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金域人在行動】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潮洶洶,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正在打響,全體金域夥伴紛紛響應集團總動員令,緊急馳援湖北“戰役”,落實廣東“三個必查”,金域人身體力行築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鋼鐵長城!

在每一位金域逆行者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你的體驗和經歷都在為生命創造價值!讓我們用相互溫暖的力量共克時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戰“疫”,金域人在行動】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1

只有前進,沒有後退

很多年前,那時還小的我,經常會看到母親拿著發黃的報紙在那靜靜的讀著;後來慢慢長大的我漸漸知道:年輕時的父親作為汽車兵為完成祖國人民交給的運輸任務,常年駕車奔馳在世界屋脊上,篤行不倦地為人民服務。當年的他們與風雪嚴寒鬥,與高山缺氧鬥,與自己的意志鬥,只要能完成為高山戰士運輸大米等物資,不管有多大困難,只要雙手還能把住方向盤,就只有前進,沒有後退,一點點地向唐古拉山進發。小時候的我總會傻傻地問爸爸:“這麼危險,你為什麼想去呢?這麼困難,你是怎麼堅持的呢?你不怕嗎?你不想我和媽媽嗎?”爸爸總會慈祥地摸著我的頭,輕輕地說:“作為祖國的一個士兵和黨員,理應來盡義務,國家總不能沒有守護吧。”這並不是什麼震天響的豪言壯語,但這樸實的回答,一直到現在總會在我耳邊響起。從小到大,爸爸便成了我心中的偶像、英雄,是我的驕傲和同學們面前炫耀的資本,也影響著我一生。

【戰“疫”,金域人在行動】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張玲父親

2019年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國,每每人民群眾面對疫情的肆虐,在痛苦、孤獨中掙扎,我深感揪心;每每看到報道中的趕赴武漢的醫療團隊感人畫面我淚眼婆娑;總會有種有力無法施展的困惱,總想著如果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哪怕去前線擁抱那受困和受苦的武漢人們也好呀,作為黨員的我願意如當年的父親那麼勇敢,挺身而出;作為醫務人員,我更願意如身在前線的同志們,與病魔較量,與時間賽跑,同舟共濟勇戰疫情。

2

2020年2月10號,突然接到公司實驗室管理中心副總經理何君電話指示:梁總點名讓我帶隊去支援雷神山醫院檢驗科的工作,問我願不願意?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我去!我去!這是我期盼已久的願望,同時,我作為共產黨員,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衝在疫情的第一線。另外,我個人覺得我工作了20年,長期在臨床一線,能夠勝任這個工作。當晚我開始收拾行李,父親在旁邊一個勁的囑託我:一定要注重自我防護,保護好同事們的安全,勝利完成戰“疫”任務!

【戰“疫”,金域人在行動】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張玲到達武漢高鐵站

2020年2月13號,正式在雷神山醫院檢驗科報到並立刻投入檢驗科的工作。因檢驗科人員組成複雜,分別來自6個不同的單位,人員的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各不相同,有很多同事以前從來沒有接觸現場的儀器,也沒有穿過防護服,實驗室裡面的各種物資擺放雜亂無章,新裝的儀器上、桌面上都是厚厚的灰塵,很多人員的職責與工作流程都是不清不楚,為了使檢驗科能儘快正式開展檢測工作,我們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利用在金域合作共建部新建各個檢驗中心的工作經驗,快速地安排人員整理各項物資,將金域的6S複製到雷神山檢驗科,梳理各個檢測環節的流程,確保環節不出差錯,根據各個人員的專業背景與工作經歷,設立工作崗位,安排所有人員培訓儀器操作、梳理各個崗位人員的工作職責......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儘快使檢驗科正式運營。好在類似的工作,我在金域醫學已經做了5年,做起來心中有數,毫無壓力!心中頓時感嘆:每一個經歷和歷練都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都是一種積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2020年2月14號,經過一天的現場整理,一個嶄新的、高大上的、整潔乾淨的實驗室映入眼簾,我們在這一天正式運營了,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大家在工作中齊心協力、互幫互學,當天所有的病人報告按期發放,檢驗科順利進入正式運營階段。

【戰“疫”,金域人在行動】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沒有淌不過的水,沒有跨不過的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我堅信:心中有信念,腳下有力量。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仗。

月餘,疫除、終勝,此後百年,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