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在行动丨重点帮扶六大类企业,惠城复工复产“加速跑”

春光葳蕤,一派无限好的景象。在农田,无人机播种,农机插秧,忙碌的田间作业“唤醒”春田碧绿;在车间,伴随机器转动的声音,戴好口罩的工人们开始了往日熟悉的操作;在工地,“机械臂”开挖、起吊,稳妥推进大项目复工复产;在楼宇,工作格里键盘哒哒作响,从云端办公到现场办公,这种“转换”有条不紊;在商场,商贸业、餐饮业按下重启键,消费需求被进一步刺激……

疫情防控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两条战线不容有失。为此,惠城区统筹下好先手棋,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针对中小微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应急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以及受疫情影响大的企业等六大类企业,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打出包含金融支持、产业链对接帮扶、应急物资保障、租金减免等在内的组合拳,让企业复工复产“轻装上阵”,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截至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发稿前,全区累计复工工业企业2074家,复工人数10万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19家复工率达100%,复产率86%。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正常化,疫情对制造业影响也逐渐减缓,工业投资也逐步企稳,惠城区企业复工复产开始“加速跑”。

复工复产在行动丨重点帮扶六大类企业,惠城复工复产“加速跑”

惠城科工信党员干部下企业了解复产复工所遇到的困难。

资金周转难?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春节一过,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惠州市潮记食品有限公司便陷入到疫情笼罩的阴影中: 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投入资金到家禽产品收购及帮扶合作农户做好家禽养殖,另外一方面因为疫情影响销售,积压了货物,收入收紧。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压力颇显吃力。

得知情况后,惠城区科工信局立即协调邮储银行,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对该企业2月下旬到期的400万元“政银”贷款进行展期,有效解决潮记面临“先还后贷”的还款压力大、转贷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保障企业疫情期间的运营发展,同时有效稳定了该区家禽供给市场。

“这次的金融扶持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一场'及时雨',及时解决了资金问题,让我们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有了信心。”惠州市潮记食品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杨章兰说。

“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一个较为突发的问题就是'资金链'脆弱,了解到这一普遍性诉求后,我们要精准对接、立即行动。”惠城区科工信局局长曹毅鹏介绍,该局一方面把企业的“融资诉求”量化细化;另一方面,积极走访20多家金融机构,展开耐心沟通,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精心部署政银企座谈会、政银企交流会、融资宣讲对接会等,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在惠城区重点帮扶的六类企业中,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展开精准滴灌,将金融“活水”引入企业复工复产。比方说,在重点项目企业中,惠州市西顿工业有限公司是惠城区的重点项目建设企业,也是武汉雷神山医院照明设施的捐助商。为支持该公司建设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研发基地,经过高效审批,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将授信额度从原有敞口额度5500万元增加到10000万元。

中小企业活,则国民经济活。惠城区中小微企业占据该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其融资问题也被摆在重要位置。“惠城区将为解决中小微企业信誉担保问题,优先支持辖内列入重点培育目录的中小微生产企业,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上述企业新增融资进行担保。”曹毅鹏告诉记者,区财政对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费给予50%的补助,对列入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录企业的贷款,按三个月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的财政贴息支持。

截至目前,惠城区科工信局收集280家企业的融资需求达43亿元;经不完全统计,惠城区金融机构向1218家企业,新放贷款约40亿元;辖区内银行已为30多家企业提供续贷、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等服务,涉及金额达4.2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数占比达80%以上,涉及金额约3.89亿元,进一步解决了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难题,为惠城区的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复工复产在行动丨重点帮扶六大类企业,惠城复工复产“加速跑”

惠城区企业有序复工。

全产业链复工难?

政府“多跑腿”展开服务

年初三,惠城区重点科技企业--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复工复产了,复工员工达1000多人,企业复产率和产能利用率达到年前的80%。

该企业是一家较大规模的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企业,企业的上游供应商较多,约有1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因企业复工较早,但企业的其它上游产业链供应商很多未及时复工,严重影响该企业的正常生产,制约企业自动化终端产品整体集成和交货给客户,企业面临违约风险。

接到企业诉求后,惠城区科工信局党员干部结合“千干扶千企”的要求,第一时间将该企业提出的涉及外省市的上游供应商名单上报上级工信部门,对涉及本市惠阳区的6家供应商名单,发函给惠阳区工信部门,请支持协调相关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同时上报市工信部门,请求协调解决。

