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慈禧不是死在1908年,而是多活10年還能為清朝續命嗎?

餵你袋鹽2


提到慈禧,相信大家腦海當中最先浮現的肯定是貶義詞,比如奢靡浪費或者是貪戀權力。慈禧擁有很多缺點,這是必須要承認的。不過,大家不能因為這些缺點就否認她存在的作用,如果慈禧繼續執政,那麼她肯定能為清朝續命,當然這個命可能也不長久就是。



清朝被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在慈禧垂簾聽政的這段時間,袁世凱是無論如何都不敢造次的。慈禧雖然是女子,但是她的性格卻非常剛烈。為了肅清宮廷,慈禧曾直接選擇血腥鎮壓。如果這時候袁世凱有謀反的企圖,那麼他肯定會被慈禧給殺死。

袁世凱的確實力強大,但是慈禧在他還是不敢的。慈禧在執政的那段時間,一直牢牢地把權力握在手中,雖然她的行為有逾越之嫌,但是她的確阻止了皇權旁落。

在慈禧去世後,因為宮廷動盪加上皇家沒有人能站出來主持大事,袁世凱趁機收攏了慈禧的那部分權力,這才能對皇家造成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不只是能制約袁世凱,她在國內還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慈禧當政的時候頒佈的政策大多十分嚴苛,所以百姓們內心對她是非常懼怕的。其實當時不要慈禧在,或許只要君主不那麼年幼,民眾們舉起推翻清政府的大旗的阻力都會更大些,所謂的反清風潮流行起來難度也大的多。

再說,其實雖然最開始的時候,慈禧對於變法的態度是抵制,因為變法會削弱皇權,所以慈禧肯定不樂意。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局的不斷緊張,慈禧已經明白了大勢不可違,所以她對於變法的態度從抵制變成了較為支持,也就是默許。


慈禧雖然說沒那麼優秀,但也不是那麼愚笨,她知道如果清政府不及時作出變革,清政府變為歷史只是時間問題。她雖然步子邁得有些大,但至少立憲這個大方陣已經確定了,接下來要做的只是推動其發展。

有關立憲的章程已經制定好了,只要不出意外,清朝會逐漸向君主立憲制轉變。可惜的是,天有不測風雲,慈禧的去世讓立憲工作基本處於停擺的狀態,而在她去世之後的確不太可能有人接手她的工作。

而看到清政府停下改革的腳步,不再前進,已經沒有前途了,在有心之人的鼓動之下,全體民眾都開始反對清政府。其實如果慈禧沒有死的話,並且立憲起到一定作用的話,清朝多撐幾年還是沒問題。


夏目歷史君


慈禧多活十年,我覺得清朝還是可以多殘喘些年頭的。

一、慈禧有能力對付袁世凱

拋開其他的不是,清帝之所以在武昌起義不久之後宣佈退位,除了革命黨人的打擊外,袁世凱這個人玩弄手腕逼迫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攝政王載灃和裕隆太后面前,袁世凱就是個人情,但是若是慈禧在,袁世凱就不敢如此囂張了。

慈禧能夠成為清朝唯一的女性獨裁者,在權謀手腕方面自然是有厲害之處的。像號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強勢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那樣的牛人,慈禧應對他們都是遊刃有餘的,對付袁世凱自然也是足夠的。

至少在袁世凱勢力開始有獨大的趨勢時,慈禧會敲打他,會扶持另一人制衡他,向來帝王平衡術是他們玩的最溜的手段。

有慈禧在,晚晴至少不會被袁世凱耍手段逼著主動退位。

二、列強仍會繼續以慈禧為代理人

武昌起義後,列強對革命的自然是不會感興趣的,對於能危害到列強在華利益的一切勢力列強都不會支持。所以事實上列強都選擇了袁世凱而非孫中山。

如果慈禧仍在的話,清朝仍有足夠的實力應對革命黨,列強自然繼續視她為最好的代理人,也不會存在選擇袁世凱的可能了。

而且以慈禧的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她會出賣更多的利益來尋求列強的支持。

三、慈禧在滿族權貴中的威望

慈禧執掌晚清政權近半個世紀,在滿人心中那是一面比皇帝還有影響力的旗幟。袁世凱之所以能壓住一班滿族重臣,就是因為滿人缺乏一個靈魂人物。宣統帝太小,攝政王很多人不服,裕隆太后政治能力若。如果慈禧還在,這都不是問題,正是靈魂人物的絕佳選擇。

