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一開始你深信不疑,後來又“打死不信”的歷史故事?

我見青史多嫵媚


小時候都學過“魯班造鋸”的故事,現在回頭再看,假的非同尋常啊,但是小時候卻深以為然。

魯班造鋸

魯班為了作出上好的作品,親赴大山深處尋找優質木料。在爬山的過程中,魯班無意摔了一跤,一根不知名小草的葉子劃過了自己的手指,震驚14億的人事發生了,因為常年做工,粗糙無比的手指竟然被柔軟的草葉子劃破了。

魯班首先被震驚了,以至於好奇之餘的忘記了傷痛,開始專心致志的研究起“傷害過自己的小草”。魯班發現,小草的葉子邊緣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平滑圓整,而是長著一圈細小的齒,難道這小齒就這麼猛?魯班持懷疑態度,再次拿小草劃了手指一下,震驚的事再次發生了。

智商超高的魯班恍然大悟,喜不自勝,當即產生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把伐木工具做成鋸齒狀的,豈不是很容易就把大樹給“推倒”了麼?這肯定比用斧子更輕鬆啊。

於是魯班嘗試著做出了歷史上第一把“真·鋸”,果然效率大大的提升了,就這樣“鋸”誕生了,而魯班也成為“鋸”的發明者。

小朋友們,你們聽明白了麼?

中國人使用鋸的歷史

魯班出生於公元前507年,卒於公元前444年,距今2600多年。

但是根據目前出土的文物,證明在魯班之前的500年,就已經有西周銅鋸的存在了。

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西周銅鋸的製作就已經非常成熟了,當時青銅器登上了歷史舞臺,被廣泛使用。

古人的智慧是很高的,絕對不比現在的人差。距今一萬年舊石器時代也有“天然鋸子”的使用記錄。中華民族早在新石器代就會加工使用帶齒石鐮蚌鐮,“鋸齒狀”更容易撕開、斷開物體的實情已經被感知了上萬年。

所以說直到數千年之後,“魯班發明了鋸子”的說法是很值得商榷的,頂多說魯班改良了鋸子,而壓根用不上“發明”二字。

小學讀物上對於“魯班造鋸”之類的傳說故事不勝枚舉。很多都有有待考證的,例如“鐵杵磨成針”中李白遇到的老太太真的會存在麼?牛頓真的是被“蘋果”砸了一下才感受到萬有引力的麼?

其實這些略帶“演義”性質的傳說故事中,故事本身的真實性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故事所要傳達的思想意義,這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塑造思想和性格不可或缺的學習過程。

所以就出現在很多“模範”、很多“傳說”、很多“信仰”,而人活著需要一些精神文明,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物質文明永遠也無法取代的。

對於這些美好的故事,小時候深信不疑,長大以後,知道的多了,質疑就會愈多,反而不如小學生那麼單純,但是故事中傳達的真正意義已經刻在了我們的三觀中,我們依循這種單純的性格為人處世,不曾更改。

史味人生


小時候,有一天聚精匯神的看電視,電視上播的是《穆桂英掛帥》。我爸看我如此痴迷這部電視劇就問我:“穆桂英那麼厲害,她的師傅是誰?”

我:“是梨山老母”

我爸:“那樊梨花的師傅是誰?”

我:“也是梨山老母”

我爸:“樊梨花是唐朝人,穆桂英是宋朝人,兩個相差幾百年,怎麼會是一個師傅呢?”

我:……

沉默良久,我突然想到了,趕緊說:“因為梨山老母是神仙,活的時間長,幾百年不在話下。”

我爸笑了笑,又問我:“真有穆桂英、樊梨花這些人嗎?”

我想了想說:“穆桂英這個人肯定有,樊梨花就不知道了!”

