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出生于1946年的姜戎是江苏北部革命老区的一名干部子弟,后来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全家移居到了北京。1967年,作为作为一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他主动请缨,去内蒙古草原接受“再教育”,这一待就是十一年。

在草原上的十一年间,他吃着蒙古餐、住蒙古包,还钻过狼窝,掏过小狼。因为听了太多蒙古老牧民讲述的关于狼的故事,加上自己在草原上的亲生经历,姜戎渐渐迷恋上了这种既狡猾又智慧的动物。、

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索,历经漫长的创作过程,姜戎终于完成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聚焦了历史、人文精神和文化关注的长篇小说。2004年4月,面世仅5天的《狼图腾》,销量便迅速攀升至各大书店榜首,年内50多万册的销量更是刮起了一阵强势的“狼旋风”。

一、《狼图腾》的故事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姜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我相信凡识字的中国人都会愿意看的。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你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那么生机勃勃的草原,那么一种强悍的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确,一直到现在,《狼图腾》仍然像一条独一无二的小狼,向我们昭示着关于自由和生命的真理。

《狼图腾》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的是1966年到1976年时期,一名汉族的男子——陈阵在内蒙古中北部草原上的个人经历。作为知青下乡中的一份子,陈阵在中国边境锡盟东乌旗满都宝力格牧场额仑草原上度过了十年游牧民族的生活。

在和狼相处甚久的日子里,陈阵开始思考蒙古游牧民族与中国汉族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他开始对那位曾经创建了很快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着了迷。

陈阵觉得,成吉思汗能够获得那么多成就,完全是受到了狼的影响。并全然不顾游牧民族的反对,偷偷把狼崽作为了自己的宠物。在小狼的引领下,陈阵逐渐打开了草原游牧民族真正的精神世界,也发现了这如天堂一样的净土乐园对原始的美丽。

但对于那只虽然被自己剪断了利齿,用铁链剥夺了自由,但还是愿意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帮助他去重新认识游牧民族精神的小狼,陈阵最后还是背上了沉重的负罪枷锁。

故事的结尾,是陈阵在好友的陪同之下,回到阔别了20年的草原。当他重新踏上这片让他在梦里魂牵梦萦的土地时,一场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也拉开的序幕。在这场谈话当中,陈阵重新审视了“草原逻辑”,并对狼精神再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这种精神也恰恰直指对国民性格的批判和反思。

二、《狼图腾》的真正寓意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是原始人类对本氏族人的祖先或起源所作出的想象,形象多为动物。图腾形象被认为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氏族的成员,还能赋予他们智慧和技能,因而被当作保护神,在氏族成员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渐渐地演变成这一氏族的标志和象征。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相互区别的功能,一个民族的风俗、观念乃至文化的形成都与图腾的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宗教的起源也与图腾相关。

狼图腾实际上是中国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从未中断的民族图腾。从古匈奴、古羌族一直到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一直信奉狼图腾,以狼为自己民族的兽祖,并尊奉为草原的保护神、楷模、宗师。历史上曾经所向披靡攻占了西方领土的东方民族,均为游牧民族。而对世界震撼最强的就是三个信奉“狼图腾”的民族匈奴、突厥和蒙古。这充分说明了狼图腾精神持久的生命伟力。

在美国影片《与狼共舞》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并不是牛仔们在簧火旁弹出的动人的吉它声,而是在白人文化与土著文化的矛盾冲突中,白人的强权文明对草原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他们随意结果他人的性命,他们仅为牛皮和牛舌便用现代的武器射杀野牛而任其在草原上腐烂。影片中呈现的狼代表着草原生活的野性形象,也代表着来自现代文明世界的白人与印第安人充满野性与自然精神的文化本来可以实现的一种互补式的和谐交流。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两百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们,因为在欧洲已没有活路才挺而走险或卖身为奴来到美洲,他们要寻找的原本是幸福安定的生活,是摆脱欧洲文明的奴役而无限贴近大自然的和谐。

而他们的到来彻底消灭了有着狼的自然本色的印第安土著文化,民族图腾。他们把印第安人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相亲相爱的机会丢掉,为保卫自己的妻子儿女或生存机会而拼死战斗,按照原始的道德处理纠纷,他们正在所毁掉的正是他们梦想得到的精神财富。