即便是清帝宣佈退位後,還是有不少滿人重臣手握重權,捍衛清朝的。有慈禧在,他們自然會聚集在慈禧的旗幟下,打出“勤王”旗幟,做真正的勤王之舉的。

慈禧的“老佛爺”稱號不可是叫著玩的。

即便是武昌起義有一些省份宣佈獨立,很多省份也不是真的傾向革命黨,不過是渾水摸魚,藉機觀望罷了。如果慈禧還在,他們不需要觀望。

四、慈禧在民間的威勢

或許有人覺得這一點很荒謬,慈禧能有什麼威勢呢?但是當一個極權統治存在已久的時候,百姓生活在他們的陰影之下,會對極權者產生一種畏懼,這幾乎就是一種條件反射性的畏懼。哪怕極權者已經奄奄一息,只要是他一息尚存,他的一個眼神也會讓人畏懼。

當然堅定的革命者是不會畏懼慈禧的,但問題是這世間不是所有人都是革命者,更多人只是“旁觀者”。

所以,如果慈禧多活十年,清朝是可以多拖延壽命的。


微史春秋


我給出答案:正常條件下,慈禧多活10年還是能夠為清朝續命10年。那麼,有人可能會問慈禧為什麼能?不介意的話,我想給大家拋磚引玉一個問題“秦始皇不死,再活20年,秦朝會不會亡?”

這個問題有點傻,小編“子屠龍"敢說秦始皇再活30年天下都不會亂。因為在秦朝的整套統治模式就是秦始皇設計的,他心裡最清楚帝國的方方面面、輕重緩急。他是大秦巨輪的船長,他能夠很好的掌舵。

秦始皇對帝國的統治,人民的壓力可一點都不比秦二世時候輕,舉幾個數字:2000萬人口的國家,築長城用40萬人、平嶺南派50萬人、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宮各用(有資料說一共)70萬人,還有工程浩大的馳道網、規模驚人的徐福船隊……

秦始皇的統治後期連續犯了幾個大錯,但是他的能力這麼強,縱然出大錯,依舊能夠牢牢的控制住國家穩定的局面,權力使用的槓槓的。然而,權力一旦交到兒子胡亥身上,馬上就變成帝國的災難,統治集團分崩離析、天下萬民不堪用命,最終秦朝亡。

慈禧的統治也是一個道理,她在1861年辛酉政變(又稱“北京政變”),獲得大清的最高統治權,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已經深知帝國的運行之道,也精通駕馭臣下的權謀。

歷史的進程是一步一步的,再巨大的變化,也是小變化積累而成。雖然那時候清朝的統治日益動盪,但是慈禧如果能多活10年,以她長久以來樹立的統治IP效應,以及她本人的統治管理能力,給清朝續命10年,應該不在話下。

不過即使這樣也是“迴光返照”式的統治,因為世界潮流已經發生變化、中國的國情也在變化,民主共和是時代的趨勢,誰也不能阻擋。

因此,小編“子屠龍”覺得慈禧太后再活10年,那麼就能夠延續清朝統治10年。最根本的原因是她的政治才能深度契合適應晚清國情,能夠掌控從上到下的官僚體系內的權力應用,短短的10年還是可以做到的。


子屠龍


慈禧不死,一則袁世凱不敢造次,二則推動立憲穩步進行,革命黨無從勝利,說不定當今紫禁城依舊住著大清皇帝。

1908年11月15日下午5時許,慈禧逝。讓我們先看看慈禧的臨終遺言: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晚清時的大清地圖

