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一开始你深信不疑,后来又“打死不信”的历史故事?

我见青史多妩媚


小时候都学过“鲁班造锯”的故事,现在回头再看,假的非同寻常啊,但是小时候却深以为然。

鲁班造锯

鲁班为了作出上好的作品,亲赴大山深处寻找优质木料。在爬山的过程中,鲁班无意摔了一跤,一根不知名小草的叶子划过了自己的手指,震惊14亿的人事发生了,因为常年做工,粗糙无比的手指竟然被柔软的草叶子划破了。

鲁班首先被震惊了,以至于好奇之余的忘记了伤痛,开始专心致志的研究起“伤害过自己的小草”。鲁班发现,小草的叶子边缘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滑圆整,而是长着一圈细小的齿,难道这小齿就这么猛?鲁班持怀疑态度,再次拿小草划了手指一下,震惊的事再次发生了。

智商超高的鲁班恍然大悟,喜不自胜,当即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伐木工具做成锯齿状的,岂不是很容易就把大树给“推倒”了么?这肯定比用斧子更轻松啊。

于是鲁班尝试着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把“真·锯”,果然效率大大的提升了,就这样“锯”诞生了,而鲁班也成为“锯”的发明者。

小朋友们,你们听明白了么?

中国人使用锯的历史

鲁班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距今2600多年。

但是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证明在鲁班之前的500年,就已经有西周铜锯的存在了。

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西周铜锯的制作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当时青铜器登上了历史舞台,被广泛使用。

古人的智慧是很高的,绝对不比现在的人差。距今一万年旧石器时代也有“天然锯子”的使用记录。中华民族早在新石器代就会加工使用带齿石镰蚌镰,“锯齿状”更容易撕开、断开物体的实情已经被感知了上万年。

所以说直到数千年之后,“鲁班发明了锯子”的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顶多说鲁班改良了锯子,而压根用不上“发明”二字。

小学读物上对于“鲁班造锯”之类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很多都有有待考证的,例如“铁杵磨成针”中李白遇到的老太太真的会存在么?牛顿真的是被“苹果”砸了一下才感受到万有引力的么?

其实这些略带“演义”性质的传说故事中,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意义,这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塑造思想和性格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

所以就出现在很多“模范”、很多“传说”、很多“信仰”,而人活着需要一些精神文明,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物质文明永远也无法取代的。

对于这些美好的故事,小时候深信不疑,长大以后,知道的多了,质疑就会愈多,反而不如小学生那么单纯,但是故事中传达的真正意义已经刻在了我们的三观中,我们依循这种单纯的性格为人处世,不曾更改。

史味人生


小时候,有一天聚精汇神的看电视,电视上播的是《穆桂英挂帅》。我爸看我如此痴迷这部电视剧就问我:“穆桂英那么厉害,她的师傅是谁?”

我:“是梨山老母”

我爸:“那樊梨花的师傅是谁?”

我:“也是梨山老母”

我爸:“樊梨花是唐朝人,穆桂英是宋朝人,两个相差几百年,怎么会是一个师傅呢?”

我:……

沉默良久,我突然想到了,赶紧说:“因为梨山老母是神仙,活的时间长,几百年不在话下。”

我爸笑了笑,又问我:“真有穆桂英、樊梨花这些人吗?”

我想了想说:“穆桂英这个人肯定有,樊梨花就不知道了!”

我爸说:“那你可以去查一查。”

我随口哦了一声,就置之脑后了。

很多年以后,我都已经成年了,有一次看电视,百无聊赖的调着台,看到一个卫视在播新版的《穆桂英挂帅》,突然就想起了我跟爸爸的这段对话,于是拿起手机去查,结果却让我感到很意外。

穆桂英这个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她是明代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小说被编成了戏剧被人们口碑相传,现在又被编成电影、电视剧播放,可谓是家喻户晓。《穆桂英挂帅》讲的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儿穆桂英聪明机智、武艺高强,嫁给了杨宗保,她和杨家将一块为国出征,屡建奇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帼英雄。

但是没有任何史书上提及穆桂英,《宋史.杨业传》中说杨延昭之子就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一辈,小说中杨宗保的人物原型应该就是杨文广。这连杨宗保都没了,哪还有穆桂英呢!而《烬余录》中记载了杨延昭的儿子叫杨宗保,仍然没有穆桂英。所以穆桂英只是小说为了丰富情节,展现杨家将的风采而虚拟出的人物。

