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名师工作室”,让教师不再为争名逐利所困。你怎么看?

权向阳1


我对取消“名师工作室”,让教师不再为争名逐利这个说法不赞同,也许这样观点不太应景,不能说“名师工作室”让教师争名逐利,也不能说教师争名逐利产生了“名师工作室”。

至少我觉得经过长年累月的三尺讲台教学生涯,以及在学校的各种事情,大部分老师应该会认为取消“名师工作室”,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争名逐利”的方向,但是不会阻止“争名逐利”的脚步,可能“争名逐利”这个词来形容教育行业不太好听。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导致的“争名逐利”不仅仅存在教育行业,也存在于社会上的其他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争名逐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是客观存在的。

大家知道“名师”,那么“名演员”“名教授”“名车”“名校”“名主持”这些名字,平时大家听的还少吗?不能否定的是“名**”各种这样的称号符合多方诉求。

就说一说现在名师工作室,对于学校来说,能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教师来说,能收获称号荣誉,提升自己影响力;对于家长来说,有名师工作室的学校值得让自己孩子去上学。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取消“名师工作室”等项目,教育行业越来越热闹,但是清静祥和的环境是当前教育最需要的。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能够安安静静教书,认认真真育人才是最大的幸福,才对得起教师这个“名”字。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赐教。欢迎评论和留言,互相交流看法~~


元小逗


编者按:教育学者熊丙奇3月18日在头条上发表一篇名为《取消“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让教师不再为争名逐利所困》的文章。文章以生动的笔墨揭露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XX名工作室、校长、班主任”等数十种满天飞”的 “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乱象。

熊丙奇指出这些“XX名XX”满天飞的乱象时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可是,这些究竟与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小编相信这个问题就算是所谓的教育专家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熊丙奇提出尖锐的问题后,就直接指出这些“XX名XX”满天飞的乱象除了加剧教师们急功近利、争名逐利之外,毫无用处,这只不过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才评价“帽子化”以及形象工程。 熊丙奇最后呼吁:破除“唯帽子论”,就要坚决清理这些“名校长工程”、“名师工程”。

小编认为,出了破除这些“XX名XX”满天飞的乱象之外,还要坚决破除职称制度。 小编注意到,也就在三月份,深圳龙岗一美女副校长抄袭事件持续引起网友热议。网友们最关注的焦点是圳龙岗区教教育局其撤销“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收回“名师校长”与其相关的一切荣誉头衔。

网友们评论称:“她头上数十种普通教师做梦都不敢想的荣誉头衔都是怎么评来的?难道都是抄袭得来的?要这些荣誉头衔有什么用?”,小编也和网友们一样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让一名教师走到身败名裂这一步路?



小编认为,美女道德模范名校长胡红梅走到身败名裂的这一步,除了她个人的原因之外,根本原因就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所影响。

胡红梅的“名师”称号不是小编捧出来,更不是民间的口碑,而是被教育主管部门“评”出来的,而不是像孔子那样被世人公认的伟大教育家。 针对这种做法,熊丙奇毫不避讳的指出“这种做法和培养真正优秀的教师背离的,哪有“评出来”和“命名命出来”的“名师”?”,小编相信也许只有国内教育领域喜欢把“名师”当称号,命名“名师工作室”吧?

熊丙奇在文章中总结出“评名师”和“命名名师工作室”弊端时指出以下缺点:

1、打造“名师、工作室”其本质是一项政绩工程。

2、打造“名师”、“名校长”实际上是各种利益和好处相互作用的结果。

3、打造“名师”、“名校长”等是地方和学校装点门面的高帽子。

4、打造“名师”、“名校长”等是评价人才的“荣誉、头衔化”。

小编认为,熊丙奇学者论述的观点正是目前教育领域急功近利、不科学评价人才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将会导致“围绕“名师”评选、命名的包装、跑要、弄虚作假”的乱像滋生。 还可能引起一些教师滥用抄袭得来的头衔“名师”、“名校长”头衔“行走江湖”,趁机捞钱。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评价“头衔化、荣誉化”潜意识引导教师花精力去获得头衔、身份,进而也强化各种行政指标,如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而没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育和教学上。

用熊丙奇的话说就是:“这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反而加剧功利,也影响不少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真实得不偿失。

为此,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决克服评价人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对于中小学来说如果不取消各种“名师”工程、计划、职称评审等就不算真正的深化改革。

总之,中小学教育领域需要更多有耐心、爱心、恒心,坚持在一线教书的“名师”、“名校长”,而不是需要顶着各种荣誉头衔好处开报告、推销书籍捞金的“名师”,或者是在“名师工作室”里抄袭的名师。

至于,前面小编提到的也要取消职称制度有网友觉得不太认可,但是,只要用脑子想一下就明白,各校各老师热衷于情“名师”,命名“工作室”难道真心是为了教育和教师发展?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用头衔各种评来的荣誉头衔,进而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享受教育系统最高的待遇后就脱离课堂一线好处讲学、推销书籍,追逐功名利禄去了。

如果不信,列位可想一想,在全国各地各校评上的各种“名师”“名校长”,有多少还在默默无闻的坚守在教学一线教育培养列位的孩子?最终还不是依靠广大初级、中级职称的普通教师撑起教育的一片天地?


