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了,你觉得呢?

无为无威


农村工作的基本是食品生产,核心是粮食种植,当前,我们看似不缺粮食,因此粮食的需求排名在家庭中一直靠后,但是作为国家却不能如此排名,必须把它排在所有食品的第一位。我们必须考虑到可能产生的粮食危机,比如:战争、粮食欠收、生物危机等因素,做好万全准备,因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一旦出现粮食危机是无法解决的。关于如何解决农村问题,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提高地方政府重视度。就我观察而言,农村问题顶层重视基层无视,国家发了许多文件(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基层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举措,喊喊口号而已。问题的症结在于各省将其重要性排在靠后的位置,并没有当做非做不可的事情倾力而为。一定要加强专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政府一把手的晋升(降级)固定搭配。

二是农村要进行特别保护。要坚决抵制农村城市化倾向,农村和城市要进行严格的定位区分,农村必须以农业为主。农村的规划和集中改造要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为主,要严格按照农村的种植需要、农民的生活需要进行科学配置,比如:住宅生活区、农业生产区、农用设施管理区、农产品提档升级区等。农村的改造要以增加可利用土地为原则,要杜绝农村住宅变成商品房,农村居民更新用房和农村人口要相适应,不允许农村建设商品房,避免非户籍人员大量涌入,打破该村的生产生活平衡。

三是土地要集中开发。农业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特点,新时代土地已经不适合家庭种植,要在不改变产权的前提下向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农村土地要由村集体集中租回,按照市场经济的水平支付农民租金,确保农民不种地也能有足够的补偿资金解决粮食问题,从而从少量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更加有效率的工作,实现农民个人增收和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双赢。租回的土地要以拍卖的方式进行承包,由专业的新时代农民进行集中种植。

四是加大国家支持力度。首先是国家在政策层面要进行支持,解决农村改造各方的后顾之忧,应研究出台《农村规范化集中改造指导意见》,选择试点县区进行尝试,并不断总结经验,为全国性推广奠定政策基础和实践参考。其次是要在金融层面予以支持,农村集中改造资金要专款专用,并同时引进有意愿的大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改造和农业开发,以形成国家的更加宽广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是要在科技上予以支持,要将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包括农资农具农药等)向农村引进,并参与农业利润分配,提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意愿。第四是实施规范的农业基础设施开发,科学进行水利、电力、电信、供暖、供气建设,确保集约高效使用各项设施设备能满足现代化需要。

五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首先是加强业务培训,满足本村农业改造后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劳动力需求;其次是提供再就业培训,使他们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的天地,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满足全社会劳动力需求;第三是开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培训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第四是开办农产品服务中心,通过网络等媒介宣传销售本村农产品;第五是对于其他健康原因无法安置的人员,通过服务本村的公益事务来解决就业问题。

六是建设全国性网络服务。农业农村部要牵头建设国家农村服务网,全面统计各地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为全国提供可信的数据信息,并指导和宏观调控各地的农产品产量,使全国的农产品产销达到基本平衡,对于略有盈余的农产品国家进行低价收储,保护农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超越梦想143469868


发展现代农业就要新时代农民,现在的农民也是转变思想,不是把心思用到种地上,大多数人是选择外出打工,还有的经商,总之种地的越来越少,大家的重心不是种地,农业在先进有什么用呢?真正发家致富不是靠种地,种地解决的只是温饱,这一点大家都明白。

以前农民就是靠种地生活,现在种地的都是农村留守老人,在先进的农业你也吸引不了年轻人,还有人问提高粮食价格能吸引年轻人回家种田吗?不能,现在的年轻人向往的是都市的繁华,他们进城一个是为了享受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孩子读书,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涌进城市享受现代教育,目前大多数农村孩子都在城市读书,接受良好教育,这一点父母最舍得花钱。

现在农村还是围绕土地,这就是误区,必须转变思想,农业产值太低,效益底下,没有几个人喜欢,扶贫也是,种大棚,搞特色农业,我们村第一书记带来14个大棚,一个投资20多万,两年拆了8个,1000元一个卖给我们村民了,彻底失败了。

目前农村还是在农业上做文章,失败案例比比皆是,投资上百万的温室大棚,全部是用铝合金玻璃做的结构,已经好多年,一直闲置,里面杂草丛生,老百姓的地租都给不起,这就是现代农业,现在直接不要一分钱承包费,都没有人种。