樊梨花却是真有其人。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电影讲的樊梨花的故事,大概都是说樊梨花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她一身本领,文武双全且貌美如花,却为了丈夫薛丁山甘愿忍辱负重。她帮助薛丁山打了不少胜仗,最终平定了西凉。事实也和这个大致相同,樊梨花是唐贞观年间的人,嫁给薛丁山为妻,并陪着薛丁山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封为威宁侯,一品诰命镇国夫人。在我国的地方史记和 掌故俾史中都有对樊梨花的记载。


我后来又问过很多人关于“樊梨花和穆桂英谁是真实存在的”这个问题,答案是大部人也和我当初一样,认为穆桂英真实存在,樊梨花是虚构的。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有这种认识呢?应该有一下三个原因:

第一,现在戏剧和电视里,太过神化樊梨花了。里面说樊梨花非常了得,他父亲和两个哥哥加一块都不是她的对手,而且她还会法术,会移山倒海,感觉太虚幻。而对穆桂英的描写则比较靠谱,武艺虽超群但还不是战无不胜的,比较玄幻的就是摆阵、破阵,相对对樊梨花的描写更务实。

第二,穆桂英和杨宗保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两人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并肩作战,是一对恩爱有加、互相扶持的神仙眷侣,他们的爱情是人们都向往的。樊梨花与薛丁山则很狗血。首先,樊梨花为嫁薛丁山失手杀死了自己的父兄,献出了寒江关,嫁给了薛丁山。这是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后来又被薛丁山三休三请,而且薛丁山还有其他老婆。给人的印象就是樊梨花无论怎样都要跟着薛丁山,这种忍辱负重不符合现代人的人生观。

第三,穆桂英的大破天门阵和杨家女将的故事太精彩,名气上比樊梨花大。人们习惯地认为更广为人知的才是真的。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欢迎指证,我是知亦之乎,谢谢!


孔六十三


一些名人典故,早些年真的信,比如小学时代就知道的凿壁偷光。如果有人不知道凿壁偷光典故,那我先来普及一下

这是汉朝文学大家匡衡的故事

这位先生少年时期家里很穷,遇到灾年经常性的流离失所逃荒要饭,所以啊,匡衡从小立志,要读书,以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年来到了山东某地定居,和某个富人家做邻居。他对富人说:让我给你家打工吧,不要工钱,给我些书读读就行。这个富人看着小匡衡求知好学的目光,也就同意了

干了几天活后,匡衡发现这法子根本不行,白天干活没时间读,晚上有空没灯读不了,怎么办呢?匡衡很聪明,立马想到了邻居的彻夜点灯,他寻思着何不借一点光?想到就做到,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个孔

借助孔眼透出的光芒,匡衡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上面这个事情经过了脑补加工,实际上史书中就一句话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唉,小的时候不懂事,被老师讲的凿壁偷光故事哄的一愣一愣的,心里也没多想,只是认为这人真勤奋。后来长成大人了,大人嘛,心思也就复杂一些,想的也就多一些。再看凿壁偷光典故,那是越想越不对劲,就算有上面的脑补加工,这凿壁偷光也经不住推敲啊

不说古代住的是独门独户,就算住排屋,你匡衡和隔壁共用一堵墙是兄弟么?就算人家心好,让了一堵墙给你,可少年润土都能编网逮鸟雀,你匡衡做个松油灯很难么?不会做灯,扎些个火把总会吧。比起自己家的火光,墙壁透过来的灯,能有多亮?

所有上面的不可能都可能了,就用偷来的光看书,你匡衡得近视多少度?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对于匡衡的凿壁偷光,我是不信的。除了凿壁偷光,还有诸如卧冰求鲤等,也是不信滴


灵石蕴珠宝


我以前一直相信,古代的嫔妃侍寝,都是脱了衣服裹在被子里,由太监扛到皇帝床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电视剧中的嫔妃侍寝)

近年来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甚至是很多自媒体文章,都言之凿凿的表现出:这是古代嫔妃侍寝的规矩,必须遵守!

