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印度是否能有中国一样的成就,如同问能否把苹果变成橙子”

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国力较量向来备受世界瞩目,印度更是把中国当成头号竞争对手,在方方面面都想与中国争高下。

那么,野心勃勃的印度到底达与中国相同的成就了没有?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这样回答:

“若问印度是否能有中国一样的成就,如同问能否把苹果变成橙子”

​印度是否能有中国这样的成就,就如同问苹果能不能变成橙子,中国和印度是不能相比的。

1.中国是中国人自己打造的国家

中国是经过自然发展逐渐形成单一国民,它不是由外人打造的国家。中国有9成人口是汉族人,全国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同一语言。

反观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性的实体,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那是英国人想出来的概念。印度境内使用的民族语言甚至超过400种,鉴于语言环境的多元化,在德里,你无法同一时间向超过40%的人发表讲话,这对印度的任何总理来说都是很大的障碍,因为他们没有一位总理通晓所有语言。

中印两国根本上的区别产生的结果不同,一个能迅速地、集中力量地将事情办妥,另一个则口沫横飞,缺少有付诸行动的意志和魄力。

“若问印度是否能有中国一样的成就,如同问能否把苹果变成橙子”

2.种姓制度始终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种姓制度是阻碍印度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从宏观的层面降,种姓制度限制了各阶级基因库的多样性,人们的总体智商也会受到这种孤立性的影响。

根据种姓制度立下的规矩,若你与比自己阶级低的对象结婚,你就自动失去原有的阶级身份。打个比方,印度的婆罗门人不能与非婆罗门人通婚,否则就会失去其社会地位;如果突然规定,大学毕业生若与非大学生结婚,就会自动失去原来的社会地位,你所处在的社会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种情况印度至今也没有什么重大改变,印度国际化大都市——孟买受种姓制度的影响稍微小些,可就整个国家而言,阶级意识的降低是微不足道的。印度或者还需要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逐渐变化,才能摆脱种姓制度的束缚,而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却将逐年扩大。

“若问印度是否能有中国一样的成就,如同问能否把苹果变成橙子”

3.有才干的印度人都离开了

或许是相对缺乏机遇、又或许是国家潜能受官僚主义的限制,许多有才干的人印度人都离开印度到国外谋求发展、并且一去不复返,这又是印度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一个关键差别。中国同样会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深造,但其中不乏有人回国创业,中国提供了印度所无法提供的机遇。

“若问印度是否能有中国一样的成就,如同问能否把苹果变成橙子”

印度不同于中国有着“纯正基因”,受制于种姓制度等内部结构无法改变的现实,除非是什么能根除的灵丹妙药,中国与印度的成就似乎是没有办法同日而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