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有趣的中國水系稱謂現象:長江以北多稱“河”而以南多稱“江”,這是為什麼?

清風朗月zgh


 【“河”就是黃河、“江”就是長江,黃河流域稱“河”,長江流域稱“江”】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科研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中國北方水系都稱“河”,南方水系都稱“江”,這是為什麼?上古時代,所有的江河都稱為“水”,“河”專指黃河,“江”專指“長江”,商周時期開始梳理水系,把黃河的水系都叫做“河”,比如渭水叫渭河。還有淮河、海河,古人都歸納到黃河流域,因為黃河在下游經常決口,入海口很不固定,時而南下奪淮入海,時而北上奪“海”入海。商周時期,把長江流域的水系都命名為“江”,比如嘉陵江、漢江。何以見得呢?上古《山海經》為證,戰國《水經》為證。

《山海經》成書於4100年前,相傳為“大象朝”大禹和伯益所做,比夏朝還要早50年。《山海經》是中國上古時期的地理、歷史方誌,記載了5300座山,250條水系。在250條水系中,所有的河流都用“水”標註,水的意思流動、湧動的液體。但是,黃河和長江卻有專有名詞“河”和“江”,“河”專指黃河,“江”專指長江。

 《山海經•西山經》:“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無達。”此處“河水”就專指黃河。

《山海經•西山經》:“又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西流。”積石山在甘肅積石山縣,黃河從青海進入甘肅,轉過一個彎進入峽谷地帶,這個地區就是今天的劉家峽。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四百里,曰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譙山疑似就是橋山,古人認為汾水的源頭在陝西橋山,現代人認為汾水的源頭在山西寧武縣管涔山。汾水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這裡把汾河源頭橋山之說存疑,古人是這樣認為的,在這裡不予討論爭辯。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良龜、多黿。”古人認為長江的源頭在四川岷山(汶川),這裡的江水就是指長江源頭。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北一百四十里,曰崍山,江水出焉,東流注於大江。”崍山既邛崍山在四川西部,古語“江水”是說長江的支流“岷江”,岷江這個名詞是商周以後所起。“江水”說的是長江源頭支流,“大江”說的就是長江。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崌山。江水出焉,東流注於大江,其中多怪蛇、多䲀魚。”崌山既曼山、蒙山,有水系曰:沫水與青衣江會合流注於岷江。

既然都是水系,“河”和“江”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北緯32度線劃分,古人並不懂這些。古人懂得黃河流域是結冰的,長江流域是不結冰的。今天,中學生都知道,黃河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長江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但是古人,把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都計算到黃河流域之中了。全球氣候變暖,黃河上建設了梯次水電站;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三門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黃河的水量得到調解,而且黃河幾乎也不大規模的結冰了。黃河大規模結冰地段僅限於寧夏河套地區,春季會出現“凌汛”。

甲骨文中有“河”字,但是沒有“江”字,金文裡有“江”字。水字的甲骨文,一條彎曲的水道,旁邊有四個豎點,形象的表示水是流動、湧動的液體。甲骨文“河”字,有兩種寫法,其一,是一條彎曲的水道,水道是沒有四個豎點的,水道的邊上有一個人彎著腰的人,這個人呵著氣在涉水。其二,彎曲的水道有四個豎點,就是流動的大水,邊上的人非舟船不可過也。甲骨文“河”字的兩種寫法,表示黃河的兩種狀態,冬季結冰的黃河,夏秋豐水期的黃河。

北方的河流,在枯水季既冬季的時候,水的流量是很小的,小河小溪在冬季是可以涉水而過的。100年前,黃河在冬季是結冰的,黃河河面結冰之後,人也是可以從黃河冰面上過去的。“河”的含義之一,就是在冬季、枯水季,可以涉水涉冰而過的。夏秋之季,雨水很多,水量暴漲,沒有舟排是過不了河的。“河”的含義之二,就是在夏秋季節,水流量暴漲,沒有涉水的工具是過不去的。