实际上,所谓古代的范围太大了,就算是野史记载,也只是清朝才有的事情。而清朝是不是真的有呢?野史中说有。

首先,这个事儿能大规模流传,首先源自《清代野史》,这本笔记小说属于民间八卦段子集,只不过流传很广,不少人误以为就是事实。

再还有就是著名的《宫女谈往录》,一个老宫女回忆的宫内八卦事情,有真有假,也成了很多人“言之凿凿”的证据。其实要是看《宫女谈往录》的原文,就能意识到这事情有点扯。

妃子早已恭候了……太监在前面导路……就这样进入皇帝寝宫的偏殿……洗梳妆一番,脱掉衣服,喊声承旨,于是由太监背到寝殿,只是几步之遥……这都是在清闲时,我们宫女们闲磕牙,听姑姑们说的。

(电视剧中的嫔妃侍寝)

也就是说,就算是宫女,也没有亲眼见过这种事儿,而是“闲唠嗑”的时候扯出来的。这要是宫内的日常规矩,还用“听姑姑们说的”?宫女们天天伺候主子,真有这回事儿,那是一定能说的清清楚楚的。

还有些人很严肃的说:因为明朝的时候,嘉靖帝差点被一群宫女弄死,所以之后非常小心,怕嫔妃私藏凶器谋害皇帝,才命令以后要“一丝不挂”才能侍寝。清承明制,也就把这个规矩流传下来了。

嗯,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毫无证据。


清末民初的时候,民间忽然冒出来一大堆“清宫秘史”,大多数都是街头八卦。除了这个侍寝的规矩,还有什么慈禧是汉人家的女儿、慈禧后来又怀孕了等等谣言。

(《故宫退食录》)

《故宫退食录》,作者是中国文物专家、清史专家,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大半辈子研究的朱家溍先生。他在书中说,根据清宫档案资料,嫔妃侍寝大概是这样的:皇帝吃完饭的时候递绿头签,嫔妃晚上都到燕喜堂等候传唤,皇上翻了哪个嫔妃的签子,太监就去叫这个妃子,她就可以陪着皇帝吃饭。

其他的嫔妃就没事情了,可以回去了。这位侍寝的妃子和皇上吃完饭,晚上就在一起了,没这么复杂。

朱家溍先生说:“从前的笔记传说妃和皇帝睡觉脱了衣服拿被子裹上扛着进去……这种制度是不可能的,纯粹是胡说。”

不过,野史太多,反而成了大家相信的“事实”。再加上电视剧的“教育”,恐怕以后这种野史,就成了“历史真相”。


七追风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后,东海舰队护卫舰18大队准备从国军控制的东引岛一侧通过,直穿台湾海峡,南下增援南海舰队。国军高层就此事请示蒋介石时,蒋介石不假思索地说:“西沙战事紧啊!”于是国军不仅不拦截,而且还打开航标灯指路,保障护卫舰18大队顺利通过!

我曾经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蒋介石确实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国共合力对付外敌,已有先例,这事应该是真的。然而这事却是十足的谣言,根本没有发生的事。

“1·19海战”爆发当天,海军命令东海舰队的驱逐舰6支队所属的护卫舰18大队(下辖01型护卫舰4艘,即505昆明、506成都、507贵阳、508衡阳)立即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执行轮战任务,20号必须启程。

当时507贵阳舰正在厂修,东海舰队遂确定505昆明、506成都和508衡阳舰组成编队首批南下。驱6支队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紧急备航工作。

19号下午,驱6支队进行了图上作业,仔细研究了台湾海峡的水文气象和敌情动态,确定了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以及航渡中的作战原则,决定通过台湾海峡南下。

为安全通过台湾海峡,编队在出航后即实行灯火管制,不准使用无线电和雷达,烟囱不准冒火星,电报只抄收不发。由沿海各雷达站测定编队的舰位,再以密码通报我舰。

21号下午4点,编队从沙埕港起航继续隐蔽南下,各舰前后主炮均炮弹上膛,随时准备对付突发状况。当晚9点多,通过了东引岛(国民党军队控制)以东数十公里外的海域,岛上守军毫无察觉。随后又在马祖列岛以东26公里外静静驶入台湾海峡的航路。当夜下半夜,又驶过了金门以东海域。

此次护卫舰18大队南下,由于计划周密,准备工作充分扎实,实行了一系列隐蔽措施,国民党军队对此毫不知情。

解放军21号就通过了台湾海峡,而国民党军队直到23号才发现解放军舰队的动向,并发电给蒋介石:

元月22日后,“匪”海空军大举南窜活动,并于汕头成立“特编部队”在“匪”北京总部统一指挥下嚇阻越军反扑。

很明显,当时国民党军队对护卫舰18大队通过台湾海峡时,毫不知情,事后才发觉的,自然不可能开航标灯指路。而且台湾海峡平均宽度150公里,航标灯的那点亮度,根本不可能给护卫舰18大队指路。