政府积极“跑腿”服务,为企业争取了更多生产时间,产业链衔接起来,打通了复工复产的“中枢血管”:最终,在各级工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利元亨八成的相关供应商企业提早复工,保障相关零部件产品的及时供应,促进了该企业的正常生产。

惠城区科工信局二级主任科员魏志雄说,为了确保企业复工复产供应链的有序高速衔接,实现全产业链复工,惠城区成立了区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组,专责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通过"千干扶千企"工作机制和制定"惠城企通"APP工作平台,开展惠城区工商企业复工复产问卷调查,调查掌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和收集企业诉求,包括企业产业链复工情况,支持有关企业解决产业链复工问题。

针对企业存在上游产业链供应商未能复工问题,该区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解决,一是涉及垮省市企业,通过将相关重点企业的未复工产业链供应商名单上报省市工信部门,通过上级定期召开的联席工作会研究对接落实,由各有关需复工企业所在地工信部门协调解决,支持企业尽快复工;二是属于惠州辖区内的需复工供应链企业,发函给企业所在地工信部门支持解决,同时报送市工信局协调处理。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惠城区科工信局在做好本辖区企业供应链复工复产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省外市县在该区相关上游供应商的复工复产工作,该局先后为华为、中兴、TCL等重点企业,协调解决10多家供应商企业的提前复工复产工作,支持国家省市重点企业的生产发展。

复工复产在行动丨重点帮扶六大类企业,惠城复工复产“加速跑”

惠城科工信局党员干部帮扶商贸餐饮业复工复产。

企业诉求反映难?

“清单式管理”积极协调纾困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防疫期间,企业诉求无小事。

惠城区作为惠州市的中心区,人口众多,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数量为全市各县区之首,疫情初期一线员工和开业商户3000多人,对口罩、消毒液和红外体温仪等防疫物资极为紧缺。

为此,惠城区科工信局商贸服务股主动对接市物资保障组,认真收集整理各大商超集贸市场和农批市场的防疫物资需求明细上报,形成“清单式”企业困难台账,逐条解决,逐条勾销。在多方协调下,科工信局在最短时间内,为全区商超一线员工和市场开业商户供应了2.2万个口罩、1300桶消毒液和50个红外体温仪等重要防疫物资,大大缓解了商超集贸市场农批市场的压力。同时,为缓解运营压力,该局发给全区租赁业主关于疫情停工期间给予租户减免费用的倡议书,积极协调各大商超农批市场业主方给予租户减免费用,重点协调各大商场和农批市场给予商户减免。截止目前,全区各大商超和市场响应倡议为商户减免费用达到3118万元,进一步减轻了租赁非国有物业的各类生产经营租户的生产成本负担。

汽车消费是惠城区商贸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期间,惠城区科工信局多次走访调研汽车流通协会和重点汽车销售企业,共计走访37家汽车协会会员单位和重点汽车销售企业。其中,协调解决汽车销售企业凭借暂住证回执办理上牌的问题,受到车企的一致好评。

记者了解到,根据广东省公安厅的有关规定,车辆管理部门可受理居民暂住证回执办理上牌,但有关政策还未落地。在与汽车协会座谈了解到该情况后,区科工信局立即与市相关部门反馈,推动政策尽快落实。3月6日,我市正式要求车辆管理部门按相关规定执行居民暂住证回执办理上牌的政策,为刺激本地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企业生产经营解决了实际困难。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和区各级政府,不同部门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如何做好“上情下达”的穿针引线工作?

比方说,国家、省、市出台暖企政策,对列入国家、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名单管理的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给予专项再贷款支持并按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给予贴息50%,贴息期一年。

为让辖区更多的企业享受该项优惠,惠城区科工信局在印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政策汇编》5000册的基础上,结合“千干扶千企”、各类政策宣讲会、政银企对接会,向辖区镇(街道)、工业、商贸、外资等重点企业进行政策宣讲,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同时积极指导辖区企业准确填报、申请,多方对接上级工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名单。

日前,已成功协助辖区九惠药业、泛生中药饮片、海纳农业等3家企业申报列入国家工信部第二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省地方性企业名单。此外,协助16家企业申报列入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享受税务部门的增值税等税收减免优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