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兵团31个工业园区复工生产忙;广东茂名谋求产业迭代升级


每日园区|兵团31个工业园区复工生产忙;广东茂名谋求产业迭代升级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兵团31个工业园区复工生产忙

2020年3月16日,位于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生产、赶进度,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记者从兵团工信局了解到,兵团14个师市31个兵团级以上开发区开复工的规上工业企业达273家,开工率达88%。

连日来,兵团各园区主动出击,想方设法为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排除障碍、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时为企业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指导企业对所有返岗复工人员进行摸排,为每名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并协助企业储备防控工作所需的各类物资,引导企业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选派26名干部组成驻厂服务队,通过“一对一”及“一对多”模式对辖区开复工企业派驻驻厂服务员,针对生产、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对接帮扶,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用电、用水等实际问题。

十三师各工业园区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制定开复工计划,目前,全师企业复工率达89%,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2、广东茂名谋求产业迭代升级

广东茂名依托传统石化产业基础,以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引领,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正加快推进建设,聚焦碳纤维、3D打印、氢能产业等发展产业方向,在茂名原来传统化工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础上,新增一个千亿元级临港产业集群,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作出“茂名贡献”。

2020年3月21日上午,在粤西茂名滨海新区“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工地上,数十台打桩机、挖掘机机声轰鸣……总投资400亿元的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广东茂名建市61年来引进的最大民营工业项目,将开启茂名从传统石油化工向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链转型新征程,并助力茂名建设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新动能。

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在开工仪式上表示,茂名将依托传统石化产业基础,以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引领,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

这是一个顺应由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气体化工、绿色化工产业变革趋势的重大项目。

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由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华能源)和广东省金辉新材料股权投资中心联合建设,总投资400亿元,规划用地约3800亩,以丙烷脱氢项目为龙头,以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产业链为主线,同时撬动新能源及新材料下游产业链,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最终与茂名共同建成国际领先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区。

据悉,项目将分三期实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将生产约450万吨/年丙烯、350万吨至400万吨/年聚丙烯、100万吨/年乙烯、50万吨/年聚乙烯、10万吨/年丁二烯和20万吨/年氢气。

“丙烷脱氢最大的优势是丙烷产业摆脱了石油炼化制约,得到自由发展。丙烷脱氢变丙烯,丙烯通过聚合成为聚丙烯。”东华能源董事长王铭祥生动地介绍了项目的生产原理。

据有关研究发现,相比煤制烯烃、石脑油制烯烃的传统工艺,丙烷脱氢制烯烃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少、能耗低的明显优势。“在用地指标、环保约束、节能减排日益趋紧情况下,丙烷脱氢制烯烃是茂名市打造绿色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茂名市市长袁古洁表示。

据悉,此次开工的一期项目投资约166亿元,建设2套10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和4套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并建设液化烃专用码头及仓储罐区等公辅设施,2022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出8万吨氢气,一部分用于船用燃料油提质升级,另一部分用于茂名发展氢能产业,将茂名建成辐射粤、桂、琼三省区的国内知名氢能产业高地,使茂名市实现由“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项目独家采用美国著名的霍尼韦尔UOP专利商最新脱氢工艺,被认为是中美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双赢的具体实践。“无论是项目设计、设备选型、设施建造还是未来的运营管理,都要让效益和效率服从于安全与环保。”王铭祥说,该工艺最大的亮点是单程转化率提高了近一倍,能耗节约了30%,装置占地面积减少25%,采用环境友好型催化剂且装置长周期运转3年以上,投资成本也大大节约。

“当全球化工产业呈现气体化工、绿色化工产业变革趋势时,茂名也在谋求自身的第三次产业迭代。”许志晖表示,茂名正全力推动传统石油化工向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转型升级,与寻找新市场空间和产业升级机遇的东华能源不期而遇。

东华能源成立于1996年,2008年3月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位列中国500强第185名,全球油气100强,已连续7年成为国内最大液化石油气进口商,2018年液化石油气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一,为掌握丙烷资源和参与全球定价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公司正全力转型,重点围绕丙烷脱氢制聚丙烯和氢能两条产业链布局,加速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色化工生产商和氢能源供应商。自2013年起,东华能源分别在张家港和宁波投资丙烷脱氢项目,产能合计132万吨/年,经济效益可观。

