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為何逼死舅舅

漢文帝為何逼死舅舅

​ 漢文帝是個明白人,也是個歷史明君,在他的無為而治黃老之術的治理下,大漢朝欣欣向榮,開啟了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這是在宏觀角度事後分析,其實在當時新生的大一統政權漢朝可以說是危機四伏,從賈誼的治安策中的針砭時弊就可以看出,社會問題極為嚴重,政治形勢相當嚴峻。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諸侯勢力失控,權貴階層形成,目無王法,對抗中央。這個問題整文帝一朝都沒有解決掉,最後導致了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另一方面,文帝面對如此棘手的政治局面時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以柔克剛,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慢慢解決問題,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事件就是文帝殺舅,為了處理貪贓枉法的權集團以正視聽,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舅舅薄昭。

漢文帝為何逼死舅舅

漢文帝劉恆

薄昭是國舅爺,是皇帝的親舅舅,皇太后薄姬的弟弟,出任車騎將軍,封為軹侯。在文帝登基的政治漩渦中薄昭是立了大功的,他冒著生命危險進京探聽虛實,與周勃接觸,為文帝進京打了先鋒。但他不知收斂仗著權勢,奢靡無度、驕縱不法。安插親信,干涉朝政。漸漸形成了後黨,以薄太后為中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有呂后的前車之鑑,這引起漢文帝的極大不滿。漢文帝劉恆推行新政,任用年輕有為的大臣鍾毓到山西太原代天巡撫、平息叛亂。太原是皇舅爺薄昭萬戶侯之封地,他的侄兒薄貴在當地仰仗他的權勢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地方官依仗皇親權勢兼併土地,假傳聖旨加重賦稅徭役。薄貴更是搶男霸女,魚肉百姓,濫施非刑,胡作非為。鍾毓做為一個剛直不阿的賢臣,依大漢律法直接斬了薄貴,這件事傳到國舅爺薄昭的耳朵裡了,薄昭勃然大怒!直接派兵捉拿了鍾毓,並直接殺了。

漢文帝為何逼死舅舅

鍾毓殺薄貴這件事歷史上沒有交待,但據我推測八成是文帝授意過的,為的就是要敲打一下後黨勢力,不要為非作歹,破壞大漢的江山社稷,意在對既得利益集團敲山震虎,解決地方勢力對抗中央的頑疾。從這也可以看出,地方勢力之所以可以橫行霸道,在朝中一定是有靠山的。可是讓文帝大出所料的是薄昭居然敢擅自殺了欽差大臣,這完全的觸犯了皇帝的底限。文帝是個好心人,當年他對淮南王劉長百般寵溺導致造反,那都沒有殺劉長,而是想懲罰一下得了,但這次他對國舅爺是真動了殺心了,因為後黨勢力確實在逐步的侵蝕皇權,威脅到他的執政地位了。漢文帝要直接按律斬殺薄昭,但是被巨大的後黨官僚勢力給阻止了,在朝堂之上發生了巨大的爭執,殺薄與保薄黨互不相讓,薄姬也要死要活的鬧,但這次文帝沒有心軟,同意不直接斬殺,但是派了大臣們去勸薄昭自盡,結果薄昭還不識抬舉,就是不死,最後文帝想出一個陰招,派大臣披麻戴孝給薄昭哭喪,擺靈堂搞活人祭,薄昭看到大勢已去,不得不自殺了。

漢文帝為何逼死舅舅

文帝殺舅的這個戲碼,歷朝歷代都在上演,皇親國戚既得利益集團貪得無厭,目無王法,是江山社稷的最大不穩定因素。文帝這麼心軟的人痛下殺手也是被逼無奈。當然,我們可以說薄昭最後走到絕路文帝也有一定的過失,沒有及時的處理與限制後黨的發展,在帝王家的慈孝導致了皇親國戚的驕橫跋扈,這是歷來王朝的頑疾。薄昭薄貴罪有應得,只是可憐了鍾毓這樣的忠臣了,為了國家,為了社稷,秉公執法,但慘遭不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