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元璋,为何感觉没有一个朝代是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

作者烛鸣


中国古代能够称得上大一统的政权,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包括秦朝、汉朝、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可以说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外,所有的朝代都不是由南向北统一的。

秦朝是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关中地区为根据地,向东统一关东各国;秦朝被推翻后,刘邦从汉中夺取关中,遵循秦朝的统一轨迹,完成统一,建立汉朝;西晋则以中原地位,外加关中、两淮等战略要地,以消耗战吞并蜀国和吴国;隋唐虽然是两个朝代,但是也都是延续北魏时期以来,位于关中和陇右的关拢集团,也算是同秦汉时期的统一轨迹相差不多。

都说中国古代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其实从秦朝到唐朝这段历史时期是“得关中者得天下”。

经过安史之乱到唐末军阀混战,以及五代十国这段乱世,一直到北宋时期,虽然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勉强算得上是太平盛世,即使如此,北宋坚挺的时间也不长,随着大辽、西夏、金国的崛起,中国更像是一个三足鼎立时期,一直到蒙古崛起,才再次完成统一,这时距离上一次大一统已经几百年,而且统一的形态不是从西向东,而是从北向南。

朱元璋北伐推翻元朝建立的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北伐胜利后建立的王朝,朱棣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将都城迁到北京,直接面对敌人,有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太平,然而到明末时期,在东北崛起的女真,趁着明朝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再次入主中原,完成了统一。

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走向,可以以唐朝为分界线,唐朝之前是由西向东完成统一,而唐朝之后,大多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统一。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应该是取决于中国的地势环境,中国地势是西高东低,关中地区不但地势险要,而且对东部形成俯视形态,退可守,进可攻,不能否认秦始皇、刘邦、杨坚、李渊等人都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也不能完全认定他们的敌人就全是傻子,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跟地理因素多多少少沾点关系。

而经历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北方地区,尤其是关中地区遭到重创,战略地位不断下降,这个时候,南北矛盾逐渐上升,北方游牧民族借助骑兵上的军事优势,不断打击农耕文明,也就是形成了上文所说的“南北政治”。

由于北方在军事上的优势,使得南方政权想要完成统一是相当困难的,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与吴国,都组织数次北伐,均没有成功;东晋时期祖狄、刘裕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与梁武帝都组织过北伐,都没有成功。从五代柴荣到北宋赵光义两次北伐,再到南宋两次北伐,也都以失败告终。

也正是如此众多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才彰显出朱元璋北伐取得胜利的光辉之处。那么,为何朱元璋的北伐能够取得胜利呢?

除了朱元璋能征善战外,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方面是经济重心的转移,朱元璋北伐时,南方经济完爆北方

由于南方经济开发较晚,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欠发达地区,比如先秦时期就是蛮荒之地,汉朝时期,司马迁在总结全国四大经济区时,江南只算其中之一,一直到三国时期才逐渐得到开发,从晋朝衣冠南渡之后,南方才得到快速发展。

到安史之乱后,北方遭遇战火,大量难民涌入南方,全国经济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再到靖康之难,北方彻底沦陷,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才有了朱元璋北伐时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是,明军大量配备火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军事上的劣势。

北方游牧民族能打,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军事上的强大,士兵体格强壮,配备马匹能够快速作战,正因为如此,两宋在面对辽和金的入侵时,显得十分被动,尤其是靖康之难时,金国骑兵直接从华北平原远距离奔袭北宋国都开封,使得北宋最终灭亡。

到朱元璋北伐时,明军已经开始配备火器,利用火器来弥补明军与蒙古军之间的差距,朱元璋曾经规定,一百军户当中,火器的比重应该占到百分之十,而且有逐渐提升的趋势。

我认为经济重心南移,以及火器的使用,是朱元璋取得北伐胜利的重要客观因素!


史论纵横


除了朱元璋以外,还有一个蒋介石。不过,两人都是“占了便宜的”。

首先,朱元璋能够从南向北统一中国,主要是元朝自己作死。

朱元璋收拾陈友谅、张士诚,统一南方的时候,你知道元朝那帮人在干什么吗?

