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01

頻繁跳槽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有句話很殘酷: 有些人選對了公司,但是選錯了工作;也有人選對了工作,但是選錯了公司。

有時候,其實不是你不行,而是你還沒找到屬於你的位置。

知乎有一個提問:“你身邊一年換 N 個工作的朋友,現在過得怎麼樣?”

一位高贊答主在一年裡換了5份工作,每份都不超過兩個月。奔波勞累,生活和收入都極其不穩定,每個月都沒什麼餘錢。

最終,她在第六份工作做了一週後,又打算找“更心水的工作”……

她頻繁地跨行業跳槽,5年來毫無經驗積累,一直在做基層工作,而那些早早明確了職業方向的同齡人,已經做到了管理層! 當初成績比她差的人都混得比她好,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她連續幾個月無法安然入眠。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其實,在沒有搞清自己的職業定位前,職場難題不是辭職就能解決的,頻繁跳槽對職業生涯的影響是致命的。
人的職業生涯有30-50年,但最重要的是前3-5年。

根據職業發展“成長—探索—確立—維持”的規律,你錯過了在哪個年齡該做的事,就錯過了好的時機。試想3、5年以後你一起畢業的同學都工作穩定,甚至做到管理崗位,你卻還在試錯。很多工作需要持續的積累,才能建立競爭力。如果你頻繁跳來跳去,經常換領域的話,積累往往就沒了。 沒有哪個企業喜歡一個頻繁跳槽的求職者。把1萬小時定律用在職場上,一個人做同一職業沒有3-5年的積累,基本是沒有商業價值的。 所以不要覺得你什麼行業都接觸過,什麼職業都做過是個優勢。現在企業更需要在某方面又專又精的人才。 面對五花八門的行業和職業,一定要有自己明確的選擇方向!那麼如何才能找到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在適合的領域取得成就,3-5年晉升管理層? 其實,答案早已寫在你的“職業性格”裡。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02

內在職業性格,決定你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不論是正在走進職場的畢業生,還是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都可能有以下困惑: 我性格內向/外向,適合什麼工作?哪些職業正好匹配我的性格?以我的個性從事什麼行業好?我性格中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我是不是該繼續現在從事的職業?
回答不了這些問題的人,大多數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心理學早有研究。

心理學大師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認為:每個個體在出生時,就帶有先天性的氣質和功能上的偏好。

而這種先天的性質會形成不同的性格類型,會影響你的終身發展。 美國著名心理學麥克蘭提出一個素質冰山模型:把職業人員個體的不同素質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瞭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而“冰山以下部分”就是你未知的職業性格,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這部分素質,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很難察覺得到,但一經挖掘,潛力巨大。 如果你還沒充分了解自己的潛在能力,就被急匆匆推進千篇一律的工作模子裡,這樣很危險。

你跑到了別人的主場上,自然只能做個陪跑者,5年後、10年後,再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和勇氣。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相反,根據內在性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才會具有稀缺性,挖掘自己的潛力,你的價值才會更高,才會更容易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獲得「成就感」。

從性格看出你適合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分析過於真實了

03

職業選擇之前,你必須要做這件事


如何知道自己最擅長做什麼?

與別人相比最大優勢在哪?

如何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