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要扶持相对聪明的汉献帝刘协上位?他最开始也是为汉室着想吗?

燊旭


新搜神记,用科学和历史打通神话的任督二脉。

这两天研究汉史,感触颇深。

题主的意思是皇帝聪明可以翻盘?但汉献帝用他的一生证明了不可能。决定一个帝国和皇帝命运的有很多东西。聪明其实只是其中之一。人脉,金钱,局势,影响的太多太多。

对比汉献帝和他哥哥汉少帝就可以发现,两人拥有的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汉少帝明显强于汉献帝太多,否则他也当不了嫡子,继而继位。而汉少帝这些资源和董卓全无关系。

但汉献帝就不一样了,他的位子是董卓给的。全部关系必须以董卓为基础建立。董卓的行为明显把自己当成了伊尹、周公、霍光这样的顾命大臣。问题他并没有这个资格。因为这必须得到先皇的授权。程序上既然都非法了还能谈“忠臣”吗?好比霸占对方家业的强盗哪怕对原主人的儿子再好也不可能合法的。

强盗迟早会露出狰狞面目。司马懿、杨坚、李渊都是这样的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等诸侯听令,天子也就没用了。

当皇帝被人所控制,他的个人聪明就没啥用了。人是群居动物。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他必须有一般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的手下才行。像刘禅,能力不高但仗着有诸葛亮帮助,还能坐稳位子。相反的,皇帝聪明只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如汉质帝,就被“跋扈将军”梁翼毒死了。

所以董卓换帝其实只是为了玩弄权术。而且汉少帝也未必比汉献帝笨多少。别忘了,他死了,汉献帝活了下来,有很多的机会显示自己的聪明。而死人是没有机会了。


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


董卓还是想做汉家忠臣的,他心中确实是在为汉廷中央政府着想。关于废立的理由,董卓自己的表述是:“皇帝瘖弱,”所以要效仿伊尹、霍光故事改立口齿伶俐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董卓言及:“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可见董卓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选一个有才智的人做皇帝,他心目中王美人之子刘协要比何太后的儿子刘辩聪慧许多,更适合君临天下。

董卓废刘辩立刘协本没有错,只是这个头还轮不到他挑,在诸大臣眼中董卓不过是一边将耳,没有资格行废立之事。当然董卓立刘协也有自己的一点小算盘,他自以为,他姓董和刘协的舅妈董太后是本家,自然亲近,立刘协会亲上加亲。

董卓其时是想通过废立确定自己对朝廷的主导地位,也就是想做一个复兴汉室的权臣,在政治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才是董卓的初心。

说董卓进京就是想着怎样的祸国殃民,残害忠良也是很不公道的。董卓不维系瘖弱的刘辩,非要换上精明的刘协这恰好说明董卓还是很有些政治抱负的。

董卓进入洛阳后主动争取同朝廷各方面势力的合做,他广辟名士请蔡邕、袁隗出山为他站台,竭尽心力地寻求他们的支持。给党锢之祸的士人平反,“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朝廷重要官职的分配也很注意照顾各方势力的需求,“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但董卓的示好甚至是巴结并没有得到袁绍等门阀士族的认可。他们百年来养成的优越感使他们从骨子里鄙视董卓这个从西北来的边将,在他们眼里董卓就是一个野人,一个政治上的暴发户。他们拒绝了董卓的善意,也拒绝了帝国最后一次复兴的希望。

董卓最终失去了耐心,对着袁本初怒吼道:“坚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吾,吾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也不不示弱:“天下健者,岂惟董公!”绍言罢“引佩刀,横揖,径出。”这便是历史上很牛逼的“横刀揖出。”这是袁绍一生最酷帅的时刻,也是他将国家临门一脚踢乱的时刻。



贺拔岳


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为帝,他这么做并不是真正为了汉室着想。驱使他产生生这种行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效仿伊霍,树立威望

董卓进京之前,乃是凉州军阀,由于十常侍乱政,受大将军何进之召,进京平乱。由于何进被十常侍所杀,董卓追杀十常侍,并迎回了汉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

他之所以要废掉汉少帝刘辩,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主要是为了通过废立帝王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好让自己能在京城站稳脚。作为一个外来军阀,董卓只是奉命勤王,乱事平息后,他没有理由继续留在京城了。所他效仿商朝伊尹、西汉霍光,行废立之事,事成之后以功臣宰辅自居,在京中的威望自然能够树立。