這遺言看什麼?我們可以大加鞭撻,歧視女性。嗯,確實,不過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個,我們要看的是慈禧臨死了最關注的是什麼,無非女人和太監干政。死的時候所說的就是彼時彼刻她最擔心的依舊是朝廷內部,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朝廷之外根本沒有讓慈禧死不瞑目的事,再進一步說,慈禧牢牢的把控著當時的局勢,直到逝世。

立憲時慶賀場面

其實慈禧在兩年前,1906年,就頒佈了仿行憲政的懿旨,1908年逝世前幾個月也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制度層面相對溫和的變革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這次不是之前光緒帝的百日維新,雖然不錯,但是過於激進,沒人支持,關鍵還沒有權力。而這次,慈禧這位權力核心積極推動,同時本著“大事緩做”的原則穩步推動,因為社會改革這玩意具有不可逆性,敗了能把整個改革給否了,必須慎之又慎。就這麼下去,說不定大清就進入了類似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政體了。可能剛開始皇權依舊強大,但是英國王室在光榮革命後也不是瞬間被架空的,被架空也有一個長期過程。

上圖為皇族內閣

不過,可惜的是,慈禧這位權力核心在1908年末溘然長逝,新上臺的是小娃娃,根本不懂事,攝政王大人也沒有慈禧那般威信,整個領導層陷入內鬥,最終以將袁世凱踢出朝廷為結局,看似“完美”,實在撕裂大清統治層,袁世凱是走了,但是權威也帶走了。整個朝廷架空,不僅不再推動什麼憲政,還藉著憲政拼命增加皇權,增強朝廷的威信,於是在1911年5月搞了個皇族內閣,本來革命派還沒那麼受歡迎,立憲派也心向朝廷,一看內閣全是皇族,大失所望,轉向革命派。不久之後,武昌起義,辛亥革命起,星火燎原燃遍大半天朝。

這個時候,大清依舊有希望,畢竟資產階級有軟弱性嘛,不過清廷已經得罪了袁世凱,袁世凱不認這朝廷了,最終逼著大清小皇上退位,皇朝至此完。

如果慈禧不死,清廷就不用再次陷入權力內鬥,袁世凱也不會告老還鄉,清廷兵權穩固。立憲依舊會穩步進行,立憲派不會倒向革命派。一旦立憲有了些許效果,會更加擠壓革命派的市場,轉向溫和的立憲派,轉向大清朝廷。既然能夠和平爭取權力,雖然少了點,但是總比打打殺殺流血死掉好得多。

如果慈禧再多活十年,大清續命沒有太大問題。可問題是,紫禁城也不會叫故宮,您也買不到票進去參觀嘍,而且那些清宮宮鬥劇估計也為了顧及皇家面子也沒法拍了,還有,沒準老爺們兒還拖著個大辮子,洗頭很不方便,擠地鐵還容易夾住,想到這,您還樂意麼。


北玄武


我覺得有慈禧在,大清再續上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慈禧雖然非常自私,但實際上是非常聰明的。她是守舊派,但也是個現實主義者。在必要的情況下,她也是願意妥協、做出一定的改革的。

比如說,大清一向是重用滿人、防備漢人的。但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八旗兵已經沒有戰鬥力了,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漢人大臣。慈禧也表現的很大度,給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以重用。這些人在清末都幹了不少事,比如洋務運動、辦學堂、辦新軍等。沒有慈禧的支持這些革新也是幹不成的。

光緒想要搞變法時,慈禧也是支持的。只是帝黨要趁機奪她的權,慈禧才殘酷鎮壓了戊戌變法運動。慈禧搞的新政措施有很多,一點不比維新派差。

清末時期的新政有洋務運動、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編練新軍、辦鐵路、辦郵政等。慈禧晚年甚至準備施行君主立憲。前人一般把這些改革的功勞歸功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袁世凱、張之洞等人。但慈禧才是當時的最高領導,沒有她的點頭,這些事怎麼能辦的成?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要洗白慈禧。慈禧對於推行以上的這些革新並不積極。她大多都是迫於形勢,不得不為之。所以,清末的各種革新、新政,都做得很不徹底。

