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黄草原上的教书匠


乡村教育缺少的很多。比如说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但这些都不是最缺的。我认为最缺乏的是交流。

第一。硬件设施,我们的国家教育方面经历了普九,双高普九,创强,优质均衡发展。等硬件达标项目。很多条件好的乡村教育已经达到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阶段。但大部分乡村还是达不到的。说白了,国家对咱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达标情况是有具体要求的。例如专用教室面积大小。绿化面积的人群比例。体育场馆的人均拥有面积等等。

第二,软件设施,包括校本教材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素质教育基地的应用。师资队伍的配备。

最后我想说,以上都不是乡村教育最缺失的。我认为最缺失的是教育环境和教育思维。简单说就是农村孩子的眼界问题。缺少的是和城里孩子的交流机会。如果真正想把农村教育和城里教育的差距逐渐缩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交流

首先是让城里的教师到农村去任教。让农村的教师到城里去任教。这个国家一直在做,就是教师交流。

第二个就是学生的交流。让城里的孩子每学期走进农村小学两周至一个月。在让农村的孩子走进城里的学校,每学期两周至一个月。

只有充分的交流才能打开乡村孩子的眼界。这个面儿的不断扩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教育的根本。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乡村教育最缺乏的是交流。


渔洋


乡村教育到底缺乏什么我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

之前我一直在市里读书直到我上初三因为种种原因只好回村上学,初三是中学最重要的一年。虽然每个学生都特别的勤奋学习,学校食堂每天的补助也不错,但乡村师资还是成问题,学校的设施成问题。

先从学校设施来说,一个年级就两个班,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说白了普通班都是些小混混全班没一个学习的,实验班大部分都是想出人头地,去外面上高中。可教室的设施太破了每个教室最后面都烧着一个火炉,全班每个人都需要值日烧炉,最为一个市里长大的我根本不会。一入冬都得把教室窗糊好,不能有一丝的缝。每天早上值日生都得早早的先去学校烧炉子,还得要保证一天都烧的通红,可一烧火炉就是一教室的烟。就这样穿棉鞋的我还经常冻脚。

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差,虽然没有一个老师带几种课程,可他们讲课的水平也一般,有时候有好多学生都听不懂,再讲几次感觉也是不怎么懂。我清楚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老是愿意用方言版普通话围着走道念课文,好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困了。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

这就是我觉得乡村教育所缺乏的。


一人一世界一拾一悟空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拿我老家来说说。

我老家是一个小村子。从村子到镇开车30分钟左右,再开过1小时到县,不算是很深山的村子。村里有一个小学,小时候村里的小孩都是在这间小学读书。

缺乏老师。我读书时,学校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校共有8名教师,最多的时候有12名。这些老师通常的一人教几科,比如班主任即是语文老师,也是音乐老师,自然课老师。是教一年级的也是教二年级的。师资是严重不足。乡村师资不足不仅仅是我读书那时,就是现在也一样的,我的一个姐姐是在一个村小学教书,她现在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二年纪的语文老师,因为是她是读音乐出来的,所以又是一、二、三年纪的音乐老师。就是因为她学校的老师不够。(下图为网络上下课老师敲铃,我读书那时就是敲铃上下课,很有回忆感)

教育水平降低。现在我老家的学校任教老师除了以前一直在教的老师外。就是代课老师了。这些代课老师不像老教师那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不像师范院校的老师那样有教育基础。但没有办法,老教师年龄到了要退休,学校找不到新老师,为了学校正常转运,只能选择代课老师,这就导致乡村教育的教育水平低。

生源减少。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乡村的小学,缺乏老师且教育水平降低。为了然孩子在自己经济能承受范围内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有的家长开始在镇上、县里租房子送孩子到镇上的、县里的学校读书。我老家的村小学,从我读书时一个班50多将近60个学生,到现在一个班只有30多个学生。

希望各方面能重视乡村教育,将来乡村教育的环境能有所改变。


栗儞


这个问题我以前就思考过。因为我本人生活在城市,弟弟生活在农村。我家一个孩子,弟弟家两个孩子。

说到教育,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1 家长的教育意识。以前看过一个帖子,“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的家庭女人生了孩子做全职妈妈,而农村却很少有全职妈妈?”我觉得大概率是城市家庭更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了。确实有很多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专注力的养成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养成的。

2 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里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国际国内的大品牌都有入驻。而农村虽然近些年也开始有补习班特长班了,但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绝对比不上城市的大型学习机构。另外城市里还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书店。