甲骨文裡沒有江字,因為殷商時期的統治者,他們的活動範圍大多在北方,很少涉足南方。西周金文裡的“江”字,是一個完整的湧動、流動的水,加上一個類似工字。水字是完整的流動、湧動的,“工”字就難於理解了。因為缺失了甲骨文,工字的原型到底是什麼,我們就只能推測了。工字本身的含義就是做工,為什麼要做工呢,到底在做什麼呢?工為什麼要放在水邊呢?冷清先生認為,這個工字其實就是“木排”“竹排”,因為長江水系,在冬季、枯水季,水量也是很大的,而且冬季也不結冰,所以渡過長江水系,是要用木排、竹排、舟才能過去的。

大象朝晚期,距今4100年前,所有的水系都叫做“水”,比如:渭水、汾水、赤水、漢水,黃河主幹道叫做“河水”,長江主幹道叫做“江水”。商周時期,把黃河流域的水系 的大支流,命名為某某河,比如渭河、汾河;小的支流仍然叫做某某水,比如泗水、汜水。把長江流域的水系的大支流,命名為某某江,比如:岷江、漢江、嘉陵江,例外的是大渡河,是東漢時候命名的,沿用了北方人的稱呼。小的支流仍然叫做某某水,比如:赤水。再就是江河的源頭,仍然叫做“水”。

戰國末期製作的《水經》,把當時中國境內的江河水系,做了明確的命名,南北朝時期的酈道元為《水經》做註解,被稱為《水經注》。酈道元之後,中國人的水文知識更加豐富了,“河”和“江”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黃河成為衡量江河的參照物,水道相對較淺、水量相對較小的,就被稱作“河”;水道相對較深、水量相對較大的,就被稱作“江”。遼東以北的東北地區,是在明朝的時候開發的,明朝在東北及遠東地區設置“奴兒干都司”,因此,在東北地區出現了“黑龍江”“松花江”“牡丹江”等等河流名稱,本不該在北方出現“江”的名稱。因為明朝初期的官員軍隊大多數是南方人,他們習慣於江南江北的風俗。

中國文化對河流根據大小規模命名,“溪”、“流”、“水”、“川”、“河”、“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原來的漢字文化圈國家,諸如: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緬甸等等,對本國的河流使用中國習慣命名,比如緬甸的第一大河叫做“伊洛瓦底江”,日本的河流都比較小,基本上都是用“川”命名,比如:“信儂川”。朝鮮半島在清朝以前,長期是中國的附屬國,朝鮮半島的河流都不大,但是,古代朝鮮人卻喜歡用江命名河流,朝鮮半島的河流幾乎都叫“江”,清川江、大同江、漢江、洛東江等等。

全世界的河流很多,為什麼在漢字文化圈之外,世界上的著名的大河流,統統都叫做“河”,而不叫做“江”呢?因為世界其他國家對河流名稱,並沒有像中國人一樣分的很詳細,他們基本沒有江河之分的概念。比如英文River,它的原意是流動、湧動的水,解釋為河流。和中國有關的河流,會出現某某江的名稱,和中國沒關的河流統統翻譯為“河”,歐洲著名的河流都叫“河”,萊茵河、多瑙河、伏爾加河。世界十大河流,尼羅河、亞馬遜河、長江、密西西比河、黃河、額爾齊斯河、湄公河(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剛果河、勒那河、黑龍江。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公眾號,謝謝!

