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農村舊事:上學

我出生於1990年,那個年代我們的父母可能也沒聽過有幼兒園這個名詞。所以,到了5歲多的時候,就給我報了離家一公里的小學育紅班(學前班),就是在小學校園裡門口位置的三間大瓦房裡面,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是在小學中心的一棟二層樓內。

上育紅班的路程雖然只有一公里,但是在那個年代,一般的學生都是自己跟著大一點的學生走路去的,20多年過去了,我已經記不起來到底是自己是怎麼走過去的,如果讓現在一個五歲的孩子自己走一公里去上學,先不說他能不能走到,光爺爺奶奶父母哪個也不會允許的。我後來上到二年級的時候,帶著弟弟上育紅班,模模糊糊有點印象,大概情況是這樣的:我吃過飯準備帶著弟弟去學校,弟弟吃飯總是很慢還一邊玩,我好不容易催著他吃過飯了,到路上他一會說走不動了,一會說書包背不動了,還要牽著手,到路上看到小蟲野花了,也要玩一會,基本上走到學校馬上就會上課,但是一路上也挺好玩的,現在看來真是有意思,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我們上學的小夥伴在路上揹著小書包,踢著小石頭,見車就要大喊,有時候碰到雨雪天,渾身都溼了,棉鞋裡面都是水,媽媽會生氣的說著:走個路也不老實,光往水裡走能不溼鞋嗎。然後把鞋和襪子給我們脫下來在爐子上烤乾再穿上。

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老師安排我們每天早上要上早自習,還是冬天,天矇矇亮的時候,穿上棉襖棉褲和外罩鴨絨襖、粗布褲子,戴上家裡縫的手套,兢兢戰戰的往學校走,中間有個路邊是一小片墳地,每次走到那個地方我都會有點害怕,感覺後面有個人在跟著,前幾次走到學校都遲到了,老師讓我們遲到的站在走廊裡,來的最晚的是讓他站到樓前面的大松樹叉上,他還不能動,因為一動,松樹上的雪就會掉下來砸到身上。後來家裡知道我一個人害怕,也擔心天不亮的時候會有偷小孩的,就讓我和鄰居家的高年級學生住在一起去了,從那以後,兩個人一起也不害怕了,也沒有遲到過。

我上小學的時候還是老實一點的,從三年級以後就基本上不讓父母操很多心了,回家看到有什麼活就幹,沒事了學學做飯、放羊,但是,稍大點以後就沒有了小時候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