但慈禧畢竟是識時務的人,很善於根據形勢,做出應對。她最終迫於形勢,開國會、頒佈憲法、施行君主立憲的可能是很大的。

只要慈禧真的同意立憲,那大清還能續上很多年。像孫中山這樣的激進革命派只是少數。大多數人其實是支持改良的。畢竟革命破壞大,也會損害很多人的利益。

慈禧雖然對於改革並不太積極,但她只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就足以暫時阻止革命。畢竟只要日子還能過,還有希望,多數人都不會去革命的。

至於慈禧的繼任者,攝政王載灃,就太不識時務了。慈禧時代一直重用漢族大臣,載灃卻排斥漢人,袁世凱被罷官,還搞出了一個“皇族內閣”。慈禧一直對地方放權,載灃卻想集權。最終讓滿清得罪了所有人。改良主義者也拋棄了滿清,跟革命黨聯合了起來。袁世凱這樣的實力派也不再願意為清朝效命(之前曾國藩、李鴻章可都是忠於大清的呀)。


國史拾遺


我個人覺得如果慈禧多活十年,完全有可能為大清再續命十年,十年之後的事就不好說了,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慈禧是唯一能穩住局面之人。

關於武昌起義

我們都知道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繼而推動了辛亥革命,最終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可是武昌起義的爆發極具偶然性,在此之前革命黨領導了十餘次武裝起義,都被清政府鎮壓,如果不是四川保路運動的爆發,抽調了大量兵力,造成了武漢等地空虛,武昌起義很難成功。

再有,武昌起義爆發根本沒有嚴密的籌劃,而且革命黨的主要領導都不在現場,所以才有了從床底下把黎元洪揪出來當了都督。

所以說如果不是這次偶然的起義成功,革命黨人恐怕還要蟄伏几年。

關於袁世凱

清帝為什麼會遜位,這和袁世凱有著很大的原因。

武昌起義爆發後,雖然清王朝一是疲於應付,但是革命黨人也沒有完全的能力直接推翻清朝統治,這時候袁世凱從中看到了機會,適時的站出來。

袁世凱之所以敢擁兵自重,完全是朝中無人能震懾住他,如果慈禧還或者,恐怕袁世凱不敢這麼囂張。

如果說不是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那麼革命黨人想取得徹底勝利還需要等幾年。

關於慈禧

慈禧把持朝政接近半個世紀,權謀水平非常之高,絕非旁人所能企及,從辛酉政變,到排斥恭親王奕訢,再到控制湘軍中出來的這一部分政治力量,慈禧始終屹立不倒,在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延續了清朝的統治。

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和隆裕皇太后完全沒有能力繼續控制局勢才導致短短几個月時間,滿清政權就土崩瓦解。

所以我覺得如果慈禧再多活十年,滿清這條破船恐怕不會沉的如此之快,“縫縫補補”再堅持幾年也是很有可能的。


一點點歷史


如果慈禧太后在1908年沒有死,多活十年,還能為清朝續命嗎?我的答案是:能續命,但最多幾年,不可能超過十年。

我們首先來看慈禧太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慈禧太后夥同恭親王奕訢發動的辛酉政變,處死了肅順等八為輔政大臣,掌握了朝廷大權,從此開始了她對中國長達47年的統治。

慈禧擁有著強烈的控制慾望和政治野心,同時也擁有一個政治強人所必需的特點:她意志堅定、不為感情左右、善於抓住機會、更善於平衡關係。因此,慈禧太后歷經了從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她始終牢牢控制著中央政權。

雖然自己太后有著旺盛的控制慾望和強烈的政治野心。但必須說明,慈禧太后絕非通常意義的“明君”,更不是能夠勵精圖治,擁有雄才大略的統治者。慈禧太后的一切政治手段和目標,都不過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並且享受權勢帶來的好處。因此,慈禧太后活的時間長短,對於國家並無好處,更不會改變清朝末年人民的水深火熱的生活。