袁卫宇


太平天国运动,我从初中历史书上学到的内容绝对是把它吹上了天的,后来,读到很多资料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太平天国运动被吹捧应该源于那块浮雕,在历史教科书上,我们能看到关于所有赞美中国农民起义的词汇基本都给了太平天国运动,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农民起义革命运动,他积极的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强有力的阻止了中国被殖民的进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初级的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以上那些词语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官方描述,并且写入了教科书,估计大家都在考试中背过其中的内容,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也包括我。

直到后来,我们度到相关资料和史籍后,理性的分析发现,其实那些赞美之词太过了,甚至有点胡说八道的感觉。

天平天国运动诚然作为农民起义运动,的确在历史上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至于什么阻止中国殖民化进程,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等等,这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重要成就是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消耗了清朝的国力,它的政治影响是为后来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探了路,摸了石头。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对整个文化的打击和文明的摧残更是无以复加的。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太平天国运动更算得上是一个政权斗争行为,它的本质和封建王朝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讲,太平天国运动还不如封建王朝,是一种文明和历史的倒退。

自古以来所有的朝代的农民起义几乎多是失败的,但是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黄巢、王小波、方腊等等农民起义,他们只是对当朝政权的争夺,从来没有社会性质的改变。

太平天国运动在政治上的口号要先进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他首先提出了“均匀、公平”的政治口号和述求,以及颁布了很多关于农民土地改革的相关律法,特别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土地革命最大的贡献。

我们从正面意义来讲,太平天国运动的确是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太平天国本身发展来看,那绝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文明的摧残。

太平天国讲究人人平等,人人均匀,但是同时还要求物物归上主,原来所有的平等以及革命所得居然交于上层统治阶层。均匀的目的原来是为了更好的剥削,为了把社会财富进行一次革命性的掠夺。

太平天国拜上帝教,这种宗教形式不但不具备宗教本质,不但得不到中国宗教的认可,更是连基督教发源地的西方都认为此为邪教,他们禁止传统文化的传播,摧毁学校,打击知识分子,焚毁书籍,这样的运动难道是在推动社会进程?

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泯灭基本人性,对待管辖下的民众进行愚民和残暴政策,实行男女军事化管理,禁止男女非法婚姻和正常交往,而高层领导却腐化堕落。

天平天国运动其实就是一起打着高、大、上的口号,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的,以邪教信仰为思想的宗教农民起义,它有着太多的局限性了,只是它的部分“先进思想”被后来的革命运动所采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沉墨I方之城


2004年,中央10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播出了一期名为“破解七十年谜团”的电视节目,这个谜团指的便是辽宁营口坠龙事件。

营川坠龙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当地人和“龙”第一次接触发生在1934年的田庄台上游,当时有许多人都目击了这一事件,并且有人拿了席子给龙盖住。

第二个阶段,是1934年8月初《盛京时报》报出的7月28日,龙在营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房子,导致9人死亡,掀翻火车。

第三个阶段,是8月8日当地居民目击了龙的遗骸。

整件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非常生动形象,《走近科学》也为这起神秘事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须鲸遗骸。

龙在我们华夏文化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便以龙作为文明的图腾,所以这起坠龙事件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重要原因便是“它有可能证明龙这种生物”是存在的。

毕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像恐龙那样的生物都存在过,有龙存在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走近科学》公布的须鲸说法这点,其实有很多地方都难以自圆其说,以至于该节目都几次更改自己的说法。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说到一开始深信不疑,后来打死我都不信的历史故事。我就想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徐向前元帅的一些往事。

大家都知道徐向前毕业于黄埔军校。

他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我们都知道为了拉拢人才,那时候蒋介石经常找一些优秀的人才去谈话。

我们比较熟知的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等人都是在和蒋介石沟通的时候,被蒋介石赏识而得到提拔重用的。

他们日后都成为了国民党的高官,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其实当时的蒋介石也是有找徐向前谈话的。

但是,蒋介石对徐向前的印象并不好。他觉得徐向前话不多,是个比较安静的人。所以,并没有和徐向前说几句话,就让徐向前离开了。

就这样徐向前错过了蒋介石,本来一开始我对这件事也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后来随着我读的资料越来越多,对徐向前的事迹了解的越来越多。我觉察到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徐向前一直都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蒋介石对这一点也是肯定有共识的。他不可能对徐向前这样的人才视而不见。

