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致力于开发新餐饮行业

为餐饮商家提供切实有效的工具和服务

作者 | 小高老师

公司 | 小高科技有限公司

“快消品卖货”和“餐企卖饭”在某些角度上是相通的,底层逻辑都是找准赛道,做好产品,把故事讲得深入人心......

钟薛高靠着这三件事,面世半年就在天猫上获得品类销量冠军,连续两年火爆电商平台。

在已经落幕的“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其创始人林盛向大家分享了品牌从“网红”走向“长红”的秘诀。


林盛说到,“钟薛高是头头是道投的最年轻的公司,从成立到现在8个月,产品上市到现在大概是7个半月,虽然是初出茅庐,但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第一个方法论,我们清楚的认知到,在这个时代,网红是通往品牌的必经之路。五年前还存在一个鄙视链,做品牌的都觉得自己是品牌,跟网红不一样,很典型的鄙视草根的做法。现在这种争论越来越少了,很多品牌都在想怎么把产品、内容打造成网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知是,必须先网红,再从网红通往品牌。今天做任何一个消费品,必须要流行,这是生存之道。但也一定要小心流行。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新品牌拔地而起,同时也有一大堆的品牌在迅速地没落。所以要小心流行。

什么叫小心流行?一定要清楚地认知网红不是目的。很多品牌把网红当成目的,这一点是很可怕的。其实大家应该清楚,网红是一个必经之路,但红了以后,你要想的是怎么往下走。”

打造一个网红其实很简单,我们有三种途径:

第一,产品突破。你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个不一样的产品,不管是外观不一样,还是实质不一样,还是价格不一样,只要是能颠覆大家传统认知的产品,就很有可能成为网红。

第二,内容突破。我们最清楚的像杜蕾斯,今天很少有人来说,杜蕾斯和冈本哪个更好用?这个话题已经辩了十年了,已经辩不出结果了。可是大家都很清楚,杜蕾斯的微博做得很好,也就是说你要在某个阵地上内容做得很好。

第三,还有更简单粗暴的方式——外围造势。找人排队,找水军,找大量的博主、主播,给品牌贴金。我不想站在道德的高度讨论这个行为,我认为这就是个商业行为,一个品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在不伤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的采用各种手段。

打造一个流行的产品,在这个时代并不难,以上三点做到任何一点,都可能会让你流行起来。

前两年,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做小吃升级的新品牌,把在街边售卖的小吃零食搬进Shopping Mall,其中不乏豆浆油条,炸串串,花甲粉丝这样的品类,一经面世获得广泛关注,其中不少品牌还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认为,中国餐饮绝大多数机会来自“存量市场”,找到了“存量市场”,踩准了赛道,之后再去做“差异化”成功几率将大大提高。

比如,今天市场出了某品牌的酸奶,从理论上讲,这个酸奶不会增加消费者每天喝酸奶的频次,也不会让消费者改变环境去喝酸奶,但有什么办法让消费者选择你,这就是典型的“存量市场的替换型机会”。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从改变“场景”入手,西贝把酸奶做成“甜品”,开了酸奶屋;乐乐茶把奶茶店做成“试验室”,开出“珍珠奶茶制茶乐园”。


转变为“仓储式购买”


过去冰淇淋的消费场景是街边随机零售,一次只能卖一只;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吃零食、囤货的习惯养成,中国家庭的“零食篮子”越来越大。

所以钟薛高提高客单价的办法是:把“单只购买”的消费行为,转变为“仓储式购买”。

过去,街边随机零售场景下,你很努力讨好一个消费者,5分钟哄高兴后,他觉得不错买了一只冰淇淋。但在家庭场景下,因为它是“储备式消费”,更多的通过线上电商来完成。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这种“打包卖套餐”的思路在餐饮业也较常见,快餐的菜单中,多以套餐形式售卖,同样是做“一次决策”,套餐能“让消费者看着实惠,又能明显拉高客单价”。


用“柔性品牌策略”收获更多消费者

前30年,中国无数品牌都在讲“定位”,就是说一个品牌要有自己的“人设”。


但问题是:“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看你”是存在巨大落差的。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了品牌定位,它失败的概率也同样很大。

“人设”这件事不应该由品牌来说。因为,你认为的“人设”,就算是对的,但未必对消费者来说是有益的。

林盛说,“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柔软的球,这个球形只有边界,没有核心,我们不去试图证明我们是谁。”

正因如此,钟薛高和各种品牌玩跨界就不会显得违和。

和哈雷摩托联手,玩“机车风”;和故宫做文创合作,走“文创风”。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这和喜茶的多行业跨界玩法如出一辙,和卖衣服的太平鸟跨界,和做化妆品的玛丽黛佳、倩碧跨界,还和护肤品百雀羚跨界......

林盛发现:“柔性品牌策略”更适合这个时代。品牌能用不同的标签,黏住不同标签下的消费者。

“我们从来不觉得喜欢机车风的就不一定喜欢文创,喜欢文创的一定不喜欢妩媚和妖艳。因为一个人身上永远也不是只有一个特性,那为什么品牌非要给它定一个调调呢?”


结语

餐饮人小心掉入“差异化陷阱”中

人人都想做出足够与众不同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但一味强调“差异化”是有风险的,这几点尤其都值得注意:

其一,不要为了“差异化”而去做“差异”。很多人做产品、做品牌总会先想如何和别人不一样。你只要出发点是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走到邪路上了。

像不久前出现的奶茶火锅,虽然在餐饮业是绝无仅有,但它红的期限和消费者的反馈如何,还有待讨论。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其二,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差异化”。

很多餐饮老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实话实说老板们的认知有限。就说“流行”这件事,很多流行可能已经“泛滥”了,走到流行的尾巴上了,那就不要再去追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最后,如果所有的“差异化”只是建立在包装、感官、视觉、味觉和一个概念上,那这种“差异化”永远不会长久。这是做“网红店”的做法,而不是做“品牌”的做法。

如何做好消费品,这个时代只有两个方法:

一是把产品做到极致。有非常强的功能壁垒,比如吃了就可以年轻永驻;二是以快打快。我们如何面对这个变化快的时代,有一个办法就是以快打快,不断地变内容和产品,走到消费者前面,让他永远觉得你是新鲜的。

所以要么极致,要么迭代,因为只有这两种,才会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

同样是“哄”顾客,如何让客单价翻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