 








冷清先生


江和河的區別要從字理上進行分析,不懂字理就會把江河混為一談,其實有質的區別。
江(疆) 江是有三點水”氵”和“工”組合會意形成的字。“氵”表示水,這裡指流水的水道;“工”的甲骨文是劈柴的斧子,引申為工具,以“天工開物”作參照,表示天然的大水道長江,就象長江的山峽如刀斧劈開樣,就把“江”引申為天然水道。後借“疆”聲表示長江是中國南北的疆界。
河(合)甲骨文畫“人扛工具站在水邊”;金文就變的複雜了,又增加了一個“可”字;篆書和隸書到楷書,就變化為現在用的“河”字。從這個變化看,河是水和“可”組合會意的字。要了解“河”的本義,必須明白“可”的本義。
可(肯合切)是由口和丁組合的字,口表示說唱,丁是人的變形,表示男人,常說“男丁”,所以甲骨文“可”是男人唱歌之形,“可”是“歌”的古文。《說文解字》“可,聲也。從二可。”“可”也是哥的初文。哥的形義為二丁表示兩個男人,兩口表示上下呼應,歌唱中要合曲律,所以表示男子弟對兄之間的稱呼。後來加歸類符號“欠(唱歌要深吸氣)”,繁化為唱歌的“歌”,“哥”是歌的初文;把“哥”作弟對父兄的稱呼之用。“可”就引申為唱歌是否合聲,配合是否得當、合適,得領唱者的是否認可,肯定。《說文解字》:“可,肯也。” 理解了“可”就好理解“河”的形義。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途徑中原,中原多為平原,遇到洪水經常改道,經常發生水災,世世代代不斷地治理,怎麼治理?只有不斷地修築大壩,疏通水道,使河水與修築的工事相適應,所以“河”的本義為:通過人工修築堤壩、疏通河床,使之適應水的流量和流速的水道,稱為“河”。借“合”聲表示治理黃河要上下游各民族人民通力合作,僅憑個人和少數人是無法實現黃河的安定。
所以,江為天然水道,河是受人工修築、治理影響的水道。南方和北方流經崇山峻嶺自然形成的水道多稱江。江與河的區別在於水道有無人工影響。有影響稱河,無影響,自然形成稱江。

大渡河為啥稱“河”不稱“江”?你仔細看下大渡河的水系,就會明白了!


嚴師說字


作為一名水利人。冒昧前來分析一下這一地理現象的原因。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瀆之說。何為四瀆?其實是指的中國大地上的河、江、淮、濟四條水系。

有些人應該會馬上想到了上面的四條河分別對應今天的河流是哪一條?其中河指的就是黃河、江指的就是長江、淮指的就是淮河、而濟很多人並不清楚是哪條水系。其實濟指的就是濟水,曾經是位於淮河和黃河之間的一條大水系。主要流經今天的山東濟寧、菏澤、聊城、濟南、東營等地區。其實濟水與今天的黃河下游段河道有很大的重合。


河、江、淮、濟的命名,體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祖先們最早創建山川河流等地名時一般都是採用了一個字。這是為了方便當時的百姓們記憶表達和書寫。畢竟在當時文字的記載均是採用石刻等複雜的方式。無論是人名還是地名都十分簡單明瞭。



這一歷史階段時期的“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然而歷史的發展卻改變了四瀆的各自命運。北方的大河(黃河)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而而變得喜怒無常。尤其是大河的中下游地區經常發生改道。


濟、淮這兩條河流因為與黃河距離較近,且同處於一片平原地區。因此濟和壞的河道經常被氾濫的大河(黃河)佔據。最終形成的結果便是濟水永遠的消失了。淮河也經常消失,後來更是失去了入海口!


於是曾經的“四瀆”變成了“兩瀆”。北方屬於大河,南方屬於大江。二者成了南北方人心目中各自的母親河!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文明,水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南方人與北方人在對其他區域內較小的河流命名時便都採用了地名結合各自母親河的方式。



北方就是地名加上一個“河”字,南方就是地名加入一個“江”字。如北方的渭河、涇河、小清河、漳河、海河、阿爾古納河。如南方的珠江、漢江、嘉陵江、贛江、錢塘江、閩江、鰲江、金沙江。


珞珈山的貓


如果稍稍細心觀察一下中國地圖,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方的河流多以“河”為名,如黃河、陝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安徽的淮河、河北的海河等;而南方的河流多以“江”為名,如長江、浙江錢塘江、江西的贛江、湖南的湘江、湖北的江、福建的閩江、廣東的珠江等。

