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家姓趣闻

今天读了百家姓,发觉很有规律性。

读百家姓趣闻


读百家姓趣闻

1.绝大部分姓氏的由来都是在秦朝以前,姓氏改变比较随意;

2.以其先人被赐封地的地名为其后世子孙之姓氏。如:苏、郝、邬、滕、路、任……

3.其先人建立某国,其国被灭后,其后人已被灭国名为姓氏。如:韦、贾、黄、顾、计等。

4.其先人受封于某地,且在其地建立国家,其后人以国名为姓氏。如:罗、齐、谈、宋、纪……

5.以其先人出生地或者居住地的地名作为其后人姓氏的。如:姜、姚、姬、钟离、东门、西门、南门、南宫……

读百家姓趣闻


6.以其先人官职为其后人姓氏的。如:巫马、乐正、卜、琴、左、麴、亓官、上官、司徒、司空、司马、司寇……

7.以其先人字号、名、谥号为其后人姓氏的。如:金、袁、汤、戴、宁、帅等。

8.为避当时国君之名、避祸而改姓的。如:尤、严、束、仇(qiu)……

9.其先人有功或出生就有奇特印记的,被君王赐姓。如:方、董、武、长孙、爱……

10.由复姓改为单姓。如:方雷直接改为方或者雷;勾芒直接改为勾;贺兰、贺拔、贺狄等直接改姓贺……

读百家姓趣闻


有些姓氏只有记载始处,没深层意义或故事的。

读百家姓趣闻


1.牧: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牧氏,黄帝相力牧之后。”这是牧姓之始。

2.钟: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人为钟吾,其后人为钟吾氏,或为钟氏。”是为钟姓之始。

3.怀:春秋时,宋国微子启的后代皆姓怀。

4.赏:《姓苑》所记,春秋时,吴国有吴中八姓,赏姓是其中之一,这是赏姓之始。

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姓氏来源。

1.诸葛:古有葛国,国灭后其一支族迁往诸城,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葛字和地名诸字,合成诸葛为姓。

2.鲜于:西周初,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于朝鲜。箕子的支庶子仲食采于于地,其后世子孙遂以“鲜”和“于”组成复姓。

3.糜:糜姓起源于夏代,当时有人以种植粮食作物“糜子”闻名于世,其后人以糜为姓。

4.谷梁:《姓氏寻源》等书所记,古代称良种谷子为粱,种植谷粱的氏族,以谷粱为姓,后来粱改为梁,谷梁复姓遂流传下来。

5.窦:夏朝君主相被杀,怀孕的妃子从窦(墙洞)逃走,生少康,少康后代因此以窦为姓。

6.林: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竖,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林为姓。

7.松:秦始皇巡幸泰山遇雨,避雨于松树下,封此松树为“五大夫松”。同时避雨的人以松为姓。

8.有:《尚友录》所记,远古时期,为躲避猛兽的侵袭,有人开始住在树上,被称有巢氏,其后人以有为姓。

9.乔: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守陵人遂以山名“桥”字为姓,后人又简化为乔。

10.班:楚令尹子文,吃虎乳长大,因虎身有斑纹,其后人以斑为姓,后又改为班姓。

11.别:按古代宗法制度,别子不能姓祖父之姓,有的人就以别为姓。

12.幸:据《姓氏五书》所记,古代君王身边有受宠幸的侍臣,其子孙引以为荣,遂以幸为姓。

13.韶:帝舜时乐官,作曲名《韶》,乐官的子孙遂以祖上创作的乐曲名“韶”字为姓。

14.闻(闻人):春秋时,鲁国有一位名人少正卯,很有学问,但他的主张与孔子不合。后来,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时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闻名于世的人,其后代便以“闻人”二字为姓,其后一部分子孙又改姓闻。

15.璩:据《姓氏考略》记载,“璩”与“糖”通用,是指用金银制的耳环,最早制作璩的人,其子孙遂以璩为姓。

16.钭:战国时,田和篡齐,齐康公迁于海上,居洞穴,吃野菜,以酒器钭当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遂以钭为姓。

17.昝:昝姓出自咎姓,但因咎字有灾祸之意,人们认为咎字不吉利,于是在“口”中加一横,变成昝,以昝为姓。

18.龚:黄帝时有大臣名共工,负责管理水土。共工的儿子名句龙,继任父亲职务,他的后人遂把共字和龙字合在一起,组成龚字以为姓。

19.第五:汉高祖刘邦即帝位后,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王族后裔迁徙到关中。其中齐国贵族田氏,因族大人多,故改变了原来的姓氏,而以第一氏、第二氏至第八氏来划分。第五氏即其中的一氏,其后人以第五为姓。

20.宇文:鲜卑语谓天子为“宇文”,遂以宇文为姓。

读百家姓趣闻


看了百家姓氏的来源,感觉古人取姓改姓都很随意,完全没有我们现代人那么执着。生在当下,你改姓试试,包你父母爷爷打“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