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十六章:势强必弱,物极必反

原文

将欲歙(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三十六章:势强必弱,物极必反

今译

将要收合的,必先张开;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

柔弱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随便耀示于人。

引述

一、“将要合起来,必先张开来。”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张开来是闭合的一种征兆。老子认为事物在不断对立转化的状态,当事物发展到某一个极限的时候,它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运转,好比花朵盛开的时候,它就要萎谢了(花朵盛开是即将萎谢的征兆);月亮圆满的时候,它就要亏缺了(月亮圆满是即将亏缺的征兆)。本章第一段乃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一个分析,亦即是道家“物极必反”、“势强必弱”观念的一种说明。

二、“势强必弱”。在刚强和柔弱的对峙中,老子宁愿居于柔弱的一端。老子对于人事与物性作深入而普遍的观察之后,他了解到:看来柔弱的东西,由于它的含藏内敛,往往较富韧性;看来刚强的东西,由于它的彰显外溢,往往暴露而不能持久。所以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表现。

三、“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说权势禁令都是凶利之器,不可用来耀示威吓人民。王弼说:“示人者,任刑也。”如果统治者只知用严刑峻法来制裁人民,就是用利器示人了。这就是“刚强”的表现,而逞强恃暴是不会持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