孖无悔观教育


我认为,现在学校或教育部门、机构等所有有关“名师”的荣誉称号、评比活动、工作室、工程等都应该予以叫停

“三味”并不是说教育不应该培养、奖励“名师”,而是不应该以各种评比活动给那些优秀教师非得贴个“名师”标签。因为这种行为,虽然可以对少数老师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对大多数老师或教育的伤害是普遍性的

现在严禁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排名,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心理和学习压也,不给学生“贴标签”,以维护学生的自尊。

同样,老师也需减压释负,也需人格尊严!

当然,“名师”这个标签,最大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

一、给少数老师贴“名师”标签,实际上等于给绝大部分老师贴上了“劣师”标签评比“名师”就是激励个别人,打击大多数人

如果你认为我这样说,不切实际,那么,我们马上做个小调查:

在同一层楼,有一大排的教师办公室,其中有一间设置为“名师工作室”,专供学校被评为“名师”的教师办公。请问:有多少老师愿意自己的办公室就设在“名师工作室”的隔壁或对面?

二、如果一所学校很多老师在为评“名师”而努力,这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一定是件好事!

一个普通老师,为了评上“名师”称号,除了教学成绩,还需要课题、论文、讲座、优质课、指导奖等,这些会将一个正常的老师,弄得疯癫

为了争夺有限的“名师”指标,会让老师之间的人情味变得冷漠。

为了评“名师“弄虚作假、放松教学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三味”认为:真正的“名师”决不是由上级部门或某些机构“评”出来的。真正的“名师”,他的荣耀会自然而然地刻印在老师、在家长、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呢?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取消“名师工作室”,让教师不追逐名利,这一点我不赞同。名师或许有个别是徒有虚名,并没有起先进带头作用,而名师工作室还是有许多资源可以分享给一线老师借鉴的,可以帮助更多一线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建议不取消“名师工作室”,而是制定一系列制度来监督名师的成长,来促进工作室的专业成长。


嫣花读语


取消“名师工作室”就能不再让教师争名夺利?问题非出在制度的本身,而在于执行制度的人。

近期网络上取消“名师工作室”的呼声来源于教育学者熊丙奇的一篇文章,好像引进了广大教师们的共鸣。

一、有没有名师的存在?

我们每一位老师,是否真的静下心来想过,是否真有名师存在?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身边,有没有老师从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真的比别的老师要高呢?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每一所学校中都有超出于一般老师的优秀教师,只是他们不一定是“名师”。

如果有这样的老师,还非常好学非常无私,那收益的不只是学生,包括身边的同行也会受到有利的影响。

在过去我所工作的学校,有一个学科,正是有这样一位老师存在,平时课前课后总愿意与同学科的老师讨论教学,探讨教法,慢慢的这个学科组形成了共同探讨的风气。因此学校每年这一学科的中考成绩一直排在全县的前几名。当然这位老师也没评上名师,他也够不上评名师的条件。

但我身边也有一位评上名师,有自己的工作室,也影响了很多本校同学科教师的一位“名师”。

二、到底什么是名师?

到底什么是名师?在很多老师心里,会教书,学生出成绩的是名师。而在所有地方,评名师可不只是出教学成绩,教育教学成果才是关键因素。

那能教出好成绩的老师能称为名师吗?我认为不能,这充其量只能称为一名好老师。那出了很多成果,甚至还有专著的老师能称为名师吗?我认为也不能。

我所理解的名师应该符合上面两个条件,而且能给身边其他教师以正向引导,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理念,并能辐射到更多的人。

三、名师工作室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各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成立名师工作室是常规操作,而各地评选名师的条件其实都是我所理解的名师,而成立名师工作室就是为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因此名师工作室怎么成了老师追逐名利的罪魁祸首?只是很多地方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偏离了初衷,而对名师工作室的工作也疏于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什么让老师们也热衷追求名利?

也许正是名师工作室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其没有存在的必要。

那反过来,没有名师工作室,老师们就不追逐名利了?追逐名利的老师都是奔着成为名师去的?

很多名师在成为名师的过程中才是真正不热衷名利的人,他们能成为名师是自己性格和价值观有别于普通人。正如李西贵说的,“名师名校长从来不是培训培养出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许多普通教师才更注重名利,更热衷追求名利,名不好追就追求利。否则哪来的那么多有偿补课,违规行为。

是什么让老师们也追逐名利,我只想说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没有名师工作室,老师们就能安心教书?打死我也不会信!


轻风教育


“XX骨干”、“XX特级”“XX名校长工作室”、“XX名师工作室”、“XX名班主任工作室”……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满天飞,可是,这些究竟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什么关系呢?有多大影响辐射作用?为什么不动态多元评审?

