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擺地攤的,主要在農村集市,我發現不少人在集上只是閒逛,不買東西,為什麼?

平凡也自豪


我認為:在農村集市上發現不少人只是在閒逛,不買東西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現在生活在農村裡的人群結構的問題。因為在當前的農村裡,有能力先富起來的哪一部分家庭就在城裡賣房安家了;沒有進城的哪一部分家庭,只要是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又都進城打工賺錢了;所以,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人大都是哪些勞動能力有限的中老年群體和兒童;因此,在除了過年前後進城打工的青壯年回鄉的那個時段裡,每到農村的趕集之日,都會出現以下的景象:



一,前來趕集的人群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群體,尤以留守中年婦女和老年人居多。

二,這部分人群前來趕集的目的,最多也就是賣一些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會在購賣這樣必需品中,都會走遍整個市場,東逛逛、西比比,左看右看、上比下比,到底是哪一家更便宜。

三,在這部分人群中,也有許多是帶著自家的農產品來趕集擺賣的,但是把自家的商品賣完、錢進了口袋後,是捨不得把它掏出再去購買別人家東西的。

四,在這部分趕集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人口袋裡的錢都是靠子女寄回來的,花掉一塊就少了一塊,所以不捨得用也不敢亂用。

五,因為在農村,這部分中老年群體的收入一直很有限,所以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還一直停留在生活儉補、勤儉節約的傳統思想中,面對現在哪些眼花繚亂的商品和物價,他們感覺既不需要、也不用花這個冤枉錢,當然在他們的口袋裡也沒有那份可以隨意花的錢。

六,在平時農村的趕集日,確實也有專門來閒逛的老年群體,因為農村趕集畢竟是一直延續至今的一件盛事,許多老年人對於趕集情有獨鍾,就算沒事,也喜歡來集市逛一逛,看一看,好成為他們在飯後的談資。……



其實,這種“閒逛不買東西”的現象,應該是現在農村集市上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況,而且基本上是無法去改變的;但是,農村的集市也會在短時期出現特別繁榮的景象:別看平時在農村集市上的人大都是在不買東西的閒逛,可是等到了年底年後,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回鄉的時候,集市上就會呈現一番人山人海、瘋狂搶購商品的盛景了!


知足常樂1284922


我是擺地攤的,主要在農村集市,我發現不少人在集上只是閒逛,不買東西,為什麼?我老婆也是擺地攤的,我平常回去也跟著去擺過地攤,也跟其他擺地攤的交流過,都在說近兩年的生意不好做,也看到很多人做不下去而改行,通過這一點也能瞭解到,題主說的情況確實是存在的,就因為人們的消費慾望低,所以生意不好做。那麼,這些人在集上只是閒逛,不買東西,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經濟緊張。

在農村,基本上剩下的都是老人家,生活來源基本上都是靠種點農作物,收入有限。

而年輕人在外打工賺錢,限於近兩年的經濟環境,收入上可能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很多人要還房貸,手頭有點緊。而老人家為了給年輕人減輕點壓力,節省點家庭開支也很正常。所以很多東西購買之前都要反覆思考,要不要買,劃不划算等等。

再加上老人家節儉慣了,消費能力跟年輕人差別很大。而有些年輕人除了果蔬之外,其他東西基本都是在網上購買。


其次,消費觀念。

現在集上擺地攤的也很多,產品五花八門。有些是消耗品,有些耐用品。而農村人的消費習慣就是有需要了再買,而不是提前買。就像衣服,感覺到冷了,才想著要去買厚衣服。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看到很多東西可能有需要,但並不是現在要,所以他不買。聽到很多人說的一句話就是:下次來,反正每次趕集都在,有錢還怕買不到?

最後,農村人口減少。

這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有些是跟著兒女進城居住,有些是孫子孫女在城裡生活。

這樣的話,進城居住這部分人就不會在集上消費。而孫子孫女進城生活,本來老人家疼孫子孫女,要給買衣服鞋子,買點零食的,現在也不需要了。這也導致了買東西的人少了。

相比之下,擺地攤的卻是越來越多,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買東西的人少。


總的來說,手頭有點緊,再加上人口變少,這是主要原因。當然了,在我看來,食品這一類消耗品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雖然說農村人對其他東西購買慾望不強,但是對吃的東西還是不會吝嗇的。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現在擺攤要擺一些快消品!比如說紙巾抽紙!洗衣液!皮帶!棉拖鞋!三根數據線之類的!只要價格低還是很多人買的!昨天去富士康擺攤!四個小時賺了五百多!我進貨都是網上擼的價格一般都是兩塊多點!我賣20塊錢三件!