打击政敌,培植势力

汉少帝刘辩是大将军何进的亲外甥,在何进还没有死之前,以何进为首的这股外戚势力在朝廷政局上可谓一手遮天。即使后来何进被十常侍所杀,他背后的这股势力依然存在。

所以通过废立帝王,董卓很巧妙的将这股势力分解了,因为帝王一换,势力背后所效忠的主子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自己也就有机可乘。

不仅如此,废立帝王还可以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可以拉拢之前旧势力的敌对分子以及“墙头草”分子,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为自己所用。


少帝木讷,献帝聪慧

第一次见面后,董卓就对陈留王刘协产生了好感。因为同样面对蜂拥而至的大军,少帝刘辩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而比刘辩小五岁的陈留王刘协却镇定自若、毫无惧色。

所以在董卓看来,陈留王刘协更聪慧,更有帝王之气,人总是喜欢美好的东西,所以董卓就这么干了。而且陈留王年幼许多,由他一手栽培,两人联手,平定天下。到时候刘协为皇帝,他则是真正的太上皇。


若木语

大厦将倾,无人可力挽狂澜。在那个一触即乱的年代,很少有真正为汉室着想的人。主弱臣强,无论是汉少帝,还是汉献帝,终不过成了别人的傀儡,成为汉王朝结束的悲歌。



若木小记


废立天子,只是权臣巩固权力的常规套路。

废立天子,也是董卓权力游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董卓“以贤立献帝”说法的来源

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后汉书.董卓传》。

其中“卓以王为贤”五个字,就是董卓“心存汉室,扶持更聪明的汉献帝”的来源。

不过,从董卓对“贤”的判断标准,我们能看出他“立贤”的用意了。

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后汉书.董卓传》

看来,董卓对“贤”的判断依据是:能不能和自己好好沟通!

显然,董卓对天子最大的要求是:适合不适合做自己的傀儡!

那么,立更“聪明”一些的刘协,会不会对董卓专权不利呢?

不会!

董卓的竞争对手不是天子

一般来说,天子越圣明,权臣越危险。

不过,对此时的董卓来说,差别不大。

东汉的天子,早在桓、灵之时就成了傀儡。大权在外戚、宦官之间轮番转换。

天子,已经不是权利游戏的玩家了!他们只是游戏中的NPC!

谁会在乎NPC聪明不聪明呢?

只要不是玄烨这样的“千古一帝”,天子聪明一点也好,笨一点也好,基本上对董卓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在权力游戏中,董卓的对手不是天子!

哪个少年聪明一点,其实只不过是董卓的说辞罢了。

董卓弄权的关键:权力分配

在东汉的权力体系中,长期是有三股力量:外戚、宦官、官僚士大夫。

其中,外戚、宦官由于离皇权最近,他们往往处于支配地位。官僚士大夫参与权力分配。

在何进之乱中,外戚与宦官同归于尽。

官僚士大夫集团,董卓是不可能消灭的。

因此,董卓所有的行为,都是要与官僚士大夫们进行权力分配!

只要自己对权力分配的权力得到认可,董卓就可以稳稳当当地掌权了。

董卓的企图:以外戚身份,掌握权力分配权。

如前所说: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握中央政权,士大夫(士族)参与权力分配。

董卓最优先的选择,是继续这个模式。

董卓之前的权臣窦宪、梁冀、何进,无不拥有外戚身份。

就连后来靠实力上位的曹操,都要嫁女给汉献帝,强行做外戚!

所以,出于东汉的政治惯性,成为外戚,是董卓能居中掌权的优先选择(除非他想做宦官)。

刘协的母亲很早就被何后害死了,他是由董太后带大的。

所以,攀董太后做同族的董卓,也可以攀上外戚身份。

也许,你会说:这个亲戚攀得也太扯了吧!董卓和董太后有一毛钱关系吗?

想想那个时代:刘备甚至好意思当着所有人说自己是皇叔。


董卓和董太后扯下关系,其实不算太不要脸。

因此,立汉献帝为天子,董卓试图以外戚身份,进入权力分配的中心。

服从性测试,掌握中央。

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三国志.袁绍传》

权臣想掌握分配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服从他的分配。

通过服从性测试,把那些不认可自己的人赶出权力体系,是历代权臣的常见套路。

赵高,选择了指鹿为马,除掉了敢于仗义执言的人;

曹操,选择了加九锡,除掉了荀彧等心怀汉室的人;

董卓,选择了废立天子,把卢植、袁绍赶出了中央(可惜袁绍、曹操跑得快,没杀到)。

而通过服从性测试,跟着董卓参与废立的人,也都暂时成了一条船上的蚂蚱。

排除军中异己

在服从性测试中,董卓最大的成就是:巩固了军权。

董卓的权力来自军权。但是,他的军权并不稳固。

此时,董卓掌握的军队有:自己带来的凉州军、原属丁原的并州军、原属何进兄弟的禁军。

其中,凉州军是基本力量;并州军是从属力量(吕布当时在朝中还无人,只能依附董卓)。

但是,禁军将校的立场很值得担心!