在内斗!元顺帝(帝党)和皇太子(太子党)打的你死我活。

起初,帝党的孛罗贴木儿打败了太子党的王保保。王保保就带着太子去了太原,另立朝廷。这一年(1663年),元朝出现了两个朝廷。

幸好,这个孛罗贴木儿也是个混账玩意,秽乱后宫,欺君罔上,被元顺帝给杀了。元顺帝赶紧把太子接了回来。

可以说,这段时间里,元朝统治者对南朝的起义军采取放纵状态,任由起义军“自相残杀”。可是,元顺帝忘了,等朱元璋他们打完了,就该他上场了。

终于,“英明圣武”的王保保劝动了皇帝,开始决定南征起义军。可是,王保保刚走到河南,就被内部军阀混战跟拦住了。王保保和李思齐、张良弼等诸多军阀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混战,一直持续到元大都被明军攻破的前一天!!!王保保不仅没有从河南南下镇压起义军,反而被内部其他军阀打回了山西。。。。

1368年,朱元璋休息够了,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老朱也很“担心”,再不北伐,元朝就该自己把自己人杀光了。。。

徐达和常遇春一路上跟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唯一能和明军一战的王保保老实的待在太原,王保保是伤心了,所以,他没有救援元大都,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元顺帝带着儿子从元大都仓皇北逃。

收复河北等地后,老朱又派徐达进攻山西。熟读兵书的王保保给徐达来了一出“奇袭”,远攻大都(北平)。徐达没有引兵回援,他觉得大都丢了再打回来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跟王保保玩“换家”:直取王保保老巢冀宁(太原)。王保保懵逼了,太原失守,自己就成了瓮中之鳖了,赶紧回救。结果,王保保被以逸待劳的徐达打的只剩下18骑。

就这样,北方大局已定。王保保一败再败,一路北撤,从大同、兰州、一直退到蒙古高原的和林。

再说国民政府北伐。

宁汉合流后,蒋介石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1928年,蒋介石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支持下,打入了北京。不久,皇姑屯事件爆发,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宣布东北易帜。此时,蒋介石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注意,真的只是形式上的统一。

因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并不服从蒋介石政府。两年后,几个军阀还跟蒋介石打了一仗,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战。虽然蒋介石赢了,但是,内部军阀矛盾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东北军、粤军、川军、滇军,等等,都是各自为政。蒋介石的势力,主要是存在于以江浙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后来的“西安事变”,其实也是其内部存在军阀矛盾的一种表现。

后来,日本侵华时走的时候“由北向南”的战略。这个战略对我国来说,确实是非常致命的。最后,还是在蒋百里的策划下,蒋介石主动发动淞沪会战,引日军由东向西入侵。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说法有失偏颇啊,也许该这么说,得国比较正的朝代都是从南往北统一的。

我国以淮河和秦岭为界,将中国划分为南北。因此,如果说从南向北统一中国的,除了朱元璋,当然还有汉朝啊。

先说说这个汉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人都是在南方揭竿而起,后来推翻了秦朝。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刘邦不甘心,又从汉中出陈仓,然后和韩信分兵,由刘邦横向牵制项羽大军,而韩信一路向北荡平其他诸侯。两人最后在淮北附近会师,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如果,我们从地理上来分析,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羽在吴中起义,刘邦在沛县起事,就秦朝而言,虽然版图已经向南抵达如今的两广地区,但是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仍为蛮荒之地。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仍在渭水、黄河流域,因此,陈胜、项羽、刘邦揭竿起义的地方实际上处于秦朝的南方。

再来看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师出汉中,汉中在哪里?秦岭的南边,正宗南方,而双方决战的垓下,在淮河的北面,属于北方。因此,刘邦统一天下,实际上也是从南方达到北方的。

就秦汉时期而言,一群楚国人,从南往北推翻了秦朝,然后,楚国人又出现内讧,位于南方的刘邦,一路往北再往东,最后打败了位于北方的项羽。因此,我认为无论是秦朝的颠覆,还是汉朝的建立,都是从南往北统一中原的。

