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小无相功,到底是怎样一种武功?

白话历史君


小无相功的几大特点:

1、可以模仿运使各家各派武功招式,兼容性极强。慕容家的斗转星移只能反弹别派武学从而还施彼身,张无忌需要同时学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才能模仿别派武功,而小无相功这一门武功就能模仿。

2、不着形相,无迹可寻,也就是隐蔽性很强。可以运使模仿各家各派的武功招式,除非对方身怀小无相功或者了解这门神功的特点,否则无法分辨用的是什么内功。

3、威力奇大,运用小无相功驱使的外功招式比原版威力更强劲。

4、练过小无相功再修习其它武功速度很快。虚竹正是因为身怀小无相功,练天山折梅手才能轻松通关。李秋水靠小无相功修成了让童姥都惊讶的白虹掌力。

5、防御力强,李秋水多次依靠小无相功躲过天山童姥的强力攻击。在冰窖里被童姥偷袭一掌遭受散功之苦,还能依靠小无相功很快压制伤势。

6、逍遥派的顶级内功可以驻颜长生,李秋水88岁高龄,外表如同四十多岁。

缺点:

1、逍遥派内功性命双修,功在人在,功亡人亡。内功受损会饱受散功之苦,生不如死。

2、运使道家武功得心应手,运使佛家武功未能尽臻其妙。

3、秘籍共有八本,少修习其中一本就会走火入魔,比如鸠摩智没学第七本。

4、需要很高的资质才能修炼完整,丁春秋就没练全。


捌月载绩


其实“小无相功”并不厉害,初练威力无比,但练得越深,死的越快。鸠摩智还不是会小无相功,结果一样被暴打。虚竹之所以厉害,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有着更为雄浑的内功。这就好比《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初学太极就暴打西域三雄,靠的其实是九阳神功的经验点儿加持。

当然,小无相功还是挺有意思的;金庸先生不仅仅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个热血豪情的武侠世界,还创造了一个奇异迷幻的武功体系,其中当属“小无相功”最为神奇。

首先,如果按照游戏的思路,来解释金庸先生创造的武功体系,可以这样表现:

游戏技能便是武功秘籍,诸如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等等;敏捷点即是轻功,攻击力或者经验点那就是内功加成了。

然而有两门武功完全不在这个体系之内,这两门武功就是“九阴真经”和“小无相功”。“九阴真经,小无相功”相当于游戏中的模拟器,学会了这两门武功便可以通过内力催动天下任何武学。

“九阴真经”是天下武学的总纲,亦是天下所有高深武学的奥义,零级别的角色练成“九阴真经”之后便能够瞬间满级,而且练成“九阴真经”之后再练其他武功得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也就是说,“九阴真经”相当于游戏中的“满级挂”和“天赋挂”这便是道家理论中“三生万物”的体现。小无相功则相当于“九阴真经”的入门级武学,练成小无相功虽然不能达到满级的效果,但却能够打开学习所有技能的权限。因此,小无相功相当于游戏中的“技能挂”。

小无相功初次登场于《天龙八部》,“逼王”鸠摩智催动小无相功模仿少林七十二绝技,在少林寺一众高僧面前展示自己的逼格。

起初觉得小无相功这门武学简直天下无敌,因为只要学会了小无相功,再了解某一门武学的招式,便能够模仿这门武学,甚至打出超越原本的效果,但当我看到鸠摩智最终的下场之后,便发觉小无相功其实是金庸老先生开的一个玩笑。

鸠摩智屡次潜入少林寺藏经阁,偷学少林七十二绝技的招式,然后再利用小无相功的特殊功效,模仿这些武功,以求达到速成的效果,但是所有武学都有它相应的心法,小无相功只能模仿招式,却不能模仿心法。

所谓“心法”就是武功的使用说明书,练习一门武功必须有配套的武功心法,倘若不练心法只学招式,则如同一具有皮无骨的行尸走肉一般华而不实,比如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心法,导致神志疯癫,扫地神僧曾告诫鸠摩智,少林寺的每项绝技都对应着一本佛经,

也就是说“佛经”便是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心法”,只有佛法高深的僧人才能练就少林七十二绝技,但鸠摩智投机取巧,通过小无相功强行发动少林七十二绝技,表面上威力无比,实则危害极深,最终导致鸠摩智走火入魔,每至黄昏时分便要承受筋脉寸断般的痛苦,这便是长期使用小无相功的恶果。