就在董卓刚入京时,禁军就考虑过除掉董卓,可惜袁绍犹豫不决,未能下手。

可见:袁绍、曹操,早就和董卓不是一条心了。但是,他们在禁军中影响颇大,董卓不易下手。

而在董卓提出废立天子之后呢?

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三国志.袁术传》

董卓废立天子,就是直接抛出了一个摊牌式的问题:你愿意不愿意服从我?

袁绍、袁术、曹操,无力与董卓抗衡,又不愿意服从,只得纷纷出走,董卓进一步巩固了对禁军的控制!

不合时宜

总的来说,董卓废立天子,对他控制天子、把持朝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只是:时代不同了!

在一般情况下,权臣(即使出身卑微)通过把持朝政,可以号令天下。

可是,黄巾起义后,豪族、州牧、太守早已经自己拥有了武装!

即便董卓耍手段控制了中央,地方上那些手里有枪的实力派,又怎么会俯首称臣呢?

结果,地方豪强对董卓的不认可,引发了中央权威丧失,天下分崩离析!

而当中央权力不够时,掌握中央的董卓又拿什么分配给他的追随者们呢?

最终,几乎要沦为“保镖”的吕布,终结了董卓!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董卓虽然不是什么好人,而且也没有为汉室着想过,但是他一开始确实没想过要篡位。他所想的就是模仿霍光,达到霍光的那种地位。

不管怎样,人家霍光是为汉室着想的,而董卓是为自己着想的。 他想满足所有的私欲,他想一手遮天。他就像一个没文化没素质的暴发富,掌权之后暴虐无道,人人得而诛之。

但是他确实没有想过要篡位,至少一开始没有这样想。



所以,当他一开始进京救下少帝之时,他就萌生了让聪明一些的刘协取代少帝的位置的想法。如果他当时真要篡位,就会选择笨一点、容易掌控的少帝继续继位了。

他改立汉献帝有一个原因,就是瓦解何氏的外戚集团。何氏的外戚集团在当时还是蛮有势力的,这样对董卓的专权很不利。而刘协的生母早已让何皇后害死,由董太后养大,而董卓以自己跟董太后同族为由,强行介入汉献帝的外戚集团。



他改立汉献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对皇帝的废立,而达到的一种成就感,达到的一种至高的权力,达到的一种整个朝廷、整个天下的敬畏感。通过废立皇帝,让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超越皇帝。



当一个人的权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他的野心就会膨胀。当整个汉室都在他的掌控之下时,他怎么还能为汉室着想!如果董卓活到最后,可能他就像曹操一样,只剩下篡位的最后一层遮羞布吧!


