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十六章:勢強必弱,物極必反

原文

將欲歙(翕xī)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三十六章:勢強必弱,物極必反

今譯

將要收合的,必先張開;將要削弱的,必先強盛;將要廢棄的,必先興舉;將要取去的,必先給與。這就是幾先的徵兆。

柔弱勝過剛強。魚不能離開深淵,國家的利器不可以隨便耀示於人。

引述

一、“將要合起來,必先張開來。”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張開來是閉合的一種徵兆。老子認為事物在不斷對立轉化的狀態,當事物發展到某一個極限的時候,它必然會向相反的方向運轉,好比花朵盛開的時候,它就要萎謝了(花朵盛開是即將萎謝的徵兆);月亮圓滿的時候,它就要虧缺了(月亮圓滿是即將虧缺的徵兆)。本章第一段乃是老子對於事態發展的一個分析,亦即是道家“物極必反”、“勢強必弱”觀念的一種說明。

二、“勢強必弱”。在剛強和柔弱的對峙中,老子寧願居於柔弱的一端。老子對於人事與物性作深入而普遍的觀察之後,他了解到:看來柔弱的東西,由於它的含藏內斂,往往較富韌性;看來剛強的東西,由於它的彰顯外溢,往往暴露而不能持久。所以老子斷言“柔弱”的呈現勝於“剛強”的表現。

三、“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這是說權勢禁令都是兇利之器,不可用來耀示威嚇人民。王弼說:“示人者,任刑也。”如果統治者只知用嚴刑峻法來制裁人民,就是用利器示人了。這就是“剛強”的表現,而逞強恃暴是不會持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