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后,那个曾在秋夜里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回来“探亲”了

本报讯(文/记者 邢靓 图/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提供)前两天,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7岁半的莎莎(化名)落落大方地向医护人员介绍自己,小女孩有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甜美的微笑,穿着漂亮时髦的裙子,扎着可爱的麻花辫。她上次来到这里是2014年,那时她被养母带着,来参加科里的早产儿联谊会,两次到来,莎莎都牵动了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心。

六年后,那个曾在秋夜里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回来“探亲”了

莎莎和妈妈回来“探亲”了

83天,“小不点”死里逃生

2012年10月中旬的一个深夜,秋风萧瑟,伊宁市公安局的一位民警在街道巡逻时,捡到了一名被遗弃在路边的新生女婴,女婴被包裹在一条单薄的床单里,并不像其他婴儿那样发出响亮的啼哭,只能发出“嘤嘤”的声音。

民警赶紧脱下警服裹住孩子,立即送到了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女婴父母的一切资料都无从得知,办理入院时都不知该怎么登记名字,接诊的医生有些犯难,他说:“是我抱来的,就用我的名字登记吧,我从抱起她送到这里只有半个小时,请医生努力救活她,我会负责为她找到父母的。”

经检查发现,女婴体重只有1.1公斤,结合体貌特征,可以确诊为一名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呼吸困难和缺氧的表现,接诊医生和护士把女婴送入新生儿监护室,为她实施呼吸支持,改善循环。

六年后,那个曾在秋夜里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回来“探亲”了

护士抱着一岁半时的莎莎

一番积极抢救后,女婴的病情明显改善,她睁开了眼睛,打量着每位在场的医护人员。看着这个弱小却又顽强的生命,大家亲切地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小不点”。

每个人都记挂着小不点,每天上班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小不点昨天晚上好吗?”这句问候持续了83天。

因为小不点的基础状况欠佳,在83天里,她经历了感染、呼吸暂停、喂养困难等早产儿并发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慢慢长大着,努力恢复着,终于,她生命体征稳定,生长发育良好,体重长到了近4公斤,经口吃奶达60ml。

“妈妈带我来看以前照顾过我的亲人们”

在医院外,小不点的警察“爸爸”一直忙碌着,努力寻找她的父母,但是很遗憾,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来,如何出现的,最终还是没能找到小不点的父母。

在当地政府和福利院的帮助下,警察“爸爸”为小不点找到了收养人,是一位维吾尔族阿姨,她说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将近10余年没有带过宝宝了。

得知小不点是早产儿,善良的阿姨在她出院的前几天就主动来到医院,向管床的医生和护士咨询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换尿布,喂奶粉,忙上忙下,为小不点准备需要的用品。

出院那天,在场的医生护士都有些不舍,依次来到小不点床旁向她道别,为她祝福,祈祷她在新妈妈身边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给小不点起了一个名字,叫作莎莎。

六年后,那个曾在秋夜里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回来“探亲”了

2014年,莎莎和妈妈一起来参加了新生儿科举办的早产儿联谊会

出院后的一段时间里,政府会按时给莎莎发放经济补助。妈妈却想,既然孩子给了她,那就是最好的礼物,她要竭尽所能让孩子好好活着,她主动拒绝了补助,自己承担莎莎后期体检和喂养的一切费用,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新生儿科并没有忘记莎莎,时常打电话随访。妈妈都会高兴地说莎莎挺好的,会走路会说话。2014年,在莎莎1岁半时,妈妈带着她参加了新生儿科举办的早产儿联谊会,医生护士们都激动地围着莎莎,争抢着要抱她,好像是在迎接多年未见的亲人一般。

时间过得很快,莎莎7岁半了,长高了,长漂亮了,再也不是那个可怜巴巴的“小不点”,她故地重游,对新生儿科的医生说:“阿姨,你们好,我今年上二年级了,我妈妈说今天带我来看以前照顾过我的亲人们,让我感谢你们,不要忘记你们。”

六年后,那个曾在秋夜里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回来“探亲”了

莎莎是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救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中的一个,2015年以来,该院新生儿科共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65例,是伊犁州新生儿科规范化建设示范学科,拥有全伊犁州首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全自动溶血换血术、新生儿全身亚低温治疗、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PICC)等技术更填补了州内空白。

“近年来,早产儿袋鼠式护理这项新护理技术是我科的亮点。”新生儿科主任陆嘉蓉介绍说,伊犁州妇幼保健院也是国家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和母乳喂养技术规范试点医院,不仅促进了早产宝宝与母亲的感情交流,也促进了宝宝各系统的发育,让早产的小天使们得以快快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