各种“名校长”、“名师”工程,带来评聘级别加分因子,加剧的是急功近利、争名逐利,加剧教师见隐藏矛盾。这可以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才评价“帽子化”以及形象工程。笔者认为破除“唯帽子论”,也要清理这些“名校长工程”、“名师工程”。

最近,胡红梅事件持续发酵,引起舆论关注。虽然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已经作出处理,撤销其如意小学副校长职务,调离教学岗位,撤销“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撤销“龙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但是,关注此事的舆论还是在思考,是什么让一名教师走到这一步?其实,走到这一步,当然有其个体的原因,然而,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也是重要诱因。

建“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等,本来的出发点是培养教师成为名师、培养校长成为名校长,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相当于给了相关教师“名师”称号,“名校长”身份。按照这种打造“名师”、“名校长”的做法,只要愿意,一夜之间,就会涌现出很多“名师”、“名校长”。

当老师的都表示怀疑,因为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老师,他们“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学校里的教学成绩,一塌糊涂,但是却因为讲了几节适合评委口味的“优质课”,因此开始填各种表,获得各种荣誉,一步步成为本地甚至全国的名师。

这些被评出来的名师,因此有了各种机会外出做讲座、开自己的工作室,把本来应该是自己的工作,转嫁给同事,自己却去赚外快,名利双收,”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引发不满,而当这些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时,又会引发其他老师的不满,“有本事你来我们这里试试”,成了很多老师的心声,因为这些理论,往往是“假大空”的,真正用到一线教学中,可能就是“假把式”了。

比如我们这里,市县学区每年都有评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称号,并且是一级级评出来,先评出教坛新星,然后才能骨干教师,然后是学科带头人,然后名师,环环相扣, 评审首要条件是优质课获奖证书,还有其他诸如论文获奖证,信息技术获奖证等等,缺少了评不上。

这些年,笔者也参与各类奖项评选,很是感慨,有门道的,各类证书就丰富,评上机会明显就大。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名人是评选专业户,他们证书多,不管什么奖项评比,评来评去还是他们的。毕竟他们证书越来越多,一般人比拼不过他们。

去年参与我们这里某些评比,我认为选出几份典型的证书就可以,但实际不是这样的,有些名人把所获得好几百各种各样证书复印汇总,打印装订成厚厚一本书。累加证书评分作为重要因素,如此这样,包括我一般人有机会吗?

名师的作用,应该在讲台上体现,而不是舞台上体现,这些名师不仅享受奖金或或每月的补贴,还享受着各种掌声,于是开始飘飘然,当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名声的要求时,就可能另辟蹊跷,剑走偏锋,最终露馅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要获得了称号,奖金必须的,对职称评审还是加分因素。而这还不只是荣誉,还有诸多现实利益、好处不断涌现,拥有的证书名誉等不断扩大增值,垄断资源,于是这些名人头衔会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名利场,多的是追名逐利之徒。所以有什么创见和贡献是其次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有曝光度,能成为名师。一旦成为名师,自然名利双收。这是诸公衮衮,多于过江之鲫的原因。不但可以用“名师”、“名校长”头衔行走江湖,而且,也是一些地方引进人才时,“争抢”的对象。

正如熊丙奇老师所说,这和高等教育的“XX学者”(“长江学者”“千人学者”等)是同一道理。这些“学者”计划,本来是资助计划,可是入选计划,就成为学者的身份与荣誉,以及学者所在单位的业绩,于是,围绕入选,就出现各种包装、弄虚作假现象,而入选之后,有的并不认真做学术研究、教育教学,靠这一头衔身份,就可获得比普通教师高人一等的待遇和权利,不少高校引进人才,看重的是人才的帽子,因为可以用这些帽子来妆点门面。

不论是基础教育的“名师工程”,还是高等教育的“学者计划”,都带来人才评价的“头衔化”。对于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其本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贡献,而不能用身份进行评价,评价“头衔化”“身份化”会引导教师花精力去获得头衔、身份,进而也强化各种行政指标,如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

一心包装、运作成“名师”者,并非教学能力很强的教师,并不在个别,这没有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反而加剧功利,也影响不少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为此,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要克服“唯帽子”,对于中小学来说,就要取消各种“名师”工程、计划。

我们教师中有些经常已经走入误区,因此应时时刻刻反省。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初心,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或许它已经布满了灰尘,但是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它原来的样子,不要名师也就罢了。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名师和名师工作室是一个概念吗?名师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是上级对你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具有代表性。名师工作室是在名师的基础上,给你一个空间,让你去带动其他的人,把你的教育教学经验,管理经验传输给骨干学员,进行辐射,任务就是培养、培训,进行必要的考核。名师工作室类似于一个区的学科带头人,当然比这个肯定档次高,责任更大。争名逐利的肯定有,但我认为还是属于个别现象,我们要看到绝大部分的名师确实是在为我们的教育奋斗做贡献,不惜余力地培养后备的骨干教师,这当然要给与肯定。真才实学的名师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睿智视频技术


很多“名师工作室”之类的机构就是个大笑话!

举个例子。我们学院的很多有身份的老师(高职称、高学历、海归、有项目、有论文),不知不觉地就成为了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成员。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连黄大年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人民工设


出发点是好的,往往在实施起来会偏离方向,成为追逐名利的工具,不如干些实事,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真正授业解惑。


长海五十声笑


好,点穴式建议。教育部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调研评估。取消是应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