博古论今天


史书中的董卓并不像演义中那么蠢笨,他是陇西临洮人,生于颍川,父亲原是个小官,而他自幼习武,心慕古人,在西凉游侠闯荡打抱不平,西凉胡汉杂居,董卓与羌中各首领交情很好,后来回家种田,羌人老朋友来看望他,找不到东西招待,便把耕牛杀了请客,其为人豪爽如此。后来镇压羌乱讨伐黄巾,因功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斄乡侯。189年,响应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的号召,带大军进京讨伐十常侍。十常侍与何进两败俱伤后,董卓以疑兵计等手段震慑京师,逐渐控制朝廷,并做了一件大事,废掉现任皇帝少帝刘辩,另立献帝刘协。 董卓与刘辩刘协的首次交集,应该是在北邙迎驾上,董卓兵到,少帝车驾在前,司徒崔烈令董卓退兵被斥骂,董卓还去抢抱时年9岁的刘协,刘协避开了他,车驾进城后,董卓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紧张得语无伦次,刘协却能表述清楚,侃侃而谈,董卓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以当时形势而论,刘辩怯懦而刘协聪慧,权臣要把持朝政,少帝这样的庸弱君主是理想的皇帝,可以大权独掌为所欲为。而以刘辩的聪明才智,不排除不受控制,反生大祸。既如此,董卓为什么还要强行废立呢? 对于董卓而言,阻碍其独掌权柄的主要有两种人,一是三公级别的文官,这类人世家望族,有权有势,门生遍天下,杀不得放不得,徒生制肘。一种是有兵权的武官,特别是袁绍,曹操等人,他们在剪除宦官护卫皇权的时候立下大功,在军队中有一定威望,也是极难处理的棘手人物。这些问题让后起之秀董卓头很大,但却是掌权的必须处理的问题。而废掉旧的皇帝,等于变相削弱他在位期间任命的人的权力威望,拥立新皇帝,让自己快速增加功劳和威望。此消彼长,就能江山倒置。 而要行废立之事,没有更好的人选,只剩陈留王刘协,汉灵帝刘宏荒淫无度,可惜儿子只有二个,刘辩刘协,很简单的选择题。如果拥立旁支,如刘虞等辈,且不说宗法的难题,由于这些皇族年长又在外掌权,一旦当政,董卓立即面临长君夺权问题,不符合私人利益。综合权衡,虽觉得刘协聪慧,却逊在年幼,并且母族无人可为援应,就算有能力短时间内也无法发挥作用,一个阶段后,董卓布局完成,需不需要献帝还另说。而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这也是促使董卓行废立的另一个因素。后来功败垂成,由多种因素促成,主要原因并非立献帝






淡定32364


董卓为汉室着想?别开玩笑了。董卓废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其目的就是为了立威。他扶持汉献帝上位,也只是想掌握一个自己可以操纵的傀儡皇帝。就这么简单!

董卓虽然生在豫州颍川郡轮氏县,但董卓却长于西凉那种汉羌混居之地。俗话说生长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自幼生长在凉州的董卓,接触的也大多都是羌人。所以汉人的优良品德董卓是一点都没学会,反而把胡族的贪婪学了个透。董卓天生就力气很大,再加上收到羌人的影响。所以好勇斗狠也是董卓的性格特点之一。历史上董卓在陇西入仕之后。其在对付匈奴人,鲜卑人,羌人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董卓也成为了汉桓帝时期的汉朝的一颗闪亮的政治新星。

黄巾之乱时,卢植被朝廷罢免。董卓接替了卢植成为了支持对黄巾军作战的统帅。但董卓能力有限,不仅无功反而因为久攻不克被罢免并且宣布死刑。幸好董卓有钱,以钱赎命逃过了一劫。后来董卓因为平定凉州叛乱有功,再次被朝廷重用。在汉灵帝末期,董卓被汉灵帝名为并州牧,但要求董卓交出兵权。但董卓一方面看出汉朝式微,另一方面在经历过被贬斥后。董卓深感手里如果没有实际军队就是刀俎上的鱼肉,所以董卓拒绝交出军队,并且要求带着军队回并州。从这时起董卓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掌权,由于当时何进再和宦官争权夺利。何进听从了袁绍的意见邀请董卓入京镇杀宦官。但没等董卓进京,何进就被宦官设计诛杀了。董卓看到京城乱成了一团,所以趁机发兵找到了汉少帝刘辩,后来董卓开始掌权专政。但董卓威信并不高,很多人都不服董卓。董卓为了立威就想要废掉少帝,拥立刘协为帝。再加上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所以更加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董卓才拥立的刘协。董卓所考虑的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点出发的。谈不上为汉室着想。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关于董卓为何要立刘协为帝,《后汉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此处的“王”便是指时任陈留王的刘协。

灵帝刘宏主要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的儿子少帝刘辩,另一个是王夫人的儿子陈留王刘协,其实刘宏本意是更想立自己更为宠爱的王夫人的儿子为帝,因而何皇后内心嫉恨,便将王夫人毒杀,灵帝刘宏担心刘协的安危,便将刘协交给了董太后抚养。灵帝死后,刘辩被拥立为帝。

何进为诛杀十常侍,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引董卓入京,没成想最后却是董卓坐收渔翁之利,控制了朝政。那董卓为何要废刘辩,立刘协呢?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董卓虽然掌控了朝政,但实际上是寸功未立,威望不够,因而董卓便想出了废立的招数,这样他便有了拥立首功,位列朝臣之首也就名正言顺了。

其二,便是《后汉书》中提及的,刘协为董太后所抚养,而一笔写不出两个“董”字,因而在董卓看来刘辩和刘协相比,刘协离董卓更亲近,所以刘协更应该做皇帝。

其三,刘协比刘辩更贤能,因而在董卓看来,刘协比刘辩更适合做皇帝。

至于董卓最开始是否为汉室着想,混沌君觉得概率不大,首先,董卓是个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虽说也受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影响,但董卓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大汉江山。


混沌聊史


想多了,有个词叫“拥立之功”,如果皇帝是你拥立的,你不掌权还有天理吗?

