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惯性撒谎”怎么办?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缩回去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01

为了玩游戏,学霸秒变“匹诺曹”谎话连篇

每天一到办公室,就能听到各位妈妈们的相互吐槽。和以前吐槽内容集中在“猪队友老公”、“婆媳关系”不同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妈妈们火力全开,矛头纷纷对准了自己家的“宅童”。“在家什么也不干,成天就是玩手机,看电脑”、“网课上的散漫,作业写的让人闹心”……

而今天,同事王姐也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而她的话题也听上去更让人头疼:10岁的品学兼优、一贯诚实的“学霸”儿子,竟然跟她说谎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昨天,王姐下班回家后,发现家里的平板电脑上多了“王者荣耀”的图标,打开视频网站,也发现了游戏直播的观看记录。这个平板电脑平时用的不多,王姐也没有设置密码,王姐的老公平时对游戏一窍不通,也不可能主动去玩这些游戏。问儿子,儿子支支吾吾,眼神躲闪,各种微表情都透露出他心怀鬼胎,但就是不承认自己玩过这些游戏。学霸孩子宅在家里,竟然学会了撒谎。这种转变,让同事王姐一时接受不了,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撒谎的孩子,就像经典童话《匹诺曹》中的主人公匹诺曹一样,试图通过谎话来掩盖自己的行为。匹诺曹的鼻子随着谎话越长越长,很多撒谎的孩子谎话也越说越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不仅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建立,还会影响孩子未来人际交往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撒谎的孩子该如何教育?打一顿固然解气,但暴力只会制造紧张的亲子关系,无益于解决问题。那有没有非暴力解决方式呢?其实,想要非暴力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首先就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孩子“惯性撒谎”怎么办?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缩回去

02

究竟是什么诱发了谎言,让“匹诺曹”的鼻子开始生长?

① 认知水平所限,造成的“事实错位”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撒谎是一种成长的自然倾向,它是自发而普遍存在的。这种“撒谎”无关乎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理念,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将其当作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有的时候,孩子撒谎并不是故意的行为,而是生长发展的必经成长阶段。当孩子年幼时,认知水平有限,在他们的思维逻辑里,眼睛看到的或耳朵听到的就是他们心中的真实,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真实,跟实际的客观真实有很大出入,往往掺杂了很多的自我想象。而这种充满自我想象的虚构事实,就经常被大人判定为谎言。

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就让我更清楚了这个事实。前两天,孩子跟婆婆视频,婆婆问他:“今天跟爸爸妈妈都玩什么了呀?”我家孩子说:“什么也没玩,爸爸妈妈打架了,一直在打架”。听到这句话,我跟老公当时就愣了起来,一点也想不起来我们是什么时候打的架?

后来看了孩子的比划,才意识是怎么回事。原来,老公跟我说起来,他小的时候曾经有过学习武术的经历,说的尽兴了,跟我比划了几下。他拳劲很大,把我打的叽哇乱叫,孩子就以为我俩是在打架。

因此,如果你家孩子还比较小,也有这种说谎的现象,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还撒谎”的标签,要知道有时候孩子撒谎并不是他们的主观意愿,而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表达能力有限所带来的事实错位。

孩子“惯性撒谎”怎么办?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缩回去

② 严厉的教育,是滋生谎言的“温床”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严厉的教育,会让孩子时刻处于警惕和恐惧中,不知不觉之间在孩子心里种下谎言的种子。

国外的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房间里摆放着一只可爱的兔子,以及一堆糖果、玩具。实验人员让小孩子依次进入这个房间,分别跟这些孩子说要好好照顾兔子。实验开始后,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很好的照顾兔子,但时间一长,都被糖果和玩具所吸引,不再去照顾兔子了。随后,实验人员按下安装在兔子处的机关按键,让兔子掉入机关内消失了。这时,实验人员进入房间,开始质问孩子为什么兔子不见了。只有极少数儿童能诚实说出原委,而更多的孩子隐瞒了自己之前的疏忽。实验人员的态度越严厉,这些孩子就越不敢承认自己的疏忽。

这个实验说明了,如果孩子面临的教育越严厉,生存环境的紧张感越强大,就越可能出现说谎的现象。

同理,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或者如果孩子有过因撒谎而受到斥责、惩罚的经历,就很可能潜意识里就会因为惧怕受到惩罚而撒谎。

③ 父母的谎言,是孩子谎言的“复制模板”

墨子曾经说过:“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然不可慎也。”

墨子的这句话讲的就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对他的品质、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孩子言行的楷模。诚实的家长,会教给孩子什么叫做“实事求是”;勤奋的家长,会教给孩子什么叫做“不懈努力”;而撒谎的家长,也会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什么叫做“表里不一”。

《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也显示小时候被父母多次诓骗的孩子,长大之后撒谎的可能性往往会更大,也进一步证明父母对于孩子行为的影响。

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和前夫乔卫东离婚多年,离婚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乔卫东撒谎成性。而乔卫东在离婚后为了给舒缓女儿乔英子面对考试的压力,经常怂恿乔英子逃课,甚至鼓动她撒谎欺骗前妻宋倩说自己在上课。最后一向成绩优异、在学校名列前茅的乔英子更是一度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英子的转变,就充分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惯性撒谎”怎么办?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缩回去

03.