有关数据显示,聚丙烯在珠三角的销售量占全国四成,而且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材料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此,长期扎根长三角的东华能源,自然将目光投向珠三角,希望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升级机遇。

茂名又是如何与东华能源“对上眼”的呢?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石油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南方油城’。茂名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新材料开发、新能源汽车和氢能利用三大领域,可结合公司丙烷脱氢下游的聚丙烯和副产的大量优质氢气,在氢气应用和高端复合新材料领域寻求突破和主体支撑,形成全产业链。公司产业方向和茂名市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在东华能源2020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建设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项目的公告》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契合点。

事实上,对于极其依赖海运“大进大出”的丙烷脱氢项目来说,除了产业志向和产业基础之外,具备接驳世界的深水大港也是一个必选项。

茂名港是我国大陆通往马六甲海峡最近的出海口之一,也是距离南海油气田最近的港口之一,丙烷输入十分便利。同时茂名陆上的便捷交通也是一个加分项。“粤西茂名”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交汇处的“枢纽”位置。其油气管网辐射大湾区和大西南,还可通过洛湛铁路、包茂高速公路等连接中南、大西南各省(区)。这也为丙烷脱氢这种国际性气化工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大进大出”条件。

这也是一个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作出“茂名贡献”的重大项目。

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严重不平衡是广东最突出的省情。多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攻克这一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短板。2018年6月份,广东将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一核一带一区”三大板块,即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生态发展区。

临港工业无疑是做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选择。其中,具有体量大、链条长、引领性强的石油化工产业已率先发展。近年来,一批世界级石化项目正密集扎根在广东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逐步改变了东西两翼缺乏重大产业龙头项目的局面,将成为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广东石化基地,茂名近年来吹响了“向海而兴”的号角,大做“海文章”。2019年,茂名迈入亿吨大港时代,打开了临港产业大发展的全新空间。2020年,东华能源携400亿元投资进驻“滨海茂名”,抓住世界气化工业潮流、借力南中国深水大港建设丙烷脱氢项目。

目前,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正加快推进建设,未来将以东华能源项目为龙头,发展延伸产业链,聚焦碳纤维、3D打印、氢能产业等发展产业方向,在茂名原来传统化工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础上,新增一个千亿元级临港产业集群,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作出“茂名贡献”。

此外,该项目有别于“炼化”的独特“气化”产业路线也正在改写广东石化产业版图。

3、北京48家文化产业园区为企业减免房租1.3亿元

为推进北京文化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咏园、尚8远东文化科技园、77文创园、大磨坊文创园等48家北京文化产业园区累计为文化企业减免房租1.3亿元。

距离“北京文化28条”发布仅一个月时间,一些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已经率先行动起来,针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房租减免、“房租通”等政策正在落实当中。

为了进一步减轻疫情对首都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文投集团、歌华传媒集团目前已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屋租金2251万元,北京市东城区的非遗主题文创园区咏园对入驻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020年2月份租金减免50%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共为园内20余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34万余元。据统计,北京市共有44家业主单位的48处文化产业园区对园内文化企业提供了房租减免政策。

此外,一边连接文化产业园区、一边连接文化企业的“房租通”政策也在加快推进当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1600多家小微初创文化企业已申报该项目,通过审核后,文化企业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房租支持。

北京银行文创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徐毛毛说,未来将加大对首都文化产业园区的融资配套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积极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优惠政策降低首都文化产业园区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首都文化企业的经营压力。

4、昆明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

2019年,昆明高新区扎实苦干,拼搏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主攻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在2019年国家高新区排名中,昆明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8位,止跌回升成效明显,先后入围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榜单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2020年,昆明高新区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三大主导产业为龙头,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扩投资、抓项目、优环境、增活力,奋力推进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向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发展目标迈进。

2020年3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经评审和公示,同意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9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榜上有名。

自建区以来,昆明高新区立足云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资源,大力推动产业聚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昆明高新区已聚集了昆药集团、昆中药、生物谷药业、植物药业、龙津药、贝泰妮、贵研药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等一批国内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形成了以基于云南特色药用植物资源的现代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等云南特色植物药和新型疫苗为主,医学护肤品、生物制药、再生医学、精准医学服务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已聚集了主导产业企业247家,集中全省80%的规模以上生物制药企业,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60%以上,产业集群发展效应日益凸显。