我爸說:“那你可以去查一查。”

我隨口哦了一聲,就置之腦後了。

很多年以後,我都已經成年了,有一次看電視,百無聊賴的調著臺,看到一個衛視在播新版的《穆桂英掛帥》,突然就想起了我跟爸爸的這段對話,於是拿起手機去查,結果卻讓我感到很意外。

穆桂英這個人應該是不存在的。她是明代小說中的人物,因為小說被編成了戲劇被人們口碑相傳,現在又被編成電影、電視劇播放,可謂是家喻戶曉。《穆桂英掛帥》講的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兒穆桂英聰明機智、武藝高強,嫁給了楊宗保,她和楊家將一塊為國出征,屢建奇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幗英雄。

但是沒有任何史書上提及穆桂英,《宋史.楊業傳》中說楊延昭之子就是楊文廣,沒有楊宗保這一輩,小說中楊宗保的人物原型應該就是楊文廣。這連楊宗保都沒了,哪還有穆桂英呢!而《燼餘錄》中記載了楊延昭的兒子叫楊宗保,仍然沒有穆桂英。所以穆桂英只是小說為了豐富情節,展現楊家將的風采而虛擬出的人物。

樊梨花卻是真有其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電影講的樊梨花的故事,大概都是說樊梨花是一個愛情至上的人,她一身本領,文武雙全且貌美如花,卻為了丈夫薛丁山甘願忍辱負重。她幫助薛丁山打了不少勝仗,最終平定了西涼。事實也和這個大致相同,樊梨花是唐貞觀年間的人,嫁給薛丁山為妻,並陪著薛丁山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被封為威寧侯,一品誥命鎮國夫人。在我國的地方史記和 掌故俾史中都有對樊梨花的記載。


我後來又問過很多人關於“樊梨花和穆桂英誰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問題,答案是大部人也和我當初一樣,認為穆桂英真實存在,樊梨花是虛構的。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有這種認識呢?應該有一下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戲劇和電視裡,太過神化樊梨花了。裡面說樊梨花非常了得,他父親和兩個哥哥加一塊都不是她的對手,而且她還會法術,會移山倒海,感覺太虛幻。而對穆桂英的描寫則比較靠譜,武藝雖超群但還不是戰無不勝的,比較玄幻的就是擺陣、破陣,相對對樊梨花的描寫更務實。

第二,穆桂英和楊宗保的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兩人同心同德克服困難,並肩作戰,是一對恩愛有加、互相扶持的神仙眷侶,他們的愛情是人們都向往的。樊梨花與薛丁山則很狗血。首先,樊梨花為嫁薛丁山失手殺死了自己的父兄,獻出了寒江關,嫁給了薛丁山。這是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的。後來又被薛丁山三休三請,而且薛丁山還有其他老婆。給人的印象就是樊梨花無論怎樣都要跟著薛丁山,這種忍辱負重不符合現代人的人生觀。

第三,穆桂英的大破天門陣和楊家女將的故事太精彩,名氣上比樊梨花大。人們習慣地認為更廣為人知的才是真的。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歡迎指證,我是知亦之乎,謝謝!


孔六十三


一些名人典故,早些年真的信,比如小學時代就知道的鑿壁偷光。如果有人不知道鑿壁偷光典故,那我先來普及一下

這是漢朝文學大家匡衡的故事

這位先生少年時期家裡很窮,遇到災年經常性的流離失所逃荒要飯,所以啊,匡衡從小立志,要讀書,以知識改變命運。這一年來到了山東某地定居,和某個富人家做鄰居。他對富人說:讓我給你家打工吧,不要工錢,給我些書讀讀就行。這個富人看著小匡衡求知好學的目光,也就同意了

幹了幾天活後,匡衡發現這法子根本不行,白天干活沒時間讀,晚上有空沒燈讀不了,怎麼辦呢?匡衡很聰明,立馬想到了鄰居的徹夜點燈,他尋思著何不借一點光?想到就做到,匡衡就在牆壁上鑿個孔

藉助孔眼透出的光芒,匡衡白天干活晚上讀書,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家

上面這個事情經過了腦補加工,實際上史書中就一句話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唉,小的時候不懂事,被老師講的鑿壁偷光故事哄的一愣一愣的,心裡也沒多想,只是認為這人真勤奮。後來長成大人了,大人嘛,心思也就複雜一些,想的也就多一些。再看鑿壁偷光典故,那是越想越不對勁,就算有上面的腦補加工,這鑿壁偷光也經不住推敲啊

不說古代住的是獨門獨戶,就算住排屋,你匡衡和隔壁共用一堵牆是兄弟麼?就算人家心好,讓了一堵牆給你,可少年潤土都能編網逮鳥雀,你匡衡做個松油燈很難麼?不會做燈,扎些個火把總會吧。比起自己家的火光,牆壁透過來的燈,能有多亮?

