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行笔中强调“疾涩之道”,“疾涩”是指书写的“快慢”吗?

隔壁老王说三国


大多数人只是讲到了这个词的解释,但是在具体用笔操作时没有讲的很清楚。

首先疾涩即是指用笔的速度,而又不完全是,疾在这里是动词,指用笔时的迅捷,用笔的迅捷会带来笔势,涩则是形容词,指笔画在行进时给人的感觉,似乎像有阻力一样行进。

究竟用笔的动作是怎样的哪?

如拿横画来讲,在书写时我们会发现横画的倾斜角度基本上是在固定范围之内的,这又是怎么产生的哪?又比如古人在书写时字的大小为什么能很好的控制在一定范围?这些问题都要进行仔细的琢磨。

古人在书写时基本是用指运笔,手指的运笔可以起到那些运用哪?

一 是对于笔锋的调整

二 书写时产生节奏的变化

三 决定笔画的倾斜角度

四 决定笔画的长度

五 用笔对线质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而本文中提到的疾涩也只不过是在这种用笔条件下产生的,回过头来讲疾涩这个用笔方式,其实就是在书写时手指转动笔管,当在书写横画时,在行进的过程当中手指在不断地微捻笔管,捻的过成当中,笔锋不断摩擦纸面前进,这时就是“涩”行,而这种用笔的方式一旦经过训练用笔时就会很迅捷,这也就是“疾”的所在。这种用笔方式会对线质和笔势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疾涩即是快慢,又不仅仅指代快慢。


夏云国书法


中国书法有许多玄妙而又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些东西长期伴随书法理论及书法审美的发展,如影随形。比如衄挫、使转、藏头、涨墨、擒纵、欹侧、抵牾等等,当然还包括题主提问的这个“疾涩之道”。

最早提出“疾涩之道”的人是汉代名臣蔡邕,蔡邕说:“书法之妙,得二字,一为疾,一为涩。”,此观点得到大多数书家广泛认同,因此蔡邕之后“疾”和“涩”便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疾,什么是涩呢?

蔡邕认为“疾”就是疾势,而“涩”就是涩势,“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通俗来讲,“疾”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涩”就是越是遇到挫折,越是奋力前行,是在个人意志遭到挫折后生出更强大的意志力来战胜平庸,审慎前行。

疾和涩是书法美学的一对主旨概念,是发现书法形式美的重要规矩。疾涩与用笔的快慢相关联,但不是简单的快与慢,在疾涩之中,要以涩为主,以集为次,在疾中求涩,就是将顿挫的美感和飞扬的气势连结起来,使得疾涩矛盾的两方面实现统一和谐。

我们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不宜刻意寻求所谓疾涩之道,而应该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书法中这些奇怪的词语,往往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不断临帖,笔耕不辍,随着对书法理解加深,自会逐渐参悟并融会贯通,给自己的书法艺术增光添彩!


永书101


想法与想想象能力从致词学起



油茶小峰






凝惠名墨朱恒荣书书圣


书法中用笔的快慢叫"徐、疾",涩有慢的意思,但这不是侧重点,"涩"与“畅"相对,指用笔时通过如裹锋逆行等特定的方式,使得笔与纸之间产生摩擦的感觉,而非很流滑,使线质更为苍劲、拙涩。


依蘭居書法


笔势的“迅疾”或“迟涩”都是书写节奏…即是与个人自然流露的生命节奏相应合的气息状态…


雨墨书房—知几堂


疾涩不等同于快慢,快慢只是疾涩的一种表现形式。疾涩同时是力量的体现,行笔时既有快慢,又有速度,二者同时存在,不可分割。


德馨堂主人


墨浓而疾,枯而涩,方寸之间,尽显功夫


渔美人sf


简单的理解就是顺逆的问题!


雨冷竹青


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