围绕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昆明高新区着重发展天然药物为核心,做大做强生物制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为支撑,培育壮大健康产品及服务为延伸的“1+3+N”产业发展格局。以主攻技术、集聚资源、建设载体、完善机制为路径,打通创新链;以新标准、新产品、新品牌为导向,突破产品链;以绿色生产、节能降耗、智能制造为抓手,优化生产链;以服务体系化、物流配套化、人才集聚化为重点,完善配套链;将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以天然药物为核心的世界级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到2022年,昆明高新区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11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650亿元,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现“四突破、两提升、一进位”,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主导产业企业突破300户、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突破50户、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产值86%,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9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550亿元,在全国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综合排名进入前38名。

2020年,昆明高新区主要发展目标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全社会R&D支出绝对数增长11%以上。

为此,昆明高新区将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党员和干部包防疫防控、包复工复产稳增长的“双包保”机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防疫及融资、用工、物流、原材料等实际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以此为契机,昆明高新区将通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聚焦产业链招商、完善园区配套、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创新服务企业机制及改革创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按照“一区两片多园”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工作重心和总体布局。“一区”就是在一个高新区的大框架内,全面统筹园区的产业分布、资源配置,实现园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两片”就是西区腾笼换鸟提质,东区产城融合提速。“多园”就是以专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形成园区发展的多点支撑,围绕“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基因科技园”“细胞产业园”“新型疫苗产业园”“软件产业园”“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拉长产业链,构建园区专业化发展格局。

高新区财政将在2020年安排2.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创新、转型升级、提产扩能,壮大存量培植财源,实现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10%和8%以上。全年开工建设中科鑫圆“碳化硅单晶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好医生医药集团“云南圣科医药产业基地”、贝泰妮新中央工厂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戎合科技创新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全力服务好云硅智能科技小镇暨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确保实现投产;按进度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一期、昆明高尚正电子药物生产基地、十一物流昆明电子商务产业园、贵金属前驱体产业化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此,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冲刺100亿元,力保75亿元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对全区在建、已签约、已取得用房、用地及在谈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对50个重点支撑项目制定了重要节点推进计划和完成时限,并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主动对12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包保联系。

同时,昆明高新区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包括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孵化楼宇考核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新建各类孵化载体,打造“投资+孵化”“龙头企业+孵化”“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等特色孵化载体,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科技孵化体系;整合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高创园建设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好产业技术服务;完善“孵化—催化—产业化”链条,着力孵化和培育一批本土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园区未来发展积蓄潜力;建立园区优秀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名单,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5、海南三亚将打造智谷产业园区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日前对外发布《三亚智谷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市将打造智谷产业园区,引驻科技产业聚集,推动科技研发、人工智能、科技旅游等高新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打造科技、智慧、生态谷,加快城市产业升级。

根据《规划》,三亚智谷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20.12公顷。通过结合三亚发展定位,将打造成融合科技、智慧、生态的产业园区。其中科技方面将打造三亚市创新创意科技产业高地、形成海南智能研发高地,聚集国际最前沿的科技研发技术与商业业态,形成科技产业集群;智慧经济方面,将引导智慧与科技、智慧与创意结合,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智慧商业等;生态方面,将集山、水、田、林、温泉等优势资源打造园林化产业园区、绿色建筑办公,形成环境友好、安居乐业的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地。

同时,《规划》也体现三亚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不断优化。在该产业园区中,将对标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标准,重点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等方面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配套展厅、会议中心、酒店、培训公寓、智慧医疗、诊所等公共设施。

6、福建福州百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达1100亿元

海风习习,一片空旷的海港沙地上,10多辆翻斗车整齐排列,众人头戴安全帽、相互间隔1米排列开。2020年3月24日上午,福建江阴港边,福州100个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

福建江阴港位于福清江阴半岛,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的两个重要发展港口之一。活动以福清市为主会场,连线其余12个县(市、区)开工分会场,相继介绍各地开工情况。

据悉,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各县(市、区)相关单位,继2020年3月18日首批80个项目之后,再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00项,总投资1100亿元,年计划投资230.7亿元。其中,产业项目55项,总投资79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1项,总投资61亿元;社会民生项目24项,总投资241亿元。

万华化学(福建)MDI产业园项目是本次开工重点项目之一,由万华化学集团投资,共包括4个新建项目、4个技改提升项目。“产业园项目一体化、高端化、规模化综合发展,将打造成全球MDI、TDI技术领先,有竞争力的化工产业园区。”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