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觀書有感·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瞭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賞析二

  這是一首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朱熹在山村裡讀書,興味正濃。他悠然自得地抬頭一看,眼前是一方半畝大小的池塘。這本是最平凡不過的景象,在中國南方的村落中,這樣的池塘隨處可見。但到了朱熹的筆下,它卻獨有一種深刻的寓意。在朱熹眼中,“方塘”最大的特點是清澈,他用了一個比喻,那就是“鑑”,也就是鏡子。在文學的角度上,這個譬喻並不出奇,但在理學的思想體系中,它卻具有深刻的哲理內涵。在儒家看來,人生活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要面對種種誘惑與干擾,而君子的道德修養就是要不被外境所惑,清晰明瞭地把握生命的方向,也就是孔子說的“知者不惑”。這種境界彷彿一面明鏡,它能夠照見人間的各種事物,而不落一絲一毫的灰塵。“聖人之心如明鏡止水,物來不亂,物去不留”,便是這層含義。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看著眼前的池塘,朱熹體會到內心世界的清晰明朗,便猶如明鏡一般。鏡子雖小,卻能照進整個天地。因此,這區區半畝的方塘,竟也有了湖海般的氣象——“天光雲影共徘徊”。儘管它小,卻能倒映出長天無垠、雲影悠悠。在這裡,美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觀賞事物的心靈境界。寫這首詩時,朱熹正處在人生的逆境,他在小山村中讀書講學,不過是為了避禍而已。儘管如此,他的內心世界卻是充實而自信的,在他胸中包含著人間萬象,惦念著天下蒼生。正因為這種博大的胸襟,眼前這方小小的池塘,卻也吞吐著宇宙萬象。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當於“它”的意思,這裡是指方塘。“問渠”就是“問它”。在這個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詩人並沒有說“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詩裡邊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包含了“深”。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情態。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麼這麼“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來。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就因為“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這個“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清”得不僅能反映出“天光雲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雲影”“共徘徊”這麼一種細緻的情態。這就是這一首小詩所展現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義。▲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硬筆楷書直播:觀書有感(宋代朱熹)張百軍練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