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1、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历史上,我们把1912-1949年辛亥革命以后,建国解放之前称为民国。在大家的映像中民国代表着军阀混战,金粉世家,是抗战革命,是大上海,旗袍,马褂,人力车。

正所谓乱世出佳人、出枭雄,不平凡的起落人生更容易出现厉害的传奇人物。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传奇的民国太太--杨步伟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她著有一本关于中国饮食名叫《怎样烹饪和品尝中国菜》的书,美国《纽约时报》赞不绝口,到60年代已经出了27版,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胡适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为它做序。这本又名《中华食谱》的书里有230多个菜谱,是第一本在西方世界系统介绍中餐的书,属于从0到1的那种跨时代的著作 。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它对于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本书特别实用。这本书里内容丰富,料理步骤翔实,用料精准。内容包括了中餐烹饪原理、用餐礼仪写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兼介绍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而它的料理步骤写的很清楚,对于加一勺什么佐料会有什么味觉的效果也做了细致的说明。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书中《糖醋排骨》的菜谱截图


最难得的是,传统中餐的食谱,做菜都是凭感觉和经验,如盐少许,生姜若干,醋一勺这种数量单位,这让习惯于精准数量的西方人一直很头痛,而杨先生她凭着一种负责的态度,专门为核准原材料多少买了一大堆材料,不断的试验得出结论,在她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中餐的配料也变得量化了,她是以一种西方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宣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与美食

在这本食谱中, 很多中餐的烹调手法的英文说法被创造, 其中大部分现在被世人所运用, 如“stir -fry” (炒、 翻炒), cooking - time(huo - hou 火候, 从字面上看 , “fire - timing” ), “red - cook” (红烧), 据说英文中 “stir - fry” (做名词为:炒菜;做动词为:旺火烹炒)是她首创的。又如中国人喜爱的吃食“风鸡”翻译为 “spiced chicken” , 后注释了做法 “wind dried” (风干)。恐怕把 “风干” 一词传入欧美的, 杨步伟是第一人。还有红烧肉直译为 “red - cooked meat” 。

2、乱世佳人的饮食渊源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杨步伟出身南京名门望族,是几家人宠着的假小子,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她爸爸的书记员。由于家境良好,她从小跟家中的男孩一样的接受新式教育培养,很有正义感和领袖意识,后来经历南京沦陷,家里大房子被日本人烧了,独自1人带着3个女儿逃离南京,是真正的乱世佳人。


而她的丈夫赵元任也出身常州大户人家,赵元任是通才中的顶尖人物,在民国教育学术界那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精通7国语言,33种中国方言,物理学,机械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音乐学都成名成家。有一首中国人都知晓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他1926年作的曲。清华大学曾多次邀请他出任大学校长,他却一直拒不愿意甘当老师,是清华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齐名的“四大导师”之一。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为什么要把两个人的背景做个介绍?


因为不论是常州还是南京都属于江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地方的人活得比较精致,妇女们穿戴比别省人讲究,终日打扮好了和出门做客一样,喜欢收藏名人字画,文质彬彬。杨步伟和赵元任都是这带地方的人,小时候生长环境又相似,这给了他们讲究吃货的基因,也是日后《中华食谱》诞生的一个因素。


民国时代,阳澄湖的螃蟹就已有“最好”之名,他们俩为了在螃蟹季节多品品肉美膏肥的螃蟹,新婚拜家堂的酒席都一概不要,点名要吃螃蟹,一个人吃了七八只,五个人吃了三十大洋的螃蟹(这个价格在当时能吃100斤牛肉)。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到了杭州住西湖饭店就去挖杭州最著名的春笋,新鲜的杭州春笋白的像玉笋一样,又嫩又鲜,清香怡人。他们还在湖中孤山上饭馆内吃生虾,即洗净虾后,放好佐料,活的时候用筷子加一个放嘴里,自己用牙齿一挤,这样虾肉被挤出来在嘴里还活生生的跳,不会吃的人拿不出肉来,极为讲究品尝者的饕餮技能。


他俩到了广东,更是把广东所有的著名餐馆都吃了个遍。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中国人爱请人吃饭,杨步伟和赵元任这样两个顶级吃货头子,对金钱并不太在乎,更注重以诚待友,所以,他们在请客吃饭这件事上也颇多故事。赵元任到清华园执教,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清华本校只有2个大厨房,

轮流请客吃饭的时候总是那几样菜,几天就吃厌了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他们把自己家厨子从擅长中国菜换到擅长西餐的厨子,从北方厨子换到南方厨子,换来换去的总觉得一个不够,为了多吃些不同东西,杨步伟找了几个清华园里的太太商量,几家共请几个厨子弄一间私家厨房,这样家里省了用厨子的麻烦,还能兼顾南方北方,做点心做菜的吃货需求。结果

几个太太找了3个五芳斋的厨子做了一个公共厨房


学生一听学校里多了一个厨房,纷纷要来吃,这个公共厨房一下子变成了馆子--小桥食舍。几个从来没开过馆子的太太们跑堂、管账、传菜、采购,开张以后人一多只想着学生吃完了赶紧走,连饭钱也不记得找学生要。由于是西直门外第一个正式有厨子做菜的馆子,连燕京大学的人都来吃饭。一个好吃的大厨馆子,饭钱还基本跟食堂一样,这客人还能不滚滚而来吗?杨步伟这个小桥食舍天天都在赔钱,她们每个太太自己家的吃食也没顾上,不久杨步伟送了自己“生意茂盛,本钱干尽”的对子,把食舍转给了厨子们自己打理。


在这之前杨步伟这个高门大户出身的小姐是从来都不知烹饪之事的,但是开小桥食社以后,杨步伟开始跟着厨子们学做菜。九一八事变以后,他们一个房子供五家人逃难,每天吃饭采买都是杨步伟一个人担当,由此练习了对付多数人饮食的办法。


后来她随夫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时,为了提高技艺,她专门去各家著名餐馆取艺。有的餐馆不让她去后厨看,她就点了招牌菜自己吃,边吃边琢磨,之后回家下厨做实验。她还自制了许多卡片,记下各道菜的口味特点、配料种类、数量,等等,一道菜一道菜地搜集资料;把剑桥赵元任的学生当做菜实验的小豚鼠。她还用跟随赵元任到中国各地作田野调查的机会,收集中国各地的菜谱,使这本书除了徽菜之外,还收入了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这才有了这本畅销美国的总结了中国烹饪艺术与哲学的《中华食谱》。


著作《中华食谱》的民国传奇太太,她开的餐馆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引用内容:

Buwei Yang Chao. 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 M] .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63.

杨步伟. 一个女人的自传[ M] . 长沙:岳麓书社, 1987.

杨步伟. 杂记赵家[ M]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