所有上面的不可能都可能了,就用偷來的光看書,你匡衡得近視多少度?不知道別人信不信,反正對於匡衡的鑿壁偷光,我是不信的。除了鑿壁偷光,還有諸如臥冰求鯉等,也是不信滴


靈石蘊珠寶


我以前一直相信,古代的嬪妃侍寢,都是脫了衣服裹在被子裡,由太監扛到皇帝床上。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電視劇中的嬪妃侍寢)

近年來的電影、電視劇、小說,甚至是很多自媒體文章,都言之鑿鑿的表現出:這是古代嬪妃侍寢的規矩,必須遵守!

實際上,所謂古代的範圍太大了,就算是野史記載,也只是清朝才有的事情。而清朝是不是真的有呢?野史中說有。

首先,這個事兒能大規模流傳,首先源自《清代野史》,這本筆記小說屬於民間八卦段子集,只不過流傳很廣,不少人誤以為就是事實。

再還有就是著名的《宮女談往錄》,一個老宮女回憶的宮內八卦事情,有真有假,也成了很多人“言之鑿鑿”的證據。其實要是看《宮女談往錄》的原文,就能意識到這事情有點扯。

妃子早已恭候了……太監在前面導路……就這樣進入皇帝寢宮的偏殿……洗梳妝一番,脫掉衣服,喊聲承旨,於是由太監背到寢殿,只是幾步之遙……這都是在清閒時,我們宮女們閒磕牙,聽姑姑們說的。

(電視劇中的嬪妃侍寢)

也就是說,就算是宮女,也沒有親眼見過這種事兒,而是“閒嘮嗑”的時候扯出來的。這要是宮內的日常規矩,還用“聽姑姑們說的”?宮女們天天伺候主子,真有這回事兒,那是一定能說的清清楚楚的。

還有些人很嚴肅的說:因為明朝的時候,嘉靖帝差點被一群宮女弄死,所以之後非常小心,怕嬪妃私藏兇器謀害皇帝,才命令以後要“一絲不掛”才能侍寢。清承明制,也就把這個規矩流傳下來了。

嗯,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毫無證據。


清末民初的時候,民間忽然冒出來一大堆“清宮秘史”,大多數都是街頭八卦。除了這個侍寢的規矩,還有什麼慈禧是漢人家的女兒、慈禧後來又懷孕了等等謠言。

(《故宮退食錄》)

《故宮退食錄》,作者是中國文物專家、清史專家,在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大半輩子研究的朱家溍先生。他在書中說,根據清宮檔案資料,嬪妃侍寢大概是這樣的:皇帝吃完飯的時候遞綠頭籤,嬪妃晚上都到燕喜堂等候傳喚,皇上翻了哪個嬪妃的籤子,太監就去叫這個妃子,她就可以陪著皇帝吃飯。

其他的嬪妃就沒事情了,可以回去了。這位侍寢的妃子和皇上吃完飯,晚上就在一起了,沒這麼複雜。

朱家溍先生說:“從前的筆記傳說妃和皇帝睡覺脫了衣服拿被子裹上扛著進去……這種制度是不可能的,純粹是胡說。”

不過,野史太多,反而成了大家相信的“事實”。再加上電視劇的“教育”,恐怕以後這種野史,就成了“歷史真相”。


七追風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說法,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戰後,東海艦隊護衛艦18大隊準備從國軍控制的東引島一側通過,直穿臺灣海峽,南下增援南海艦隊。國軍高層就此事請示蔣介石時,蔣介石不假思索地說:“西沙戰事緊啊!”於是國軍不僅不攔截,而且還打開航標燈指路,保障護衛艦18大隊順利通過!

