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日本宣布彻底灭绝的朱鹮,为什么引入中国后野生数量就超过了1700只?

科学黑洞


朱鹮能够在中国重现繁荣迹象,并不是说朱鹮在日本就不能活,在中国就能繁衍壮大,而是当时日本朱鹮栖息环境的破坏太过严重以及自身物种特性,再加上当时日本朱鹮的野外种群基数太少,所以生活在日本的朱鹮在当年宣布灭绝。

而在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壮大,看看我们国家和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知道了!

朱鹮,是一种濒危性鸟类,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我国的国宝级动物!比之大熊猫可以说是毫不逊色!

关于朱鹮的复兴之路,可以说是一路坎坷!

我国对于朱鹮的保护真正开始于1981年,因为在1964年之后,这之间的十几年来,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我国的科研人员也一度认为我国朱鹮已经灭绝。

但是在1978年,我国科研队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横跨9省的科研考察,只为寻找朱鹮!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5月,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的众多朱鹮栖息地中,我国中科院动物科研所刘荫增研究员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八里关乡姚家沟发现了两对正在育雏中的朱鹮,大小共计7只。

这7只朱鹮的发现无疑给科研组打了一只强心剂!

而这发现的第一个野生种群被称为“秦岭一号”。

负责守护保卫的科研人员24小时不间断轮流看守,就怕出现意外!

为了应对蛇,鼬等朱鹮的天敌,科研人员在树上抹黄油,安装防爬刀片,甚至在树下安装了救护网,以防止幼鸟跌落摔死!可以说,对这几只鸟照顾的无微不至!

在同年,洋县政府也针对保护朱鹮出台了四不准原则:不准在朱鹮活动区狩猎,不准砍伐朱鹮营巢栖息的树木,不准在朱鹮觅食区使用化肥农药,不准在朱鹮繁殖区开荒放炮。

这四不准原则一出,对朱鹮的保护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也让附近的村民看到了政府保护朱鹮的决心。洋县人民政府还积极申请专款,在朱鹮活动区域封山育林,以便恢复朱鹮栖息地!

从1981年到1991年,虽然保护力度很大,但是朱鹮种群数量增加并不是很明显,于是在这一年,开始了人工繁育朱鹮!后期我国朱鹮数量能够快速增长和这个是分不开的!

不光是当地政府积极参与保护,国家对于保护朱鹮也是不遗余力!

在1983年,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建立了第一个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7549公顷!

从1993年至2003年,在中国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总面积4230公顷的十三个朱鹮保护地!

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注 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
为了保护朱鹮我国可谓是不遗余力,所以才有了今天朱鹮种群的复苏,这和所有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国家的大力保护是分不开的,也造就了这种国宝的辉煌灿烂!

其实,日本对于朱鹮的重视程度比之中国一点不差,在1967年他们为了遏制朱鹮的下降态势就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

但是,由于栖息地的严重破坏,以及水域的重度污染,导致了日本很多野生朱鹮不育,产下的卵不能孵化,所以,日本朱鹮数量出现了大规模的下滑,到了1979年,日本全境只剩下8只野生朱鹮,到了81年,仅仅只剩6只,到了85年,只剩下3只!

在近些年,随着两国的频繁交流,中国朱鹮有不少“远嫁”日本,也有不少“借种”日本,也渐渐让日本的朱鹮数量在增加,可以说,日本朱鹮的再生,我国和我国朱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奇乐动物园


标题错误。当年日本宣布朱鹮快要灭绝了,中国的科学家在中国寻找朱鹮,寻找了三年多,也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大部分人也认为,朱鹮在中国可能也灭绝了,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在秦岭山系,水系到处寻找,偶然一个机会,汉中洋县的一农民看到考察队的图片上的朱鹮,说他们那儿见过朱鹮,随之考察队,来到洋县实地考察寻找,在这位农民的带领下,发现了仅存的七只朱鹮,是两组家庭构成的野外小族群!国家和陕西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把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彻底保护起来!当时,日本的馆养朱鹮已经无法繁殖了!朱鹮的发现,这一消息当时震惊了世界!

