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這是56歲甄子丹的最後一戰,卻也是最長一戰。

《葉問4》自2019年12月20日公映,第一次延長上映至2月19日,第二次直接從3月25日延長至4月25日。從聖誕節一直打到勞動節,有評論說,葉師傅累了,但他把國人精神打出新的高度。

作為這個電影週期裡最大的贏家,目前該片票房累積達11.8億元,也是“葉問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葉問》7531.9萬、《葉問2》2.3億、《葉問3》7.69億)。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四個月前,甄子丹即宣佈《葉問4》是他在功夫片上的絕唱。過去十年,《葉問》系列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的招牌,其高度足以與《黃飛鴻》系列相媲美。

顯然,在縱向的歷史之軸上,功夫片所傳遞的國家情懷、民族大義,儘管套路陳舊俗套,但在不同時期卻被賦予新的內容含義。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或許,這就是華語功夫片的奇妙之處——當中國師傅站在桌子大小的拳臺上胖揍對手,觀眾一定會發自內心地熱血沸騰。

足夠多的圍觀群眾,足夠多的江湖傳說,撐起了中國功夫片的廣闊市場。有時候,有些電影的套路就這麼簡單。

1

功夫緣起

廣東,南派武術之鄉,洪熙官、黃飛鴻、葉問等一代宗師,相繼在此發揚光大。這是功夫電影的源頭。

而開闢中國功夫電影先河,正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胡鵬導演用國術為功夫片奠定新風格,打破此前香港武俠電影照搬京劇舞臺表演的舊套路。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1959年,黃飛鴻親屬與《黃飛鴻之三血戰流花橋》演職員合照(第一排居中為胡鵬,二排中為關德興)

最初開拍時經費不足,幾家武館的武師每人拿出10塊錢,這才把《黃飛鴻》拍了出來。胡鵬本想只拍4集,不料關德興飾演的黃飛鴻大受歡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光50年代就拍了50多集。

《黃飛鴻》系列一枝獨秀之際,一位少年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詠春宗師葉問門下。從此,他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後來,進軍好萊塢,他在《精武門》中一腳踢碎“東亞病夫”的牌匾。

不說你也知道,這個人就是李小龍。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與葉問的低調平淡不同,李小龍是個自帶銳氣的狠茬兒。從1950年出道,僅用23年,他就踢下了諸多頭銜:UFC開創者、MMA之父、功夫影帝、截拳道創始人、中國功夫首位推廣者......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葉問與李小龍

從《龍爭虎鬥》到《猛龍過江》,李小龍在全球積累2億以上的影迷。在好萊塢和歐美影像世界裡,中國功夫在李小龍指引下,熠熠生輝。

李小龍之後,被寄予厚望的是成龍。當時,關德興版《黃飛鴻》的氣勢已經大不如前,成龍的《醉拳》適時而出。

只不過,紅遍大江南北的不再是“黃飛鴻”這個固定形象。成龍自成一派,無論在哪部電影,我們記住的不是角色,而是他的搞怪與功夫。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成龍出身自京劇與功夫並長的元家班,他的功夫電影自然融合了京劇功底。

而跳高樓、扒飛車等驚險動作,讓“成龍式拼命”成為新的標籤和看點。他的電影是刺激與詼諧交織,對觀眾來說,這樣的功夫喜劇片可看性更強。

如果說成龍是憑藉玩命和幽默光環,另闢蹊徑才闖下一片天地,全運會武術冠軍李連杰則要順利得多。90年代初,徐克力邀李連杰翻拍黃飛鴻系列,再加上當時錄像機、影碟機飛入普通百姓家,中國功夫電影第一次有了鮮活印記。

李連杰的武打姿勢與帥氣外表並存,配以國仇家恨、民族大義等劇情設計,“黃飛鴻”這樣的男子,和歷史書裡那些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如出一轍。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關德興版《黃飛鴻》系列在南粵地區耳熟能詳,但徐克+李連杰才真正讓黃飛鴻從地方走向全國。

在李連杰的光芒之下,隱藏著一個正處事業低潮期的同齡人。

由於闖蕩好萊塢卻未能達到前輩的成就,甄子丹更多時候隱於幕後,做動作指導。1992年《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中的“布棍”打鬥橋段,就出自他的想法。

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一直到2008年。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45歲時,終於等到《葉問》,這是甄子丹功夫電影的開端。在他身後站著導演葉偉信和動作指導袁和平,這個鐵三角組合,將葉問打造成了功夫片類型的金字招牌。

甄子丹說,“中國功夫片領先世界,是靠真正的拳頭打出來的。”就像電影裡那些狂揍外國人的橋段,靠的是祖傳功夫,灑的是國家情懷的真熱血。中國觀眾對這類電影沒有免疫,因為看得很爽。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但從過去脈絡來看,功夫片每一次走向巔峰,都有一個功夫巨星。甄子丹之後,誰來充當門面呢?