我曾經對此深信不疑,因為蔣介石確實是一位民族主義者,國共合力對付外敵,已有先例,這事應該是真的。然而這事卻是十足的謠言,根本沒有發生的事。

“1·19海戰”爆發當天,海軍命令東海艦隊的驅逐艦6支隊所屬的護衛艦18大隊(下轄01型護衛艦4艘,即505昆明、506成都、507貴陽、508衡陽)立即南下,支援南海艦隊執行輪戰任務,20號必須啟程。

當時507貴陽艦正在廠修,東海艦隊遂確定505昆明、506成都和508衡陽艦組成編隊首批南下。驅6支隊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開始進行緊急備航工作。

19號下午,驅6支隊進行了圖上作業,仔細研究了臺灣海峽的水文氣象和敵情動態,確定了各種情況的處置方案,以及航渡中的作戰原則,決定通過臺灣海峽南下。

為安全通過臺灣海峽,編隊在出航後即實行燈火管制,不準使用無線電和雷達,煙囪不準冒火星,電報只抄收不發。由沿海各雷達站測定編隊的艦位,再以密碼通報我艦。

21號下午4點,編隊從沙埕港起航繼續隱蔽南下,各艦前後主炮均炮彈上膛,隨時準備對付突發狀況。當晚9點多,通過了東引島(國民黨軍隊控制)以東數十公里外的海域,島上守軍毫無察覺。隨後又在馬祖列島以東26公里外靜靜駛入臺灣海峽的航路。當夜下半夜,又駛過了金門以東海域。

此次護衛艦18大隊南下,由於計劃周密,準備工作充分紮實,實行了一系列隱蔽措施,國民黨軍隊對此毫不知情。

解放軍21號就通過了臺灣海峽,而國民黨軍隊直到23號才發現解放軍艦隊的動向,併發電給蔣介石:

元月22日後,“匪”海空軍大舉南竄活動,並於汕頭成立“特編部隊”在“匪”北京總部統一指揮下嚇阻越軍反撲。

很明顯,當時國民黨軍隊對護衛艦18大隊通過臺灣海峽時,毫不知情,事後才發覺的,自然不可能開航標燈指路。而且臺灣海峽平均寬度150公里,航標燈的那點亮度,根本不可能給護衛艦18大隊指路。


袁衛宇


太平天國運動,我從初中歷史書上學到的內容絕對是把它吹上了天的,後來,讀到很多資料後,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太平天國運動被吹捧應該源於那塊浮雕,在歷史教科書上,我們能看到關於所有讚美中國農民起義的詞彙基本都給了太平天國運動,什麼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的一次農民起義革命運動,他積極的推動了封建社會的瓦解,強有力的阻止了中國被殖民的進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初級的資產階級革命,拉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以上那些詞語是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些官方描述,並且寫入了教科書,估計大家都在考試中背過其中的內容,而且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對此是深信不疑的,也包括我。

直到後來,我們度到相關資料和史籍後,理性的分析發現,其實那些讚美之詞太過了,甚至有點胡說八道的感覺。

天平天國運動誠然作為農民起義運動,的確在歷史上起了推動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至於什麼阻止中國殖民化進程,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等等,這就是八竿子打不著了。

太平天國運動的最重要成就是削弱了清朝的統治,消耗了清朝的國力,它的政治影響是為後來的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探了路,摸了石頭。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對整個文化的打擊和文明的摧殘更是無以復加的。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太平天國運動更算得上是一個政權鬥爭行為,它的本質和封建王朝的本質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來講,太平天國運動還不如封建王朝,是一種文明和歷史的倒退。

自古以來所有的朝代的農民起義幾乎多是失敗的,但是無論是陳勝、吳廣,還是黃巢、王小波、方臘等等農民起義,他們只是對當朝政權的爭奪,從來沒有社會性質的改變。

太平天國運動在政治上的口號要先進於歷史上的其他農民起義,他首先提出了“均勻、公平”的政治口號和述求,以及頒佈了很多關於農民土地改革的相關律法,特別是《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對土地革命最大的貢獻。

我們從正面意義來講,太平天國運動的確是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從太平天國本身發展來看,那絕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文明的摧殘。

太平天國講究人人平等,人人均勻,但是同時還要求物物歸上主,原來所有的平等以及革命所得居然交於上層統治階層。均勻的目的原來是為了更好的剝削,為了把社會財富進行一次革命性的掠奪。

太平天國拜上帝教,這種宗教形式不但不具備宗教本質,不但得不到中國宗教的認可,更是連基督教發源地的西方都認為此為邪教,他們禁止傳統文化的傳播,摧毀學校,打擊知識分子,焚燬書籍,這樣的運動難道是在推動社會進程?