不能说人家话比较少,就武断的说人家才能不行。蒋介石肯定不会是以话多话少来区分人才的,否则,这样的人也太肤浅了。

事实上徐向前压根就没有看上过蒋介石,所以,他在明白蒋介石想要拉拢他的时候,只好以沉默来应对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徐向前之所以能去黄埔军校,他的推荐人正是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徐向前早就认识毛泽东了,这说明他一开始就倾向于中国共产党了,他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想要为人民而战。

所以,这才是他不理睬蒋介石的原因。

也就是说当时蒋介石找徐向前谈话,不是蒋介石没看上徐向前,恰恰相反而是徐向前没有看上蒋介石。

北伐战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徐向前的才能逐渐的显现出来,他也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之后,徐向前在和国民党对战的期间,他也让蒋介石意识到了自己的厉害。

可以说徐向前是一个全能型的将军,这一点是大家都公认的。可以说徐向前无论是大规模作战,运动战,伏击战.......,都是他最为擅长的。

蒋介石恰恰就是缺这样的人才,我想蒋介石肯定对徐向前这样的人才求知若渴的。

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开辟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打了很多胜仗,为此,国民党还特意把徐向前请去给他们讲解,如何打运动战,如何打伏击战。如何有效的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阎锡山,解放了山西全境,这样的一个全才,就连阎锡山都想拉拢他。

所以说像徐向前这样的全能型将军,不是谁想得到,就能得到的。这要看徐向前自己的选择,因为他选择为人民而战,所以,他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和阎锡山他根本就没有看上过,所以对他们的拉拢也是无动于衷了。

所以,这就是我对蒋介石和徐向前之间的故事,一开始深信不疑,后来打死都不相信的缘由。


汉史趣闻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失踪,开始说失踪,还真是没什么怀疑的,毕竟作为一个听众一个看客,听着热闹听着舒服也就那样了,倒不会去深究事情的根本原委,但听得多了看的多了就发现这事,至少是所有的猜测以及解释都不成立,“打死不信”!(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现在吧很多人都说彭加木是遇害了,是考察队的人自己内讧,最后杀死了他这个考察队队长,就罗布泊的流沙来说,埋个人埋得无影无踪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事情乍一听是那么回事,但仔细深究的话,其实就这种大多数人觉着是那么个意思的事情也不靠谱。

如果说彭加木是被害的,那么他就不可能留下一张“我往东去找水井的纸条,”首先彭加木本人不会,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遇害,也就没有比要提前写一张纸条,为杀他的人脱罪,再一个说“遇害论”的关键就是“提前”,彭加木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提前知道有人要害他。

这样的一张字条等于为杀害彭加木的所有人开脱了,把问题引向了未知,这就是彭加木失踪其他猜测的出现,比如说神乎其神的“双鱼玉佩”事件,什么把人传到王莽的新朝去了,这话听着都吓人。


再说彭加木找水这事本身,一次有军事背景的考察活动,所有的补济都是军队后勤保障的水准,其实相对于民间组织的考察活动,彭加木带队的科学考察,风险已经是最低的了,至少说“缺水”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发生在他们的考察队身上。

再说到彭加木的身份问题――生物学家,虽然说彭加木是最了解罗布泊的人,但是让一个生物学家去找什么矿物质真的合适吗?因此也就延伸出了对彭加木考察队目的的猜测,那就是彭加木是去找古生物细菌,而彭加木则是感染了这种细菌,被特殊处理掉了,怕引起社会恐慌,也就把相关信息掩盖了下来。

分析了一圈,其实就是官方的消息“失踪论”最不靠谱,属于“打死不信”的范畴!


历史三日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的事情很多,真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吗?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实际上还有三个国家,一共十一国,他们得了什么道?凭什么欺负中国一个?

1950年,“联合国军”攻入朝鲜,也得有十几个国家吧,而对手是中朝两国,“联合国军”明明就是侵略,得了什么道?

几次中东战争,十几个阿拉伯国家对付一个以色列,果真得了道?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一直是孤军奋战,日本鬼子还利用美英的钢铁等战略资源建造武器来杀害中国人,我相信那个时候中国绝对在道义一方,可惜没人帮你,只能孤军奋战!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势大为不同,中国一下子有了美英等强大的盟国,可是这个和“得道”有关吗?好像只是国家利益吧!

如今世界也是如此,美国的联盟战略运用的炉火纯青,全球几十个不同层次的盟国,是真正的朋友遍天下,他们得道了吗,我看未必,恐怕还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霸权主义吧。

之前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信不疑,现在的确不大相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