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莫测的《心》

这几天看了夏目漱石的《心》,也算是想要尝试一下新的日本作家的文字的味道。

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界评价很高,和川端康成是齐名的,但我也是最近才听说夏目漱石的名号,惭愧。这本书是很久以前写的,至今却仍旧号称日本中学生十大最爱看的书。

由于我是第一次看的夏目漱石的书,所以先就这本书评价,不直接评论人,因为说不定这本书只是作者一系列作品里面独特的一本,如若这样,妄加评论,便是有失偏颇。

人心莫测的《心》

先生是个孤僻的人,厌世,觉得世间一切险恶,仿佛厌恶这世界的一切,厌恶着自己,厌恶着所有人,对于我,虽然说并没有把我赶跑,但是却也是始终与我有着间隔,不肯将自己完全的暴露于我的面前,显得极其神秘。

我也是个奇怪的人,偏偏喜欢先生,一直跟着先生,如此你来我往,终于是关系越来越好,我与先生关系拉近了很多,但是终究先生还是在我面前一直保留着自己。

直至一日争论,先生终于答应将自己的过往全部告知与我,但是需要待到一定的时机。

家父病重,病危,天皇死亡,将军赴死,在家惶惶不安的我,却收到了先生记载着先生一生的书信。
先生父母去世的时候,家产完全给了十分亲近的叔叔打理。却不料叔叔欺骗了自己的财产,由此也是十分怀疑他人。

寄住于他人家中,对其家中小姐十分爱慕,但是怕是对方的计谋让自己喜欢上,迟迟没能表白。后为了帮助神经衰弱,孤苦无依的K,让其一同住进来。此间先生又是怀疑小姐喜欢K,又是长久没有表白。

却不料K对小姐动了感情,并且先告诉了先生。先生情急之下,告诉K要舍弃欲望,坚定精进。并且私底下找小姐母亲告白订婚。

当K知道一切的时候,终于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

先生从此之后,愈发憎恨自己,奈何为了妻子,苟活至今。终于在写完信之后,追随天皇与将军赴死。

人心莫测的《心》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书信是最后一部分。其实我觉得前面的稍微有点冗杂,虽然的确是使得“先生这样一个孤僻的人对我坦白”这件事的发生显得合情合理,但是我觉得可以再简短一些,因为这本书的主要部分就是先生的历史故事,别的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却是占了许多的篇幅。

有人评价说这个故事是批判的利己主义,但是我觉得其实讲述的是人性吧。

1、他叔叔的确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了先生,但是先生自己本身也是不顾叔叔方便与否,不顾叔叔的意愿,自己也不好打理财务。

2、而叔叔也并非十恶不赦的人,也是给了先生几年的生活费,希望先生与自己的女儿结婚,也是自己跑来跑去忙活工作,直到最后即使先生拒绝了订婚,给先生的钱财还是多得利息也是用不完。

3、先生本人也是对于父母的离去并没有过多的反应,依旧是逍遥自在的生活,后来离开故乡对于以后再也不给父母上坟丝毫不在意,而这个时代他内心还在自我陶醉“即使世界都是坏人,我自己是正直的就好。”明明世界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他自己也是颇显无情无义。

4、先生对于K也是,一开始是出于好心救助K,而等K终于有所好转,和小姐关系好了之后,却是开始反感。后来甚至能够下计谋,背叛,把K逼上绝路。这不就是生活里面典型的同情生活不好的朋友,但是朋友一旦比自己好便只余下厌恶、嫉妒。

5、先生在情感方面,也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羞于表白。一开始的时候虽然猜忌夫人,但是对于小姐明明就可以直白明了呀。后来K来了之后,情况改变,心中有新的猜疑,明明可以直白明了的问的,误会一解决,也不至于猜疑的不断增生。K表白之后,明明可以直接和K道明自己一直喜欢小姐,而K的性情也是不会一直死缠烂打,这也是不会导致最后那样。人们面对现实、面对感情的犹豫与猜疑,沟通的不足,不是人之常情吗?

人心莫测的《心》

6、K也是,一开始K不就是一个无所谓的,理所当然的背叛父亲的人吗?后来事情没有按照他自己想的方向发展,他也是不曾悔改,愈发的自以为是的自行其是,直接不与家人联系了。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人,还是把自己的信任交给了先生,而且即使最后被先生背叛了,仍旧是在遗书里面维护先生。

7、至于‘’我‘’,所谓的新社会的代表,也是明知先生的悲痛,还是要硬生生地揭开先生的伤疤,只是为了一探是怎样深、怎样走向的伤口能够留出这样的疤痕?

只不过里面的两个悲剧:一个是K,走上思维误区的K最终自我毁灭。他把自己变得精神衰弱,变得完全依托于外界,变得一根稻草都能压倒。另外一个是先生,又是一个走向思维误区的人,把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与自己,就像把蝴蝶效应怪罪于蝴蝶一样。看得是让人颇为感慨。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描绘的就是活生生的人,展示给我们的是有大爱有自由有友谊有忠诚有爱情有背叛有黑暗有猜忌有悔恨的人心。这也就是书名《心》的来源,人心莫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