重要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泯滅基本人性,對待管轄下的民眾進行愚民和殘暴政策,實行男女軍事化管理,禁止男女非法婚姻和正常交往,而高層領導卻腐化墮落。

天平天國運動其實就是一起打著高、大、上的口號,為了滿足個人私慾的,以邪教信仰為思想的宗教農民起義,它有著太多的侷限性了,只是它的部分“先進思想”被後來的革命運動所採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沉墨I方之城


2004年,中央10臺科教頻道《走近科學》播出了一期名為“破解七十年謎團”的電視節目,這個謎團指的便是遼寧營口墜龍事件。

營川墜龍事件分為三個階段,當地人和“龍”第一次接觸發生在1934年的田莊臺上遊,當時有許多人都目擊了這一事件,並且有人拿了席子給龍蓋住。

第二個階段,是1934年8月初《盛京時報》報出的7月28日,龍在營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隻小船,卷壞工廠房子,導致9人死亡,掀翻火車。

第三個階段,是8月8日當地居民目擊了龍的遺骸。

整件事情說得有鼻子有眼,非常生動形象,《走近科學》也為這起神秘事件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鬚鯨遺骸。

龍在我們華夏文化中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自古以來,華夏民族便以龍作為文明的圖騰,所以這起墜龍事件能夠引起大家關注的重要原因便是“它有可能證明龍這種生物”是存在的。

畢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像恐龍那樣的生物都存在過,有龍存在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走近科學》公佈的鬚鯨說法這點,其實有很多地方都難以自圓其說,以至於該節目都幾次更改自己的說法。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說到一開始深信不疑,後來打死我都不信的歷史故事。我就想到了中國近現代史上關於徐向前元帥的一些往事。

大家都知道徐向前畢業於黃埔軍校。

他是黃埔軍校一期的學生,當時黃埔軍校的校長是蔣介石。

我們都知道為了拉攏人才,那時候蔣介石經常找一些優秀的人才去談話。

我們比較熟知的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都是在和蔣介石溝通的時候,被蔣介石賞識而得到提拔重用的。

他們日後都成為了國民黨的高官,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其實當時的蔣介石也是有找徐向前談話的。

但是,蔣介石對徐向前的印象並不好。他覺得徐向前話不多,是個比較安靜的人。所以,並沒有和徐向前說幾句話,就讓徐向前離開了。

就這樣徐向前錯過了蔣介石,本來一開始我對這件事也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後來隨著我讀的資料越來越多,對徐向前的事蹟瞭解的越來越多。我覺察到當時的情況並不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徐向前一直都是一個很優秀的人,蔣介石對這一點也是肯定有共識的。他不可能對徐向前這樣的人才視而不見。

不能說人家話比較少,就武斷的說人家才能不行。蔣介石肯定不會是以話多話少來區分人才的,否則,這樣的人也太膚淺了。

事實上徐向前壓根就沒有看上過蔣介石,所以,他在明白蔣介石想要拉攏他的時候,只好以沉默來應對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要知道徐向前之所以能去黃埔軍校,他的推薦人正是毛澤東。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始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

徐向前早就認識毛澤東了,這說明他一開始就傾向於中國共產黨了,他參加革命的目的,就是想要為人民而戰。

所以,這才是他不理睬蔣介石的原因。

也就是說當時蔣介石找徐向前談話,不是蔣介石沒看上徐向前,恰恰相反而是徐向前沒有看上蔣介石。

北伐戰爭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徐向前的才能逐漸的顯現出來,他也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之後,徐向前在和國民黨對戰的期間,他也讓蔣介石意識到了自己的厲害。

