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三次經典“戰略轉型,”你知道幾個?

打破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

京東作為我國的電商巨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京東連續四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名單,每一次都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一。京東的成功我們有目共睹,創始人劉強東是一位草根企業家,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劉強東的成功讓瞭解他的人推崇備至。

京東的三次經典“戰略轉型,”你知道幾個?


京東的成功有三次經典的“戰略轉型,”04年轉型電商、07年全品類擴張、07年自建物流體系。

一、轉型電商

03年非典讓很多實體店受到重創,當時京東多媒體擁有12家連鎖店。京東多媒體主營IT領域的產品,大家都知道IT產品貶值率很高。實體店房租、員工工資、產品貶值讓當時的劉強東陷入絕境,劉強東粗略算了一下,公司所有資金最多維持6個月。還好當時京東通過在網絡論壇發廣告賣貨,才救了京東一命。

這次嘗試讓劉強東嚐到電商的甜頭,開始思考這種銷售模式。劉強東做了很多研究,受到最大的啟發就是對供應鏈效率和成本的認識。他發現近100年來全世界商業的發展都是圍繞兩條線,每一種新模式出來的時候,只要能夠提升效率,壓低成本,就會顛覆舊的模式

。為什麼百貨商場的毛利高達50%,沃爾瑪只要15%,但沃爾瑪的價值比百貨商場的高那麼多?就是因為沃爾瑪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做零售比拼的就是運營成本和運營效率。劉強東對商業發展的研究,讓他下定決心要轉型電商。

京東的三次經典“戰略轉型,”你知道幾個?


二、全品類擴張

京東在2007年前只有3C產品(計算機類、通信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三者的統稱),2007年以後開始全品類擴張。劉強東決定全品類擴張在公司引起極大爭議,投資者認為京東3C產品還沒吃光,怎麼能經營大家電還有其他類產品?京東就剛開始盈利,如果全品類擴張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萬一失敗所以付出功虧一簣。

儘管很多人反對,劉強東還是執意要全品類擴張。劉強東分析京東客戶瀏覽數據發現,京東的產品瀏覽量比亞馬遜低太多,京東有些產品賣得比亞馬遜要好,為什麼瀏覽量那麼少?粉絲的留言讓他突然明白,京東產品較單一,只有買電子產品的才去逛京東。亞馬遜就不一樣,逛亞馬遜的人本來不買電子產品,當他看到推薦的電子產品後,如果需要有很大可能會購買。像京東只經營3C類產品,很難留住消費者。

京東的三次經典“戰略轉型,”你知道幾個?


三、自建物流體系

京東的物流體系給京東商城帶來了巨大優勢,可是劉強東宣佈要自建物流時遭到公司高層的反對。自建物流系統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以京東當時的營收意味著近幾年的收入要全部投到物流系統的建設中,這些資金只是建設物流的一小部分。

更重要的是要在短時間內找到鉅額融資,一旦建設失敗會打京東推向倒閉的邊緣。

京東的三次經典“戰略轉型,”你知道幾個?


劉強東清楚自建物流的艱難,更明白不建物流的後果。原來,

京東收到的投訴中75%都是配送物流問題。當時的快遞行業還沒有發展成熟,服務態度和現在沒法比,好好的產品送到客戶手中已經損壞了,快遞的效率也很低。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京東的包裹容易被偷,因為京東賣的電子商品最值錢。每次丟包裹快遞公司要賠京東錢,電子商品一般都要兩、三千塊錢,快遞公司損失嚴重以至於不收京東的快遞。

京東的三次經典“戰略轉型,”你知道幾個?


優秀的企業家不一定有優秀的產品、核心的技術、足夠的資金,而是有戰略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