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28岁前读懂少奋斗三年

20%的人手里掌握着世上80%的财富。

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不陌生。这20%的人也被称为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换言之,剩下的80%的人手里,加起来只占有20%的财富。也就是,你手里的银行卡里的余额,并不能保障你有安稳的生活。并且你时常要为此焦虑。


上述,便是知名的“二八定律”。虽然这让我们在财富问题上很心塞。但学习并运用“二八定律”,却可以实打实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思维、处理工作的结果。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因此,这20%就对事件的结果有近乎决定性的作用。20%是概数,并不是指刚刚好的20%,它代表着一个“主要矛盾”,也就是大boss。解决了boss级的难点,剩下的都是小喽喽。跟老祖宗常说的“擒贼先擒王”是相通的。


有天在书中看到一句话:把最重要的精力用在解决20%的主要问题上

初看无感,再细想,这不就是用“二八定律”解决问题么!但具体怎么做,我却从未真正思考过、实践过。直到发生下面这件事。

315前几天,我接到一个直播脚本项目。在简单沟通后,我并没有深入思考要点便匆匆下笔,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自我感觉良好地发出后没多久就被一枪bi了。

顿时心中很不是滋味。改稿的过程往往比初稿痛苦,对修改我并没很明确的思路方向。并且因为是兼职写作,那几天我经常半夜三更地熬着。身体和精神都严重不适。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答应别人的事也不能临阵脱逃。

于是我强迫自己调整状态,重新梳理并思考客户需求,终于在又一个凌晨2点完成了修改。工作群里,负责人L跟我沟通了几句,又重新做了微调。我看着她调整后的方案,我恍然大悟。尽管只是简单地增删了几个字,但整个框架思路清晰多了,看起来也一目了然。

我突然明白了书上那句话的意义。

L总调整后的部分,就是这个项目的20%主要矛盾,尽管只占了半页word。而我那占了80%的内容,则是次要部分。并非说80%就不重要。只是想想当初我能及早抓住那20%,想来就无需如此头秃和焦虑了……

这就是我没有抓住20%主要矛盾所遭遇的痛苦经历。而这仅仅是我能意识到的,我未曾发觉的事件,肯定还有很多。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重新回顾了之前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发现很多事情我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过”。


道理都懂,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诚然,“知道”与“运用”之间,大概隔着墨西哥与墨西哥鸡肉卷那般距离。读书时老师常说:要掌握方法,不要只做“笨题”。代入二八定律,老师口中的“方法”就是这20%的关键因素。研究透一种解题方法,对比无章法的题海练习。孰能孰非,相信你一眼就有答案。

有了上回的经历,我在后来的工作中特地留意能否用上二八定律。

在随后接到一个H5项目上,我并没有急于动笔。而是方方面面地把项目想了一遍,包括客户的需求、项目的形式和内容,过稿的选项、主次内容划分等都一一列出。有了充实的准备,尽管动笔晚,但胜在思路清晰,我很快就完成了。发给客户后,也只是做了简单的微调,5分钟修改完毕、定稿!

这个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

因为我体验了一个知识点从“学习——运用——获得正面反馈”的过程。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初步尝试,也谈不上取得什么成就,但它让我知道感受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魔力”。这世上定有另一种智慧,可以帮你收获更美好的果实。它可能是迎难而上的信心、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局势的要点、经营人生的成就…… 人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环环相扣的必然。那些你未曾留意过的小事,可能已在不经意间悄悄了生命的航向。


那么,二八定律可以怎么用?

首先应当认识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便成了必然。一味地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做不好。还不如实施“重点突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上,而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比如,读书

很多人习惯从第一页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觉得这才是完整的读书。但事实上,除了小说、科研报告或特定书籍,大部分的工具书都是独立成篇。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可选择目前最有帮助的章节仔细研读。或者是在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方法上反复揣摩、探索,好过泛泛而读一本书。前者,有助于帮你真正学习并运用知识,把知识内化成能力;后者,你仅仅只是收获了“我又看完一本书”的假象成就。

比如,客户管理

企业经营里常提到,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效益。因而,花更多的精力去服务好、维护好这20%的客群是经营要务。在感受到更好的服务之后,大部分客户不仅自己会增强复购、并愿意介绍有需要的朋友。由此产生的收益裂变是非常可观的。比如,零食、美妆、衣服都是复购率非常高的品类,而一个金融、保险等的大客户带来的效益可能超过10%散户的总和。有针对性发觉自己经营领域的20%,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产品宣传

经常看到一些产品宣传,卖家恨不得把所有卖点都告诉消费者。殊不知,“什么都说=什么都没说”,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特别是电商详情页,用户浏览一个产品如果没有看到一个吸引他的点,分分钟就跳到下一个商品。跳出率和流失率非常高。

因此,放大产品最吸引人的那个优势,便显得至关重要。而这也正是产品的20%主要优势。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广告片。比如苹果发布的一则iPhone 11的广告片,通篇只讲一个点:夜拍效果,但却十分引人入胜。

那消费者会因为只关心夜拍模式而忽略其他80%的功能吗?并不会。因为购买本身就是综合决策行为,而看中“你”则是冲动吸引法则。

再如,育儿

身边很多朋友都已为人父、为人母。

育儿这件事开始成为每个人的终身必修课。当你默默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时,有一天你的孩子也会拿“别人的父母”与你比较。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问。它有很多理念、方法;教育同时也是人类的一项本能。幼时教穿衣、吃饭、读书、习字,长大后的为人处世、谋生能力、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常常会让我们觉得“超纲”了。

我们终究不能陪孩子走过所有的人生。父母对孩子更高级的爱,并非衣食无忧、无微不至。而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心态、做人做事的准则、独立的思考决策能力。抓住育儿上20%的关键因素,将会成为他受用一生的财富。


没有一种能力,可与这个世界“单打独斗”。

能力,是知识、方法、资源与时代、机遇,还有很多因素的有机结合。我们究其一生也无法将所有知识尽收囊中。反倒,回归简单。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通过转化与内化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长此以往,兴许你很快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更接近理想模样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