繁華散盡,便是落幕。

2

英雄告別


功夫片的“日暮時分”不止一次。

比如,九十年代末。

彼時觀眾看了幾十年的武打招式,再加上好萊塢電影衝擊。當時金融風暴來襲,讓香港電影雪上加霜,製作數量從九十年代初的每年200部,下降到約100部。

沒過多久,隨著香港導演陸續北上,在廣闊內地再建瓊樓,功夫片的太陽才重新升起。

數十年後,下一個日暮時刻早已悄悄到來。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葉問》系列中,第三部評分最低

2016年3月4日,《葉問3》轟轟烈烈地上映,然而沒過幾天,就被大量網友質疑票房作假,大量的“幽靈場”和“冥幣票價”令人震驚。經此教訓,導演葉偉信下定決心,以《葉問4》收官,落個儘量圓滿的句點。甄子丹也是全身而退,畢竟已是五十多歲的“高齡”,打打殺殺不是長久之計。

時至今日,功夫片曾經的波瀾壯闊,已逐漸凋敝零落。況且,那些只容膜拜的頂峰之作,已經像豐碑一樣立在前方,後來者望峰息心,早就散了。

昔日的元家班“七小福”,除洪金寶、元彪、元華,其他半退半隱……積年傷病,青春不再,高強度的動作戲對身體狀態的要求極高,英雄終歸跑不過時間,成為功夫片的一大難處。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馬雲曾打敗“詠春拳”宗師

發展到當下,功夫片從一個類型,已進化成一個元素。比如《戰狼2》中,“功夫”只是個看點和噱頭。

葉問之後,也許是“李小龍系列”的時代,但如果沒有創新,又後繼無人,老本最終也吃不了多久。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據說袁和平任好萊塢武術指導時,展示過的中華武術招式,都被收錄進電腦,成為動作電影的經典素材。

當中國功夫不再神秘,功夫電影最終還得長在國內。好在電影裡的橋段和情節,中國觀眾可全盤吸收。他們吃這套“功夫”。

3

路在何方

傳承問題之外,功夫片面臨的還有時代難題。

功夫片為何能點燃觀眾情緒,主要就在於迎合觀眾情緒的劇情。比如《葉問4》裡,甄子丹說,外國的月亮也沒那麼的圓。這句話被網友奉為經典語錄。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家國情懷一直是所有功夫片的核心。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不會主動挑事,除非觸及底線。他們樂於幫助任何友善的種族,但面對挑釁與羞辱,也絕不手軟。

“中國功夫痛打外國人”,從70年代李小龍電影就被強化演繹。後來,霍元甲、黃飛鴻系列,情節和套路大都如此,但觀眾仍然喜聞樂見,就像第一次觀看。

以《葉問》四部曲為例,每一部都有著相似主線——

葉問先受到同胞兄弟質疑,再因為實力得到肯定。最終因為外國反派挑釁,他忍無可忍,血性出手,一招制敵,揚我國威。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在最後一刻,觀眾的代入感會上升到燃點——即時影院燈光亮起,可心中澎湃仍久久不退。

這就是中國功夫片的力量所在。倒不是主線俗套,主要是沒了這根線,葉問這個人就完全成了沒有靈魂的街頭拳師。

相比《葉問》的情節,《黃飛鴻》系列在格局上會大一些。人物不是臉譜化的好和壞,過錯也不一定全是外國人造成的。更加豐富的人物碰撞出了更多樣的劇情,使《黃飛鴻》系列顯得更加真實、有藝術性。

就像李小龍,出身詠春,又融合拳擊、擊劍等西方技術,方才成就了截拳道。其實很多時候,真正增長自己文化自信到一定程度的結果,應該是有底氣海納百川,去粗取精。

商業化會逐利、投機,有奶便是娘。但電影終歸是一門藝術,描摹人性、映射生活,更深層的立意,往往才是電影成為經典的火花。功夫電影也不例外。

如果僅靠販賣拳腳和情緒為生,再被裹挾利用,這樣的功夫電影遲早會自己埋了自己。

從黃飛鴻到葉問,中國功夫片有些打不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