作为草原人精神上至尊的宗师,狼是千万年来充满豪迈激情民族精神的象征。正如作者姜戎先生所言:重塑狼图腾柱。狼性进取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草原狼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反思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01 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做到真正的“与狼共舞”

通过《狼图腾》我们知道,在草原上有四大害:草原鼠、野兔、旱獭和黄羊。因为有狼的存在,它不仅是消灭草原鼠的主力,还是在所有动物进入冬眠的时候,防止野兔破坏牧草的“功臣”。

草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狼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大环。如果破坏了这个大环,草原牧业就维持不下去了。游牧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相处,和狼群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深刻地领会了狼群、羊群和草原之间的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规律。

“狼图腾”作为一个民族中的信仰,是草原生态的指标,它支撑着草原人可贵的生态理性。牧民们既“打狼”也“护狼”,实际上就是对于朴素生态信仰和这种信仰推动下的生态理性制衡。

书中提到:“狼也可以打,但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也活不了。”由此可见,对于狼图腾的崇拜,是环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计划,这并不是当代人才提出的命题。要知道,捍卫自然生态比人的命更宝贵,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平衡发展,要和谐发展,就要遵从自然的规律。

为了经济建设、不顾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的毁坏势必会让我们自食其果。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02 只有更了解狼性,才更了解人性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要想复兴和富强,必须发展生产力,但是绝不能“惟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振兴民族的基础,但还不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把培育强悍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这才具备民族腾飞的两个翅膀。

《狼图腾》中的狼不仅是坚毅的强者,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灵。面对被狼群打围后残肢断骨,碎皮乱毛,成为狼群鞭尸泄愤的冻马群,陈阵第一次目击了狼性如此大规模的残暴,当时他就在想,难道人将人碎尸万段、抽筋剥皮的兽行也是从狼那儿学来的?

可是,人性从来就不是确定的、固定的和僵化的,而是不断变化、流动和发展的,所以它的复杂性在狼性之上。可人一旦失去了狼,或者自己消灭了它们,人类也就失去了对照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条件,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人性越发感到迷惑。

要知道,狼的精神不仅只有野蛮、落后、贪婪、残暴,它还包含着勇猛、刚强、进取,而且还有团队协作、企划谋略。也正因为有了狼性的对照,人性中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才被体现出来。要知道,当人性的“野性、阴暗、冲动”被激发出来,人类就会失去理想,就会毁灭掉美好的东西;当人性的“有思想性、有感情性和有文化性”占主导地位时,人类就会拥有和平、和谐和愉快的生活环境。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03 狼性文化其实就是企业文化

《狼图腾》除了让我们看到草原狼对环境和人类带来的深远的影响之外,它也揭示了许多企业精神的内涵。

狼群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就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紧紧抱成团”的道理。

草原上残酷的生存竞争和淘汰机制,是狼群顽强地保留了协同作战能力的根本原因。狼的团队精神是严酷的草原经过几十万年的时间,严格筛选和培育出来的遗传基因。

狼群在行动中的配合默契、明确方向和善于沟通,对于我们如今的企业而言,也是最需要学习的一环。作为世界上最善于交流的动物,头狼非常善于利用这种复杂的沟通系统指挥群狼,及时调整战略战术,直至取得成功。除此之外,头狼还非常鼓励狼成员们嚎叫,因为每一匹狼都有独特的声音,通过嚎叫及时传递信息。


《狼图腾》:千百年来的狼性文化,竟道尽了人性的复杂和失衡


姜戎在《狼图腾》的题词中道:“献给:卓绝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献给:曾经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一个“曾经”,点破了草原和草原狼最终的命运,也点破了全书的悲剧结局。

作为一个正在昂首阔步向着更高、更远方向发展的文明社会,身为其中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是否已经从自我实现变成了整体实现。当我们充分地了解狼性文化和草原狼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后,我们是否可以重新端正整体主义和平等主体思想,试着重塑“狼图腾”的大旗,帮助狼及其它们的文化,得以在未来继续延续下来。

要知道,只有生态和谐,我们才会和谐。就正如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所说的:“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能得到自然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