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覆覆看了10遍的知識,還是想要推薦給你

反反覆覆看了10遍的知識,還是想要推薦給你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不知不覺2020年就已經到了3月份!有趣的是,我們竟然還宅在家裡,不能去見朋友,不能去聚餐,不能去K歌,不能去看電影。


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看書、學習新知識、冥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新的一年,我開始有意識的去看一些思維成長方面的書籍以及學習一些溝通技巧的課程,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很多之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突然有了答案。


為什麼自己的事業沒有進展?為什麼5年感情說散就散?為什麼我曾經如此討厭自己?為什麼自己會焦慮和不快樂?……因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下面給大家安利近期學到一個新的思維方式和情緒溝通知識,非常實用,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習的過程,

會讓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有興趣的你,不妨靜下心跟著月野大兔一起來成長吧。


1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成長型思維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曾國藩如是說。


你怎樣去思考一件事,決定著你的人生軌跡,因為人的觀念決定著人的行為,人的思維又決定著人的高度。


反反覆覆看了10遍的知識,還是想要推薦給你

最近在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Dweck(卡羅爾·德韋克)寫的一本書《終身成長》,可能感官上會覺得比較雞湯,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追求上進的青年,其實可以仔細品讀一下它裡面表達的兩種心智思維方式——


1.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模型。


能夠不斷髮現自己的能力並且積極挑戰,解決新的問題。有目標,正性循環。


2.固定型模型——防禦型心智模型。


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不願意探索世界、不願意去面對必要的難題,總在想辦法迴避傷害,別人的批評和表揚,他都會受到影響。


Carol Dweck在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分析了教育、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等領域成功與失敗的因素。


並提出,歸根結底,都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成功者是成長型思維,失敗者是固定型思維。


她認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做事更關注自己是否在發展的狀態,而不是結果,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在挑戰中不斷地提高,這種思維方式大大增加他們成功的可能性。


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習慣把思維侷限在一個狹窄的範圍,認為智商等能力水平是天生的,不願意去做那些與自身能力有差距的事。他們會因避免挑戰而錯失很多機會,因此永遠在原地踏步,得不到成長


曾經我總是不斷給自己內心設限,認為別人的成功要麼是有家人幫持,要麼是自己聰明,而我這種既沒家人幫持,又不聰明的姑娘,成功對我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一遇到事情,總是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這太難了,我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


看了這本書後,我開始努力做出改變,我正在努力學習成長型思維,含笑和挫折過招,將磕絆視為鋪墊,倒逼自己成長。


我不再為自己感情不順、工作不升遷找任何藉口,不是沒有緣分,也不是運氣不好,很多問題出自於我自己,因為不夠主動,因為不夠努力,因為不夠自信,因為沒有以目標為導向……我開始為自己想做的某事,去學習某些知識,或是面對某些問題。


我是如何改善思維方式的呢?


01先明確目標,然後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


我要在何時實行計劃?我將在哪裡實行計劃?我準備怎樣實行計劃?並且我會試著努力讓自己不受糟糕感覺的影響,在遇到挫折時,我會去思考這意味著什麼,我準備如何應對。


02提高學習和適應能力


我學習主要來自三種途徑:一個是實際工作中的感悟;二個是從書本、網絡課程上獲得;三個是高水平的交流。


03提高實踐能力


我一直堅持努力,埋頭從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稻盛和夫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夢想的實現,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


這一點,在我堅持做自媒體得到體現。剛開始做時候,總有人打擊你,說風口已經過了,想要獲得一個粉絲比登天還難。自己寫的文章也沒人看,好在我自己在慢慢研究,學習怎麼選題,怎麼排版更好看,怎麼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終於有人開始給我留言,關注我,給我打氣。雖然一步一個腳印實在太慢,但有成長不就挺好的嗎!


人行人世間,工作上或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困難無法避免。是選擇正面擊破,還是繞路而行,不同的選擇就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情緒溝通—改變看法與自我認知


反反覆覆看了10遍的知識,還是想要推薦給你

前幾天在B站看到了奇葩說老司機黃執中講的課程《情緒溝通——改變看法與自我認知》,我覺得挺有意思,產生了很多共鳴,真的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小夥伴們。


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困擾都是來自人際關係,所以想要生活變得快樂,解決這個問題極為重要。課程當中談到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可的,接下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課程當中講的幾點。


01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我被說服了=我被打敗了


每個人腦中既有的看法、想法,已然存在的觀念或立場,都是無數他過去生活經驗當中的偏好與選擇的結果。我選擇了相信我現在腦子裡相信的事情,我選擇了產生我現在腦子裡要產生理唸的立場、價值觀。