可更北方的東北河流又變成了以“江”為名,比如黑龍江、松花江、冷江、鴨綠江、圖們江。我們在將這種河流的命名方式放到世界上來看,除了緬甸部分河流和朝鮮半島的河流有命名為“某某江”的情況(例:緬甸伊洛瓦底江、朝鮮大同江、韓國漢江等),再無其他國家有“江”這一河流命名方式。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江”是中國及周邊少數國家獨有的命名方式,並且在中國,有河流名稱在地域分佈上的特殊性,即“北河南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中國河流名稱的歷史演變

中國河流眾多,名稱各異,最為我們熟知的便是長江、黃河。但中國河流的名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如今河流名稱的格局。

  •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中國的河流多用單音節詞來命名。

《爾雅》載:“河出崑崙墟”;

《詩經·鄴風·穀風》載:“涇以渭濁”。其中,河指黃河,涇、渭分別指涇河、渭河;

《國語·晉語二》載:“汾、河、涑、澮以為渠”,汾、河、涑、澮即汾河、黃河、涑水、澮水;

《楚辭·湘君》載:另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沅、湘、江即沅江、湘江、長江。

最早記載中國河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共記錄河流52條,其中有47條河流以單音節詞命名。

用單音節詞來命名河流名稱,可能與古漢語特別是先秦時期,以單音節發音為主的語言形式有莫大關聯。

  • 漢魏晉

漢代之後,中國河流的名稱開始逐漸又單音節詞為主變成雙音節詞為主。

這一時期的河流名稱,常以“某水”的形式出現,如我們常在這一時期歷史圖集上看到“河水”、“漢水”、“江水”,即黃河、漢江、長江。

△西漢歷史地圖上標註的“河水”、“江水”

《史記·河渠志》載:“褒水通沔,斜水同渭,皆可以行舟槽”。《漢書·地理志》載:“沂水出藍田穀,北至霸陵入霸水”。但在以上文獻中提到的“、湘水、沅水、褒水、斜水、沂水、霸水”,在先秦時期都只單言“洛、綿、湔、湘、沅、褒、斜”。

到了南北朝時期,以“某水”命名河流和情況已經非常普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共記錄河流1252條,稱“某水”的河流有143條。《水經注》卷三十二:“洛水又南經新都縣......與綿水合,水西出綿竹縣,又與湔水合”;卷三十八:“湘水左,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 隋唐至明清

隋唐開始,原先稱“某水”的河流開始演變為“某河”、“某江”,到明清基本形成現在通用的河流名稱。

四川的大渡河、雅礱江,漢魏時期稱“沫水”和“若水”,隋唐後稱“大渡河”與“雅礱江”並沿用至今。在唐詩中也有諸多例子,諸如詩人李白所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倒海不復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宋史·河渠志》記載的118條河流中,稱“某江”與“某河”的有94條;《明史·河渠志》記載的406條河流中,稱“某江”與“某河”的有319條;《清史稿·地理志》記載的河流中,稱“某江”與“某河”的河流佔到總數的90%。

此外,從隋唐開始的以“江、河”代“水”的河流名稱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北河南江”的特殊現象。唐代經學家孔潁達在《尚書·禹貢》中引住:“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唐代歷史學家顏師古在註釋《漢書》時,引文注到:“南方無水也,冀州凡水大小皆曰河”。

正如前面說到的,“河”、“江”專指黃河與長江專屬名詞,為什麼後來融入到其他河流的稱呼中去,並逐漸形成“北河南江”的現象呢?