漯河小兵


生活在西北小村落陝西鳳翔農村的我,深有體會,特別是最近這些年,也發現了你所描述的這種現象,我覺得吧!應該並非個例,全國農村集市應該或多或少購買力不足的現象存在。

我記得小時候特別盼望周邊村落或者是鎮上趕集市或者廟會之類的活動,集市上好吃好玩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母親可以在集市上置辦生活必需品,父親趕集買些農具【鋤頭,鋤把,鐮刀,等。】,我呢!就是去玩,遊戲機,買好吃的,【水ca 包,涼粉,醋粉,涼皮……等。】那時候雖然窮,人們的購買渠道單一,但是集市相對物品繁多,既而只能在集市上才能買到所需要的東西。

現在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集市一直被沿用下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飛躍性的提升,人們的購買方式途徑也變多種多樣。

第一:現在農村大部分都是老人,她們的消費習慣都特別節儉,到集市上基本都是散散心。

第二:現在我們農村家庭購買途徑各式各樣,比如:我們村小超市,生活必需品應有盡有,交通便利家門口坐車不到15分鐘就到我們鳳翔縣城,還有就是網購,等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農村家庭,生活必須品都不缺,購買方式多種多樣,我們去趕集大部分人散散心,或者是購買特定的物品,所以才會出現你所描述的想象;

有不同的意見或者建議可以關注我!我是三農盼盼,謝謝大家!




三農盼盼


問:我是擺地攤的,主要在農村集市,我發現不少人在集上只是閒逛,不買東西,為什麼?

答:農民手裡沒錢啊。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農民手裡沒錢,真的是窮。


1、首先 我們小時候趕集市真實的情況

  • 關於這個問題,我小時候有深刻的記憶。我們這邊廟會比較多,廟會一般是在每年3月到5月有,廟會都有很熱鬧的集市。小吃的、水果的、燴麵胡辣湯,形形色色,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我們小孩子特別喜歡去趕廟會,一般有錢的話,在廟會上待一天都不回家,中午就吃碗燴麵,美的很啊。 但實際情況下,春季是農民最窮的季節,我口袋裡常常連五毛錢都沒有,只能買塊糖。好吃的、好玩的統統和我無緣,好多次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廟會,卻空著肚子怏怏而歸。可能也和這個有關係,多年來我的性格都很自卑,因為廟會時刻在提醒我,我們是窮人。


2、其次 農民手裡是真的沒錢

農忙地裡刨,農閒鬥地主,只為娛樂玩,手中無閒錢。農民很多時候,手裡是沒有閒錢的,所以到集市上基本是湊個熱鬧,很少有閒錢去買東西。集市只是逛,湊個熱鬧,平時必需要的東西早已經買好了,不會等到集市上再去買。所以這是,集市上農民只看不買的主要原因。


3、最後 一般是湊熱鬧看戲比較多

農民平時娛樂活動少,所以有熱鬧時喜歡看熱鬧。特別是集市上往往有戲曲的話,人就更多了。但都為了湊熱鬧,看看而已,不會出手買東西。除了必需的農具等,很少會願意去買別的東西。


總結:



綜上所述,農民在集市只逛不買的原因就是手中無閒錢,另外就是喜歡湊熱鬧,而不喜歡買一些不相干的東西。要買的話,最多也是買給孩子或者孫子們的,很少給自己買東西的。農民真心都是比較節省 的那一類人。


三農時節


本人生意二十年,也是農村長大的,對農村太瞭解了。在農村,九成六十及以上的老人,節儉習慣了,一分錢恨不得分二邊用,他們不可能去消費,也沒賺錢能力了,除了必需品,比如油,鹽。。。他們只會看,問。九成不會買。城市也差不了多少,好一點。實話實說,所以,生意必須年輕人,尤其是工作而沒結婚的,捨得花錢。實話實說,每次顧客來我店裡,年輕的,必須歡迎,我不是歧視老年人,老年人來我店,我基本不大熱情,為什麼?九成看,問。不消費。