如果你改變我這一點,我就視為我受到了挑戰。


黃執中在課程中也提到,沒有哪個孩子會因為父母不斷地告訴她,你一定要多讀書呀,就會真的乖乖讀書。而是腦海中閃過無數個反駁的例子,例如比爾蓋茨輟學,或是你們也不讀書,憑什麼叫我讀書等等。


因此,想要說服別人,道理是講不通的,能夠輕易給你說服反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為我們都不喜歡被改變,都不喜歡被人證明是錯的


02、沒有人喜歡不知情


一個人在不瞭解狀況的時候,很少會乖乖配合。


個人都想知道理由。告訴別人理由,是最簡單的說服方式。


所以在與客戶、渠道溝通時告知他們該知曉的東西,尤其如果某個需求不能滿足時,和他們真誠的說明理由是簡單的說服方式。


黃執中為我們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飛機上乘客等了很久都不起飛,有人開始抱怨了,為什麼不起飛,還要叫我們在飛機上等,乘客情緒變得暴躁。


空姐過來解釋:不好意思,航空管制,請您耐心等等。


結果乘客就更加暴躁了,因為航空管制等於沒有任何解釋。


後面機長來解釋了,說:不好意思,我們之所以要在飛機上等,是因為只有所有乘客都上了飛機,才可以進入排隊起飛的位置,輪到我們馬上就飛,如果乘客都下飛機,那我們就要重新排隊,那就等更久了。


這個時候乘客的情緒緩和了很多,雖然還是不滿,但也不至於暴躁了。所以,當你想要找別人幫忙,一定要加上一個原因,沒有人喜歡不知情。


03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沒關係,你隨時可以反悔”,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句話。


你買一樣東西,商家告訴你,不滿意隨時可以退款,你會更容易下決定。


如果商家告訴你,貨物一出,概不退還。你倒也不一定會翻臉,但決定要不要買的時候,會想了又想,想了又想。


另外,黃執中舉了一個例子,關於追女生的。


男生小明:不斷地獻殷勤、送禮物、請吃飯,然後開始窮追猛打表白,要求你做他的女朋友。


男生小強:像朋友一樣一起吃飯、聊天,也不會對你過於靠近,而是保持一個自然的狀態。


最後男生小強會招女孩子喜歡!為什麼?因為他就是處於一個「你隨時可以反悔」的狀態。一直都保持一個比較舒服、可退可進的狀態,這個時候女生沒有任何壓力,自然就會對這個男生有一些好感了。


04你眼中的問題,是別人的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顛覆我認知的看法。我想如果我能早知道這個道理,我就更加意識到不應該隨意干涉別人的人生和選擇。


黃執中在課程中為我們打個比方:


有人喜歡抽菸,如果你強行讓他戒菸,的確是“為他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對方為什麼要吸菸呢?


可能是他壓力大,吸菸是他緩解壓力的方法,在你眼中吸菸是個問題,但在他這裡,吸菸就是緩解壓力的方法。

通過這個思路,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要抽菸,喝酒,這可能就是他解壓的方式。


我眼中的問題,是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05這個問題可以是誰的?


如果有人問你: “我是一個地產業務員,我的顧客常常不信任我,讓我覺得很困擾,請問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你會如何回答?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回答方式是直接告訴他,當然要從自身做改變,從內到外,也許相關的知識熟練一點、態度專業一點、皮鞋擦亮一點、西裝穿挺一點,慢慢的客戶就會信任你。


這沒有問題。但同時,黃執中告訴我們要跳出那個框。客戶不信任我,這是誰的問題?未必是我的問題,客戶不信任你,這個問題可以是客戶的信任問題。也許還可以是公司的宣導或者形象建立問題。


這是誰的問題?如果我們設定問題就只有一個人的,那我們的解決方法也就只有一種,如果我們能夠想出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是不同人的,那我們的解決方法就不止一種。


曾經我是個過度自我反省的人,出了問題,我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哪裡錯了?哪裡做的不好?我應該如何改進,其實產生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的解決方法也不應該只有一個。


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成長型思維和情緒溝通課程,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讓我們一起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去精進自己。


我是月野大兔,90前,一個廣漂大齡女孩,愛碼字愛生活,願意陪你一起努力,2020我們一起成長為有目標且厲害的人。公眾號有糖也有你,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最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字,點個「贊」告訴我哦。


反反覆覆看了10遍的知識,還是想要推薦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