运用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 缩回去

面对孩子的"谎话连篇",我们该如何应对?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撒谎处理四步法"RSSH法则,非暴力解决孩子撒谎的问题。

第一:R(Reason):了解撒谎背后的原因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人们总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却常常变成把现象等同于本质,只认现象,却忘了它背后所蕴藏的本质。”

每个撒谎的小孩,在谎言被拆穿那一刹那都担心来自父母的严厉斥责与惩罚。但斥责和惩罚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找到谎话背后的原因才能揭开孩子到底为什么撒谎。是为了逃避责任,还是只是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需求?是故意而为之,还是不经意的表述错误?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找到撒谎背后的原因,这需要家长放下居高临下的身段,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能让孩子把他的想法真实的告诉你,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

钟南山院士曾经分享过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年幼的他将本应教给学校的午餐钱买了零食,后来被母亲发现后,他非常害怕,但仍坚持说自己没有买零食。事后,父亲跟他说“我不责怪你,但是你要好好想一想你骗我们,到底对不对?你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不敢说真话,而要说谎。”

对于孩子说谎,不要盲目的去进行批评,而是要更关注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如果家长的注意力只放在了撒谎这个结果上面,就只能看到孩子爱撒谎;但如果家长将关注点放在原因上,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理,更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第二:S(Self-respect):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才能让他们认识错误

“自尊心是孩子成为那个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孩子的自尊心,娇嫩而宝贵。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健康而富有爱的成长环境更能建构属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保护孩子的心理空间。

在《爸爸去哪儿6》中,陈小春在处理儿子Jasper撒谎时,就没有很好的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而受到大家的热议。在节目中,Jasper得到了村长给的一个任务,需要将院子里一个箩筐中的花生米全都放到旁边的缸里。但这个缸底部有个洞,放进去的花生米如果太多,花生米会从缸里跑进来。当Jasper面临这种情况时,到处寻求帮助但都没有结果。

事后,陈小春问Jasper刚才发生什么事情时,Jasper对当时发生的这件事只口不提。无论怎么追问,Jasper就是说没发生什么。当陈小春发现Jasper撒谎时,心中的怒火一下就冲出来了

他一脚踢走Jasper刚刚拿回来的早餐,怒气冲冲的跟Jasper说;“别吃早餐了,吃什么吃”。他的语气与动作,无不发泄着自己的怒火,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Jasper,而丝毫没有顾忌到他的自尊心。这显然是错误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每个孩子都心思细腻而又渴望尊重感,带有侮辱性的词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更会伤到孩子的心。

当陈小春情绪缓和后,循序善诱的给Jasper讲道理“小孩子是不可以撒谎的”,这时的他尊重孩子的心理,反而说的话更能让Jasper所理解,更能让Jasper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孩子“惯性撒谎”怎么办?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缩回去

第三:S(Strengthen):信任孩子,用信任来强化诚信行为

“诚实的前提是信任。家长对孩子应该有充分的信任,孩子才能被接纳、被认可,才能说实话、认错误。”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选取了一些已经撒谎的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他们对其中一组孩子说:“如果你们撒谎,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对另一组孩子却说:“一定要诚实,即使你们做错了也没事。相信你们知道错误后,下次能改正”。

实验的结果显示,第一组孩子在听到心理学家的话后,仍然坚持撒谎。而第二组的孩子,却有半数孩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固然需要批评,但勇于承认错误更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信任。如果家长对孩子缺乏必要的信任,不相信孩子能够承认错误并进行改正,孩子就不敢说实话,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诚实,在撒谎的路上自我放纵下去。

第四:H(Honest):以身作则,用诚实的态度影响孩子

“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他后来就往哪里走”。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家长的言行举止中都会学到做人的道理。就连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做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儿童。”

之前看过一个家庭调节节目,是父母向节目组求助,希望节目组能帮助他们来节目孩子撒谎成性的问题。比如这个孩子会跟父母要很多钱,父母问他要钱做什么,他不仅不说实话,还偷偷拿家里的钱。孩子跟家长说要跟同学去某地玩,但实际去的根本不是这个地方。谎言充斥在孩子跟家长的沟通中,已经完全破坏了与家长的信任和关系,只能向节目组求助。而当主持人问家长会不会在家中跟孩子说谎时,家长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其实自己在家也经常说谎话。孩子在耳读目染中,就学会了家长的沟通方式,将谎言变成了习惯性应对方式。

从很大程度上,家长就是孩子行为规范的楷模。如果希望孩子不撒谎,家长首先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平时不撒谎。相反,如果孩子见到父母经常撒谎,那他们依然势必认为撒谎是人生常态,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以身作则,用诚实来教育孩子,比一切的说教都来得有效。

孩子“惯性撒谎”怎么办?RSSH原则让“匹诺曹的鼻子”缩回去

04

结语

孩子撒谎,但很多时候错却不在孩子身上。可能是由于家长错把孩子的认知错位当成了所谓的谎言;或者是由于家长过于严厉的管教,让孩子害怕面对惩罚而被逼说谎;还有可能是耳读目染父母的谎言,从而学会了说话。

面对孩子的谎言,运用RSSH原则,就可以让孩子从谎言中脱离出来,让撒谎的“匹诺曹鼻子”缩回去,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所言所行:

第一:R(Reason):了解撒谎背后的原因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S(Self-respect):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才能让他们认识错误;

第三:S(Strengthen):信任孩子,用信任来强化诚信行为;

第四:H(Honest):以身作则,用诚实的态度影响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