至于明朝,那就更不用说了,朱元璋老家就在淮河南岸的濠州钟离,后来以集庆路(今南京)为根据地,西征陈友谅、东伏张士诚之后,举兵北伐,推翻了元朝。如果说,汉朝的北伐路线还不太明显,朱元璋这里就非常清晰了。

讲到这里,似乎两个朝代的建立有着莫名其妙的联系。两者都是农民起义,而且,两者都是由南往北统一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和我国的发展历史有关,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大多在黄河流域到渭水流域一带。后人都称汉、明两朝得国最正,是因为他们不同于其他朝代大多由贵族篡位而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

既然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这便注定了贵族大多居住在北方,因此,如果他们造反,也必然是在北方造反,如李渊父子、赵匡胤兄弟等。

至于其他游牧民族,他们本就居住在长城以北,想要吞并中原,当然只能由北往南打了。

反观刘邦、项羽、朱元璋等人,作为平民阶层,没有资格入驻富庶的中原腹地。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恰好都居住在南北分界线上的淮水附近。也许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才能让他们既能及时地了解北方的政治动态,又能躲避北方王室的眼线而顺利地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吧。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吧。

如果我们再回顾农民起义的地点,又何尝不是巧得离谱。从打响推翻秦朝第一枪的大泽乡、到结束楚汉争霸的垓下,再到朱元璋发家的钟离,竟然是近在咫尺啊,就连刘邦起事的沛县差不多都在泗水郡。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28年,秦始皇曾在泗水郡组织前人打捞周鼎,没有得到,然后这里便出了楚虽三户。真的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读春秋思无忌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基本都是由北向南。根本原因是地理地貌。近代以前中国是农业社会,战争靠的是粮食和人口。而决定粮食和人口的是地理。

北方多平原,粮草和人口充足。

中国有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大平原基本都在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也处在南北交界处。

其中华北平原人口最多,是汉民族的根基,中原就主要指这里。而南方多山地丘陵,在近代以前虽然物产丰富,但总量是比不上北方的。又加之分散,运输困难。人口也远不及北方。

北方没有退路

天下动乱,群雄并起。北方广茂平坦的大地上,是没有退路的,要么壮大要么被消灭。活下必然是强者,且身经百战。再对南方用兵,往往就很顺利了。

南方偏安一隅

南方多山川丘陵,进难攻,退可以守。南方内部难以统一,但也难以被消灭,就容易偏安一隅。比如东吴,比如项羽,比如南明。

南方统一尚且困难,冒然北伐,就会腹背受敌。所以北伐成功的少。


代康


欢迎收看影妹侃历史。

气候导致的后勤问题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国处于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导致古代南方政权北伐的时候需要准备过冬的衣服和物资,特别是中国古代北伐打击游牧民族更是需要准备大量物资,塞北寒冷的天气可以使得军队因寒冷造成非战斗减员甚至引发瘟疫。

因寒冷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战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寒冷造成的军队战斗力下降的问题直到现代战争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例如二战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敌我双方都因为寒冷导致战斗力降低。

在中国古代生产力不足的年代,军人的后勤补给更加可怜,面对寒冷的北方,南方北伐军队往往会因为粮草和衣服的紧凑使得北伐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北方多骑兵战斗力强大

骑兵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陆战之王”的存在,一个骑兵可以对付五个步兵,十个骑兵可以对付一百名轻步兵。例如北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西北养马地被动挨打几百年。

南方的步兵面对移动能力更加迅速的骑兵往往是打赢追不上,打输了跑不了的局面。一旦和北方骑兵交手赢了好说输了就要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

中国古代的北方多平原,而且北方的割据政权大多吸收了游牧民族的骑兵和作战技巧,甚至有的北方政权就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对骑兵的用法更是了如指掌,反观南朝政权北伐时候在平原地区难以阻挡铁骑的冲锋战斗一直处于劣势,只有极少数优秀将领能击败北方的骑兵!

南方政权贪图享乐

刨除气候和装备因素,中国古代的南方政权大多不争气,帝王往往认为凭借长江天险就可以守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认为北方人不善于水战过不去天险导致南方政权的帝王进取心不足,例如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南陈最后一代帝王陈叔宝。这些皇帝往往在王朝后期因长江天险的保护沉迷于享乐政权腐朽让自己成为了亡国奴!

