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张晏

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一张晏


张晏(元大德 —— 延佑年间),字彦清,顺德府沙河(今邢台沙河)人。张文谦之子,少有文学名,举进士,类官官御史中丞,赠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号文靖。去世后葬于邢台县董村(今邢台市董村),有奎章阁学士、翰林待制虞集撰写的张氏新茔记,今墓地已毁。


大收藏家、鉴赏家

张晏是元代有名的收藏家,“瑞文图书”、“贤志堂印”、“襄国张氏”、“瑞本家传”是其惯用的印章。怀素《食鱼帖》、《论书帖》、颜真卿《祭侄文稿》、 李白《上阳台帖》、杨凝式《韭花帖》等传世名作皆为其曾经收藏的作品。

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张晏曾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张晏

李白《上阳台帖》,张晏曾做跋曰:“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 :“(张文谦)长子晏(指张晏),仕至御史中丞,赠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文靖。”


生平

张晏,字彦清,祖籍顺德沙河(今邢台沙河县)。元代大德——延佑年间人, 《元史》中只提及他乃元初名臣张文谦之长子,初侍裕宗于东宫,为府正司丞,后以功臣之子选为刑部、吏部郎中,累迁至大司农丞。成宗即位,元贞元年(1295)授集贤侍读,升集贤学士兼枢密院判。累官至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至治元年(1321)归老,卒赠陕西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文靖。

张晏的生卒年史书并无记载,故不详。但就其下文中虞集为其写的《张氏新茔记》中 “天历三年”(1330)时,张晏仍在世,推断其寿已当古稀之年。其父在《元史》中有所著录,却除其官职外并未提及张晏详细。《新元史》卷一五七和《元史新编》卷三十有其著录,也是在其父之后略有表述。虞集的《张氏新茔记》中只是记录“荣禄大夫”“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御史中丞”。其后所写跋文中写出了“集贤大学士”“嘉议大夫”“枢密院判”等职。因其父张文谦为世祖时期名臣,得其父之荣,官职中也多为名誉之位。《元史》中称张文谦“家惟藏书数万卷”,这对张晏以后的收藏打下基础也有所影响。张晏好古博雅,又与赵孟、虞集、鲜于枢、柯九思、袁桷等为友,故喜收藏法书名帖把玩鉴赏。

张晏是元代的一位私人收藏家,正史无传,《元史·张文谦传》中,只在其父亲张文谦后涉及寥寥数语,其他史料也相对较少。但其收藏的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食鱼帖》、李白《上阳台》、杨凝式《韭花帖》等也堪称书法中的精品,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对收藏的一些作品上题跋、钤印,更是作品的流传有序的佐证。《清河书画舫》《书画题跋记》《石渠宝笈》等都对其收藏或过眼作品有所著录。张晏所能见到的常用印章九枚,有:“张晏私印”“端本家传”“襄国张氏”“张氏蓬山珍赏”“世所稀有”“逢山彦清”“燕山张氏”“瑞文图书”“贤志堂印”。与现知的收藏知识一样,张宴的收藏印章也多钤盖于书画骑缝处,且用“张晏私印”、“端本家传”、“襄国张氏”、 “张氏蓬山珍赏”。最后就是钤盖在题跋之后。而过眼作品大都另隔水处钤盖,用“贤志堂主”、瑞文图书”二印较多。


张晏常用印章有10个:

张晏私印 端本家传 逢山彦清 燕山张氏 襄国张氏

世所稀有 张氏蓬山珍赏 瑞文图书 贤志堂印 贤志主人

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张晏

其中“贤志堂印”当中的“贤志堂”可当作张晏的堂号,但在传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中发现不仅有“贤志堂印”,还发现一枚“贤志主人”的印章,此“贤志主人”印章在传王献之《中秋帖》本幅中“大军”右侧可清晰看到。在《石渠宝集》中著录唐僧怀素《老子清静经》中也有此两枚印章同时钤盖的记录。这两枚印章都是张晏的。


王献之《中秋帖》“贤志主人”

唐摹本·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太清楼》刻帖卷三“贤志堂印”

《太清楼》刻帖卷十一“贤志堂印”

《食鱼帖》中骑缝处“瑞文图书”、“贤志堂印”、 “襄国张氏”、“张晏私印”、“端本家传”都为张晏印章。


元代 张晏 跋怀素《论书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张晏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

卷上钤有元“张晏私印”。这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建国后献给国务院。1958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张晏


沙河籍元代魏国公、大收藏家:张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