白话历史君


《小无相功》其实是一部符合武学至理的高深内功。 金老爷子的武学世界观里,内力为本,招式为用。就好比是一个人,如果你体质强健,身长体健,力大无穷,那么你用什么武器都很厉害。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给你再厉害的武器都发挥不出来。而内功的本质则是源于道教的练气法门,这是内功练习的主脉。只是武学发展多年,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需要从主脉上截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加以改进修炼,形成了自己的套路,但是这却有点舍本逐末。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金老爷子很多作品里体现出来。比如《九阴真经》的创始人黄裳。他从无数本道教经典里面找出了修炼内功的主脉,因此修炼了一身强大的内功。并且这身内功可以运转天下间所有的武功,因为天下间所有武功的内力修炼法门都是从主脉上截取出来的。因此九阴真经被誉为天下武功总纲。而一灯大师研究九阴真经之后发现,这门内功和佛系的内功并不冲突,只能说天下武功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而《九阳真经》是在《九阴真经》基础上推演出来的,也是内功主脉,所以张无忌才能学什么武功都能现学现用(少林龙爪手,太极拳等)。

而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则是舍本逐末了。因为少林绝学每一门功夫,都有专门的内功心法。这些心法都是从佛家内功主脉《易筋经》《洗髓经》上截取的。每一门武学之截取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修炼。练掌法的武功就截取练掌法的内功,练指法的武功只截取练指法的部分。各个武学的内功心法不通用,完全是舍本逐末,急功近利。就好像是一个锻炼全身肌肉的人和一个只练腕力的人。短时间内练腕力的或许会强过练全身的,但是最终强大的肯定是练全身的人。所以才会出现光明顶上空智大师修炼几十年的龙爪手比不过现学现卖的张无忌。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头看《小无相功》。国师学会小无相功之后,能够用小无相功运转少林七十二绝技,就足以证明,《小无相功》走的也是内功修炼的主脉。因此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虽然关键的地方会有点似是而非,也只是说明《小无相功》没有九阴真经那么精深。连扫地僧都说,《小无相功》精微幽深,用它运转七十二绝技也不无不可。所以说《小无相功》也是一门符合武学至理的高深内功。只是按照新修版的设定,国师能够自由运转七十二绝技之后还不满足,想要将七十二绝技融为一体,并且强练易筋经,练得太极太莽撞,犯了易筋经的大忌,才导致了走火入魔。


夜幕色百合


无相佛经里无色无相的意思吧。既然无色无相那也可千变万话。应该是内功的一种,全身功力融汇贯通,只要知道出招的方式,就可以用内力打出相应的额效果。但既然是“小”,就证明小无相功有其限制,比如降龙十八掌,斗转星移等内力型为主的武功就模拟不了。只能模拟些技巧型的。


路盲的外卖


小无相功是很逆天的一门武功。它的要点在于无相。只要对手的招式,就可以模仿对手的武功,威力甚至比对手更大。外人很难看出这么武功。只有逍遥派弟子可以辨认出来。虚竹正是学会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才揭穿了鸠摩智的阴谋。


食尚点


无相,初为道家用语,后为佛教所鉴,如无色无相,为绝众生之相之意,无具体形迹之形相。

《天龙八部》中小无相功乃逍遥派独有的一门内功,逍遥三老之中仅李秋水习得此功,李秋水和无崖子私通后传了无崖子,鸠摩智在琅嬛玉洞中偷了小无相功心法(共八本,他偷了七本),因此也练了小无相功。

“小无相功是道家之学,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较之佛家武功中的无色无相之学,名虽略同,实质大异”,小无相功运用熟练,可催动各种武功,威力不在任何少林绝技之下,而既称“无相”,是不着形相无迹可寻,若非此道高手决计看不出来。

小无相功威力奇大,李秋水之所以多年来能和童姥斗个旗鼓相当,就是因为学了小无相功,虚竹仅以一招来来去去的黑虎掏心就可以敌住鸠摩智,便是他的小无相功远比鸠摩智精纯之故。虚竹对敌鸠摩智输在经验不足,但斗得越久,便越占上风,鸠摩智只能用短刀偷袭。

金庸把这门武功称之为小无相功,应该是说它还做不到真正的不着形相无迹可循,别说此道高手看得出来,连少林派高手都看得出鸠摩智使少林武功时所用内功与少林内功颇有不同。


游弋的比目鱼



用户64077389477


应该是将内力化解于无形,利用雄厚的内力催动功力,无招胜有招,应该是比的是谁的内力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