南宋之前,南方实力不如北方

南宋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各地的物资和人口都集中在如今的河北,河南,山东地区。南方在东汉末年之前一直被称为蛮夷之地,南方生活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南蛮,百越。

在经历了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后,北方人口大量涌入南方并带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制度和文化教育使得南方发展势头超过战火纷飞的北方。

在南宋之前北方的人口数量,骑兵规模都远远多于南方,所以中国古代分裂时期,南方政权面对人口更多,骑兵更多的北方政权所进行的北伐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朱元璋北伐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方统一北方建立大明王朝的帝王,在他的北伐战争不仅因为南方人口密集经济更发达,生产力提高的原因,而且也有很多偶然性。

元朝贵族腐朽不堪

朱元璋面对的元朝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这个96年的短命王朝早已经腐烂到骨子里了,草原的野狼被困在中原变成了温顺的羔羊,蒙古贵族们已经无法继承先祖铁木真的衣钵,变化了脑满肠肥的官宦子弟。靠一个脱脱根本无法挽大厦于将倾!

红巾军耗费了元朝的大量实力

朱元璋是一个很聪明的统帅,面对元朝回光返照的反扑朱元璋会假意称臣,暗中招兵买马高级粮缓称王,同时扫平自己最大的两个敌人—陈友谅和张士诚。从而让自己变成南方最大的义军!

和朱元璋对元朝的“暧昧”态度不同的是,刘福通的红巾军和元朝之间的关系是不死不休的,双方的战场从山东蔓延到西北,彼此之间都损兵折将消耗了大量的人马,。

在朱元璋有了实力北伐的时候,元朝和刘福通已经是两败俱伤,面对垂死挣扎的元朝和奄奄一息的同袍,朱元璋毫不手软挥师北伐攻下北伐统一了全中国收复了丢失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总结

古代中国南方统一不了北方的原因有气候、后勤不足、人口劣势、战斗力低、君主不努力等原因导致,朱元璋北伐成功正是南方经历千百年的积累让人口和后勤在战术上强于北方,而且朱元璋当时遇到的敌人腐朽,队友给力等因素让敌我态势此消彼长,自身高级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上十分正确让朱元璋成为了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也开启了南方政权统一全国的先例。


影妹谈


根据我对中国古代史的了解,我得负责任的说一句——题主的感觉是正确的,除了朱元璋以外,中国古代史中,没有哪一次统一,是从南到北的。

中国历史上,结束全国性的大分裂从而统一中国的,总共有四次——嬴政统一天下、司马炎灭吴、杨坚灭陈以及忽必烈灭南宋。

这四场统一战争,无一例外,全部是由北向南打,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除了这四次大战以外,之后的每一次大一统王朝,除了朱元璋北伐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全部如此:

刘邦打项羽,一个在汉中一个在彭城,恰好是西北对东南;

刘秀统一全国,基本上是四面出击,不存在从哪儿到哪儿;

李渊父子起兵,也是从相对北方的太原动身,逐步攻略天下;

赵匡胤统一汉地,更是从华北逐步收复巴蜀和江南;

满清入关就更是如此,从山海关外一路南下,将大明、大顺和大西全部剿灭……

实际上,中国的地理特点,就决定了中国的统一战争势必是要从北打到南的。在北方血拼之中打出来的军头,对付南方的部队就会游刃有余。而且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这种统一速度越来越快——

五胡乱华以后,北方花了近三百年才彻底平定南朝;

宋金对峙以后,金元花了一百五十年就把南宋打到了崖山;

南明建立总共不到十七年,几位皇帝就接连遇害,甚至被一路追到了缅甸……

在这里还要补充两点:

1.尽管从南到北统一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但也有一人曾差点成功,他就是刘裕。

东晋末年,刘裕接连灭掉南燕和后秦,收复洛阳和长安,距离彻底统一中国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最后,他却功败垂成,长安也陷于敌手。

当这位老英雄准备第三次北伐时,戎马一生的他却终于无法再忍受病痛,溘然长逝了。后人有诗赞曰:

