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贝勒弘历登基,都为满汉两族做出了哪些贡献?

摄影师屋顶


四贝勒弘历也就是清乾隆皇帝,都知道“康乾盛世”,在乾隆皇帝时期最为繁荣昌盛。并且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执掌国家最高权利,时间最长的以及最长盛的国家之一。

乾隆帝刚继位后,首先就缓解了统治集团的一些内部矛盾与弊端。并且他还调整了雍正帝的错误的政策与措施。

他收揽人心,确保统治阶级各人员的一致性。之后又平定边疆叛乱、苗疆叛乱、清缅之争等等多项战役。进而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使得这一地区最终结束了混乱相争的局面。

乾隆中期,全国的农业、手工业大力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时候,国库充盈,文化事业发达,社会繁荣。

那时候的清朝,在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东方不到。

但是,乾隆帝到了后面可能是骄傲了吧,好大喜功,由于六下江南,并且大兴土木。清朝由盛转衰,社会奢靡,末期也爆发了许多农民起义。


山颠一壶清酒r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历史长河中,封建时期的每一位皇帝都有他的功与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乾隆执政时为满汉两族做出的贡献。

乾隆皇帝是雍正之子,他执政时有许多佳话在天下流传。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二十五岁登基,八十六岁退位,之后又了三年掌握实权的太上皇,整整把持朝政六十四年。

乾隆登基时,国库仅有6000万两白银。但是到了乾隆四十二年,整个国库存银总数高达8182万两。乾隆在位期间,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还扩大了版图,帝国的疆域由此巩固。威震遐迩,口碑爆棚。以前从来和清朝没有交往的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如此盛况实在少见,而这些自然就归功于他实行的那些制度和策略了。

一、自己本身有管理天赋和能力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不但掌握着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能达到他们民族的中等水平,乾隆通常五点起床,洗漱、更衣、用膳、读书,七点准备在早朝接见群臣。此外一天内大部分时间要处理各项国家事务,要对大量的奏折和公文进行批复。处理完公务还要召见一些官员,如果发生重大军事行动,乾隆及其军机重臣会比往常更加忙碌。

这些日常表现对安抚各位大臣的心,对稳住百姓的心都会有奇效,而且乾隆帝精通各种语言,可以在处理事务时巧妙使用语言,来让各民族达到团结的作用。

二、国家版图扩大,维护了民族和谐

大家都知道,新疆本就属于清朝。但一直以来,有一部分民众不服清朝的统治,而且一些地方不属于清朝版图。康熙也打过葛尔丹,当时准格尔正准备开创一个新的帝国,而且想和中亚各国家联合起来,反抗清朝。

朝中大臣们认为,西北地方经济价值不大,没必要争抢,而且远途征兵消耗也大,但是乾隆不这么想,他有一个很严密的逻辑,也正是因为这个逻辑和他打的仗,才开创了整个中原王朝万世太平的局面,为日后的新中国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安定团结的民族和地缘基础。他的强大逻辑就是:

要真正的占领西北,西南,和北部,并且控制宗教和权力。要让每个地方都汉人居多。这样就可以维护民族团结,推进民族融合。

于是乾隆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去打败了准格尔,还在那里设置了伊犁将军,让管理变得更有效了。还打了大小金川之战,将四川的一些地方收入了囊中,之后也远征西藏,恢复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至此,成功地管理了新疆西藏蒙古等疆域。

这些战役为中国以后的民族大团结和融合奠定了基础。可以想一下,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没什么作为,而且没过多久就有列强侵略了。如果乾隆没有对这些地方进行一个统一,可能在清朝末期或者民国时,这些地方就会离我们而去,可能就没有川军来支援抗日,珠穆朗玛峰也可能在不属于中国。因此,这些都归功于乾隆皇帝。

三、乾隆时期中国人口由1亿出头增长到3亿

这个人口增长真的可以说是飞速,当时的经济可以养活这么多人,那肯定是发展的非常好。而且,他鼓励民族之间通婚,相互融合,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战争和矛盾。

总结:古往今来的历朝帝王都有他的优缺点,权利不受约束的帝王不可能不任性,不胡闹,但是那不重要,能解决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那就盛世明君了,如果能给未来开创局面,那就是圣人之君,显然乾隆都做到了,可谓千古一帝,古往今来第一圣主。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历史长河缓缓淌


乾隆皇帝在历史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也做了不少违背历史规律的事情。

一、乾隆的历史贡献

1、统一整个新疆。新疆作为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乾隆功不可没。准格尔汗国和大清为敌多年,康熙、雍正两人用兵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乾隆趁准格尔汗国内乱,发兵一举平定准格尔,收复新疆。几十年的大清和准格尔的战斗,在乾隆手中完美落下帷幕。

2、完善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乾隆皇帝设置驻藏大臣和西藏驻兵,并完善了对西藏活佛转世的灵童转世制度。这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力大大加强,意义深远。在这之前,历朝历代对西藏都是名义上的统治。

3、治理黄河,修浙江海塘等工程,并且多次制定措施救济灾民。古代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救不救底层百姓看统治者的心情。

二、乾隆给后人的争议举措

1、修《四库全书》。本来这是一件清理、修缮书籍的文化工作,但是乾隆出于统治需要,对不利于自己的书籍删、改、减、毁、禁,。有资料显示,乾隆毁书约3000余种、多大六七万部。

2、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小题大做,穷兵黩武,耗费银钱无数,却没什么太多的意义。还给自己脸上贴金。

3、乾隆皇帝喜欢写打油诗,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的诗汇编成册。自我陶醉就罢了,乾隆还喜欢随便在一些文物古迹上“涂鸦”。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乾隆不以为然,反正也没有人敢说三道四。

青年乾隆,涂鸦,打油诗,不亦乐乎

三、乾隆的历史“污点”

1、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文人写错了几个字要家破人亡,哪怕是疯子,写错了字,照砍头。

一时间,文人谨言慎行,对于现实问题噤若寒蝉。这给中华民族日后的积贫积弱埋下了致命的种子。

2、大航海时代坚决“禁海”和禁止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输入。

此时的世界已经是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科技发展迅速,美国也建立,西方世界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科技方面,还是人文方面。此时的大清王朝却故步自封,自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3、重用贪官和珅等人,朝政日渐腐败,民不聊生。乾隆中后期,吏治越来越腐败,百姓生活越来越困顿。

和珅能力超群,可惜是个祸国殃民的巨贪

乾隆皇帝最后几年的岁月,“白莲教”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虽然乾隆已经退位,做了太上皇,但是起义的根源就在乾隆统治的时期。

总之,乾隆皇帝漫长的统治,既有对历史的贡献,但是其对历史发展的负作用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我们不能一味歌颂“乾隆盛世”,也不能全盘否定乾隆皇帝。

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全面衰落就是起始于乾隆皇帝统治的中后期。乾隆对于中华民族是过大于功




玉润万古


满汉通婚,让彼此更亲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