用戶cuq奮鬥路上


我在老家待了一年了吧,基本上每一次趕集都會去,但就是不買東西啊。一年多來趕集,起碼也有100次了吧。最多的一次花了100多塊錢是看上人家的大棗一稱沒按住,就花了100多。正常情況下,我感激的花銷就是買點水果,要麼就是看有啥小吃,吃點就行了。別的東西從來都不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就是不買。趕集怎麼說呢,可能就是在家待時間長了想去轉一轉,換一下心情,反正吃吃喝喝就回來了,大多數跑一趟也就花個10塊錢,也有可能花個五六塊就回去了。


博哥談車


我也是土生土長在農村走出來的人,閒暇之餘也很喜歡去農村的大集上去逛一逛,題主說的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而且每到春節將至的時候,大集上更是人山人海,人流量絕對不亞於某個大景點。可以說如今逛大集依然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其實應該說是一種農村的習俗。

記得下時候只有農村人才願意去趕大集一般城裡人是很少關顧這種髒亂差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農民東西只能賣給農民的一個小集市。兒時的我們三五成群的結隊,騎著二八大杆自行車,晃晃悠悠的來到十幾裡外的大集,那時候根本感覺不到累,那時候的人也特別單純。大集上的東西也很單一,基本上都是些農副產品。買不買反正沒事就去逛一圈,逛集的習慣大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養成的吧!



如今大集就今非昔比啦,琳琅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大集上吃的、用的、玩的、看的、聽的等等,反正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東西。東西多人更多,而且消費者不僅僅侷限於農民,無論是城裡人,外地人,甚至外國友人,反正是大集周邊地區居住的人,外來旅遊的人,都會到大集上去逛一逛。每到開集的那一天,那真是熱鬧非凡,說句實話,就像不花錢似的,簡直那人多的用一句東北話來形容那就是:“那真是海了去了。”


賣東西的人多,買東西的人更多,但是也不乏一些閒逛的人,為啥呢?一句話,就是沒事出來散散心現在人多麼現實啊!生活水平上來了,條件也好了,無論是那些退了休的老年人,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有事沒事都愛大集上遛遛彎,逛大集已經成了一種“時尚”。


為啥不買東西也願意去,說白了就是圖個熱鬧吧!閒著也是閒著……


東北任子


你提到的問題,依我的看法是,地攤貨,不敢恭維,全是過時的成年舊貨。

就拿我們家不遠處的一個廟會來比個例子,一到初一,十五,擺地攤的多如牛毛,真正是,看熱鬧的老年人人多,年青人極少,而現在的老年人,家中的兒女,早就給父母準備下了吃穿所用,觀廟會也是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之一,燒香敬佛舍的花錢,為家人求個平平安安。

對於買地攤貨,老年人在兒女們的多次教導下,也多有清晰的認知,不買好說,買上你不扔他扔,真實的極大浪費。

在來談談賣吃食的地攤小販,賣的看示便宜,實則比市場還貴,斤稱不夠,買上還的生氣,騙來騙去,就有了有市無商的結局,細心想想,這全是不良商販埋下的禍根,現在的經商,誠信由為重要,只要心平氣和,才能公買公賣。


李德才21


這種農村集市被老百姓俗稱為“趕集”,因為是隔一天趕一次,所以基本上老百姓不忙的時候,都會到集市上溜溜逛逛,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習慣了,所以有需要的就買,沒有需要的就不買。

我總結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網購已經普及到農村

互聯網不僅衝擊著城市裡的實體經濟,也給農村購物帶來了許多便利,另外現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安裝了電腦,所以有些需要直接從網上購買就行了。


雖然網購在農村普及了,但是還只能佔一部分,大部分的日常所需還是要到集市上才能買的到,但是相比於以前,除了節假日之外,農村集市上冷清了許多。

第二、擺地攤要選擇適合農村集市的商品

在農村集市擺地攤有很大的學問,首先你要選對商品。我選擇的就是賣紙巾,基本上一個集市下來都會有幾百元的收入。

因為紙巾是每個家庭都需要必備的,並且消耗量也會很多,重複購買次數多。我進的紙巾價格都在四元左右,一般的在農村集市上都是賣十五元兩提,二十元三提,這個價格他們即使從網上也買不來,所以一般我的生意都很好。

為什麼我的紙巾進價便宜,而且質量又好呢?因為我有特定的渠道,還有購買很多這樣的紙巾。我也教會身邊一些小夥伴,他們跟我學過之後,在工作之外又增加了一份額外的收入,這算是一個特別好的兼職。


所以農村集市上的人閒逛,可以也是因為一種習慣吧。不買東西或者也是因為你選擇的商品不適合農村集市,所以才會感覺他們不買東西,我每次可都是滿載而歸。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