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跑好屬於我的“接力棒”——人民好教師於愛梅

於愛梅,沂南縣第四中學退休教師,1952年出生,1976年參加工作,1984年入黨,是“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孫女,現任“沂蒙紅嫂協會”名譽會長,臨沂市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會長,沂蒙精神宣講團成員,沂南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志願者。

作為“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後代,於愛梅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傳承沂蒙精神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幫助青少年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2016年,她發起成立了“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建立了“沂蒙精神宣講團”,宣講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宣講對象涵蓋社會各界。

用革命故事教育青少年

2004年,從教師崗位退休後,於愛梅經常走進校園,與學生聊天,給他們講革命故事,暢談人生理想,努力做他們學習上的領路人、生活上的貼心人、感情上的知心人。每當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什麼難題,他們都願意告訴她。學校看到她受學生愛戴,就聘請她為課外輔導員,利用課外活動等時間,給學生講述革命故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0年,沂南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聘請於愛梅為沂蒙精神宣講團成員,這為她傳承沂蒙精神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先後到學校、社區、企業作報告200餘次,聽報告人數達2萬餘人次。2011年1月,山東省黨員領導幹部黨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學點成立,作為“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後代,於愛梅到紅嫂紀念館為全省乃至全國黨員領導幹部義務作報告3000多場,在館內為大、中、小學生及遊客講述革命故事無數次,《沂蒙母親和她的兒女們》事蹟報告成為沂南教學點的突出亮點,聽課人數達60萬人次。

用英模人物影響青少年

為加深青少年對革命傳統的瞭解,提升宣傳教育效果,每逢清明節,於愛梅都和學生一起掃墓、緬懷先烈;唱革命歌曲、陶冶情操;到王換於故居、沂蒙紅嫂紀念館進行入隊、入團宣誓,講述革命故事。每逢週末和假期,她會帶領學生到老革命、老紅嫂家中進行慰問,讓他們近距離接觸英模人物,親身感受沂蒙精神。圍在老人身邊聽他們講自己的戰鬥故事,感受那種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發現英模人物身上的閃光點,認識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昇華,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得到了傳承。。

用拳拳愛心幫助青少年

革命戰爭年代,於愛梅的奶奶和母親創辦戰時託兒所,先後撫養了80多名八路軍子女,使孩子們能夠安全健康成長。奶奶常說,八路軍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我們要保證八路軍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為了這句承諾,奶奶先後夭折了4個孩子,而八路軍的孩子都健康地長大成人。在這種家庭傳統的薰陶下,一直以來,於愛梅都對青少年學生非常關心和愛護。

在與學生交流時,於愛梅發現很多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是“留守兒童”,功課沒人輔導,生活沒人照料,存在很多問題,看著這種情況,她心裡非常著急。2010年夏天,於愛梅把從教師崗位退休的姐夫與當老師的女兒、女婿和外甥召集起來,成立了一個愛心輔導團。輔導團很快成立後,丈夫主動把一套閒置的房屋打掃出來,解決了場地問題;女兒、女婿和外甥一起花3000元買了20套全新的桌椅。輔導班開課後,第一期就招收了十幾個學生。幾年來,愛心輔導團共義務輔導學生20批次、150餘人,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和讚揚。

2012年,在於愛梅的建議下,沂南縣關工委參照“愛心輔導團”模式,分級分類創建“留守兒童愛心家園”和“四點半學校”,那些家長來不及接送的學生由“五老”志願者統一接送、輔導。目前,全縣已建立“留守兒童愛心家園”和“四點半學校”20餘處,有效地解決了學生放學後失管失教問題。

用實際行動感染青少年

“奶奶和母親都不識字,但她們能夠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為黨和國家作出自己的奉獻。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受黨教育多年,更有責任和義務跑好這一棒。”這是多年來於愛梅始終秉持的信念。2004年,帶著20雙鞋墊、幾箱方便麵和毛巾,跟隨“全國擁軍模範”李秀蓮第一次去當地部隊擁軍,從此走上了自己出錢擁軍的道路。

2009年,在縣婦聯、民政局等部門的支持下,於愛梅帶頭組織成立了沂南縣紅嫂協會。本著“動真情,做實事”的原則,每年定期走訪烈軍屬、老黨員、老紅嫂,先後到濟南軍區、蘭州軍區、北京軍區打井隊等處進行慰問,受到部隊官兵、地方政府和群眾的好評,累計捐獻擁軍物品價值35萬元。

在積極擁軍的同時,於愛梅心裡始終想著那些生活困難的老軍人、老紅嫂、老模範和困難群眾。每年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1萬多元資助他們。同時積極爭取企業幫扶資金100餘萬元,用於救助老紅嫂、老英模和困難群眾。

這些年來,於愛梅先後被授予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省雙擁先進個人、“沂蒙新紅嫂”、“山東省最美老幹部志願者”等稱號。2012年6月榮登中國好人榜,被評為“誠實守信好人”,2013年4月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2013年11月25日,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2015年,於愛梅的母親張淑貞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作為全國四個代表家庭之一在表彰會上作了典型發言。2016年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母親和於愛梅再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於愛梅希望自己能像一隻火把,傳遞一代又一代沂蒙人的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有生之年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