国家为此投入大量的保护和科研力量,对周边的环境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当地的农田不能用化肥,不能用农药,取缔原来农村用的高音大喇叭广播。划出了一个大范围的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乱砍乱伐,保护原生态。同时开展了科研项目,朱鹮人工繁殖,历经多年的努力,终于使朱鹮种群得到恢复壮大,目前朱鹮的野生种群已达三千多只,世界各国纷纷来我国考察,对于濒临灭绝的朱鹮是怎样得以恢复和壮大的,他们对我国的保护措施和科研能力大加赞扬。特别是日本从我国多次引进了朱鹮,日本把朱鹮奉为国鸟,日本国人对朱鹮的喜爱程度不亚于中国。朱鹮成了两国交流的友好大使。

朱鹮的野生地目前不断在扩大,甘肃的陇南地区,白龙江水系已有朱鹮的踪迹,陕西宝鸡地区的千湖湿地公园也有了朱鹮的踪迹,千湖湿地公园是在秦岭以北,甘肃的陇南在秦岭以南。这也说明近年来我国秦岭南北地区的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朱鹮对生存环境要求很苛刻。污染严重的区域,朱鹮是不能生存的!


西北人8771


您完全弄错了,或者说到底,您整个弄反了,按照北京老话就是“满拧”了。

朱鹮在19世纪及更早遍布东亚各国,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到了二战以后变得罕见,只剩下日本皇室等少数地方尚有少数人工饲养的朱鹮,因此苏联科学家曾在上世纪70年代宣称朱鹮在野外灭绝。但1985年日本在本土发现了5只野生朱鹮,惊喜之下他们将全部5只朱鹮捕获,试图进行人工繁育,结果完全失败,至2003年10月10日,最后一只日本野生朱鹮“金”也去世。

上、日本绘制的“现存野生朱鹮种群分布图”;

下、佐渡朱鹮公园里,最后一只日本本土野生朱鹮“金”死后制成的标本

但这一次各国科学家并未再次宣布野生朱鹮灭绝——因为中国在此前22年已经发现了独立的野生朱鹮种群。

1981年,中国刘荫增团队经过3年50000多公里野外考察,在陕西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市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此后中国在当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人工干预等措施,最终让朱鹮这个濒临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仅野生数量就超过1700只(2018年)。

上、发现中国野生朱鹮种群的刘萌增研究员;下、日本佐渡“最后的野生朱鹮喂养地纪念碑”


日本现存的野生朱鹮种群,系上世纪90年代根据中日联合保护朱鹮种群合作项目,从中国引进的,双方在朱鹮培育、保护方面都有贡献,但实事求是必须指出,目前日本所有的野生朱鹮,都是“中国移民”,土生土长的日本野生朱鹮自2003年10月10日起,已不复存在了。

顺便说,从无任何科学家宣布朱鹮“彻底灭绝”——尤其没有日本科学家会这么说,因为家养的朱鹮在日本始终存在。


李厚何


我就是陕西汉中的,首先朱鹮是在日本灭绝以后,在洋县发现有十几只朱鹮种群,当地政府和环保机构,下大功夫保护,现在数量已经发展到上千只,也是全世界朱鹮数量最多的地域,当地有最大的朱鹮繁殖培育基地,每年有大量的日本人前来参观,甚至无偿捐出大量资金,朱鹮被日本人视为神鸟国鸟,可惜的是自己国内却没有一只,只能以此希望在洋县朱鹮种群能够发展壮大,甚至日本某市和汉中结为友好城市,很大原因就是当地有朱鹮,日本对朱鹮的情节甚至超过大熊猫!



听超哥说


先纠正你一下,朱鹮在中国就从没有灭绝过,那是一直存在的物种。至于日本人,死绝不死绝跟我们没啥关系!~把朱鹮认为国鸟那是日本人的事儿!世界之大,哪能是日本人说了就算的?以色列还把戴胜尊为国鸟呢,那还不是在我国到处能见到吗?日本人国土小,以井底之蛙所见,就说朱鹮绝迹了,你还真信了?!~日本人养不好的朱鹮再中国就活不下去吗?




