


口語是語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從語言的發展來看,口語是第一位的。書面語是在口語的語體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是口語語體的加工形式。書面語一般句子結構完整,嚴謹,工整,符合語法規則和行文要求。

口語與書面語既有區別,又有關聯,它們相輔相成,構成語言的兩種形式.我們既要分辨它們的區別,但又不能拘泥於這種區別,而應分清概念、靈活運用.嚴格地講,口語與書面語不能截然分開.如果我們一定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話,那麼一般說來,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在於句法、語意和語用這三個方面.

口語一般用詞比較簡單、非正式、語法結構比較簡單,即句子一般比較短,多用簡單句,主要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使用,也可用在敘述、交談、討論、辯論、演講等方面;而書面語則比較正式,用詞比較講究、優雅、貼切,結構較為複雜,句子偏長,複合句較多,主要用於撰寫文章,著書立說,頒佈法律、法令,頒發文件、公告等.

在語用方面,就是指口語和書面語除了在句法和語意方面有區別外,在什麼語境下采取什麼語氣、措辭和表達方式來表達字面意思和絃外之音等方面也有區別.普通人一般認為口語主要是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句子簡短、語法結構簡單、用詞隨意等特點.其實,這仍然是一種誤區.首先從內容上來看,口語與書面語是很難截然分開的.比如所有的書面語用口頭表達出來以後就變成了“口語”,像總統的就職演講、政府工作報告、博士論文的答辯、舞臺上的朗誦等都是如此.同樣的,當所有的“口語”被寫進了電影劇本、小說、戲劇後,它又變成了“書面語”.其次,從詞彙的使用上也很難說日常用語中全部使用的是“簡單、非正式”的“口水話”.換句話說,“口語”與“書面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舉例來說,一位中學生回到家裡,興致勃勃地對他母親說:“媽,今天下午我們班對一班的那場辯論精彩紛呈.對方高手如林,能言善辯;我方毫不示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最後我方出奇制勝,再添輝煌.”你能區分這段話裡哪些是口語,哪些是書面語?因此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口語具有用詞簡單、句子偏短、平鋪直敘、缺乏色彩的特點.同樣,書面語裡也不全是描述,也有對話,並且在口語裡也同樣可以使用“書面語”,即所謂正式、優雅、貼切的語言.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講,對口語與書面語的分類只是一個比較粗略、不夠嚴謹的分類.

所以,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寫法,有的全用些華麗的詞語 表達不出內涵,那也不是好文章。你可以在一些敘事 上的文章,樸實一些。在一些正式的文章裡避免一些非正式的口語顯然也是正確的。還得根據整體的文章內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運用才好。


東瀛閒聊


寫文章時口語和書面語結合。口語用的比較多。口語比較接地氣。根據文章而定。有些文章書面語用多了,有點華而不實。沒有誰好誰壞。靈活運用。


國錦紅


我寫文章的時候,書面語和口語都會用到。主要是看文章內容而定。一般是用書面語來寫文章。但是在描寫人物的時候,特別是人物說話的時候,就要用到口語來寫了。因為人物在說話的時候,不太可能說那些書面語的,總是說一些符合人物性格特點的語言,這種語言肯定是口語化的。這才符合寫作的特點。當然,一些生動活潑的口語,我們在文章裡運用得當,是相當出彩的,會讓讀者喜聞樂見。舉個例子“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北京看到天安門,心裡非常開心!”對比“今天是我頭一回來北京看到天安門,心裡那個樂啊!”前一句是書面語,後一句比較口語化,對比一下,是不是後一句更生動活潑,讓人記得住。


子夜姐


個人經驗:要看寫什麼樣的文章。

比如你寫點情感類的,需要加入大量的情感元素時,我覺得用偏口語化的文風去寫比較好。因為你要讓讀者感受到你的情感流露,用書面語就會顯得很尬。當然不是說用口語就是大白話,除了要寫出情感本身該有的那種味道之外,要注意長短結合,不要脫離文章主旨。當然文章主旨是最能扣動讀者內心深處想法的重要部分,情感類題材不好,讀者會直接pass的。

那麼書面用語用於什麼樣的場合呢,我覺得一些比較嚴肅的題材的,比如政治題材,軍旅題材,廣告題材(可俏皮一點,但是廣告語用詞很規範)……這時候就需要讀者肚子裡的墨水了,你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知識,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缺點就是不靈活,不是說作者思維不靈活,是題材限制所決定的。

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只會寫作文,哪怕每次都是滿分,你再寫十八年也成為不了作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上學時,作文寫得不是很突出,但是寫的作品很自然,流露,因為文章活了,讀者願意看,不需要多高深的文言說詞,只需要接地氣就行。

也許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裡,不需要成為作家,但是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也要不斷提升啊,我們要時刻記得我們是中國人,有責任把我們的文化繼承下去。寫文,是每一個普通的平凡人都該堅持下去的一種優良習慣。


壹身肥膘


我個人認為,這主要取決於自己要寫的是什麼內容和文章的受眾群體是誰?如果是寫小故事,小幽默之類的,用口語寫更接近生活,讀者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寫的是知識性論文或是時事評論性文章,書面語比較好,這讓讀者會覺得真實可靠,不是市井的八卦傳聞。


海外老炮兒






本色依舊8888888888


看情境吧。

口語在對話的時候肯定要用口語,在描寫環境,背景,人物還是書面語用的多。也有的作者喜歡通篇口語的,讀起來也不錯。

對我而言,靈活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