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的應屆生,簽了貴陽一國企,到手工資四千多,生活壓力大嗎?

A比C低748


四千多肯定不太夠,但是要看職業發展前景,剛畢業四千多在貴陽養活自己是沒問題的,買房靠自己有困難,但是國企還要看其他額外收入,貴陽的事業單位平時工資也四五千,年終獎四五萬,還有公積金,這樣算工資也很高了,所以畢業生要看本職業的發展前景最為重要,比如三年五年後的工資才是最重要的。


貴陽質控員大牛哥


剛畢業的應屆生,簽了貴陽的一國企,說明還是挺不錯的!

到手工資四千多,在貴陽生活壓力大不大?要從下面幾個方面看:

一、收入是高是低?

現在在貴陽,扣除五險一金,一月到手四千多算是比較好的單位了,就連剛入職的公務員的工資都沒有那麼高,所以你應該知足,你的收入在貴陽算是比較好的收入了,不信你去你們單位財務開一份收入證明(照實際的開),肯定會把你自己嚇一跳,肯定會反問自己會有那麼多嗎?而且當下疫情期間,很多人都賦閒在家,能在穩定的單位上班是多數人的夢想!

二、生活消費怎麼樣?

因為你沒有說清楚你是住家裡或者是租房,也沒有說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我就按照你是男生而且在外租房給你算一筆。租房一間離公司較近,開支800每月;吃方面,國企單位一般有食堂,每月自己出來和朋友改善幾次,開支1500每月;通信費100每月;禮尚往來500每月;總計2900每月,你還有一兩千的剩餘,所以個人認為你的生活壓力應該不是很大!

當然,如果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你要想過奢華的生活,那肯定是壓力山大的!

三、買房壓力怎麼樣?

貴陽目前房子均價一萬每平,一套房就是一百萬,首付20萬,公積金貸款,每月還款四千多一點,扣除公積金(國企單位一般公積金較高),你個人交不了多少。但是你的首付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家人支持的情況你是很難實現買房的,話說回來:現在買房沒有家人支持的有幾個人?只要你首付解決了,你自己一個人都可以供房,但是壓力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買房壓力還是有的。

知足常樂!國企單位工作不要想太多,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未來也是充滿希望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那個哥子


目前,先有穩定工作為上策。能籤國企,也是目前較好的一種選擇。

國企較其他企業較穩定。工資月薪待遇類似公務員、事業單位,但年終獎較差一些。剛畢業的應屆生,單位扣除代繳五險一金後,能到手四千,是合理的。

從2019年人均收入來看,貴陽在全國省會中排名倒數。而從消費水平來看,貴陽卻是一個畸形的高消費城市,向一線城市看齊,甚至有的蔬菜水果價格超過北上廣。這是由於它的地形交通及地理位置,以及自產自銷能力不足等原因形成的,低收入高消費是貴陽的怪現象。

隨著各地經濟一體化,交通建設大發展,貴州在後續經濟上是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而物價成本也有望趨於合理。省會貴陽會變得更加宜遊宜居。

剛參加工作四千月薪在貴陽生活,生活成本應控制在3K+(含租房,不含房貸車貸月供)。如節儉會生活的可月餘小几百至1K。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初入社會,重要的是先自食其力,積累經驗。至少生活消費,量入為出,略有盈餘為佳,不做月光族,不做超支戶。


職場人事


這樣說吧,第一是否貴陽本地人,第二是男孩還是女孩,第三是什麼單位……為何問呢?情況不同區別會有。如果貴陽本地人,家裡一般兩套房以上,省租房省生活費省交通費(都能買車),女孩喜歡穿和美容,男孩又省了。單位性質決定發展模式 職業通道前景不同。剛工作4000屬於正常,主要看以後發展。


老怪2016


那要看家庭情況,和個人能力了。

覺得自己能力強,有闖一闖的心,建議還是去闖一下(也許剛闖完就後悔了[笑哭])

家裡條件不錯,不為結婚的物質情況需要發愁的,個人性格偏向安穩的,國企就非常好了,公積金交的多福利也好,休息也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也就多了


一一一炳


首先,生活壓力大不大首先取決你的消費習慣及是否需要承擔房貸各種因素;

其次,作為一位應屆生入職,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應多向身邊的人學習,像海綿一樣多吸收知識,不斷強化自己,促使自己成長。以個人經驗來說,一畢業能進國企也是非常不錯的,可以鍛鍊你的為人處事,溝通能力,學習各種成熟的規章制度及體系;

最後,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十分重要。


木木有感


今年的就業行情,進入國企還是比較不錯的,公職單位不能只看月薪,年綜合收入還包括績效,津貼,獎金什麼的,我們綜合下來一年也有12w


愛侃的大道格


剛畢業的應屆生,找到了國企的鐵飯碗,雖然剛剛進到企業,應該和領導,師傅們虛心請教,學好技術本領,以便自己儘快能獨立操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壓力是有的,只有融合入這大家庭中,哪裡工作都會有壓力和委屈的。


旅遊中的風一樣的男人


不可能不可能,絕不能低於8200。

省裡面要求的,不要亂說,趕快改了。


九戒152


應屆生很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