我想注册的名字都被占


朱鹮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俄罗斯东部、日本岛和朝鲜半岛。从20世纪初,朱鹮的数量逐渐减少。终于,1963年后俄罗斯再没有发现朱鹮、1964年后中国分布的朱鹮也消失了、1979年后朝鲜半岛也再没有发现朱鹮。最有意思的是日本,1980年时日本还有5只野生朱鹮,但日本政府将5只朱鹮全部抓起来进行人工繁育,可笑的是他们把朱鹮养灭绝了。


1981年,我国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了7只朱鹮,并立即采取多种措施,使得朱鹮种群数量达到目前的水平。我国并没有从日本引入朱鹮,相反,现在日本境内分布的朱鹮都是从我国引入。



那么,为什么我国能够将仅仅朱鹮的种群数量从七只恢复到近2000只呢?这归功于我们国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保护措施:

1)发现朱鹮,首先进行就地保护!我们国家在发现朱鹮的当下,马上由国家出资成立专人保护小组、朱鹮保护观察站、朱鹮自然保护区,甚至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2)就地保护基础上,进行易地保护!将发现的朱鹮幼鸟在北京动物园进行人工繁育,获得重大成功,并逐渐获得了较大数量的人工饲养种群。

3)再就地易地保护基础上,进行再引入,即野化放飞。为了预防孤立种群种群脆弱而引起的毁灭性灭绝,我国在陕西、河南、浙江多地进行野外放飞,甚至在日本也进行了野化放飞,保证了种群健康稳定发展。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探索~~~


动物探索


朱鹮是日本国鸟,在日本是绝迹了的。日本曾经一度宣称朱鹮在全世界绝种了的。偶然间在中国的秦岭地区发现了一个小的种群,只有七只,引起全球轰动。中国政府在当地设立了朱鹮保护区,指派了专门人员负责朱鹮的安全观察及投食。日本政府为了些窝朱鹮的生息也支助了一些资金。中国政府还为朱鹮发行了一套邮票。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发展,朱鹮才有了现在的规模,不至于绝种!!


中国人至上皮三少


这个事和日本没啥关系,完全是我国的保护工作做得好,这种鸟本来都快灭绝了,硬是被我国耗费巨资给救活了。

我国科学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横跨数十个省寻找过朱鹮的踪迹,结果终于在陕西省八里关乡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营地。

当时一共只发现了7只朱鹮,其中还有一只雄性幼鸟不小心从窝里掉了出来,被随行的科学家火速的送到北京动物园。

那么为了保护朱鹮,国家建立了陕西省保护区,并且对外发布公告,朱鹮的活动区内禁止捕猎,砍树,种植庄家等。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规定,就是不允许在朱鹮觅食的稻田当中使用农药和化肥,因为农药和化肥中的一些成分,会让朱鹮体内的DDT富集,导致生育下来的卵不受精。

最后每年到朱鹮繁殖期的时候,当地政府还会组织专人看护,一来可以防止蛇,老鹰这样天敌出现,二来可以随时监测有没有幼鸟从窝里掉出来。


那么除了自然繁殖之外,人工繁殖也是另外一个因素,有一些被遗弃雏鸟,或者未经孵化的卵,会由专人进行喂养和孵化。

总之种种的保护措施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到了2015年野生朱鹮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只,而截至到2018年国内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经增加到2600多只,我这么跟你说吧,如果没有我国花费巨大的力气保护,这种鸟今天已经没了......





种植恒星


朱鹮在日本已经灭绝,现在所有的朱鹮都是在洋县捕获的七只朱鹮的后代,日本的朱鹮也是从中国引进的,你说反了。中国的七只朱鹮被捕获后像养鸡一样近亲繁殖,繁殖多了以后在洋县设立了专门的朱鹮保护区,然后野化放生成功,出口到韩国日本的朱鹮也繁殖成功了。以上说明繁殖朱鹮是不难的,但是朱鹮的基因太近是个隐患!