從河到黃河

“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專指黃河,就如同涇、渭、洛、淮一樣,只是不同河流的一個名稱。“黃河”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當中,因泥沙量的增高,黃河常年呈現明顯的黃色而得名。

△黃河水系圖

由於黃河泥沙量的增多,使得下游河床淤積嚴重,成為中國歷史水患最為嚴重的河流。自公元602年至1938年,黃河下游決口1590次,改道26次,在華北平原形成了面積巨大的黃泛區,而黃河的每一次改道,便會侵奪其他河道,著名的“奪淮入海”。

每當黃河奪河改道之後,對於黃河及被奪河流的稱呼便會出現問題。比如,漢武帝元光三年(132年),黃河奪泗水河道,經泗水入淮水,經淮水入海。原來的泗水、淮水現在變成了河水,長期在此生活的百姓,改如何稱呼這條被黃河侵奪的河流呢?還是稱“泗水”和“淮水”,但實際上這又是“河水”,最後形成“泗河”、“淮河”的說法,即“泗(淮)水河道上的河水”。

△淮河流域圖

黃河的頻繁改道,對周邊的河流造成了極大影響,這一地區的河流漸漸又“某水”變成“某河”,在北方地區開始擴散。

從江到長江

“江”的出現較“河”要晚上許多。“河”字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上,而“江”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並且,“江”在古漢語中“gang”的發音與如今東南亞地區的“krung”相似,因此有學者認為,“江”字是源自古代南方百越、三苗的邊民的語言的借入字。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江”是古漢語自有詞彙。

△長江流域圖

無論“江”之從何而來,在較長時期內,“江”都是專指長江的名詞。如《尚書·禹貢》載“江漢朝於海”;《詩經·周南·漢廣》載:“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秦漢南北朝時期,長江稱“江水”間或稱“長江”。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長江的說法,《三國志》載:“可拒操者,長江也”《魏志·武帝紀》裴松之引注:“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

隋唐之後,長江的名稱基本確定下來,而“江”字開始與其他河流組合,在南方形成稱河流為江局面。如隋朝的延江水、瀾滄水,唐朝稱涪陵江、瀾滄江。

在南方河流的名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條規律,即:南方的河流尤其是大的河流多稱江,具有水流湍急、流量大、含沙量小等特點,而流量較小的河流則稱為河。

△浙江水系圖

鑑於以上規律,中國目前的河流中,河遠多於江。《中國河流代碼》記錄的河流中,以“河”命名的河流1648條,遠遠多於283條以“江”命名的河流。

詞義與構詞能力對河流命名的影響

除了我們熟悉的“江、河、川、水”之外,在如今太湖地區還保留“港、塘、涇、浜、浦、溪、蕩、漾、灣、渠、潭、洋、漕、渠道、澗、口、瀝、門”等多種極富地方特色河流稱謂。例如:鄭和下西洋的劉家港;描述新四軍抗日的現代京劇《沙家浜》;上海的黃浦江在清代之前稱黃浦;宋金戰爭中黃天蕩大捷。

△太湖流域水系圖

但在河流名稱的命名上,以“港、塘、涇、浜、浦、溪、蕩”等河流稱謂在詞義與構詞上具有明顯的侷限性,不及“水”、“江”、“河”方便。再加上黃河與長江這等世界級的大江大河,對於域內河流巨大的影響力,在河流名稱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以“江河”為主的命名方式,隨著漢人的遷徙影響至全國。

東北河流為什麼稱江

東北主要河流有遼河、黑龍江(含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圖們江,為何臨近中原的東北,河流沒有以“河”命名而是“江”呢?

△隋時期難河(嫩江)、黑水(黑龍江)

遼東地區自周朝便處是中國化內之地,與中原地區交流密切,遼河同中原的河流一樣,經過了“遼”—“遼水”—“遼河”的演變過程。

再往北的黑龍江地區,進入隋唐之後才開始被人們所認識熟悉,聯繫交流快速增加。隨著“江”、“河”概念的擴展,河流的命名趨勢表現為:水流急、流量大、含沙量小的大河稱為江,而在東北的河流符合這一特徵。