恰恰相反,正是在慈禧太后統治中國的這47年間,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的生活日益困苦,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列強在中國肆意橫行,中華民族正由巔峰滑落至深淵。除了官僚貴族和買辦階層,包括地主階級在內的中國人民生活愈發悲慘,越來越看不到未來。因此,清政府的統治是普遍受到人民的反對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反抗越來越強烈。

因此,如果慈禧太后沒在1908年去世,繼續統治的中國,倚仗著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在清廷中較大的威信和較強的控制能力,可以為清廷續命幾年。但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慈禧太后沒有任何值得尊敬的地方,更不會因為她的統治放棄反抗,放棄革命。所以,革命乃至勝利依然會發生,只不過晚幾年罷了。

而早在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倉皇帶著光緒帝逃往西安時,東南各省的督撫已經對清廷不抱有希望。以張之洞、劉坤一等總督為首的東南各省督撫聯合互保,並準備在事不可為時,推舉李鴻章為總統。



從“東南互保”的事情可以看出,此時,包括清廷的重臣在內的地方督撫,已經對慈禧沒有多少畏懼,也不抱有多大希望。慈禧太后此時的威信已經滑落的很厲害。單靠政治權謀和政治手段,慈禧對控制全國已力不從心。

而到了1904年日俄戰爭時,日本和俄國兩個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廝殺。數百萬大軍對東北的中國人民和資源造成的極大的破壞,以慈禧為首的清廷,居然號稱“中立”。清廷的懦弱與無奈可見一斑。這件事進一步削弱了慈禧的威信,也許,中國人民更加看清了清廷的真面目。



隨著清廷統治的進一步腐朽沒落、列強的進一步侵略,同時,西方的民族主義和民主共和的思想進一步傳播。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已經不堪忍受清廷的賣國統治。革命的思想如星星之火,隨時可以燎原,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經逐步深入人心。清廷的統治根基已被動搖。

同時已經訓練了北洋六鎮的袁世凱,已經牢牢掌握了北洋軍,哪怕慈禧太后也無法剝奪袁世凱對北洋軍的控制。


因此,內有袁世凱虎視眈眈,外有革命思想迅速傳播,哪怕有慈禧太后的坐鎮,已經徹底失去人心的清廷,也無法繼續保持統治,革命的火焰隨時可能爆發,將清廷徹底毀滅。


鳶飛九天2018


有可能再續命幾年。但是,支撐不了多久。

有一句話,叫做"人心向背",滿清政府改革的速度太遲緩了,以至於背離了人心。剛剛開始,支持滿清政權的是絕大多數的士紳,滿清是有統治基礎的。滿清政府委派五大臣,去海外考察立憲,結果被革命黨人襲擊。對這一事件,當時全國的主流輿論都支持和同情滿清,認為滿清是有誠意的,而革命黨人是搗亂的。滿清最高層對立憲也是持有積極態度,希望可以通過立憲,改變中國貧困的面貌。

當時,針對立憲,有三種不同的思想看法。第一種,朝廷認為,立憲應該逐步緩慢進行,溥儀他爹是一個慢性子,認為應該用7~10年推動立憲。第二種,以地方工商界士紳為代表,他們認為,朝廷應該加快立憲,越快越好,最好是一年之後就完成立憲,慢一點也要兩年完成立憲,最遲不能超過三年。要注意,這些人是真心的擁護滿清政權,而不是破壞。為了達成目的,他們滿懷希望,幾次上京城情願,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時,滿清掌權的幾個王爺看他們的精神可嘉,非常感動,就去勸說溥儀他爹,說能不能再快一點。結果,溥儀他爹一口回絕,他可不怕什麼民意。最後,朝廷宣佈,原本7年的,現在改為6年,這是皇恩浩蕩了,你們不許再鬧事了,再鬧事,抓起來嚴辦!地方士紳大失所望,對朝廷開始不滿。第三種,以革命黨為主,他們認為,滿清是一個滿人政權,根本沒有資格立憲,就是要立憲,也得讓他們漢人立憲。所以,革命黨就拼命的阻止立憲。