彭鋮


其实并不是日本朱鹮引入的中国,而是中国朱鹮引入到了日本。

朱鹮

在19世纪之前,朱鹮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全世界多地均有朱鹮的记录。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破坏了朱鹮的栖息地,导致朱鹮数量急剧下降。我国自1964年之后,再无野外记录。而日本在1970年时,全国境内只有7只,但这7只在野外环境下,产的卵均没有受精,无法孵育出幼鸟。

后来,日本将这7只鸟全部抓获,希望在人工环境下,帮助朱鹮受精,然而也一无所获。到了1985年,日本也只剩下3只朱鹮。

我国的野外朱鹮重新被发现,是在1981年,当时一支鸟类专家组成的科考队,穿越了中国9个省区,对朱鹮可能会生存的地方都考察了一番,最终在陕西省某个山林里发现了两个朱鹮的鸟巢,一共7只朱鹮,其中有4只成年个体,其中一对育有3个幼鸟,而另外一对未生育。

有幼鸟的出现,代表着这4只成年个体均有繁殖能力,科学家对着两个鸟巢进行密切关注,在关注期间,发现一只幼鸟从鸟巢中坠落到地,科学家们立即展开了救助,并送往了北京动物园,研究发现这是只雄性朱鹮。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在朱鹮鸟巢的下方,铺设光滑的塑料纸,这是为了防止朱鹮的天敌蛇、猫等动物伤害幼鸟。

而当初发现这几只鸟的科学家,就在这个地方跟踪并记录了30年,相当于把半生都奉献给了朱鹮。

后来,这几只野生朱鹮的后代被带入动物园中,进行科学养殖和繁殖,在1999年之后,我国境内的朱鹮数量达到了50多只。

为了避免朱鹮之间近亲繁殖,科学家们在选择繁殖时会进行编号,尽量让血缘较远的个体繁衍。然后再选择生存能力强的,没有携带基因疾病的个体进行野外放生,在人工干预下,我国境内的朱鹮数量有所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野外环境下有600多只(2010年数据)。

在2014年时,野生朱鹮数量已经突破了1500只,而且栖息地已经扩大到其他省份地区。

虽然仍没有摆脱濒临灭绝的危险,但一定程度遏制了灭绝的速度,改变了物种种群的命运。

日本的朱鹮

朱鹮虽然是日本的国鸟,但由于朱鹮绝对不能吃有农药的昆虫和鱼类,所以在野生环境下,日本朱鹮大面积死亡。到了1985年, 日本只剩下一只雌朱鹮阿金。

好消息时,此时的中国,人工繁殖的朱鹮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两国为了保护这种美丽的鸟儿,展开了朱鹮外交(类似于熊猫外交),1985年时,日本从中国借走过一只雄性朱鹮欢欢,但没有繁殖成功。

后来在1998年和2000年左右,中国先后赠送了日本3只朱鹮,由于中国朱鹮具有生殖能力,最后这些朱鹮在日本成功繁殖,目前已经达到了300多只种群。而日本土著朱鹮阿金,最后仍没有繁殖一个后代,最后孤独地在动物园中。

朱鹮摆脱灭绝的危险吗?

虽然目前中国野生环境下朱鹮数量开始上升,但它们始终没有摆脱灭绝的危险。

首先是因为目前所有的朱鹮亲缘关系较近,基本上是近亲繁殖,再加上朱鹮是集体活动,一旦朱鹮之间爆发流行疾病,对于整个种群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再者,野生环境下,朱鹮对环境的要求颇高,筑巢一般会选择高大的乔木,然而现在森林减少,可供朱鹮筑巢的树木选择不多。朱鹮生活的区域要有河田,然而现在河田改成了旱田,导致栖息地减少。

再加上朱鹮不怕人,很容易被当地村民捕获,因此想要保护朱鹮需要建立专门的保护方式。

我国为了保护朱鹮,为朱鹮设置了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农药,以免朱鹮使用鱼虾昆虫时遇到危险,严禁猎杀朱鹮,严禁砍伐树木,严禁在山上开荒。

除此之外在保护区内还跟踪记录了朱鹮的生长需求,以便帮助野生朱鹮更好的生存,在冬天食物不足时,科学家们还会人工投放食物;如果遇到意外受伤的个体,科学家们还会进行及时的救助。

正是由于这些付出,所以朱鹮才能从极度濒临灭绝,到如今大约有3000多只的个体,相信在未来,朱鹮能够摆脱灭绝的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