在这个现代社会,没有几个人喜欢种地的,辛辛苦苦没有什么效益,种地一般都是一年才能看到效益,打工呢?按月发工资,农民对种地没有兴趣,靠种地不能供应一个孩子读书,农民确实不容易,还是打工好。


大海传媒


题主你好,我是“不及格的博士”。我觉得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未来20年内城乡规划发展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农村的务农人口不断缩减。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覆盖率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农村农业生产人员收入低下、生活水平不高。迫于生计大量农村人往城市进军,成为背井离乡打拼的一员。

众多农二代在毕业以后也会选择在大城市发展,毕竟相对农村而言,大城市的未知、机遇、挑战更多,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而且有这么一个现象:各大城市,送外卖、跑腿的主力军都是男性,年龄从20~50岁不等。20年前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都是在农村种地,而且靠种地就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现在不行了,光靠种地可能饿不死,但是绝对没有进城务工赚得多。城市生活压力这么大,却还是要留在城市拼搏。这还是那些勤劳质朴的农村人,勤劳的本质没变,只是生活的压力变大了。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更好的利用农村本就有限的农业生产用地。耕地变荒地,需要受到重视。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农村农业,农村农业现代化是最符合当下科技条件的。从农村开始服务城市,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也应该开始服务农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农村与城市相辅相承,才能稳步发展,齐头并进。

发展农村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发展好农村农业,让农村农业步入现代化,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


以上为本人愚见,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不及格的博士


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首先回答您,未来农业的出路必将是大力发展现代化,主要是机械化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现阶段我国人口实现了负增长,老龄化日趋严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相对匮乏,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父母不得不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农村耕种田地是个体力活,年轻人在农村的越来越少,必须要使用机械化减少体力劳动。

第二: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越来越少。近几年土地种植模式一直在调整,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导致粮食价格不是很高,加之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少,因此每家每户的种田收益相对少。每家种植的作物有差别,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使用,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

第三:土地流转家庭式农场是未来趋势。土地规模化生产,利用大型农机具,合理规划种植模式,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通过大规模,集成化的生产,产生巨大收益。解放出更多劳动力外出打工创造劳动价值。

总之,要把农民从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要保证粮食的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的走下去,将来也会给中国的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cornks


中国是农业大国,必须要朝着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促进中国的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品;挖掘农业种养殖关联大数据,建立有数据的知名的县域品牌农特产品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中国农特产品品牌体系发展,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与供应链发展,形成现代农业的规范化、信息化。


农村人老郭711


发展现代农业化是必经之路,也是必走之路。可你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要有。首先你得要解决土地主人的吃饭问题。现行土地集约化,每亩二三百元的租耕费,租了你靠什么来填饱肚子。只有国家给农民发工资,每人每月不得低于3000元的生活所需费用,收回耕地,实行大面积集约化经营,这样才有可能去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本身的自身价值。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思路放可。


JINGTAOHAILANG


首先,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了,无论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还是农业信息化方面,投入的力度都很大,当然,成果也很多。全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预计在2020年会达到68%以上。信息化方面也取得了众多突破,如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农业机器人、农业遥感等等。其次,个人认为,我们目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困境还是产学研结合度不高,许多科研成果在落地应用的过程中会大打折扣,部分科研成果会被束之高阁,或者成本过高,产业化能力不强,最终导致应用效果不佳。因此,我认为在农业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孵化工作尤其重要,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广大农民能真正享受到科技普惠性的重之之重。


小小庄稼人


大家好,我是a欣林。共同关注农村的日常生活,共建美好家园,欢迎共享与讨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经过观察的,按照农村现状,大批青壮年的外出,农田丢荒,农产品价低,辛勤耕作一年远远比不过打工收入,越来越少人耕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己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谢谢你的提问,多谢你的关注。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a欣林


中国是农业大国,必须要朝着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但在这同时一定要驱动中国县域品牌农业新发展,促进中国的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品;挖掘农业种养殖关联大数据,建立有数据的知名的县域品牌农特产品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中国农特产品品牌体系发展,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与供应链发展,为中国智慧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形成现代农业的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潮流新视听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虽然取得了一些巨大成就,但当前也面临一些新挑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是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解决好农业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意义深远。

首先农业现代化,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发展,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次农业现代化,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基础;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推广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再次农业现代化,能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农民增加了收入,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也就有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城市经济的持久繁荣,无疑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因为农业现代化,不仅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这也是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不断增收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所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