你看,第一種人拖後腿,第二種人極端失望,第三種人是仇人,滿清政權還能繼續下去嗎?即使慈禧再活幾年,她就可能雷厲風行的推動改革嗎?一涉及核心利益,她就後退不前。所以,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慈禧身上,"老佛爺"魄力和能力都有限的很。


懷疑探索者


慈禧、光緒的驟然離世,為晚清的憲政改革失去最後一道權力的屏障,沒有重心的大清王朝瞬間跌入萬丈深淵。

晚清的憲政改革存在很大的一個弊端,就是權力從中央下放到地方過快。西方是通過文藝復興有了對人性的認識,進而過渡到對法治的崇拜。而中國缺乏對人性的認識,隨著權力的下放,人性的弱點便出現,地方對權力的把持,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日益增加。由於慈禧和光緒的驟然離世,大清王朝的憲政改革失去最後一道權力的保障,雖然清朝末年,皇令不出紫禁城,但也是在慈禧作出荒誕的行為後,比如庚子國變,最起碼慈禧的權威還在,慈禧統治大清40餘年,各地封疆大吏都是慈禧選拔,如果慈禧不死,或許晚清的憲政改革會有另一番景象。


五味社


若慈禧晚死十年,滿清能否續命十年,很多人認為能,大都認為慈禧政治手腕高超,能平衡晚清政局!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若要回答這個問題,必先知道,滿清滅亡的條件:

一,外部原因,帝國主義強勢倔起,不斷衝擊著大陸的政局,使國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反侵略的鬥爭,這一點的高潮,是一戰和二戰,特別是二戰日本的侵略。可以這麼說,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反侵略的歷史,許多優秀的中華兒女,包抱北洋系,國共兩黨,以及其他黨派,無黨派的人士,都為此奮鬥終生。而反抗侵略,這個任務,慈禧是不可能完成的。慈禧先是量中華之物博,結與國之歡心,後有借義和團之名,而致八國聯軍侵入首都。所以,在對外上,若慈禧活著,只會加強帝國主義的侵略慾望,而此,更強激起全國人民的反抗!如此,只會加速滿清之滅亡也!

二,對於當時中國的內憂外患,全國有識之士,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1912年,爆發辛亥革命,然後,整個南方隨之離析,這時,滿清統治已成分崩離析之勢,量變達致質變,非人力所能阻擋也!此時,袁世凱如何做,也僅僅是順應潮流,立憲,改共和,也必須順應潮流。假如慈禧活著,也不見得比袁世凱做的更好!後來,袁世凱稱帝,以袁世凱強大的實力,也瞬間灰飛煙滅,何也。潮流大勢,非人力可阻擋也。既使慈禧活著,也無力迴天也。

三,慈禧最為稱道的是權謀之勢,早在平定太平天國時,以淮軍制衡湘軍,後以袁系制衡淮軍李鴻章系,看似平衡之術玩得賊溜,但是,卻正是這種權術,為大清一步步打開了死亡之之門。這種權術,猶如走鋼絲,很容易失手。後來,造成袁世凱一家獨大,那就很難玩了。

綜述,滿清滅亡,既有歷史大勢,也有恰恰是慈禧的統治權術,和統治方法腐朽所致,若慈禧活著,只會加速滿清滅亡,豈能延遲乎?

此可參考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比慈禧更強大,更有手腕,但是,其晚年也無奈讓位於李家。也許有人用秦始皇不死,大秦不會亡來證明,但是,我想說的是,這沒可比性,秦亡的很多因素,恰恰是胡亥缺泛對帝國的有效管制,和無能管理所致,所以,秦皇不死,秦之不亡。這和慈禧沒可比性!

最後,慈禧之死,告別一個時代,乃中華之幸也,其死正當時。而大清之亡,亦如累卵,亦正當時,非人力所能阻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