所以武则天明明快死了,李显就能继位,但是宰相张柬之等人依然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

明代宗快死了,又没有儿子,他死了不是明英宗就是明英宗的儿子,于是石亨等人为了拥立之功,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复位。

这些人拥立皇帝后,后来都加官晋爵,当然,最后都死于非命了,但是这依然挡不住争拥立之功,

董卓如果只是复位刘辩,功劳肯定小得多,也不可能后来做权臣了,毕竟皇帝得位正,是灵帝和何皇后的儿子,嫡长子,他继续做皇帝,是天经地义的事,上面还有何皇后在,依然何皇后掌权。

而如果立刘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没人支持他,现在董卓支持他做皇帝,他做了皇帝肯定是要回报董卓的。

而别人拥立你,你又不回报别人,给人加官晋爵,想想刘贺?


南朝居士


这倒是个问题!就当时而言,董卓手底下无非就是两个人选,一个呢,是在位的皇帝,也就是刘辩,另外呢就是这个刘协。

刘辩作为一个皇帝,其实董卓来的时候呢,就看他不顺眼,怎么讲呢?就是他去迎接那个皇帝的时候!刘辩第一眼看见董卓的军队,竟然哭着要找妈妈!相反,当时陪伴在流变身边的刘协反而面对董卓的提问能够更加应对自如,照道理懂着想,当一个全程想要把控朝政,那么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更加傻白甜一点的皇帝呢?

有人给出自己的说法就是董卓可能就是为了想证明自己,所以她选择废掉皇帝另立一个新的皇帝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对于中央的管控,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敬猴,但是董卓貌似有点儿搞错了,什么是鸡,什么是猴?毕竟鸡是一种家畜!而且在家里面比较多,你杀掉一只很有可能母鸡生个蛋,孵出小鸡来又有了一只!而猴子这种观赏性的物种在家里面比较少,你杀掉一只就没有了!

大臣和皇帝,大臣就是鸡,皇帝就是猴子,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大恰当,但其实都差不多!总之杀鸡敬猴,拿皇帝去吓唬大成,这个做法绝对是下策!

那董卓吃饱了撑着干这种傻事儿干什么?虽然董卓看起来很蠢,(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从董卓的政治手腕来讲,他也不至于连这点儿政治上面的通识都不知道。

深入挖掘的话,董卓废掉刘辩,立刘协肯定是为了接下来他能够掌控朝局,做出的某方面的努力,首先第一点,刘辩是太子!他母亲是谁的?何太后是汉灵帝的皇后!他的舅舅是谁呢?是何进,曾经闻名天下的大将军作为太子,同时作为大将军的侄子,他在军队内部的微信不言而喻,即便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起码何太后知道该怎么用!而且何太后作为曾经的皇后,他也肯定有一些政治资本,总体来讲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刘协,他的政治资本绝对比不上刘辫。董卓在第一时间选择了他,是更多的就是考虑到一个政治资本的问题!

刘辩虽然傻,但他背后站着一大批的人,尤其是他那个母亲最难糊弄!如果这个何太后一直活着,那么接下来董卓将永无宁日!他会面对来自于朝廷内部大部分势力的反对,所以董卓绝对不希望这样一个皇帝站在前台,这种人最好干干净净的消失掉!

刘协虽然不傻,而且有点儿聪明!但是他没有政治资本,就算想要聚集起自己的势力,那起码也得等他成年再说呀!他想收拢政治势力,它的难度比起何太后来讲!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所以懂着立他做皇帝放心!

而且,刘协她的生母是董贵妃!按照董卓的说法,就是我们俩组上都沾着亲,这个时候利用亲戚关系看能不能把它收拢到自己这一边来!而且自己把它li做皇帝,天底下不服的人多着呢。此时最不服的就是袁绍!这个时候你离开了我,你能干什么事情呢?这算是一种变相的削弱皇权!让这个皇帝变成一个只会依赖自己的傀儡!

汉献帝刘协一开始就是一个傀儡,甚至有的时候连傀儡都不如!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董卓,一开始的心机,确实愿意花心思在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