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习书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讲得玄玄乎乎的,是这么神秘吗?

weifuren


书法创作两阶段:技法和心法,技法可以练,但心法要从经典中来。

有学者认为,写经体自由风格的出现,应该追溯到唐代。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众多书法家抄经的局面,并在此时写经体书家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不同的人抄出不一样的风格,后来随着佛教势弱,抄经的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写经、抄经逐渐被印刷技术取代,后来仅剩下一些僧侣和部分喜欢佛法的书法家在抄经。

那么从广义上来说,或者说,今天再来重新理解和定义写经体的时候,则是指,在原写经体的基础上,无论是形式还是风格全都发生了变化。知名书法家王正营认为,写经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抄写佛经,而是在此基础上还包括《道德经》、《孝经》和《心经》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不同的书写内容,书法家心境不同,为此也会用不同的笔法去表现。除了史料中记载的隶书楷书外,也出现了行书、标准草书甚至于篆书的书写形式等等。王正营谈到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便是写经体的经典代表作品,于右任多才,是诗人,也是书法大师。他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

王正营还表示,所谓的写经其实是在写经的过程中去读经、去感悟经典,因感悟经典,才能通过书法的形式写出不一样的作品来。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写经体,分为技法和心法,技法,所有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都可以去练,但心法却各有不同,不同的人书写写经体其风格都不一样,这就是心法的区别,心法的提升要从经典的感悟中得来,经典,需要去践行,提高心性,最终心性的高度,将决定于艺术的高度,这是历代书法大家都会有的感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年鉴社社长郝文勉博士主要从事古文字及书法的整理研究,他表示,写经体有两大特点,一是工整,二是韵美,其字能打动研习者的心灵,愉快接受经义,更奠定了书法家之基本功。因此,写经体出现之后,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基本上都有写经的经历。现在,以写经体为代表的楷书仍然是衡量书法家的标尺。比如,大家熟知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唐代的褚遂良、元代的赵孟等等都有非常著名的写经体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马远的《王羲之玩鹅图》,关于这幅作品还伴有传送至今的“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故事。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其生性爱鹅,据唐代《晋书》记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中华艺术风采


我的书法很差。

但我一直坚持着练字,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神秘的力量,当你感觉真不行的时候你就会被他笼罩。

没有一点能力能突破。

我想学书法好到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出现一种神秘的东西,说他神秘,因为我们现在不知道,在人脑中一定存在着某种随机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引导人做出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过我相信这种心法只有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会有。也就是说在全国能进上100名,200名才有机会有这种感觉。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写字差在全国一定能排进前100名,能反推出来,他们确实存在着某种不被人发现的大脑活动。

这些人真幸运。


李锐A


我认为所谓书法的心法就是人的悟性。习书要认真,临帖要用心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特别是章法布局,笔势的体现,非用心揣摩不可。


金星753


说实在的,我也沉浸期间多年但也不太明白所谓的书法“心法”一说。书法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说法,唯独这个心法较为少见。估计是哪一位为了体现高大尚将笔意用心法一词来替代吧!

一般来说,书法三要素为:笔法、笔势、笔意。

其中笔法和笔势是属于技巧方面的内容,而笔意则是属于神采方面的。

按照提问者所说的“有人说,学习书法心法比技法更重要”。如果按照这一句话来理解,那就是可以解释为是属于笔意方面了。说白了,也就是他认为一幅作品的神采比书写技巧更为重要。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是前提不成立。

一幅作品如果书写者都不能掌握好书写技巧,即使心中有千千情感,请问如何借助汉字的造型之美来进行抒发呢?

因此

书法的学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捷径,先学笔法,再择帖临习,出帖后旁涉诸家进行融会贯通。这是一条古人在漫长的时间内总结出来的正确道路。

书法是提倡创新,但是,只有先继承后才言创新,若笔下所书连出处都不可见,谈创新岂非让人笑掉大牙。

----------------------------------------------------------------------------------------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书法有云


我已是古希之人了,虽然没有正规的练过字,但从这方面也下过功夫,也受过高手的指导,很可惜整天忙于生计疏于练习。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字实际上是天赋和汗水各占一半,我说的这个天赋就是心法。练字我认为先研习柳公权,练好字体的肩架结构,有了基础再写颜真卿,这叫颜盖柳。我们写字时要把字体明记于心,写字时笔随心动心带笔行,其实也没有什么玄密。


芦叶767


这个心法还真讲到点子上了,写字靠心,做事用心,这两者有相似之处,穿针不用心实在难对准针眼,为什么有时就是穿不进,但要找原因,原来是线头处理不够好,线头修理好了一穿就准,成功力就高。写字和创作书法都一样道理。


知不足56


其实心法的问题是随着技能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创作研究水平时,才开始意识其重要性的。

开始学书法时,心抖手颤,集中精力于笔画不带锯齿。接着造型,尽量把字写端正。综合笔画与结构的临帖,练着练着就是十年。

能独立创作以后,首先会发现结字能力不足,结笔方式欠缺,需要广泛学习,在勤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名家,诸如王羲之、张旭、颜真卿、吴昌硕、《曹全碑》、《礼器碑》的技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不用说自以为是的心里了。

当你掌握了一些技能以后,你一定会有创作欲。创作的路上,你会发现,书法其实不是邻居大爷说的“熟能生巧”,而是个“脑力活”。





心连心战疫


我本人习书法多年,虽是业余爱好,但具备专业水平。几十年的书法习练中,多是学习和研究书法的技法。至于你所谓的书法心法,我不知道所指是什么?是对书法的悟性,还是对书法的想法?宋代书法有“尚意”之说,尚意大抵倾向说书法心法的意思吧,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不知这算不算是心法的论述?但从中国文字、书法史上所留下来的关于书法论述,大都是对书法技法的描述,很少关于心法讲述的。无论是蔡邕的《笔论》、《九势》、卫夫人《笔阵图》,还是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欧阳询《用笔论》、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等等,留传下来古今书法理论和著作大都是对书法技法论述,很少看到关于书法心法的论述,或许我才疏学浅,至今我没有看到过关于书法心法的理论和著作。所以至于你所说书法的心法与技法哪个更重要?也就不言而愈了。(下面3幅作品是本人的习作,献丑了)





杨旭创新赢销


不是那么神秘,只不过有的人拿着中国汉字点横撇捺钩折特点故弄玄虚而已,叫别人看起来有点神秘。书法艺术是黑白线条艺术。书者通毛笔提按使转、抑扬顿挫的用笔技巧来表现汉字各种书体,呈现出汉字的结构的形象美,供读者欣赏,也叫视觉艺朮。之所以有点神秘,主要表现在书体狂草上,有人把狂草比作没有声音的音乐,戴着镣铐跳舞,非常直观形象。就在这种所谓神秘的情况下,有的书法家因喝了点小酒,灵感忽然来了,于是在书法表演中跑了调,走了样,既不像跳舞,也不像唱歌,竟像个张牙舞爪的神精病患者,写的字累死人也都不认的;自己还得意洋洋。你看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狂草,叫人越看越愿看,光看形式就提精神,读了内容更兴奋。所以,"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鲁卡尔


此题问的确是妙,

书法学习心法巧。

临帖即要背记好,

心里记熟更重要。

悟记摹背神领超,

书写结体势韵耀。

玄不玄乎亦如此,

持之以恒出成效!

本人多次获全国硬软笔书法奖,谈点浅见,以飱互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