到了在宋元時期形成了宋瓦江(松花江)、混同江(黑龍江)、鴨綠江的稱謂。明清時期,最終確定瞭如今的東北河流名稱。

此外,朝鮮半島地區因與中國古代政權聯繫密切,唐宋之後,海上貿易迅速發展,朝鮮地區與南方沿海地區交流更為頻繁,且朝鮮半島的氣候與我國南方相似,進而在朝鮮半島地區也形成了以“江”為主的河流命名方式。


地史館


“江”、“河”的稱謂沒有明確的界定數據。

通常把注入外海或大洋,地面徑流比較穩定,一年四季變化不大的河流叫“江”;把注入內海或湖泊,地表徑流因季節變化而發生極大變化的河流叫“河”。

這是江河的本質區別。

在中國,南方的河流多以“江”命名,北方的河流多以“河”命名。

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在這“南江北河”的背後隱藏著我們中華民族漢語言習慣的博大精深。

從字義上看,江,從水從畺,是國家邊界的河流,也有人工的含義,不易改道氾濫;河,從水從可,其本意是需要不斷加高加固。河處於中原地區,需要經常加固,而江處於邊疆地區,不需要加固堤防。

江河之分是由我國河流流域的地理環境、水文環境、人工干預程度等因素決定的,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時代變遷和歷史發展的結果。

“江”“河”的稱謂,特別是長江和黃河的命名,除了悠久的歷史淵源外,和其本身所處的地域或部族文化習俗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為我國南北文化的差異,在心思細膩的南方人眼中,長江屬於非常大的水域,所以長江被稱之為江,以此來表達出它的寬廣,南方的河流也多稱為“江”,如岷江、錢塘江、金沙江、麗江、雅魯藏布江等;而黃河地處北方,由於北方人的粗獷性格,將沒有大海寬廣的水域,都稱為河,如黃河、淮河、洛河、遼河、塔里木河等。
但也有例外,如北方的鴨綠江、黑龍江、松花江等,也許這就是水系稱謂領域的中國特色吧。


閆老師學書法


這是一個偽命題,由於這個小編知識貧乏才提出的這麼一個錯誤的疑問。

我就說說東北的江,松花江、黑龍江、牡丹江、嫩江、鴨綠江、圖們江、海蘭江,幾乎涵蓋了東北大部分的河流,我所知道的河只有遼河、布爾哈通河、嘎呀河。

小編你自己說說是江多還是河多?你不會說東北不算北方吧?

有種說法是常年流水充沛的是江,而有盈有枯的是河,還有說流入大海的是江,流入湖泊的是河。

實際叫江還是河並沒有那麼確切的區分,主要還是習慣性說法。

好像國外的河流全都是翻譯成某某河,只有朝鮮例外,朝鮮的河流全是叫江,這個稱呼應該是他們自己起的,不是中國翻譯的名稱。


用戶7050927840399


比較窄的天然的或人工修成的水道一般

都叫河;而天然的又比河面寬的水道就

叫作江。


廣法居士


原創文章:為何北方水系稱河,南方水系稱江?

秦漢時期,江特指長江,河特指黃河。一般的水系一律稱水,如渭水、瀘水、赤水、黑水等等,水是江河溝渠的統稱。

唐代水系都有了江河名稱,北方水系一般稱河,如渭河、海河、洛河、遼河等;南方水系稱江:金沙江、珠江、沱江、之江等。那麼這兩種稱謂有什麼不同呢?


