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保險+期貨”農業保險新機制

黑龍江日報3月25日訊作為聞名全國的產糧大市,為了解決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低、保險品種少、財政補貼多等問題,海倫積極探索推進“保險+期貨(期權)”農業保險新模式。不但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和市場風險,同時推進了農業保險由“保產量”向“保收入”的轉變。2019年,在原有小範圍試點基礎上,海倫市實施大豆收入保險試點全域覆蓋,累計投保大豆152.9萬畝,涉及23個鄉鎮23784戶。種植大豆建檔立卡貧困戶3883戶實現全覆蓋,面積近9.5萬畝。賠付農戶9772.8萬元,賠付率145.21%。

據瞭解,海倫市把創新農業保險模式作為補齊政策性農業保險短板、推進種植業保險轉型升級的根本舉措,通過創新試點、合力推進。2017年以來,圍繞中央“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和“探索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的要求,該市以與大豆交易所合作開展的“期貨+保險”試點為基礎,設計了“服務平臺+保險+期貨”全鏈條閉環運營的農業保險運營新模式。即市政府成立一個服務平臺,組織生產主體、商業銀行、生資公司、營銷企業、保險機構、期貨公司六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試點方案明確後,海倫市成立了“保險+期貨”試點專門機構負責推進。聘請期貨、金融、保險領域的專家開展大型培訓會2次,小型培訓會10餘次,累計培訓農業生產主體負責人1000餘人次。通過“面對面、手把手”為參保農戶詳細講解試點項目流程及模式,調動起農戶參與試點的積極性。鼓勵引導商業銀行、生資公司、糧食購銷企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主體參與試點,實現了試點全要素參與、閉環運行,並以試點深入開展引領和推進大豆產業振興發展。

項目以前五年大豆產量保險損失數據為基礎,確定2019年收入保險試點項目費率。在保費構成上,遵循現行政策性種植業常規保險政策,充分考慮參保對象承受能力,本著農民少拿錢,多收益原則,實行中央、省、縣市財政補貼、農戶承擔、大商所補貼五方共擔。市鄉村三級分別成立專門協辦機構,遵循既定工作流程,承擔起具體的宣傳發動、組織承保、上報災情、查勘定損等工作。該市還建立起政府、省農投集團、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以及南華期貨等5家期貨公司五方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試點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難題。

到目前已有10個新成立合作社、21個家庭農場申請加入試點,並以試點模式下的訂單引導農業生產者大面積實施分品種種植,推進“專地專種”、“專品專供”,大力發展“定製式”、“專供式”經營。2019年,海倫市發展低鉛豆麵積2萬畝,芽菜豆麵積4萬畝,脫腥豆麵積3萬畝,有力推動了海倫大豆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