3 学校的优质师资。城市学校由于有良好的工资待遇和教研实验方面的便利条件,更容易吸纳优秀的教师。而农村学校在这方面就逊色了很多。

4 情商养成培养。为什么把这点放在最后呢?因为我觉得这点最为重要,也是古往今来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差距最大的地方。情商培养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孩子各方面的眼界和认知。这个需要孩子自己充分的认知和体会,还需要各个方面的信息积累。比如旅行、集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还比如玩伴的素质,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影响他们的情商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看法。




翚尚雲来


我曾在农村学校工作了20年,后来招聘至城区学校,连续12年,每年4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到农村学校调研、督导,走遍了全市所有乡镇学校。因此,对乡村教育这块比较了解。深深感受到乡村教育需要振兴,它缺乏的地方太多。

一、缺乏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乡村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超编缺员现象。单从数量讲不少,师生比远远高于城区学校,城区每个老师平均要教20多个学生,农村平均10个左右,甚至只有3、5个,像带研究生一般,有一所乡村初中100多个学生,有40多位老师。我还到过一所村小,7个学生,却有4位老师。你能说乡村缺教师吗?数量不缺,但结构不合理,年轻优秀老师招聘进了城,剩下的老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音、体、美学科教师稀缺。据说,有一个学校还请了5位体育和音乐代课老师。

农村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城区学校每年都从农村招聘优质师资,一茬一茬像割韭菜一般。虽然农村也有师范生分配,可是农村毕竟留不住他们。几年后,他们的业务一成熟,就参加招考大军,迟早要离开乡村。

教育局为提高乡村教师质量,采取了教师支教、交流、送交等措施。支教,是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一至二年,确实能短期缓解乡村学校的教师荒,可一二年后,他们是哪里来哪里去。交流,是学区内教师异校流动,一般是教师多的向教师少的学校流动,也是一至二年,但又有几个校长舍得把好教师流向他校呢?送交下乡,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上一节观摩课,供乡村教师学习。对乡村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但杯水车薪,非长久之计。

二、缺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

有人讲,乡村学校办学设施比不上城里,影响了乡村教育的质量,这是不对的。近几年来,通过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政府免费添置了足够的教学设施,新建了教室,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有的比城里好,生均面积、生均图书、计算机生机比都远高于城里。问题是,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学科不能正常开设,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满利用。我们曾一所学校发现,学校的钢琴生了锈,计算机堆在那儿没有进机房,科学实验器材还没开箱。

国家课程都无法保证正常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本没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一,上课、做作业,循环往复。没有正常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在特长培养与个性发展方面是一块空白。

三、乡村教育缺乏最多的是家庭教育的配合与补充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60%以上,有的高达90%,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们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吃饭穿衣,无法过问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直接丢在邻居或者亲戚家。这些孩子每天很早就到路边等校车,晚上再由校车送回家。他们没有机会参加各类俱乐部活动,没有人辅导他们功课,也没有丰富的课外书可读。最难熬的是,孩子们想念父母,有时,要等到清明、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

乡村教育缺乏优秀的教师、丰富的课程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希望更多的人能关心和支持乡村教育,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能同样享受良好的教育。


教育望远镜


要回答乡村教育到底缺乏什么,我想应该先看看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

从教育硬件上来说,乡村教育远远比不上大城市,甚至是同一地区的城区学校。我曾作为青年志愿者去到一所小学支教。那所小学在一座大山顶,全校六个年级一共十八个学生,校舍一共两间,破旧不堪。一到三年级孩子同在一个教室,由一名代课教师负责;四到六年级孩子同在一个教室,由校长亲自负责授课。全校一共两名教师,即校长与那名代课教师。孩子们每天需要步行两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去上学,遇上刮风下雨就更别说了,校长每个周末也需要步行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就这些现状来看,乡村教育在校舍,现代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上,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

就教育软件来说,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教育软件无外乎课程体系及教师。乡村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全国大多数城市是同步的,但输就输在教师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上。

一、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大部分乡村教师待遇不是很好,导致教师队伍流失严重。优秀的教师因为薪资待遇纷纷跳槽去了私立学校,应届毕业生又无法忍受乡村的生活条件不愿报考,导致乡村教师群体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中青年教师补给不足,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匮乏。

二、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小学语文为例,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其他的教学手段也紧扣这四大能力目标而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光有听说读写能力的孩子赢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更科学更宽泛的概念,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及课堂设计仍然停留在原地,是无法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文化人”的。

三、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佐教学的能力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仅仅停留在QQ聊天的层面,无法应用PPT教学,更别说是微课,投屏以及思维导图等普遍应用于教学的较为先进的信息手段了,这成为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的较大障碍。

除了硬件及软件的不足,现代乡村教育还面临着家长关注度不高的尴尬局面。贫困县市,家长通常为了解决整个家庭生计问题,常常将孩子全托给校外托管机构,举家外出务工挣钱。家长忙于挣钱,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不高,举个例子来说,每一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召开家长会,但到来的通常都是老人或者全托机构的负责人。在这种家校几乎零沟通的情况下,乡村教育得不到该有的重视与关注,教师也得不到该有的尊重。





