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疫情平时也看见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未来学医是否成热门?

关山枫叶


这次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病毒爆发及流行,我们看见为了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

不仅国内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包括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都十分欠缺医疗场所和医疗资源。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美籍华人爆料自己,在美国得了新冠肺炎,但没有治疗药物,也住不进去医院。门诊医生只给他一点感冒药吃,面对这种窘境,他几乎悲痛欲绝,十分伤感。

前几天,从美国飞往国内的机票高达12万一张,从英国回中国的机票到达18万,这还买不到,需要提前预约。

英国没有控制疫情的办法,居然提出集体免疫机制。就是不管疫情如何大面积流行,让大家自行自身产生免疫抗体,能抗过去就过去了?过不去就自然生死?说明他们在疫情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意大利为什么流行甚快?每天发病高达2000人以上,死亡率几乎达到百分之十左右?也是因为医疗资源欠缺,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

而我们国家在大疫面前,沉着应对,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封城。迅速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援助湖北省。

全国各地在湖北省的各地医疗队达300多支,医护人员多达42000多人。如果没有这么庞大的医疗队伍,不储备这么多医护人员,这场战役将很难打赢。

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看病的患者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疫情刚稳定,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天早上,排队挂号的队伍,从门诊大厅排到大楼之外。

尽管现在医疗服务和检查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挂号,自动化取药,自动化检验等等,但看病检查的人依然不少?排队等待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医疗看病,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国内人民的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从刚建国的平均寿命35岁,到现在全国平均寿命74岁,左右,有些发达城市平均寿命高达83岁。

实践证明,越是医疗条件的大城市,科技发达的城市,人的寿命就越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人们追求的现代化生活,社会要实现小康生活,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医疗健康,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必然趋势。

依据这一趋势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学医是否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热门职业?







关山枫叶


通过这次疫情,希望学医以后成为热门。

在这次突如起来的疫情中,医生和护士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了救死扶伤和医者的大爱无疆。在防疫一线,涌现出来了很多感人的事迹。白衣天使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我感觉学医的热情不会因为这次疫情有太大的变化。

一、学医对高考的成绩要求还是很高的,越是好学校分数要求越高,像协和,都得是学霸级的才能考上。当然还有别的要求低点的学校,但是分数基本上都得是重本的线了,上的学校太次,考研和毕业后就业都有影响。

二、学医的时间比较长,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现在本科就业率很低,最起码要硕士,护士本科就可以了。医生还要规培3年,能养家活口都要30多了。医生工作还是比较累的,越大的医院医护工作越累。平时各种考试,检查不断,还得搞科研,写论文,没有轻松的时候。

三、医生的工作环境还有危险,各种伤医事件层出不穷,挺打击医护人员工作热情和信心的。

四、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很多舍小家,顾大家的医护人员,对于我们学生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教育,会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影响高考时候选择学医。

医生和护士的职业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是救死扶伤的职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医学事业中来。


小妤妈妈


学医成不成热门不知道,但我知道了学医和当兵一样,祖国需要你,你就要冲在第一线,用自己的生命保住身后万家灯火!!


jierui52


我看未必,理由如下:

1.这几年我们国家毕业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有几百万人,但真正从事临床的不过几十万人。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医学生都没有从事医学临床工作;

2.您所说的大医院其码是指市级以上医院吧。

现实情况是:要想在市级以上医院工作,起码得要求有硕士以上学位,很多博士毕业的医学生进不了三甲医院的比比皆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是某三甲医院院长(还是院士)的博士生,居然留不下,最后还是去了一家市级医院;

以上两点充分说明:临床医学专业已远远供大于求。

3.规培制度的建立又加重了每个家庭培养一个医学生的经济成本;增加了医学生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

4.近年来恶劣的医患关系使得想学医的孩子严重减少

尤其这几年频发的伤医杀医等恶性事件,都给家长和学生心理上造成严重阴影,从而导致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人数急剧下降。

5.这次疫情医护人员成了冲在第一线的英雄,但不可否认,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他们却成为了殉职在岗位上最多的群体。

这能不让欲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家长们“望而生畏”吗?!




心理医生张彦平


医学,教师,公务员永远热门。但高考分数出类拔萃的只有很少考生报考医学。究其原因,现行体制,医生得不到公众尊重,收入如果高认为一定灰色,收入低认为水平不够低,费力(5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规培,再读博,住院小大夫,想想都累)不讨好。一般金融,计算机,是学霸的第一选择,名校毕业,留学(医学本硕留学基本不可能)高薪,高福利。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家庭条件多数一般,分数不高不低,父母整天劝孩子,好好学习,当个大夫收入不错,看病不求人(自打上高一家长就说)。本人医生,收入一般,孩子高一,现阶段学医的不要。


大叔上线头一次


即使没有疫情。大医院一年365天,天天都不人满为患。可以说大医院比春运还挤,比赶集的人还多。郑大一附院一年门诊量是600多万,而一个县级医院一年的门诊量才3到是10万。郑大一附院一年的门诊量相当于600个县级医院的总和。像一年门诊两超过500万的大医院多的去了。像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一附院,江苏省中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等太多了。一年的门诊量都超过了500万,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80%的医疗资源在城市。在城市里80%的医疗资源集中大城市。医学专业从恢复高考到现在为止40多年了,一直以来都热门专业。没有之一。大家看一下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就知道医学专业有多热门。二本医学院录取分数线超过很多一本线。山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这都普通医科大学实力中等的医学院)临床医学5+3录取分数线居然超过很多985大学。考生宁可放弃985大学的牌子,都要去一个双非的(不是985不是211)的医科大学去学医。至于说名牌医学院那录取分数线更是高的吓人。高的离谱,2018年就真是报到云南学霸李云峰超过清华大学8分。放弃清华大学。要选择川大华西口腔被录取了。可见医学考生有多么吸引。在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那都是尖子生的尖子生抢着挣着去学医。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录取分数线比东京大学录取分数线高多了。因为医学专业是尖端学科。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乱年代。都需要医生这个职业。哪怕是总统总理都离不开医生。生病了都得找医生治疗。通过这次肺炎疫情能激发更多的考生去学医。



好医生2792


1没有疫情发生,医学专业一直是热门。像华中科技大学的临床医学(原同济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的临床医学(湘雅医学院),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科大学)等院校医学专业一直处于录取高分段。

2即使中山大学的临床医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临床医学录取分数也在高分段。

3各地方院校中,医科大学的录取分数都比本省其他院校录取分数高。

4疫情出现,医生的社会价值凸现,医生群体受到人民的关注和尊重!科技救国体现的淋漓尽致,医学受国家重视,受社会重视,推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带动医学院校和专业越来越热!

5国家已经出台扩招医学研究生等一系列政策,相信越来越多的考生,尤其是怀有科技兴国,技术立业的考生报考医科大学!


高健高考


医术,医生,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任何朝代都需要。

是否因一次疫情后就多人学医,于我看未必。

想要成为一个能独挡一面的医生,需要具备多种因素。

一是喜欢,能受苦。二是要有仁心。三是不要想着发财。四是时间长。五是经济能承受。六是要有一个好的导师。当然,如果在卫校读几年考了证书,也可以出来混。

现阶段只求有证。技术高低不论,只要不发生医疗事故。


w崇明


个人认为以后学医还是热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加上环境污染空气雾霾,最主要是食品安全很能保证等诸多因素。所以现在医院🏥也多,药店也多。只有从国家层面注重预防为主,是最关键的事。


SHAY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