可以說徐向前是一個全能型的將軍,這一點是大家都公認的。可以說徐向前無論是大規模作戰,運動戰,伏擊戰.......,都是他最為擅長的。

蔣介石恰恰就是缺這樣的人才,我想蔣介石肯定對徐向前這樣的人才求知若渴的。

抗日戰爭時期,徐向前開闢了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在這裡打了很多勝仗,為此,國民黨還特意把徐向前請去給他們講解,如何打運動戰,如何打伏擊戰。如何有效的殲滅日軍有生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更是憑藉一己之力,擊敗了閻錫山,解放了山西全境,這樣的一個全才,就連閻錫山都想拉攏他。

所以說像徐向前這樣的全能型將軍,不是誰想得到,就能得到的。這要看徐向前自己的選擇,因為他選擇為人民而戰,所以,他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

蔣介石和閻錫山他根本就沒有看上過,所以對他們的拉攏也是無動於衷了。

所以,這就是我對蔣介石和徐向前之間的故事,一開始深信不疑,後來打死都不相信的緣由。


漢史趣聞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在羅布泊地區失蹤,開始說失蹤,還真是沒什麼懷疑的,畢竟作為一個聽眾一個看客,聽著熱鬧聽著舒服也就那樣了,倒不會去深究事情的根本原委,但聽得多了看的多了就發現這事,至少是所有的猜測以及解釋都不成立,“打死不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現在吧很多人都說彭加木是遇害了,是考察隊的人自己內訌,最後殺死了他這個考察隊隊長,就羅布泊的流沙來說,埋個人埋得無影無蹤一點問題沒有,但是事情乍一聽是那麼回事,但仔細深究的話,其實就這種大多數人覺著是那麼個意思的事情也不靠譜。

如果說彭加木是被害的,那麼他就不可能留下一張“我往東去找水井的紙條,”首先彭加木本人不會,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會遇害,也就沒有比要提前寫一張紙條,為殺他的人脫罪,再一個說“遇害論”的關鍵就是“提前”,彭加木不是神仙,怎麼可能提前知道有人要害他。

這樣的一張字條等於為殺害彭加木的所有人開脫了,把問題引向了未知,這就是彭加木失蹤其他猜測的出現,比如說神乎其神的“雙魚玉佩”事件,什麼把人傳到王莽的新朝去了,這話聽著都嚇人。


再說彭加木找水這事本身,一次有軍事背景的考察活動,所有的補濟都是軍隊後勤保障的水準,其實相對於民間組織的考察活動,彭加木帶隊的科學考察,風險已經是最低的了,至少說“缺水”這樣的問題,不應該發生在他們的考察隊身上。

再說到彭加木的身份問題――生物學家,雖然說彭加木是最瞭解羅布泊的人,但是讓一個生物學家去找什麼礦物質真的合適嗎?因此也就延伸出了對彭加木考察隊目的的猜測,那就是彭加木是去找古生物細菌,而彭加木則是感染了這種細菌,被特殊處理掉了,怕引起社會恐慌,也就把相關信息掩蓋了下來。

分析了一圈,其實就是官方的消息“失蹤論”最不靠譜,屬於“打死不信”的範疇!


歷史三日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樣的事情很多,真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嗎?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實際上還有三個國家,一共十一國,他們得了什麼道?憑什麼欺負中國一個?

1950年,“聯合國軍”攻入朝鮮,也得有十幾個國家吧,而對手是中朝兩國,“聯合國軍”明明就是侵略,得了什麼道?

幾次中東戰爭,十幾個阿拉伯國家對付一個以色列,果真得了道?

中國的抗日戰爭,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就一直是孤軍奮戰,日本鬼子還利用美英的鋼鐵等戰略資源建造武器來殺害中國人,我相信那個時候中國絕對在道義一方,可惜沒人幫你,只能孤軍奮戰!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形勢大為不同,中國一下子有了美英等強大的盟國,可是這個和“得道”有關嗎?好像只是國家利益吧!

如今世界也是如此,美國的聯盟戰略運用的爐火純青,全球幾十個不同層次的盟國,是真正的朋友遍天下,他們得道了嗎,我看未必,恐怕還是服務於國家利益的霸權主義吧。

之前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堅信不疑,現在的確不大相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