育花朵的小小园丁


所谓的乡村教育,就是指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也包括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育建设。从目前我国的乡村教育情况来看,我国的乡村教育缺乏以下几点。

基础设施

乡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就我老家村里的小学来说,校舍还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已经出现屋顶漏雨的情况,而且由于当时没有考虑排水问题,下大雨时甚至会出现积水,有时不得不听课。

随着电脑科技的兴起,城里的小学基本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农村学校,尤其是大部分小学都还没有配备。

除此之外,体育设备、餐厅等配套设施都很落后,甚至缺少。

师资力量

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城镇化的发展,都在成立买了房子,加上成立学校的待遇好,都想法设法调回城里。部分特岗教师,一到3年期满,就调回城里。有的甚至不到3年的期限,就被城里学校借调。

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文凭和文化素质偏低,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知识快速更新的需要。有的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存在教师不会使用的问题。

生源不足

生源不足已经是农村教育的发展瓶颈。由于设施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及城镇化发展,农村教育深入的发展的怪圈,大部分农村家庭想法设法送孩子到城里上学。有的由于不能上公立学校,就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就读。我爱人在一个私立学校教语文,他们学校初中生近2000人,小学生近1000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

扶持政策

除了城镇化的因素,各项对农村教育扶持政策的缺失是最大的问题。当地政府喜欢把资金和资源用于改造城区老学校,建设新学校,从而带动周边房价上涨,土地升值,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农村教师的收入也大大比不上城里的老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没有政策倾斜。

希望农村教育问题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质量,留住孩子,就留住了农村的勃勃生机。


濮阳所见所闻


九十年代,我就是接受乡村教育而后到城里读高中、上大学的,我父亲也是一名乡村教师,他一直在一所镇初中教书直到退休。说起乡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么?结合俺的经历来谈一谈:

一是缺乏重视学生教育的家长。乡村学子的家长大多是农民,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是小镇的官员、医生、教师等等,不过人数比较少。家长们平常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学习就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这里没有虎妈,也没有陪读,学生坐在教室里不出去晃荡就不错了,学习好不好就靠老天安排了。

二是缺乏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教师地位历来不高,再穷不能穷教育,实际上教育最穷,教师最穷,当然这些年有一些改善了。

三是缺乏优良的师资力量。说实话,以前乡村教师还有一些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但大多数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收入想方设法调走了,城里一些私立学校也重金挖一些有能力的老师,长此以来,乡村就沦为人才输送地。

不过乡村少年有一些确实聪明,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脱颖而出,老师们也格外关照,也走出去几个天才,我们学校就曾经培养了一个学生,华工毕业,留学德国,博士学位,不过数来数去,也就是那几个天才,成为乡村一个传奇和传说。


多妈生活记


我的家乡在四川仪陇,家乡有两德《朱德、张思德》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生地。

我县是劳动力输出的大县,家里留守的基本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和尚幼的孩童,土地基本少人种,因为仪陇虽没有大山脉,但也浅丘连连,没有出奇经济作物出产,也不能有大型农具操控,所以年青力壮的不得不背井离乡。

像我们80年代还算好,村村都有学校、上学非常方便,现在因为很多孩子随父母外出就读,导致学校没有学生,刚开始那几年,一个老师教好几个年纪(没有学籍的年代)后面因为没有学生,不得不关停学校,孩子要上学;只能爷爷奶奶中抽出一个人去陪读,陪读还得租房、做饭,非常非常不方便。很多老人因为在家煮柴火灶,去了镇里租房,各方面都不适应,还多出了太多不必要开支;更重要的是:无力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学习就只能靠自己的自觉性了,家庭作业有没有做,做对没有?爷爷奶奶根本不懂,也看不懂;随后孩子就是玩手机、看电视,试问这样的教育环境、孩子能优秀吗?当学校老师反映孩子情况时:爷爷奶奶就只能说不懂(得问孩子父母),可是父母都不在身边能管上什么呀?很多家庭都是抱着义务教育的想法:孩子不读也没办法[流泪][流泪]


七口之家顶梁柱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乡村教育感受颇深,一言难尽~

我们小时候,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纪甚至几个年纪所有的课,而且老师学历水平并不高,甚至连普通话都讲不清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已经不错了,有些甚至只能传递书本上60%左右,这谈何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知识视野,也没有什么启发性的人生哲理;父母的角度,有些父母本身文化水平极低,甚至文盲的都存在,对孩子动辄口出俗语,棍棒夹击,这又能引导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孩子自身每天接触的不是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就是无尽的农活,他们大多数都看不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