读史(陆游)
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
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所确立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总规划,就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从南到北的窘境。当日寇在京津太原一带大兵云集时,国民政府却在淞沪囤积了所有精锐与之一战,将日本人的视线从南北向转成了东西向。必须承认,抗战的最后胜利,与日本当时这种推进策略有着一定的关系。



青言论史


广东国民政府不算?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军阀张作霖撤往东北途中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旅行顾问招财猫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那么,中国历史发展是否存在特定的地理规律?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国际政治学中的地缘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和许多现代的社科理论一样,地缘政治理论首先由西方理论界明确提出,并在西方得到了系统、完备的发展。该理论考察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中存在丰富的地缘政治思想和实践,但是学术界缺乏对古代历史发展的地缘政治考察。西方地缘政治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细化出地理概念和政治区域,进而考察不同区域的互动对政治发展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历史区域?这些历史区域间的互动是否存在规律?

条条块块的中国

我们先来看看,广袤的中国领土能否被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区域。

中国古代历史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区域内展开的。东方浩瀚的太平洋、西南和西面的青藏高原、中亚荒原和北方的蒙古高原是古代中国人不可逾越的障碍。根据地理环境和历史作用的显著不同,这片广阔的地理区域可以从东南向西北划分为三个弧带。

东南第一弧带北部以明代长城为标志,经山海关、燕山、张家口、大同,绕过毛乌素沙地南端,在兰州折向西南,经岷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东界到红河,从红河向东至十万大山。第一弧带季风气候明显,水热条件适中,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主要的经济区。该区域汉族占主体,在中国历史上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弧带算是中国历史地理的“核心弧带”。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誉十三


研究中国古代王朝史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一统的中央王朝,几乎都是从北向南统一起来的。

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

首先,北人强南人弱。

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体质是一个决定兵员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准。小说中那种文弱书生大败孔武大汉的情况,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而北方人因为自然环境相对于南方而言更加恶劣,在这样的生存环境的长期影响之下,北方人的身体素质要远远强于南方人。

所以在其他方面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北方军队对南方军队总是会呈现出碾压的局面。

另外,因为北方环境恶劣,也造就了北方人豪爽的性格。这种性格很适合军旅生活,所以北方好出名将。

其次,北方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黄河流域特别是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先贤在此创造了先进的文化。随着华夏民族的逐步扩大,才有了后来中国的版图。但是北方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文化上自然要强于南方。

再次,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每一个中原王朝几乎都会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而如果帝国的统一从南向北。在南方平定后,北方早就落到那些游牧民族手中了。而想要从没有了长城阻碍的北方夺得土地,其难度对于中原帝国而言几乎是地狱级的。而从北向南统一,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最后,南方自古以来较为松散。

春秋战国时期,楚地就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然而,土地面积最大,但是楚人却始终没有能占据霸主地位,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再往南,则是一片蛮荒。因为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较为薄弱,总体实力不太强大。

结语:明朝能够一反常态从南向北一统中国,其主要原因是元朝本身已经平定了北方所有的游牧民族。这个时候,朱明王朝面对的仅仅是已经不得人心江河日下的元帝国。而非是正处于上升时期的各个游牧帝国。另外,再加上明朝有了克制蒙古骑兵的武器——火器。所以,相对而言对于地势的依赖也就小了许多。


Crazy历史


地理结构。

北方比较完整,南方比较破碎。

北方,尤以华北平原,沃野万里,没什么阻隔,基本是一整块。

南方,山峦起伏,河湖众多,被分裂为若干小块。

环境决定了,北方更容易统一,而南方,却由于分散,“十里不同音”,连说话都很难统一,何况军事。

当南北对峙时,北方可以轻松聚集起所有资源、兵力,形成优势。

而南方,却要跋山涉水,不但缓慢,而且耗费极大。

所以,人家都大军集结完毕,准备发动攻击了,你这人都没凑齐,这仗怎么打?

其实,欧洲也一样。

为啥中国古代能够统一,就算偶有分裂,最终也会走向统一。而欧洲却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就因为,欧洲的地理结构也很破碎,一个阿尔卑斯山杵在中间,四周就被分为德、法、意、奥等国,再被其他山脉河流一分,一下分出几十个国家来,谁也吃不下谁,最后只能维持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