一種說法是流入內海的水系稱河,流入外海的水系稱江。

淮河以北的河流一般流入內海,也就是渤海。而長江、珠江、之江水系是流入外海即東海與黃海、南海,以此來區別江與河的不同。

但是古代還沒有內海外海的區別,這個解釋相當牽強。而且南北水系支流也是北方為河,南方為江。

另一種說法是四季常流的水系為江,會發生乾涸的水系為河。

南方普遍降水充沛,水流充盈,很少會發生斷流、乾涸的情況;而北方乾旱、降水量少,河流有明顯乾涸或枯水期。

中國文字語言中,相同意義的兩個字,先為大,後為小,如宮殿、妃嬪、臣僚、溝渠、湖泊、船舶、階梯等等,江與河也是一對詞組,江為大,河為小。

古人將水系長、水量大、流經區域廣、不會乾涸的水系稱為江,次之稱為河。古人以這種現象區分江河,聽上去有一定道理。



菸酒閣大學士告訴你,江與河比較科學的一種區分。

中國南北分界線在秦嶺與淮河一線,淮河南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氣候。淮河源頭是桐柏山,屬於中國七大水系、中國四瀆之一。請注意:淮河及以北水系稱河,以南稱江。

古人稱冬季結冰的水系為河,冬季不結冰的水系為江,就這麼簡單。淮河處於南北方交界處,是一條冬季結冰的大河。

以結冰不結冰來區分江河,有什麼意義嗎?當然有意義,而且很重要!因為結冰的河流解凍的時候有凌汛,也叫冰排,巨大的冰塊能阻塞河道、抬高水位,造成漫灘和決堤。

古時候,清除河冰是非常重要的抗災,有時候凌汛造成的破壞比洪水還要大。稱為江的水系不需要擔憂凌汛,叫河的水系需要抗冰救災。

有人提出,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嫩江又稱江,而不叫河。這是因為黑龍江、松花江起名於遼,南宋人把遼語翻譯成漢語,就成了江。

黑龍江的起源叫額爾古納河,俄羅斯稱之為阿穆爾河。古代稱黑龍江為黑水、浴水,唐代稱望見河,元代稱額兒古涅河,直到近代才改名黑龍江。

而南方也有大渡河等稱河的水系,實際上大渡河起源於高原,主要水源由冰雪融化而成,也是一條會產生凌汛的大水系。


菸酒閣大學士


通常中國人把水流穩定,水體較深,四季不斷流的大水系叫做“江”。把季節性明顯,水體比較淺,流量不太穩定的小水系叫做“河”,比如家門口的小河。華北、西北地區的河流幾乎都是季節性河流,流域一般不長,有豐水期和枯水期,基本都叫做某某河。黃河雖然流域廣闊,但因為主要流經乾旱半乾旱地區,在乾旱的季節和地區時不時就會露出河床,所以體量上來說還不夠稱“江”的資格。長江的源頭水量較小也被稱為“河”,如沱沱河,通天河。東北地區的河流大多符合『江』的條件,水量大,水體深,比如黑龍江水深在80-120米,松花江作為黑龍江最大的支流也是江闊水深,但這都是命名較晚的河流,歷史上黑龍江稱為『黑水』、『弱水』等,『黑龍江』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遼史》中,鴨綠江,圖們江也都是比較寬闊穩定的河流。

中華民族發源於西北,昌盛於中原,上古時期一般只把河流稱作『水』(壯侗語族也是把河流稱為『水』),還沒有創造出『江』、『河』兩個詞。後來出現這兩個詞專指長江和黃河,而同時期其他較小的水系仍然被稱為『水』。再後來詞義被引申擴展,河指那些像黃河一樣比較淺或短小的河流,江指像長江一樣寬闊幽深的大河流,才有了西北華北多“某某河”,南方多“某某江”的局面。

另外在翻譯國外河流時不論大小一般只稱作某某河,例如剛果河、萊茵河、亞馬遜河、湄公河(國內河段稱瀾滄江,瀾滄是傣語意為百萬大象,出國後稱湄公也是傣泰語,是母親河的意思)等。歷史上較早進入我國典籍的某些國外河流也有稱為某某江的,例如大同江(朝鮮)、薩爾溫江(緬甸)。還有些語言學家認為這兩個詞分別來源於南亞語系和阿爾泰語系的。


左手指月給你看


誰說的?北方一個黑龍江省就有鴨綠江、烏蘇里江、嫩江、黑龍江、松花江。過了長江在南京市就有秦淮河、牛首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